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前線JAPANESE電子報】帶你認識日本文化,讓日語學習不再侷限於傳統教科書,更貼近生活。 【哈佛人悅讀報】藉由「閱讀橋樑書」讓小孩子跨越圖像式閱讀,同時愛上文字書本,又愛上英語學習!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科學文化頻道科學文化頻道科學文化頻道科學文化頻道科學文化頻道

因為有賈伯斯,世界更美好─《賈伯斯傳》

第316期 2012/1/14

本期摘要

 
熱門專題:

《不是資優生,也能出類拔萃》

好書推薦:

9個月,孩子大不同

科文書摘

昆蟲教室第二堂 半變態類昆蟲

科文新聞 當黑猩猩看見聲音
 

台灣素有「昆蟲王國」的美譽,已知的昆蟲種類超過2萬種以上,要逐一認識這些昆蟲是不可能的,昆蟲大師朱耀沂和昆蟲科班出身的攝影高手林韋宏,特別透過專業的攝影和繪圖,以及有趣的生態行為,規劃出老少咸宜的80餘堂昆蟲課程,帶領大小讀者近距離觀察一些台灣常見或具有代表性的昆蟲。《台灣昆蟲教室》全彩精印,收錄五百多幅昆蟲圖片,其中包括朱耀沂教授親自繪製的200多幅昆蟲鉛筆素描,彌足珍貴。書中並介紹16位對台灣昆蟲學界有貢獻的業餘蟲人

不是資優生,也能出類拔萃
進來看看這本書 ●亞利桑納州感化院的少年,每天仰望星空,發現黑暗中閃爍的星星。●為了瞭解自閉症的表妹,從不放棄的凱拉,發明用鋼琴音階幫助自閉症患者表達情緒
《不是資優生,也能出類拔萃》是十二個少年在科學中追夢的故事,他們每個人歷經的人生考驗各不不同,有人身繫囹圄不得自由,有人家庭破碎渴望愛與安定,有人想做的事受全家甚至全鎮的反對,有人罹患了嚇人的惡疾,有人一心想證明自己的能耐,險些闖下大禍……但相同的是,他們都能堅持夢想,跌倒了再爬起來,努力尋求外援,勇往直前。最後,到達了最受矚目的英特爾科展決賽現場,把他們的生命,拓展到自己也想像不到的寬廣大道上。……《進來看看這本書》

9個月,孩子大不同
進來看看這本書 孩子是否容易焦慮、變胖,或是罹患心臟病、糖尿病等,關鍵不在基因或後天環境,而是在媽媽肚子裡生活的9個月。如何給子宮內胎兒一個好的生活環境,讓孩子往後的生命更為幸福,所有準備為人父母者都應該要知道。

……《進來看看這本書》

 昆蟲教室第二堂    半變態類昆蟲

蜉蝣目Ephemeroptera
蜉蝣                            
  談到蜉蝣,會想到「朝生暮死」的成語,蜉蝣是否如此短命,待會兒再談。蜉蝣大約出現在3億5000萬年前的石炭紀後期,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有翅昆蟲。前三個單元介紹的原始型昆蟲都是沒有翅膀的,但到了蜉蝣,為何忽然出現翅膀?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專家們討論了很久,並提出數種學說,但是到現在還沒有定論,比較多人接受的說法是,蜉蝣在幼蟲期(稚蟲期)為了能在水中生活,利用體側密布氣管的氣管鰓來呼吸,其中胸部的氣管鰓特別大型,當稚蟲充分發育、爬出水面時,腹部的氣管鰓雖然消失,但是胸部的氣管鰓仍然存在,氣管部分變成了翅膀。

  蜉蝣成蟲由於口器完全退化,不能取食,因此無法存活很久,不少種類的確是「朝生暮死」,只有1天的壽命。壽命長者可活2至3天,也有可活約1個星期的,期間牠們需要進行尋偶、交尾、產卵等工作,生活步調很緊湊。不過蜉蝣的稚蟲期相當長,短者1年,長者5至6年。稚蟲都生活在河川裡,取食長於水中岩礫的水藻維生,在漫長的稚蟲期,牠會隨河水往下游流,但是交尾後的雌蟲則必須逆向往上游飛翔、產卵,以免後代稚蟲被沖到海洋裡。

  為了提高尋偶、交尾的效率,多數稚蟲會同時羽化,因此同一時間出現大量的成蟲,隻數之多甚至會影響橋樑、河邊公路的交通。1966年7月,美國明尼蘇達州密西西比河的一座橋樑上,正逢痣紋蜉蝣類似種的大發生,堆積在橋上的蜉蝣屍體高達20多公分。

蜉蝣的稚蟲,常成為水中一些捕食性昆蟲、淡水魚的主要食物,在歐美,河釣時常用模仿蜉蝣稚蟲形狀的假餌來釣魚。台灣常見的痣紋蜉蝣,成蟲較為大型,體長約為1.6公分,多出現在5月間;褐蜉蝣成蟲的後翅特別小,稚蟲多棲息於河川石頭底下。

蜻蛉目Odonata
豆娘                               
  蜻蜓或蜻蛉是我們很熟悉的昆蟲,牠們的稚蟲(水蠆)的生活離不開水,在台灣有「田妞」的俗稱。略為用心觀察會發現這類昆蟲分為兩大群,一群是身體粗壯、飛翔得快,停息時翅膀向左、右方平排,這些是狹義的蜻蜓或蜻蛉;另一群則是身體纖細、飛翔能力差,只能飛飛停停,停息時如多數蝴蝶把左、右翅膀合起來,豎立於背上或略為向後斜立,這一群就是豆娘。

豆娘可分成珈蟌與絲蟌兩大類。不妨捉來一些蜻蜓和豆娘,看看牠們的翅膀,比較前後翅膀。一般來說,後翅比前翅大的是蜻蜓、蜻蛉,因而被稱為不均翅類。珈蟌、絲蟌前後翅的寬度相同,叫做均翅類,不過絲蟌翅膀的基部變窄,呈柄狀,從這點能更正確地區分牠們。由於珈蟌大多在清澄的河流旁活動,因此有「河蟌」的別稱。如短腹幽蟌雖是台灣特有種,但卻是溪畔最常見的珈蟌;翅膀整個透明的姬短尾幽蟌反而較少見。

絲蟌不只棲息在河畔或池塘旁的草叢中,甚至以稻田為生活場所。絲蟌體型比珈蟌小且細弱,在廣義的蜻蜓中是最不起眼的一群。
  
豆娘中身體最長的是分布在中南美洲的長腹絲蟌,牠的頭部和胸部合起來約有1.5公分長,翅膀長度6至7公分,比台灣所看到的絲蟌略大些,但腹部長達15公分,牠停在葉端,利用長長的腹部產卵在鳳梨類植物葉基部的積水處。

  蜻蜓、珈蟌都是肉食性昆蟲,由於牠們捕食不少有害昆蟲,通常被認為是益蟲,從此有「捉蜻蜓會受天譴」等的迷信。但部分絲蟌曾被認為是害蟲,因為牠們會產卵在絲麻、黃瑞香及三椏的枝條上。過去曾利用這些植物的纖維來製造紙鈔,但絲蟌的產卵會切斷枝條上的纖維,使它不能再用於造紙,因此牠一度被視為「紙鈔害蟲」。幸好現在的紙鈔不再使用這些纖維,絲蟌的害蟲污名也不再存在了。

(以上摘自《不是資優生,也能出類拔萃》)

 當黑猩猩看見聲音

科學新聞由SciScape提供

日本與德國的認知神經科學家發現黑猩猩也和人類一樣,傾向將高亮度的白色與高頻率的聲音相互配對,顯示聯覺(synesthesia)這種現象可能並非人類獨有。

聯覺,是一種奇特的感官經驗:某一類別的感官知覺會自動引發另外一個類別的感官知覺。比如,具有字形-色彩聯覺(Grapheme-color synesthesia)的人,看到白底黑色的字母或數字,會經驗到五彩繽紛的字母或數字;而像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這種具有聲音-色彩聯覺(Sound-color synesthesia)的人,聽到特定的音樂曲調或日常聲響,會知覺到不同的色彩伴隨著這些聲音一起出現;而具有詞彙-味道聯覺(Lexical-gustatory synesthesia)的人,聽到或看到不同字詞出現的當下,會突然湧現特別的味覺經驗。有神經造影證據指出,聯覺現象也許和特定腦區間的神經元連結強度有關 (1)。

許多的聯覺經驗似乎都和人類特有的符號表徵系統有關,比如文字、數字或音符。因此,科學家想知道這種連結不同的感官知覺之間的共感現象(cross-modal correspondences)是否也可以在靈長類身上觀察到。

京都大學靈長類研究所的研究團隊找來了6隻黑猩猩以及33位人類受試者,請他(牠)們在聆聽高頻音或低頻音兩種背景聲調的同時,盡可能快速地觸摸呈現在電腦螢幕上左右兩邊的白色或黑色方塊。

結果發現,人類對於這種簡單的聽覺-視覺配對作業有極佳的正確率,但是高頻音出現時觸摸白色方塊的反應速度比觸摸黑色方塊快,顯示高亮度的視覺刺激和高頻率的聽覺刺激有較佳的共感現象。有趣的是,黑猩猩的反應模式也有相似的結果:高頻音出現時觸摸白色方塊的正確率比觸摸黑色方塊高。這個證據指出黑猩猩在視覺與聽覺這兩項感官知覺之間也和人類一樣有共感現象。

雖然聯覺的經驗在演化道路上並非人類獨有。然而,當我們仔細觀察人類獨有的語言表徵系統,卻驚訝地發現日常生活語言的使用和聯覺經驗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我們常用寬敞明「亮」來描述視覺空間,也用高亢宏「亮」形容張雨生的歌聲,高風「亮」節甚至可以借用來形容陶淵明的品格。究竟這些感官知覺之間的共感現象如何進一步影響人類的語言發展?或是後天環境如何形塑共感經驗的發展?讓我們期待下個十年。

原始論文
Vera U. Ludwig, V. U., Adachi, I., Matsuzawa, T. (2011). Visuoauditory mappings between high luminance and high pitch are shared by chimpanzees (Pan troglodytes) and humans. PNAS. 108, 20661-20665. doi:10.1073/pnas.1112605108.

歡迎您完整轉寄本報,將優質科文知識介紹給您的親友,但未經授權請勿轉貼節錄於其他用途。

科學文化頻道 及 科文知識報
是由天下文化製作發行 所有內容著作權屬於天下文化及相關著作權所有人

科學文化頻道
http://SCC.bookzone.com.tw   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104台北市松江路93巷1號2樓 
TEL:886 2 26620012      FAX:886 2 26620007     與我們聯絡:
 service@cwgv.com.tw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