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活在一個滿注重團隊合作的時代,團隊合作,互相批評指教很重要,但我發現,會批評的人很多,懂得看時機的人很少。
什麼意思?
週末在東區某知名百貨公司的美食街,攔截到一對年輕夫妻(應該是夫妻)的對話。
只見那位老婆從提袋裡拿出三個小錢包,一看就知道是血拼的成績,從她的表情看出來,她是在問她的老公,哪一個比較好看捏?
「嗯,不錯,」老公指著第一個,認真的說:「不過,花紋有點多。」
「那,這個呢?」老婆拿出第二個。
「唔,這個嘛,」同樣是仔細端詳,老公說:「也很好看!只是有一點點太紅了!」
「……第三個好看嗎?」老婆說。
「這個嗎?」老公看了一下,「真的也不錯,就是大眾款式了吧,容易撞包。」
對話大約是這個樣子,然後就站起來去點餐了,不知道後來他們有沒有繼續那段對話,但以上這段對話相當有趣──
你,有聽出哪裡不對嗎?
看起來,這老公算是很認真的在以他的肺腑之言在幫老婆評價包包,換作是我我都是隨便回答一番!不過,這對話,以及那些對三個包包的評價,「時機」好像不太適合。
簡而言之,人家老婆又不是還在專櫃挑包包,她是已經全都買下來了!這位老公是在「事後」才指點批評,對著已經放在提袋裡的三個包包,已經沒辦法修改,卻被講說一個太紅,一個花紋太多,一個太大眾,當然這只是聊天的題材,但一定要這樣講嗎?聽到的人會舒服嗎?
一樣好笑的「事後批評症」,出現在許許多多其他場合,每次聽到我都跳腳不已──
比方說,婚禮!參加很多婚禮,有些長輩會湊到新郎新娘的結婚照旁邊「評頭論足」,拍得怎樣又怎樣,但那些都是已經拍完的,講這些話有意義嗎?會讓一切變好嗎?雖然都是熟人,雖然也都是「肺腑之言」,尤其在這浮華虛幻的世界實在很需要更多的實話啊!但,他們沒有意會到,他們批評的時間,是在「事後」,因為是在「事後」,他們可以不要這麼真實好嗎!
另外就是「看房子」,帶朋友來參觀房子,某朋友將新房批評得一敗塗地,主人一臉尷尬,因為已經買了這房子!他心中一定覺得很不高興,這個朋友真的不知道她已經買下此地、準備要住這裡了嗎?還是該朋友不想要她這個朋友了?
我發現,大多「事後批評症」真的不是故意的,他們就是少了一根筋而已。或許他們知道有禮貌,但因為太喜歡批評了,已批評成性、成習慣,就會不知不覺「口出惡評」,是不能怪他們的。有些人真的不懂何時該誠實,分不清楚何時該說什麼,在「事後」才說話。
有趣的是,批評的人總是時機不對,不只在「事後」,也有在「事前」的,暫且將它稱為「事前批評症」。
這種症常見於職場裡的會議室內,以前常碰到,就是總是在事情還沒發生之前,先批評了半天,高談闊論,好像什麼安排都有問題?
這些事前批評者,嘴巴停不下來,常常導致衝突,或者會議開始旋轉,時程被延後再延後,你一定也碰過這樣的人吧!
無論是「事前批評症」或「事後批評症」,這些批評者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批評的時機不對,而時機對的時候,他們卻閉嘴了。
比方說,「事前批評症」的這些人,到了「事後」,反而常常是保持緘默的,因為結果已經出來了,或許他們反對的東西結果竟然沒有問題,所以他們會保持緘默,再去批評下一個攤。而「事後批評症」的人,在事前卻不好好的看,比方說那位老公好了,在老婆在選購時,只顧著想趕快離開,最後人家都買好了才開始挑剔……。
所以說,會批評的人很多,但懂得看時機的人很少,因為這樣,還是少交幾個太愛批評的朋友,或是,勇敢的告訴這些朋友、同事、長官:
時機對的批評,就是益友,而時機不對的批評,只會損傷友情!
我是很喜歡你的,也接受你的批評,但下次,可不可以請你注意一下時機對不對?
(圖片來源:Caius Durl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