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黑猩猩看見聲音
科學新聞由SciScape提供
日本與德國的認知神經科學家發現黑猩猩也和人類一樣,傾向將高亮度的白色與高頻率的聲音相互配對,顯示聯覺(synesthesia)這種現象可能並非人類獨有。
聯覺,是一種奇特的感官經驗:某一類別的感官知覺會自動引發另外一個類別的感官知覺。比如,具有字形-色彩聯覺(Grapheme-color synesthesia)的人,看到白底黑色的字母或數字,會經驗到五彩繽紛的字母或數字;而像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這種具有聲音-色彩聯覺(Sound-color synesthesia)的人,聽到特定的音樂曲調或日常聲響,會知覺到不同的色彩伴隨著這些聲音一起出現;而具有詞彙-味道聯覺(Lexical-gustatory synesthesia)的人,聽到或看到不同字詞出現的當下,會突然湧現特別的味覺經驗。有神經造影證據指出,聯覺現象也許和特定腦區間的神經元連結強度有關 (1)。
許多的聯覺經驗似乎都和人類特有的符號表徵系統有關,比如文字、數字或音符。因此,科學家想知道這種連結不同的感官知覺之間的共感現象(cross-modal correspondences)是否也可以在靈長類身上觀察到。
京都大學靈長類研究所的研究團隊找來了6隻黑猩猩以及33位人類受試者,請他(牠)們在聆聽高頻音或低頻音兩種背景聲調的同時,盡可能快速地觸摸呈現在電腦螢幕上左右兩邊的白色或黑色方塊。
結果發現,人類對於這種簡單的聽覺-視覺配對作業有極佳的正確率,但是高頻音出現時觸摸白色方塊的反應速度比觸摸黑色方塊快,顯示高亮度的視覺刺激和高頻率的聽覺刺激有較佳的共感現象。有趣的是,黑猩猩的反應模式也有相似的結果:高頻音出現時觸摸白色方塊的正確率比觸摸黑色方塊高。這個證據指出黑猩猩在視覺與聽覺這兩項感官知覺之間也和人類一樣有共感現象。
雖然聯覺的經驗在演化道路上並非人類獨有。然而,當我們仔細觀察人類獨有的語言表徵系統,卻驚訝地發現日常生活語言的使用和聯覺經驗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我們常用寬敞明「亮」來描述視覺空間,也用高亢宏「亮」形容張雨生的歌聲,高風「亮」節甚至可以借用來形容陶淵明的品格。究竟這些感官知覺之間的共感現象如何進一步影響人類的語言發展?或是後天環境如何形塑共感經驗的發展?讓我們期待下個十年。
原始論文
Vera U. Ludwig, V. U., Adachi, I., Matsuzawa, T. (2011). Visuoauditory mappings between high luminance and high pitch are shared by chimpanzees (Pan troglodytes) and humans. PNAS. 108, 20661-20665. doi:10.1073/pnas.1112605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