今日隨意寫一個個人觀點,知道最近都在講「漲價」,害得這幾天天氣熱,冷氣也只敢開一下下,看到有人留言批判「再繼續漲價,孩子沒有未來」,但我卻想到另一件事:
某些東西,卻偏偏可能要繼續漲價,孩子才有未來!
你說,什麼時候是這樣?
還記得我結婚的那一年,六年前吧,要為新家買一台電視。
還記得,那時候的LCD液晶平板電視,是當代的潮流,人們第一次開始將家裡客廳電視變成「薄薄的」,當時32吋是標準尺寸,價格大約落在3萬5萬之間,有幾台32吋電視特別特別的貴,尤其LG、Bravia,要到六、七萬以上;更大尺吋的也又更貴更貴。當年,六萬叫做貴,而四萬是標準價。
今年,當我必須又要買一台電視,開始比價參考的時候,我很高興的發現,當年買的32吋,大概只要當時價格的二分之一以下,若加上六年來,年齡不致於虛長,收入稍為寬裕一點點,應該要買下當年那個買不起的五、六萬電視?當年都花四萬元買了,現在應該花個六萬元?
但我竟發現,自己在挑一台電視的時候,仍然斤斤計較,準備挑了一台電視,我想,我在最後結帳應該會發現,唔,不到4萬元。
嘩,比六年前還便宜,拿到的是比六年前還大、還棒的電視。
我很高興的,接受了那個便宜、接受了那個降價,我完全不去考慮花比當時還多的錢,因為這就是我們最基本的勤儉精神!
但,我發現,或許勤儉可以表現在喝咖啡上,但在「買3C」這回事,為了我們孩子的未來,恐怕,不應該,太小氣了!
科技之所以可以一直便宜下去,固然是因為供應鏈工廠們的製造技術與時俱進,更多年前,大約快要二十年前,剛唸大學,還沒工作,和我爸媽央求買一台17吋的電腦螢幕放在桌前,記得,那已經是很大的奢侈,每次看到那「好大的17吋」螢幕,就想到以後一定要好好賺錢回報父母,而現在,眼前變成更大了好幾個吋的超大屏幕,價錢卻只要3000元,花兩份牛排的價錢就可以用三年以上,而牛排價錢一直都沒有變動,3C卻因為競爭、因為製程技術而跌成這樣。
和汽車產業不同,電腦、3C產品一直以來缺乏「賓士、法拉利」,耕耘「天價」沒人做,拚命的往下「探底」卻每間公司不得已而為之,看起來是消費者的鞭策和廠商的無奈,但,廠商沒想到的是,或許廠商也真的沒有很認真的提供一些更好的產品給人們,或許行銷人員沒有很認真的創造出購買更貴3C的需求,讓人們真的願意花更多錢來購買下來。
哪家廠商不願賺更多錢?但,有些更創新的定價策略,卻又好像繼續在謀殺價格,舉「iPhone」為例,它看似「貴」,又不給太多的price,就連iPad要做多層次定價策略都這麼掙扎討論了半天,結果這招居然很成功──對一般人而言,買一台2萬多元的電話,在以前是絕對不合理的,但你就只有這一台可以買,於是大家咬了牙根買,也變成了長輩給沒收入的年輕人的最佳生日禮物、最佳考試獎賞,但,若看到另一端,再怎麼「買得起」的人,也就是買一台2萬多元的iPhone而已;iPhone根本就沒有意願去耕耘更高的市場,只是成功的將一般消費者的消費往上拉而已。而單一價格雖然確實暫時的拉高了定價,但並不是長久的高定價策略,終究還是鞭策不出「花大錢,買3C」的習慣。
3C終究就是不可能再漲價,只會一直跌價。平時應該高興,在這麼多漲漲漲聲之中,竟然有一樣東西永遠是「跌價中」的,但,也就是這個跌,我認為,才是我們真正必須要繼續擔憂下去的,不是嗎。
(圖片來源:Kevin McSha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