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想要知道,如何才能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其實方法不難,只是要花時間,每天短短幾分鐘,陪著孩子一起做某件事,長期將可為良好的親子關係累積驚人的能量!
父母總以為親子擁有天生的血緣關係,「親」是必然的。其實親子關係需要花時間經營,而且是從寶寶出生那一刻起,就得花時間與之相處,從滿足其基本生理需求開始,逐步建立雙方的關係。
建立關係像打地基
從寶寶一出生起,舉凡餵食、洗澡、換尿布等,都需要主要照顧者的悉心照顧,這不只是滿足其生理需求,更是讓主要照顧者從做這些事的過程中,慢慢地與寶寶建立起關係。隨著寶寶愈來愈大,除了滿足生理需求外,還要陪寶寶如玩遊戲、講故事,雙方一起做一件事,從中建立良好的互動,讓寶寶對主要照顧者產生信任感與依賴感,進而延伸出依附關係。
日積月累所投注的心力,就如同建築物打下了深厚地基,想要層層疊疊繼續往上建構,不是問題。如果主要照顧者是父母,那麼,與寶寶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就是理所當然;反之,若主要照顧者不是父母的話,而是隔代教養或委由保母、外傭照顧,恐怕將讓父母和寶寶之間出現關係連接不上的窘境。
個案:南北相隔•電話傳情
因為父母都忙於工作,小星出生不久,就被送回高雄讓爺爺奶奶照顧,父母每隔一兩個月才從台北南下探望小星一次。不知為何,每每爸爸媽媽把小星抱在懷裡,從覺得小星不太自在的樣子,等奶奶一把抱過去,不自在的神情就消失了。等到小星六、七個月大時,當媽媽要抱他的時候,不得了,哭聲響徹雲霄,怎麼都不肯讓媽媽抱,常常要花上很久時間,小星才願意讓媽媽抱抱,可是爸媽又要趕回台北了。
當小星一歲多,只要看到父母來,就怯生生的躲在爺爺奶奶背後,偷偷瞄著兩個自稱爸爸媽媽的「陌生人」;如果爸爸媽媽想要抱小星,或玩遊戲,小星都跑到奶奶身邊;有任何需求時,全是嚷著「奶奶」或「爺爺」,即使媽媽想幫忙餵小星吃飯,或幫他換尿布,小星就以哭聲抗拒,這舉動讓媽媽覺得很受傷,「明明我是他媽媽,卻跟個陌生人一樣,連隔壁鄰居阿姨都比我跟孩子熟」。奶奶看出媽媽的心事,就跟媳婦說「別怪孩子這樣,你久久才來一次,孩子哪裡會認識你,平常抽空打個電話跟他說說話,讓他聽聽你的聲音也好……」。
輪流陪孩子•產生信賴感
小星媽媽當下決定,再忙也要想辦法跟小星拉近距離,她跟先生商量,以後盡可能每個星期都來看小星,平常也固定在晚上打電話跟孩子說說話,奶奶更不知從哪裡找出爸爸小時候的照片,跟小星講講爸爸年幼的趣事……一段時間後,媽媽慢慢地發現,小星似乎不再那麼抗拒自己了。
在小星兩歲半時,媽媽打算帶他回台北上幼稚園,奶奶雖不捨卻也樂見其成,但她怕兒子媳婦一時無法招架,主動要求來台北陪小星一陣子,直到孫子習慣一切。媽媽和爸爸也約定好,每晚一定要有一人早點回家陪孩子洗澡、講故事,假日則排除萬難,一起陪著小星到處玩玩,夫妻倆都想早日修補與小星的關係。
很快地,小星適應了跟爸爸媽媽一起生活,雖然還是比較黏奶奶,不過,跟爸媽的關係也愈來愈親密,很多時候已會主動要爸媽抱抱、親親,奶奶這才放心的回高雄。
良好的親子關係建立在依附關係之上,若父母不是主要照顧者的話,更要把握時間,每天與孩子一起做一件事,即使是小寶寶,也不要忽略每天的五、十分時鐘,藉由換尿布、洗澡進行互動,積少成多,讓寶寶對父母產生熟悉感,進而建立依附關係。
~原文刊載於2009年9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詳細文章內容,請至bobo小天才親子網站閱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