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第447期 2010/11/26(五)發行

 

特價:320元

  

《白地策略》打造無法模仿的市場新規則

每家企業,都有開創全新市場賽局的機會!
在藍海不斷變成紅海的競爭中,市場裡一定存在一塊白地!對許多公司無利可圖、風險過大,卻可能會是你的最佳機會。Amazon、Apple、IKEA、Zara⋯他們成功,因為他們找到了白地。
繼《藍海策略》後,
《白地策略》提供策略性思考架構,讓你具備發現和進入白地的能力 抓住屬於你的白地先機!
P&G董事長雷富禮 專文推薦‧中興大學企管系邱奕嘉副教授 專文導讀


馬克.強生  
 
強生與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共同創辦創新洞察管理顧問公司(Innosight)。該公司是一間策略性創新顧問和投資公司,於美國麻州、新加坡和印度設有辦公室,為全球一千大企業,以及包括醫療保健、航太/國防、企業資訊科技(IT)、能源、汽車、和消費性包裝品等眾多產業的新興公司,以及新加坡政府提供諮詢服務。強生擁有哈佛商學院企管碩士學位、哥倫比亞大學土木工程及工程力學碩士學位,以及美國海軍學院(U.S. Naval Academy)航太工程績優學士學位。目前擔任美國海軍協會(U.S. Naval Institute)董事會成員。 
 
 
 
 

藍海策略
藍海策略強調價值的重塑和創新,而不偏執於技術創新或是突破性科技發展。作者指出,能夠超越競爭的成功的企業,不是去挖掘自己的顧客需要什麼;而是研究非顧客的需求。過去企業在紅海中廝殺,彼此競爭的是價格,只能靠大量生產、降低售價來獲取利潤。本書提出,成功的企業應同時追求差異化和低成本,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市場。

必要的革命
指引企業未來一百年生存之路,一部所有經理人必讀的管理新經典、思維人類未來與存在價值的時代巨著 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管理大師彼得.聖吉在《必要的革命》這部指引人類前進的時代巨著中,讓我們看到企業在面對迫在眉睫的環境危機和社會問題時,如何採取確保企業長期生存,兼顧眼前績效的永續營經之道,透過確實可行的新策略,催生欣欣向榮的永續世界。

 

「市場白地」現轉機

在本書,「市場白地」指:不屬於公司現行商業模式界定或處理的潛在活動範圍,也就是:在公司核心、關聯性市場之外,卻需要運用新商業模式的機會。市場白地是主觀的:一家公司的市場白地,可能是另一家公司的核心。它說明了公司慣常營運之外的陌生活動,並且呈現一連串獨特又讓人費解的挑戰。相對來說,這個地帶假設性很高、知識卻不足,與公司核心領域的情況完全相反。
  掌握市場白地所帶來的可能性,充滿著誘人機會,如果成功了,將帶來許多企業領導者夢寐以求的轉型成長。不過爭取市場白地會有其風險,帳面上也違背情理。這個市場對公司似乎太陌生,核心能力派不上用場,一些吞過敗績的高階主管,不願冒險再失敗一次。

啟動白地行動
 要以追求轉型為目標,需要有勇氣先將焦點集中在為顧客提供價值。辯識價值的方法,是想到顧客想要完成、但是待完成或未充分完成的重要工作,然後提出妥善界定的價值主張來處理該項工作,不論那和你目前的供應項目有多不相關。執行長貝佐斯說:「如果想要繼續重振你提供給顧客的服務,就不能在擅長的部分停下來。你必須詢問你的顧客需要和想要什麼,然後,你最好開始擅長那些事,不論它有多困難。」擁有妥善界定的顧客價值主張來完成目標明確、說明清楚的工作,企業領導者和專案團隊就可以合作設計出公司蓬勃發展所需要的適當利潤公式、關鍵資源和流程。 
 為做到這點,企業領導者需要成為商業模式思想家,了解支撐現有事業的現有模式,以及他們可能設計的任何新模式,是一套複雜的系統:擁有必須相互配合以提供真正價值的相互依存要素。為建立這些系統,他們必須像建築師或工程師一樣思考,開始製作藍圖、建立原型,並且開發可以實現新機會領域的工作結構。雖然他們無法直截了當設計出所有答案,但可以詢問適當的問題,接著,必須像藝術家一樣追求這些答案,用結構性創意流程來探索,讓每個相關人員自由想像可能的答案,而不只是唾手可得的答案。

  杜拉克曾經說過:「每一個組織……都有經營理論……有些經營理論相當強大,所以延續很久,但是……它們不會永遠延續下去。事實上,現在也少有延續很久的經營理論了。最終,每一項經營理論都會過時,然後變成無效。」經營理論的平均壽命日益縮短,建立一個偉大的企業並且妥善經營它,不再能夠保證你會存在一百年,或甚至二十年。1958年,繼續存在於S&P五百大企業名單上的公司,平均壽命是57年;到了1983年,平均壽命縮短到30年;到了2008年,它更縮短到只有18年。

我相信,在二十一世紀,長期投資意味著持續建立和重建你的組織,而縮短的企業生命周期,則需要能夠透過持續轉型和革新流程來領導組織的新類型管理原則。為了在現今的市場中蓬勃發展、基業長青(built to last),每一家企業都必須以追求轉型為目標(built to transform)。

網際網路先驅亞馬遜是網路泡沫後,崛起的少數贏家之一,並且持續開創一條令人印象深刻的成長之路(從2002年的40億美元左右,成長到2008年的將近200億美元),關於它的論述相當多。但是它倍受矚目的成功有許多最為未經審視的層面,其中之一,就是它在市場白地(White Space)中大方轉型成長。

「市場白地」現轉機
在本書,「市場白地」指:不屬於公司現行商業模式界定或處理的潛在活動範圍,也就是:在公司核心、關聯性市場之外,卻需要運用新商業模式的機會。市場白地是主觀的:一家公司的市場白地,可能是另一家公司的核心。它說明了公司慣常營運之外的陌生活動,並且呈現一連串獨特又讓人費解的挑戰。相對來說,這個地帶假設性很高、知識卻不足,與公司核心領域的情況完全相反。

掌握市場白地所帶來的可能性,充滿著誘人機會,如果成功了,將帶來許多企業領導者夢寐以求的轉型成長。不過爭取市場白地會有其風險,帳面上也違背情理。這個市場對公司似乎太陌生,核心能力派不上用場,一些吞過敗績的高階主管,不願冒險再失敗一次。

Amazon大震撼
亞馬遜之所以能在網路泡沫中倖存,是因為它和許多當時的業者不同,擁有可行和創新的商業模式。它的商業模式,是以改變市場的顧客價值主張和積極的利潤公式為中心,顛覆了一成不變的圖書產業。接著,亞馬遜快速擴展到圖書以外,納入各種可以輕易運送的消費商品,從它的核心市場擴充到關聯性市場。但是亞馬遜並沒有就此打住。

幾年後,該公司在設計新價值主張時掌握它的市場白地,對二手書買家和賣家提供佣金制的經紀服務。接著,它再度進入市場白地,開發一個全新模式來服務全新的顧客:第三方賣家。亞馬遜開放自己的網際網路店面給基本是競爭同業的其他零售商,藉此將業務從直銷轉型為銷售和服務模式。它在一個虛擬屋簷下聚集許多賣家,並向其他公司收取佣金。

後來亞馬遜又採用同樣做法。2000年初,它擴充IT資源之後,找到另一個新顧客—IT社群,並辨識出一個新的潛在成長領域。但要滿足這群新顧客的需求,得擁有不同的流程、不同的資源,以及不同的利潤公式,簡而言之,就是需要另一個新的商業模式。2002年,經過周詳的蘊釀期後,亞馬遜推出為其他網站提供低價、可靠和易於使用線上服務的網路服務平台,以及適用於網路開發者的客戶端應用程式。一家在同年才達到獲利的新公司,將創新資源投資在新商業模式上,而非堅守核心事業,要冒的風險看起來相當大,但是在五年內,提供這些服務的亞馬遜,已經擴展成全球第七大網站。

亞馬遜繼續前進。2007年末,它聘請palmOne的前硬體工程部門副總裁葛雷格‧塞爾(Gregg Zehr),並且設立Lab126。它的第一項產品Kindle電子書閱讀器上市,所運用的商業模式不只與亞馬遜遺傳基因無關,同時也可能對整個出版業造成破壞。為推出低利潤、以產品為主的供應項目,亞馬遜必須成為原廠設備製造商(OEM);它效法iTunes數位媒體平台,以緊密整合的交易內容和定期訂閱模式,來包裝這項技術。它以創新方式,和內容生產商合作,並且建立一個開放的後端,容許獨立出版商特別為Kindle平台產生新內容。在第一年,Kindle的銷售量約為50萬台,贏得顧客極高的評價。亞馬遜大幅擴展了電子書市場,並且定位自己不僅要在這個突然可行的市場中成功,也要在報紙和期刊發行中成功。

亞馬遜基本上是藉轉型來成長。當它發現以新方式服務新顧客或是現有顧客的機會時,它會構思和建立新商業模式來加以運用。亞馬遜具有同時建立和營運的獨特能力—推動和經營全新類型的事業,同時從現有事業擷取價值,以便長期投資。它證明,對於願意投資時間、訓練和努力的任何組織而言,「逐漸形成」(becoming)可以成為「存在」(being)的一部分。不論亞馬遜的未來如何,它的旅程可能是一系列的轉型,因為它繼續追求願景,無懼於市場白地、商業模式創新,或革新。

 

12/8余秋雨訪台【閱讀文化,找生命的軌跡】彰化國際閱讀教育論壇
12/9余秋雨訪台【閱讀時代,召喚城市前進動力】台北國際論壇
12/10余秋雨訪台【閱讀山川,讚嘆文明之美】花蓮國際閱讀教育論壇

東京人氣店家 必買必逛全攻略
來到東京旅行,不管是買物逛街,一定要知道的,東京雜貨潮物人氣店家必買必逛全攻略第一手資訊。

跟著旅人 逛花博去
快跟著旅人的腳步,一起逛逛最近最夯的花博,看看有哪些好玩、有趣的地方!GO!


與客服人員聯絡 取消/訂閱電子報 到天下文化書坊

天下文化書坊http://www.bookzone.com.tw/
若您對我們的內容有任何建議,歡迎您來信與我們分享!服務信箱: service@cwgv.com.tw
本著作權屬於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著作權所有人,未經授權禁止轉貼節錄
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104台北市松江路93巷1號2樓 TEL:886-2-26620012 FAX:886-2-26620007

免費電子報 | 隨身行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