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而言,漲價若非漲不可,請問政府為人民及企業做了什麼?短期配套措施為何?中長期的規畫又是什麼?真的定了一個漲價公式,及一句「現在不痛,以後更痛」的說明就夠了嗎?
油電雙漲,油價先行,電價馬上跟著來。油電雙漲,到底對經濟影響嚴不嚴重?
目前依政府相關單位的估算,油價漲一成,將使我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增加○.三五七%,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降低○.二六個百分點;且國內電價每調漲一○%,CPI直接影響將增加○.二二%,GDP則降○.一四個百分點。因此,總的來看,對CPI上漲影響約○.五七%,經濟成長率衝擊程度約○.四個百分點,整年度CPI成長率還能維持在二%以下,經濟成長率還能保三%。
說實話,倘若油電雙漲只以這些平均影響數據觀之,那麼,過去凍漲的合理性便不存在;顯然以人民的感受,不只是以此平均數據作為理解油價雙漲之痛。
忽略物價的波及連鎖反應
人民的感受與疑慮,首先是目前政府這些估算衝擊數據,是否過於樂觀及淡化?就以物價影響為例,政府估算顯然低估了物價的波及連鎖反應。倘若,認為電價上漲是集中於工業用電,而不致衝擊民生物價,那就過於樂觀。工業用電漲三○%,怎麼可能不反映在產品價格上;到頭來,民眾還是得面對全面性價格上漲。
另外,別忘了,倘若未來油價再上漲,或颱風多來幾個,所謂合理機制既定,民眾是否還得再痛?
事實上,就民眾的感受而言,許多平均數據意義是不存在的。例如,若換算油電雙漲對經濟的衝擊,影響的就業人數也可能達萬人以上,對民眾就業而言,是全有全無的問題,不是平均影響所能平衡的。
同樣地,就許多個別企業而言,三○%的電價漲幅,可能不只是成本增加多少而已,而是能否持續經營的問題。目前,據經濟部估算,個別產業所受衝擊最大者,包括紡織、染整與水泥;以染整業目前的狀況,能否承受三○%電價上漲,確有很大的問題。
染整業受衝擊,整體紡織與成衣也可能造成產業供給斷鏈的影響,所造成的失業問題,可能比想像來得大,這也決不只是算數平均的問題而已。
再來,人民感受最強烈的,應是國營事業經營效率低落及坐領高薪之觀感問題。記得二○○八年發生全球金融海嘯時,各國央行為了穩定經濟,注入了空前未有的貨幣流動性;結果,海嘯風暴已過,但始作俑者的華爾街肥貓們卻更肥,占領華爾街就是人民的感受反應。
油電雙漲之因,雖不是國營事業員工所致,但漲後,打平事業虧損,解除員工坐領高薪之爭議,卻也是事實。
國營事業效率不彰舉世皆然,據歸納可能的原因包括:缺乏經營自主權、多重營運目標、人事採購法令束縛、投資計畫失當、缺乏獲利動機、組織不健全、管理制度鬆弛、消極工作誘因、財務結構不健全等等。
經營效率再度成為焦點
這麼多的可能原因,倘若只單純換CEO協助事業內部調整,恐無濟於事。倘若效率真是民眾所求,按過去國內外的作法,那麼,股權結構調整(私有化),或是引進競爭機制(自由化)的討論就無法迴避。
中油的部分,因有台塑石化作為比較對象,因此,被要求提升效率的壓力也較明顯;不過,此兩企業定位完全不同,硬是要比,可能也不盡公允。因此,我們的建議是,倘若中油國營事業的定位不變,效率上承諾應是自己逐年改善,例如,油價與原油成本的轉換比率應逐年下降才對。
另外,記得去年台塑工安事件連連時,對比國營中油對於工安的用心;結果,現在中油工安也頻頻出包,又怎麼說?
相對於中油還有市場競爭壓力,台電雖無對手壓力,但狀況卻是更麻煩,滿堆的燙手山芋將來都須面對。包括問題連連的核四、不知該如何最終處理的核廢料、一堆因年年虧損無法更新的無效率發電裝置;更別說,未來綠能發電及補貼、能源稅開徵、或是智慧電網投資等等。倘若這些問題、更新及改造的花費,都要反映在電費上,那麼,未來的痛還有得瞧。因此,台電改造甚至組織重組,勢必無法避免。
民眾最擔心之痛,恐是倘若未來政策與因應機制都成為機械式的公式化,所有的經濟結果,都推給國際談判、規範及國際因素,這與人民對政策及政府的期待完全不符;政策應是人民因應國際因素的防衛堡壘,政府也應是人民之痛的最後依靠才是。
簡單而言,漲價若非漲不可,請問政府為人民及企業做了什麼?短期配套措施為何?中長期的規畫又是什麼?真的定了一個漲價公式,及一句「現在不痛,以後更痛」的說明就夠了嗎?民眾最痛的,恐怕是因為還沒看到以後避免更痛的政策在哪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