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和一位外商的朋友聊天。
他曾在國外住過一陣子,回來台灣後加入幫外商「獵才」的市場,為初來台灣的外商面試過許多本地人,他突然有一個感想──
「你知道台灣的職人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嗎?」他説:「是大家對『國際觀』的『誤解』。」
誤解?
什麼意思?
他娓娓道來──
「台灣人覺得,能夠和外國人流利的英語對話,就是有國際觀。」
「台灣人覺得,只要拜訪過愈多國家,吃過那邊的餐,拍到那邊的名勝古蹟,就是有國際觀。」
「台灣人覺得,只要想辦法將台灣的特色帶到國際,就是有國際觀。」
嗯。
然後,這位獵頭業者接著分享他最近找人才的經驗──
「徵才的時候,我們看的並不是口語能力,或是去過哪些國家遊學,甚至不看是不是有代表台灣去國際出賽。」他說。
喔?
那你都看什麼?
「我們看的其實只是,你能不能聽得懂新加坡人、香港人、印度人說的英文?」
什麼?
他說,由於對國際觀的誤解,台灣的人漸漸無法和一些華人、新加坡人、香港人、印度人對話。這些人都佔在國際企業的高層,或是國際客戶。他們有時甚至會講中文,但每次講到英文的單字,皆是比較深且精準,是在大企業或國際會談才會用到的英文。
「只要這個能力而已?」我詫異問。
「是的,由於本地人對國際觀誤解且缺乏,」他說:「沒人喜歡看國外的報紙,沒人瞭解國外最近發生什麼事。所以我只是想找一位語言底子比較深,有深度國際涉獵者,竟然『找不到』,到最後還是得從國外帶回來。」
世界正在改變中,世界正在對國際雙手開放中,但,只有台灣此處是往反方向走。
請大家一起「搶救」台灣的國際觀,讓我們下一代能真正看到,我們真正的,國際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