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忙碌,分享一個簡單的見解。
這週在《哈佛商業評論》看到一篇簡單文章,提到「超時工作」,他們先引用了兩處調查數據,首先是來自2010年一位哈佛商學院教授對39位大企業高階主管所作的調查,問問他們旗下的部屬中,哪些最得他們歡心?結果,研究者竟然發現,這些高階主管都有同樣的一個思考傾向,那就是──
高階主管們顯然都認為,員工只要在辦公室「待得愈久」,也就是愈早來,或愈晚回家,就代表他愈努力、愈認真、愈負責(more dedicated, more hardworking, and more responsible)。
高階主管一致陷入錯覺嗎?還是真的?
還有另外一則研究也在《哈佛商業評論》登出,表示高階主管不只這樣要求員工,同樣也這樣要求自己超時工作。研究指出,美國有62%的高薪族(有些可能已是主管),雖然已經高薪,卻反而一週要工作50小時以上(也就是一天工作10小時以上),而有35%的人甚至一週工作60小時以上(也就是一天工作12小時以上)。這還是在美國就這樣了,在亞洲,你可以想像,這數字可能要更大。
這也就產生了有趣的一些辯論,同一篇文章作者就主張,這種「過時工作」並不是好現象,因為,有些時間根本就是浪費掉的,如果可以好好的專心的,就不必浪費這麼多時間!
這也是社會一般的見解,大部份的人一聽到「工作超時」的現象,都會拿放大鏡去看那高薪的35%的人,或者看看「高薪」和「超時」之間的「因果關係」,是你先成為35%的工作超認真的人才會變成高薪族?還是你是先成為高薪族才為了keep那薪水必須成為35%的一日工作12小時的怪傑?還是說根本就是「生來就註定」,和個人的特質有關?
我認為,以上都不是好的辦法。
人人都想變高薪者,但很少人真的很認真去看,高薪者之中,雖有62%的人工作50小時以上,卻竟然還有38%的人,縱然享有高薪,卻不必工作50小時!?
這才是最有趣的,我們思考,到底我們還可以「增加」什麼,讓自己變成那38%的「幸運兒」。事實上,那是美國的數字,在亞洲,恐怕是90%的高薪族都是工作50小時以上,但,那就表示有10%的人是可以不必這樣的,我們必須更認真的思考,要怎樣才能變成那10%的「幸運兒」?
大部份的人聽到「超時工作」,第一個反應都是「減少、減少、減少」,抗議!不要超時!但,地球依然每天轉動,社會依然有著高高低低的薪資與財富結構,你不超時,別人會超時,再怎麼「減少」,最後可能只有減少自己自身的幸福。不過,「減少」聲中,卻沒有人去看看那38%的「沉默爽人」,他們不必工作超時,卻能領高薪,大家沒有問,我們到底要「增加、增加、增加」什麼,才能變那38%的人?
我是一個比較正面思考的人,從前我是一個很努力的上班族,有親戚朋友問,別這麼拚啦!人生怎樣怎樣……。我點點頭,但心中OS是:我希望我的人生更美好,所以我很拚!
「增加」的心理,就是以努力來改變自己的工時,同時還要提升或維持自己的薪資。要減工時誰都會,只要降到0,也就是「不上班」,今天就可以做了,不過,這樣並無助你有一天變成那38%的幸運兒。我們應該做一些正面的改變、正面的提升,就可以成為那38%的沉默爽人。
無從「增加」任何事,至少也要「增加」投遞履歷表的速度,趕快找一個更好的工作,更適合他的工作,成為真正的沉默爽人!
這樣,就會是一個「加法」的工作大環境,而不是一個「減法」的無法解決問題的唉唉叫了。
(圖片來源:Marco Garofal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