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忙碌,以舊文分享。
我們總在猜別人的心,別人是怎麼看我們?結果科學家發現,人人都猜錯。
在這篇文章中,科學家對一個班級的163位學童做了長達一年的實驗。他們問每一位同學,你們在周六願意約哪些同學出去玩?然後再問他們,他們自己認為自己受班上同學歡迎的程度。結果發現,受他人歡迎的「人氣王」,自己好像都不認為自己有這麼受歡迎!反而那些自己認為自己是「人氣王」的,沒有同學私下選他。結果,這麼多實驗對象中,竟然只有25%呈現「別人喜歡他,他也自認人氣高」,其他的75%,全都「搞錯了」。
科學家將此現象稱為「The Popularity Gap」(人氣錯層),這個發現很是震憾,可見,我們都錯估了其他人心裡對我們的看法!
因為這種錯估,所以,有一些謎題,在我們心中一直打不開--
有些人會覺得,「我明明就這麼棒,為何每次面試都過不了關?」
「我長得也不差,為何就是沒有桃花運?」
「我做事正直可靠,為何沒人看到?」
「我誠意這麼夠,產品又這麼棒,為何就是談不成生意?」
一開始會有這種的懷疑。久了以後,或許就真的相信,自己不行!
而自己並不是不行!科學家發現,人人都有同一個盲點:「個人資訊不對稱」。
所謂「資訊不對稱」,就是一方擁有比另一方較多的資訊。而「個人資訊不對稱」,就是我們自己掌有太多「關於自己的資訊」,而別人則掌有太少!我們總以為別人從我們幾個表現,就可以完全接收到關於我的通盤的資訊;我們總以為,別人已經收到所有資訊,殊不知對方只靠一個自我武斷的直覺而已。
Newsweek的另一篇文章「Our Own Worst Critic」就進一步的對「個人資訊不對稱」的現象,提出分析與實驗數據。科學家找來一群大學生,讓他們分成兩組來上台唱一首冗長的流行歌曲,這首歌剛好是歌詞型的,拿著歌詞唱就會唱得很好,沒拿歌詞就會唱得零零落落。好,科學家讓A組直接拿著歌詞上台唱,而B組呢,卻讓他們「唱兩次」,第一次是在台下拿著歌詞練唱,只有自己聽得到,第二次讓他們上台唱,卻不讓他們拿歌詞。結果,科學家問每個觀眾,沒拿歌詞的B組,有唱得比拿著歌詞的A組差嗎?觀眾表示,除了看出一組有拿歌詞一組沒有外,基本上是覺得「唱得差不多好!」
然後科學家跑來問B組的人,台上的表現怎樣?不料,B組的人卻幾乎都覺得「自己唱得不好」!
為何觀眾覺得他們唱得好,他們自己卻覺得唱得不好?這是因為,B組之前已聽過自己私下拿著歌詞唱過一次,比起來,第二次(也就是上台的那次)表現當然較差,於是他們就以為「自己表現不好!」但他們忘記了,觀眾其實只聽到第二次,觀眾第一次聽就唱得這樣,他們自然覺得「還不錯啊!」
看懂這個實驗的意思嗎?這位作者說,人們常常將「公開資訊」與「私人資訊」搞錯。大家對「自己」的資訊是24小時不間斷的,自己永遠跟著自己,跟著自己洗澡、睡覺、大便,所以知道自己哪裡做得很好,但其他人並沒有看到,他們只是一個當下的直覺來判斷你做得好不好。
「個人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存在每個人身上。大家判斷自己做得好不好,大部份的時候是以「和從前自己比較」來決定;而別人判斷這個人,就算他知道前因後果,大部份時候還是忍不住「和其他人比較」來決定。
所以,想操作對方的思維嗎?
希望對方能接受你的提案嗎?
希望成為無所不克的Top Sales嗎?
希望自己成為人氣王嗎?
第一步,就是先釐清「個人資訊不對稱」的問題,我們若能分出來,哪一部份是「只有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這部份就不必管它了,不必再去加強,也不必再幹嘛。將所有的精力,專注在別人看到那一塊,全力去加強它。
最後就可以合而為一,其他人看我們,我們看其他人,都是一樣的方式。我在之前也寫過一篇文章,稱這種他我合一的境界為「寫實心境」。達到這點,我們就是人類中少數打敗「個人資訊不對稱」的特殊人類,這些人,保證會是比較成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