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輕鬆讀】提供投資理財、經營管理、廣告行銷、趨勢與網路、企業名人的世界觀點,擁有效度、廣度、深度三效學習! 【SOUL運動誌】是份超越汗水的運動電子報,以全新的角度詮釋運動和比賽中的精巧,同時也關懷其人文況味。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08/03 第145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公告江湖 沈默的絮語
焦點武俠 一行武俠浪潮第七波!!!
武林花絮 【武俠發動】第一宗,武俠人計畫,訪談之一:滄海未知生(四)
活動快報 【明日武俠】叢書,《清塵濁水》愛恨人間紅塵亂迷上架!

 
 
沈默的絮語
明日武俠電子報
  致諸位閱讀之人:

  【焦點武俠】仍為一行武俠浪潮的刊載,來到第七波稿件,質量愈趨高峰。奇魯的大俠玩弄虛招,終至把自己玩成了怪物,頗有教人深省的啟示性;香港詩人陳子謙寫天下第一快劍,當真快極,居然快到無人可見,也就無人懼怕的寂寞境界了;澳門書寫者寂然也寫快,他的快則是悲傷地指向斬得了人,卻斬不了情緣;李泓泊以刀劍為筆墨,寫意武俠的定義;魯諾說疑心還真是絕,堪稱處處驚心、步步猜疑;謝國爗談畜生談出了高位者的傲慢;路古郎筆下的手足之情恁地兇狠,殺意爆炸……
  【武林花絮】,讓我們直闖滄海未知生飽滿的精神境界,再度見識其充沛、沒有止境的文學涵養,看看他如何擄獲《找死拳法》的奇異降生,且又是如何捕捉陰陽二元對位的思索!
  另明武報第144期有一謬誤,eL的一行武俠應為〈大月半子〉,我誤植為〈大半月子〉,題名之錯,讓eL使人驚喜的構造大傷,在此特向eL致歉。

                沈默
                  寫於101,7,29

 
一行武俠浪潮第七波!!!
一行武俠書寫群
  〈甜蜜的復仇〉
         沈默/著
  他把第一萬個吻獻給她,並朝自己破爛不堪的心戳進一刀,結束這場愛情祭典。

  〈怪物〉
         奇魯/著
  大俠想面面俱到,因此他使一個虛招再一個虛招,最後把自己變成一個怪物。

  〈寂寞〉
         陳子謙/著
  還有誰怕那「天下第一快劍」?唉,已經沒有人能看到他出鞘收鞘了。

  〈快刀〉
         寂然/著
  他練成天下無雙的快刀,只能斬殺師妹的情人,卻無法斬斷她的情絲。

  〈疑心〉
         魯諾/著
  這劍,我從沒忘記磨過。畢竟開始拿鋤頭後,這麼剛好就來個砍柴的鄰居了。

  〈武俠〉
         李泓泊/著
  當眾人斬刈殺伐,狠擊著「武」一字,那人卻凌霄飛昇,輕曳出「俠」一影。

  〈棒……其之二〉
         秋山澪/著
  「江湖言無名棍法無雙,雨夜巡捕林過雲棒下無敵手,然則二者何異?」

  〈畜生〉
         謝國爗/著
  公子用一把屠刀妒殺了妓女姬和她的丈夫豬肉達。縣太爺說:宰畜生也有罪嗎?

  〈楚歌〉
         投幣機的咖啡/著
  烏江畔虞姫淒美的劍舞突變凶戾!霸王的首級矍然擱淺岸邊,她終於報了父仇!

  〈手足〉
         路古郎/著
  望著胸口穿出的劍尖,聽到身後之人說:以後換我站前領頭,對不起了,大哥!

  〈絕學〉
         煒裔/著
  鮮血不斷淌下,強敵依然環伺在側,是否斷脈使出絕學?他躊躇了…

  〈死鬥〉
         无生劒/著
  劒氣恢宏吞天霄,刀光霞影噬彩雲,昊然叟與刀偏鋒一老一少,刀劒—決。

  〈浴火鳳凰〉
         藍翎/著
  他渾身是血, 從戰火中站起來, 手執截斷的長槍, 猶如浴火鳯凰重生。

  〈大俠不吃漢堡飽〉
         茉莉/著
  沒聽過哪個大俠靠吞雲吐霧就能活的,跟著他連夜趕路,懷疑自己是儲備糧食?

  〈斷刃〉
         柳/著
  穿過胸膛的斷刃,是他此生最後的依戀。

 
【武俠發動】第一宗,武俠人計畫,訪談之一:滄海未知生(四)
滄海未知生與沈默
  沈默第五問:
  正寫和逆寫的概念恐怕也是武俠的創舉之一,在書籍裝禎上也採取對翻(少年不壞是正的一半,孟麟嘉便是反的另一半)的形式製作,這原來本是你的構思?另外,雖然小說自言採取正逆的說法,但實際上我更傾向說是正傳與前傳的兩部曲組合,我稱之為雙重奏小說。以讀法來說,也有兩種,可以先讀少年不壞的正傳,再讀其前傳(主角是孟麟嘉),或者反過來。這種等於把兩部小說併合在同一部的作法,很是別開生面。而少年不壞這個名字與你一化為二的小說裡頭的正邪辯證分外很能彼此呼應、對位。好人與壞人,其實都是各自有自己的立場。對被滅族的無敵城來說,復仇是必要的,那些被陷阱與火藥殘殺的江湖人則都是壞人了;但對那群江湖人來說,天火連環與霧煞(以及躲在其後的無敵城遺族)則毫無疑問是萬惡的。於是,少年不壞,不會變壞的少年(也隱喻了其後他練成找死拳法後當真金剛不壞了的風景),不壞也就是好了。因此,請你就好與壞、善與惡這些二元性議題說說你的根本核心(或雙重性)之所在與發生的源頭。

  滄海未知生答:
  (1)形式

  在早期的武俠札記中,我保留一個席位,是關於形式的自覺。
  記得2007年和黃錦樹對談,曾說會留意一些實驗性的形式(通常是國外作者,最近如《雲圖》)。也曾想過形式上猶如「散裝」的武俠,讀者自由組合,依任何順序,皆構成相互指涉的故事。
  或許純文學領域不新鮮或無意為之,但在武俠總有不同。
  順逆的寫法,是2003年在台北看到大陸翻譯的法國小說這樣寫。當時即想到一故事雛型,寫某人想死卻活,另一人想活卻死,時代設在十九世紀,甚至與大馬華人移民有關。
  當然,後來完成的作品與原先不同。
  當初構思《找》便是想到正反、陰陽的這種趣味。
  而不管是正反、順逆是前傳或後傳關係,形式可讓有心人看到內容的「對照」,多多少少的相互「滲透」。倘分開刊印如《射雕》和《神雕》,對比和滲透即便未消失,肯定減弱。而你所說的前後傳,當初設想是現在和過去、因與果的對比。你看,這樣說的意味就不同了。
  這情況和你的《天敵》或有點相似。
  局外人不知你是順寫或逆寫,但當你逆向安排,再以主要人物獨孤一聲穿插,便成螺旋敘事。不止形式新奇,且書籍編排的物理阻隔,同時和行進的內文若合符契,提升閱讀的感受:似乎內容以外的形式,無形中增添新的意義、隱含象徵意味,滲入正文。
  如果由一至七部按時間先後,這其中它缺少甚麼;而依螺旋安排,它增加甚麼。當即理解,形式可以豐富小說的意涵,可以成為或有助表達正文欲揭櫫的隱喻(成果好壞且不論)。
  而《易經》正是形式和內容的象徵相互激蕩,最古老的典籍。
  《找》沒那麼複雜,唯當初設想即是這種陰陽的摩蕩,最終則有調和意味。我說「和」是實有所指,在結局有對應的表達。
  傳統文化所謂「禮樂」,禮的作用是「別異」,區分尊卑、上下等級。而樂是「合同」,當音樂迴蕩,君臣、父子的差異即不存在,彼此共享弦管的交響與和鳴。
  所以在小說的中間,故事的結尾,渾然鏘鳴的是音樂。
  誠如你所言,藉此傳達一些陰陽、正反的雙重義蘊。

  (2)陰陽源起

  一般說來,二元在西洋哲學的涵義是彼此永恆對立,無法交流。而陰陽則保留相互轉化、交叉影響的空間。
  傳統文化指涉兩兩對立、相互轉化的價值或特質,往往以陰陽稱之,可以無限列舉,如下:
  陽:天。日。男。君。夫。上。善。貴。動……。
  陰:地。月。女。臣。妻。下。惡。賤。靜……。
  如果用現代常見的對立,則如下:
  陽:樂。富。健康。輕鬆。幸福。前途無量。自由。美。苗條……。
  陰:苦。窮。生病。壓力。悲慘。前途無亮。束縛。醜。肥胖……。
  年少時候,喜歡是非分明。我當然有過這樣的觀念,那樣的年代。
  而始終單純、天真的人,或許一輩子是黑白的信徒。畢竟,純愛、純�\�\的,感染力最強,最激勵人心,最令人嚮往。
  當你問我源頭,我稍稍回憶:畢竟屆至26歲,我大致還是純一的信徒,而且純度相當高。
  可是在這之前四年,來台唸大學,面對生活、學業、情感的壓迫,常常陷入極端負面的思維,我已非常厭惡被眾多情緒、壓力折騰,用了一些修練法門,頻頻做消解的練習;並因而在閱讀方面喜歡莊子,愛上禪宗,發誓要擺脫困擾。
  在這樣鍛煉、閱讀和承受摧戕的三方過程,逐漸明白執著不變之物,追求純度,並非苦惱的來源,真正原因是無法克服隨之而來的情緒、欲望和壓力。那些負面之物,宛如晴日隱藏風雨,落葉滋生蛇鼠。可是一旦可藉練習徐徐紓解,那麼,即便是某些我追求純度的地方,煩惱相對減少了。
  所以,如何在愛當中不擁有,在捨之際無遺憾;悠游於得失、寵辱等各種陰陽對反的情境(這本是人生的實況),自此成為永遠的練習。

  (3)對立的核心

  而往後接觸儒釋道稍深,發現三者皆有與「中」相關的哲學。儒釋兩家明確提到中庸、中道。道家雖無直接對應的詞,但具備相似觀念,我以為即是自然。
  當然,兩家環繞「中」所發展的哲學命題不同,欲達臻的境界型態有別。不過,仍有一些形式共性,主要有二,一是「中」表示不執著兩端,因時而立。二即中庸、中道既是理論,同時是實踐的工夫論,修練的終極境界。
  而「中」之所以被強調,顯然是古往今來,老舊的人間即充滿各種大大小小的對立。先哲碰到這些問題,乃提出理論和實證的解決方案。
  至於「中」之所以成為關鍵,我以為跟「抉擇」有關。
  人生充滿各種抉擇。小的不會成為煩惱,大的才是苦之來源,有些狀況不是你主動選擇,是時代、局勢逼你選邊站。
  而抉擇通常是:選甲,即不能得乙,極少是兼得的。即使「有時」在「某些地方」兼得,多數情況則否。那麼,能否不選擇?很難避免。畢竟我要坐水上船,即不能同時在天上飛,分身乏術。
  然則,重要抉擇成為痛苦之因,以及它和「中」的關聯為何?
  且從你所提是非、善惡分明這點來開展。

  1.儒家

  通常所謂黑白分明,就是抉擇是或抉擇非。然常人於是非之外,習於附帶過多好惡,強烈者甚至敵視、憎恨乃至仇恨。它們造成痛苦。
  而儒家雖提倡「善善惡惡」,惡惡不等於推至極端,以致成為仇恨。倘負面之物覆蓋、掩沒人性廣闊的一面,養成自以為的正義,允許禮教吃人而毫無同理心,君子所不為。
  所以,君子固然要十惡不赦之徒伏誅,百姓額手稱慶之餘,其態度毋寧是哀矜而勿喜。用現代的話說,是高興一晚就好。因為上天有「好生」──生生不息的「生」──之德。其作用以生為主,不是殺。
  君子盡心知性以求合同天道,如何以奪取他人性命為樂?他不對喪亡採取痛恨或大肆慶祝的態度,因為他尊重任何消失的生命,否則那叫麻木,麻木即不合於「仁」。
  君子可以嫉惡,卻同時保有同理心,對惡人則思父母未教、不善擇友,以致如此等等,態度彈性,遂有一種哀憫。
  以上為「惡惡」,至於所謂「分明」,且舉最簡單的例子:人多討厭雨天,此即阻隔他看到雨天的美與獨特。當他沒有厭惡等情緒,極端的情境鬆動了,他才能安然面對雨天,乃至欣賞雨天。
  然並不表示,他無法分別晴雨(分明)。
  同樣的,即使面對世間眾多對立,君子盡量消解負面情緒,使情感的發用皆中節。他的心遂具備彈性(那些寬容、諒解、悲憫、同理心將自然呈顯),甚至由此願意給惡人改過遷善,卻不能說他是非不分明。
  而正因無偏激之情,反可以看透時空、俗世所以為的是非好壞的限制:兩端之間,並非堅固不移,而正是可以擴充的心量。所以針對某特定「是非」案例,所做出的「抉擇」,才呈顯為不偏兩端,無有戾氣及痛苦的「中」的氣象,令人悅服。
  如此,他既保有是非的態度,個人的價值,同時擴充心量,看到愈發開闊人性的大海,日月的光輝。以致於內在深沉的正氣,充塞天地。
  當某人願意這樣修持,表示整體上,他抉擇並愛上廣闊自由的天性。
  儒家最入世,而對待是非善惡尚且積極因時以處中。因此,孔子並非食古不化,他斷絕「意、必、固、我」(《論語.子罕》),強調「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論語.里仁》)即做事無可無不可,因時調整,卻不離仁義這個核心價值。
  以故中庸是君子修練的最高境界。孔子常慨嘆「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論語.雍也》)。他畢生追求,年七十方「從心所欲,不踰矩」(《論語.為政》),正是「君子而時中」──保有君子之德,並隨時處中的境界。
  孟子稱讚孔子「聖之時者」(《孟子.萬章》),其故在此。

 
【明日武俠】叢書,《清塵濁水》愛恨人間紅塵亂迷上架!
明日武俠電子報
028 清塵濁水

出版日期:2012年8月 2日/明日武俠 售價:280元 書店、博客來皆有販售

劍拂雪◎著/葉羽桐◎封面繪圖

劍筆如詞,俠意似網
第七屆温世仁武俠小說大獎三等獎 劍拂雪
筆挽字花、慧斷江湖極作

十年前一劍動天下的少年俠侶
十年後的正派餘孽與魔教高徒
孰俠孰妖,叫人難辯

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他為卿自毀容顏;她為郎反目江湖
糾纏武林數十年的千丈素練,根本由愛恨織成!

故事與詩情互為表裡,細節與情態靈動交織——武俠評論家 陳墨

武林間最令人輾轉反側的情怨仇癡、最令人匪夷所思的生滅傳說


哪種獎賞最管用?
當孩子在學習歷程當中很投入、很專注、很享受的時候,這個歷程本身就是獎賞,千萬不要再用約定式外在獎賞強化它,若多此一舉,將後悔莫及。

吉他小便斗 如廁還能變樂手
在小便斗上放置如同吉他弦的五個感測器,當使用者小便的同時,感測器感到不同壓力分佈的同時,會如同吉他一般,創造出新的音樂,小便的過程讓使用者感到新鮮有趣。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