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科系復甦是經濟環境一個指標,美國電腦研究協會新出爐調查報告指出,6年來美國首次出現修讀電腦科系學生增加趨勢。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影音   理財   追星   電子書   行動   社群   Blog   相簿   書籤   哇新聞  
2009/04/09 第21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教養百科庫:bobo認知發展•好聰明
   
bobo Q+A:半歲前養育能增進嬰兒處理壓力的能力
   
活動快遞:愛的日記.健康寶寶運動大會
   
 
 
●教養百科庫
bobo認知發展•好聰明
撰文/李藹芬

讓各項能力均衡發展

嬰幼兒的認知發展,是指出生後,個體在適應環境的活動中,吸收知識時的認知方式,以及解決問題時的思維能力,並隨著年齡增長而會改變的歷程。雖然範圍涵蓋廣泛,但認知的起點卻都是從身邊事物開始,有一定的歷程,且每一階段的能力都是為下一階段的表現做準備,因此,父母無需操之過急,只要順著孩子的速度、興趣走,並與其他心智發展相輔相成,相信在認知發展上一定有不錯的表現!

攝影/江建勳;演出/陳采甄

認知,是指人類「如何獲得知識」的歷程。對嬰幼兒而言,就是透過各種心理活動,獲得、應用知識的歷程。而心理活動包括注意、想像、辨認、推理、判斷、記憶、知覺與理解等。想想,從懵懂無知到懂事、從簡單到複雜,從具象到抽象,這樣的認知發展會是一段怎樣的學習歷程?

皮亞傑理論記錄認知過程

說起孩子的認知發展歷程,首推由瑞士知名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所提出的認知發展理論,他花了許多年的時間觀察、記錄孩子的行為,才提出此一著名理論。以零到兩歲階段而言,是所謂的「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 Stage)」,孩子必須透過五官感覺──多聽、多看、多摸,甚至又聞又嘗,認識他所處環境的每件事物。

但新生兒的感覺器官有如新的手機,需要使用者花上一段時間摸索了解手機的功能,同樣地,零至兩歲的孩子也必須歷經一段時間調整這些感覺,並讓這種感覺順利在腦袋中整合成為單一的空間概念與動作。因此,父母會看到這階段的孩子常會出現重複行為,這樣才能讓行為協調,並類化到更多情境中。

攝影/江建勳;演出/陳采甄

不要輕易剝奪經驗學習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系副教授黃倩儀舉了多數媽媽們碰過的經驗為例,孩子剛學自己進食時,小手還無法穩定的將湯匙上的粥全部送進口中,在練習過程中,一個不小心,小手揮呀揮得把湯匙上的粥給飛了出去,這下可令他覺得驚訝又有趣,因為這個「意外」引起他的學習興趣,好奇心驅使他想再試試看,要如何才能成功呢?就只見他揮舞著湯匙,看如何才能把粥甩出去。一再地嘗試,終於讓他「成功」把粥甩出去,更讓他樂不可支,他知道這次不再是意外,而是練習加上思考的結果。黃倩儀副教授說,不停揮舞湯匙的孩子,其實小腦袋正在同步思考該用多大的力氣才能再發生相同結果,一旦成功,就表示他控制湯匙的力道拿捏得宜,想要順利把食物送進口中對他已不是難事。

黃倩儀副教授指出,如果媽媽為了一時的清潔問題而「剝奪」了孩子探索、嘗試的機會,少了練習,自然無法有熟練的動作,影響所及,孩子不只是無法獨立進食,日後寫字握筆也會出現問題,明明二十分鐘可寫完的作業,孩子就能拖上一個鐘頭仍無法完成。甚至探索興趣若一再被打壓,易缺少強烈的學習動機,只怕學習之路註定要跌跌撞撞。

攝影/江建勳;演出/陳采甄

馬偕醫院精神科心理師王加恩說,「孩子從生活經驗中產生明顯感受,特別是身體的感受,記住了這次的感覺,當下一次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即能加以運用」。經驗會隨著行動、語言、自理等能力的提升而增加,感覺也會日趨複雜,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協會職能治療師蔡美芬指出,「父母透過觀察重要發展指標,即能感受bobo的生命個體正不斷成長,因為他解決問題的能力、思考環境及適應環境的能力,會依年紀增長而有質的增加。」

認知,涵蓋6大領域,蔡美芬治療師解釋,有物件、空間、因果關係、顏色、形狀、數學等概念,每一概念之下又包含不同項目,看起來複雜,但其實都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即可接觸到的,如「因果關係」,孩子玩一壓就會出現聲音或移動的玩具,玩個幾次,他就知道壓與出聲、移動有著因果關係,甚至按壓力道大小與聲音強弱、移動遠近也存有因果關係。當內在對概念愈清楚理解,表現在外的動作、語言則愈正確。

認知是本能•速度有快慢

父母不用擔心要如何加強孩子的認知發展,因為認知是一種本能,當孩子喜歡把手上的東西放進嘴巴開始,他已經在主動認識這個世界;當手部活動度變大、控制力增強時,即取代嘴巴的功能,而開始以「動手」的方式認識這個世界。透過豐富的感官經驗,孩子將逐步對認知領域的概念發展。

不過,即使是本能,速度快慢卻因人而異!父母要把握的大原則,就是在生活中多提供孩子動手做的活動機會,好讓本能得以正常且順利展現!

攝影/江建勳;演出/陳采甄

動作發展不佳影響認知

認知發展與其他心智發展有著相輔相成的關係,但在初期與動作發展的關係較為緊密,宏恩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組副組長蔡雅婷說,「手部的精細動作差,認知表現也會差」,因為活動時需要高度注意力,若注意力差,反應自然慢半拍,調節速度慢,動作就跟著慢,當別人已經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時,反應慢孩子可能還在處理「感覺」。而這又與視覺、觸覺、聽覺的靈敏度有著因果關係,若是身體的感官體驗活動不多,就會延緩處理資訊的速度,而無法快速做出相對的動作反應。

動作發展可透過適度練習,愈練愈流暢,黃倩儀副教授說,「某一部位的動作練習愈多,所連結的大腦神經愈發達」。蔡雅婷副組長則提醒,如果父母總覺得孩子的動作看起來「拙拙的,不太流暢的樣子」,需要提高警覺觀察,必要時,需請職能治療師評估。

另外,一歲的孩子也喜歡模仿,媽媽怎麼做,他就怎麼做,別小看這樣的模仿動作,這是幼兒階段的主要學習方式,孩子透過眼睛觀察別人的經驗和行為習慣,以此為依據,再慢慢調整出屬於自己的行為模式,蔡雅婷副組長表示,孩子的模仿能力不佳,常做不出相似動作時,對於認知學習也會有所阻礙。

(諮詢/馬偕醫院精神科心理師王加恩;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協會職能治療師蔡美芬;宏恩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組副組長蔡雅婷;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系副教授黃倩儀;慈濟大學人類發展學系副教授黃啟泰)

~原文刊載於2009年3月號《bobo小天才雜誌》

top
 
●bobo Q+A
半歲前養育能增進嬰兒處理壓力的能力
文/媽媽寶寶編輯部

根據美國東部大學學者共同完成的研究報告指出,基因在幼童處理壓力時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力,但嬰兒半歲前的養育照顧,卻也能改變孩子基因處理壓力的能力。這項研究結果強調,人類的行為模式和生理反應,非單一的先天遺傳或後天因素決定,因此父母絕對不要輕忽自己對孩子的養育。

報告中指出,人類的迷走神經有如心臟的煞車系統,當週遭環境突然變化時,這個煞車系統便會撤離,讓心跳加速,使身體可迅速反應,因此,當嬰兒遇到環境變化時,應自動降低迷走神經煞車,若此項功能不佳,長大後則容易出現偏差行為。研究學者還進一步檢驗嬰兒基因和多巴胺接受器之間的關係,多巴胺可幫助人們從錯誤中學習,而有缺陷的基因,會影響多巴胺執行任務,一旦腦中的多巴胺不能發揮適當作用,這類嬰兒成年後多半具有攻擊性的偏差行為。

研究結果發現,半歲前即受到妥善照顧的嬰兒,即使擁有會導致偏差行為的多巴胺基因,也能有效控制對壓力的反應。

top
 
●活動快遞
愛的日記.健康寶寶運動大會

媽媽寶寶雜誌22週年慶
「愛的日記•健康寶寶運動大會」歡樂開鑼!

媽媽寶寶雜誌22歲囉!
邀請媽媽寶寶的所有讀者一起參加「愛的日記•健康寶寶運動大會」,共度媽媽寶寶雜誌22歲生日歡樂派對!

活動時間:98年4月11日(六)下午1:30起
活動地點:京華城B3地心引力表演場(台北市八德路4段138號)
報名時間:3月16日中午起開放網路報名
報名參加還有豐富的「健康寶寶福袋」喔~

top
 
●訊息公告
春天的家常味 潤餅齒頰留香
位於台中市五廊街的楊清華潤餅店,30多年來,只靠賣潤餅一味,就打出一片天,成為台中市最出名的小吃店之一。

混亂中尋找平靜
研究顯示,靜坐能降低心跳速度、減緩呼吸與新陳代謝、放鬆肌肉,一段時間後,能夠解除身體的壓力。

top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隨身行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