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Daily兩年前曾有一篇叫做「幻覺 vs. 現實」(Illusion vs. Reality)的研究報告,指出有一群科學家在1996年與2006年分別對好幾個年齡族群的人做過研究,結果發現,年輕的成年人,對現在的滿意度通常大於對過去的滿意度,對未來的滿意度通常大於對現在的滿意度,換句話說,年輕人總是相信一切會「愈來愈好」!
而65歲以上的老年人則普遍相信,過去和現在「差不多好」,而未來呢?會比現在還要不好一點點。
這個簡單的實驗最重要的地方是,十年,當年受訪的年輕人依然是成年人,當年受訪的中老年人依然是中老年人,但十年來,生命變遷,足以「實證」當年的一些說法。科學家可以將你1996年寫的「未來滿不滿意」和2006年寫的「現在滿不滿意」做個比較,也可以將你1996年所填寫的「現在滿不滿意」和2006年所填寫的「過去滿不滿意」做個比較,結果一比較下來,科學家果然證明了「年齡」的確有差。他們說,中老年人兩次的回答,答案都差不多!但年輕人呢?兩次答案差很多。
實驗將它叫做「幻覺」(illusion),研究顯示年輕人的「幻覺」比較嚴重一點,1996年他們覺得未來會更滿意,但2006的他們並不覺得「現在」令他們滿意。甚至連2006年叫他們談談「過去是否滿意」,和1996年的答案也不一樣(報導未指出是較好還較爛)。
實驗還提到,無論是年輕人或老人,對過去與未來滿意度是否一致,此人的「身心健康狀態」是關鍵,對自己較完整者、有強大社群網絡者、沒有憂鬱症者,對於自己的未來較「沒有幻覺」。報導詮釋說,這是因為,他們已經以全力去經歷了狀況,所以已經知道「大概最好的就是這樣」,因此就不會好好的去幹活了。
這篇報告的確令我們這些還有夢想的人相當擔憂,難道,年輕人相信自己會創業成功,有天自己當老闆,爬到高位,搶到趨勢的浪頭,都是幻覺?
怎麼可能?
原本是要找一篇讓自己振奮的題目,結果,找來了一篇「叫我認清幻覺」的文章。所以趁機也對這樣的觀念以及這樣的實驗提出一些看法。這實驗的確依研究合理的推論出它的結論,但我發現有些事是實驗所做不出來的,因為這些事情的存在,所以這實驗本身可能也是一個幻覺,至少,它被幻覺扭曲了。
我想問這些科學家一句話:「你能叫一個人,舉出他每天做什麼事嗎?」
同理,「你能叫一個人每天寫下心情,告訴你他滿不滿意嗎?」
這個科學報告,只是取了兩個時間點,1996年與2006年。這段時間一共是十年,也就是三千六百五十三天(經過三次閏年),這3653天發生了什麼事?
以我自己為例,總是在不斷的失敗中,奪取下一步成功的機會,一直都是如此。我想,許多人若換成是我,應該早就覺得「未來好像不會更好?」,不會再繼續努力了。
這些傻乎乎的努力,其實是需要一匹馬在前面拉著。這匹馬是什麼,正是這篇文章所謂的「幻覺」。
當我與一個人在講某個點子,看到他眉頭深鎖,老半天吐出一句話,卻是一句又一句的無止盡的質疑與負面論調,我就在想一件事:
「或許你說得對,但你們在說的時候,我們已經贏了一半了。」
你是用盡了腦力,去分析未來3653天可能發生的最好狀況,而我是快樂的,去享受那3653天所可能帶來的不確定感。
享受那個幻覺。
在這3653天的第一天,我們帶著熱情,準備著未來的果實,我們的細胞接收到極大的快樂,我們的腦細胞全數開放自由自在的抓取與學習,從這第一天,一直到第五十天。
第50天,我們碰到了第一個挫折,但我們的「幻覺」實在太強烈,所以我們拚命的想辦法去克服這個挫折,只因為未來甜美的果實的香味不斷的飄過來。
第51、52…100天,我們的挫折愈來愈多,但兵來將擋、水來土淹,我們就是拚命的把挫折全部都打掉,只因為未來甜美的果實的香味。
到了第100天,終於有一個很大很大的挫折,我們整個沒有辦法,於是被打敗了。
被打敗了,我們頹倒在那邊,心情沮喪到極點,出去走走,花兒不開;出去做什麼,都不順利,心情非常不好,有這麼幾個天,甚至幾十天,我們處在整個停擺的局面。但第151天,我們突然又想起什麼,又聞到了「香味」,於是又開始幹了。
就這樣,重覆再重覆,直到了3653天。我們真的有點累了。已經忘記當年填什麼,也忘了這3653天發生什麼事。我們只記得,啊,原來生命就是這樣。這時候,如果你運氣好,看看這3653天的每一天,或許會意外的再重拾信心。
但,還不止這些呢。
有些狀況,是這些科學家怎麼也看不到的──
第一,是人們對自己的滿意度,就和金錢的價值一樣,時間會改變它的;金錢的改變是因為金融制度與物價等,而人們的滿意度則是因為「人是容易習慣的動物」這個天性使然,今天你覺得能擁有一台上萬元的音響真是享受,等音響買來一個月後,漸漸這享受的感覺就消失了,要等到一台跑車或一整套立體電影院才可以再帶來快樂。而這整件事,我們是不會記得的。這時候再來回想當時怎麼想,也想不起來的。所以說,科學家訪問的這些人,可能在這十年間「曾經滿意過」,但來到受訪的當下,已經不記得了。
第二,在3653天結束以後,好,年輕人並沒有得到當初所預測的滿意,但,第3654天呢?
第3655天?3656天?
追著這「幻覺」,跑了3653天後,帶來的是許許多多的歷練。這時候的成功機率,也大增了。
講到最後,這不就只是一個「盒子」。人家說「在盒子外思考」(Thinking outside the box),但思考本身就是最可怕的「盒子」,一邊想,一邊會在頭上罩下不同程度的盒子。這社會的確需要一群很會思考的人,但更需要的是一群有幻覺的人。因為到最後,世界上所有可以使用的東西,都是這群帶著幻覺的人想出來的;甚至所有看的電影,這麼精彩,也都是這群帶著幻覺的人所做出來的。在3653天之後,只有這麼幾個人成功,剩下的有幻覺的人至少也做了這些懂思考的人的案例,讓他們繼續去忙著思考,讓其他有幻覺的人少一些競爭者出來。
到最後,這篇報導只有一開始引的那句愛因斯坦的話是正確的:「所有的現實,其實都是幻覺。」
唯一不是幻覺的,是每一天所「做」的事。
既然做了,就是做了。若只是在思考,難免有幻覺;但做了就是做了。
而一生中有幾個3653天,其實可以做很多事情,就算沒幹成,也是轟轟烈烈的一場,就從一個念頭開始,把自己放掉,讓自己「野」這麼一點點,讓這些所謂的現實與幻覺都無所謂,讓他們做好帶領的責任,化為最直接的今天的做。3653天後,就算自己感覺不到,科學家感覺不到,終有一天會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