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從朋友聚會聽來一個蠻有趣的故事。
朋友的小孩還在念小學,坐隔壁的同學,經常向這個小朋友借筆。
一開始小朋友不以為意,後來蠻明顯的就是那個同學根本就是不想使用自己的筆,覺得他的筆比較好寫,所以總是以「今天忘了帶筆」為理由,天天都向我朋友的小孩借筆。
每次借,雖然每次都會還,不過,久而久之,這位隔壁的同學「食髓知味」,開始連橡皮擦、墊板、尺、圓規……什麼都借。
每天借。天天借。什麼都借。
一開始,朋友的孩子還算大方,後來實在自己都不夠用,東西一直被借走,自己也不方便,於是,有一次,就這麼一次,他終於鼓起勇氣「拒絕」了隔壁這個老愛向人借東西的同學。
「抱歉,我今天沒辦法借你,因為……。」
據說,他話都還沒講完,隔壁這個同學,就氣沖沖的跑走了!
不到一分鐘,那位同學回來了,把走廊上幾個在玩的同學也都叫回來,同學們竟然:「一、二、三」,然後一起對著朋友的小孩說:「小…氣…鬼…!」
然後,這幾個同學可能都受到隔壁同學的慫恿,開始一言我一語的亂說話──
「好壞心喔,他沒帶東西,你都不借他。」
「你鉛筆盒明明有尺,為什麼不借?」
「我媽說,不幫助別人,以後沒人會幫你!」
據說,這一天,我朋友的小孩非常、非常的受傷,他在學校裝作沒事,回家後神情有異,經過媽媽問了半天,才問出來這麼複雜的故事。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處理?
這個朋友說,她認為這簡直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所以,她特地給他的孩子一個「機會教育」──
「孩子,」朋友說:「媽媽平常教你要幫助可憐的人,才是好人。但是,有的時候,過了頭的幫助,反而變成『濫好人』。」
小朋友天真的問,好人就是好人,怎麼會有人,既「爛」又「好」呢?
朋友好好解釋了「濫」這個字,造句給小朋友聽,比方說,「濫砍」就是胡亂砍樹,「濫情」胡亂愛別人,然後,「濫好人」就是胡亂當好人。
「我不懂,胡亂當好人不對嗎?」孩子立馬回答:「不當好人,難道要當『壞人』嗎?」
嘩,這句話真是刺耳。
「壞人」這個字,尤其非常刺耳。
不過,朋友想想,卻點了點頭。
她沒有叫孩子當壞人,但她卻向孩子承認,偶爾,就是得「做一次壞人」。
「好人,不是裝給別人看,」朋友說:「自己知道自己是好人就好了。」
這個故事讓我想了很久。
人生中,有時我們會「坳不過人」,被逼著做「濫好人」。
但經驗卻早就告訴你,只要你開始對對方太好,對方會愈要愈多,然後你只能忍氣吞聲,直到你「受不了」。
你受不了,不想繼續「濫好人」,這時候的你,看起來竟然就變成了一個大壞蛋!
別人會說,你見死不救!你忘恩負義!你沒禮貌!你怎麼這麼壞?
但不好意思,濫好人總是需要被「灌罪」一次,才能真正的解脫。
一定要做壞人,做一次就好,才能重獲新生,不再「濫」下去。
這是從小就要開始訓練的,好人不是裝給別人看,好人是好到骨子裡,自己都知道自己是好人,這樣……就夠了。
當一個「爛」的好人,不如做壞人。像這種「做一次壞人」的能力,就是所有濫好人和容易傾向當濫好人的下一代,最好儘快學會的能力!
(圖片來源:thematthewnot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