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暑假特別報導∼小小孩也能上美術館
行前需要打點的裝備
■ 衣著:以整齊、舒適為原則。穿著盡量輕便,不要攜帶貴重或太重的東西。輕便舒適的休閒鞋及雙肩背包:可讓您的手腳更靈活去探索美的歷程。
■ 筆記本:以A4大小為宜,封面為硬紙質為佳(可做為描繪時墊底用)。幼稚園及低年級,可攜帶十二色彩色筆或粉蠟筆,讓其發揮想像力,將有趣的作品在本子上做描繪改變或延伸畫面內容。並不鼓勵其如實描繪,因為此一年齡層是「畫其所知、所想,並非畫其所見」。
■ 導覽手冊:可事先或至現場取得。手冊中的內容可先大致瀏覽過,便於欣賞時更易瞭解藝術品的涵義,亦可幫助您帶領孩子欣賞。
好奇的眼睛及愉快的心情:可讓親子間的互動更流暢,探索旅程更豐富、有趣。
到美術館後該做的事
■ 可先向服務人員詢問是否有特別為兒童設計的活動或資料,或是詢問展覽的主題、分類及展示空間配置(平面配置圖),與孩子討論、決定先欣賞哪一類藝術品或哪一區,讓欣賞的活動以孩子為主。
■ 參觀時以輕鬆悠閒的步調欣賞作品,不必一次就把所有展出作品全部看完。
■ 參觀三、四十分鐘後,或孩子有倦意時,不妨休息一下。至用餐區喝點飲料、吃點東西,或是至禮品販售部,和孩子找一找是否有剛才欣賞過的藝術複製品,讓彼此轉換心情,重新引起興趣。
如何引導孩子欣賞藝術品?
抽象派畫家瓦西里•康定斯基說:「在藝術裡沒有絕對與必然,因為藝術是自由的。」所以當您與孩子共同賞美時,多給孩子發問的機會、表達的自由,鼓勵其抒發自己的直觀感受及想法,以獲得個人獨特的思考方式和對事物的敏感度,讓「美的認知」的學習在輕鬆自在的互動中進行。
六W的互動技巧
運用六W的原則──何時(When)、何地(Where)、誰(Who)、表現什麼(What)、做什麼用(Why),以及如何表現(How),用開放式的問句,和孩子做「探索、大發現」的遊戲。如此就能從欣賞作品中獲得美的知識。
首先,陪同孩子找出畫展中最吸引他的一件作品,一同分享:為什麼會選擇它?什麼地方吸引你?是因為它的主題、顏色、表達的東西、表現的方式很有趣…?再以「六W」做語言上的互動。
若孩子為2至4歲,問句中提到的事物,可縮小範圍,使其注意的焦點更為集中。若為5至7歲,問句儘量是較大範圍的設定,讓此年齡的孩子有更大的思考空間。
以鋤麥草——朱利安•都裴為例:
針對2∼4歲
「這個人在做什麼呀?(What)」
「你看到了幾個人?有找到動物嗎?(Who)」
「他們好忙啊!你想不想一起幫忙呢?前面和後面的人做一樣的事嗎?有互相幫忙嗎?(Why)」
「畫中央的這個人,有沒有用力鋤草?(How)」
針對5∼7歲
「你看到了什麼?(What)」
「有幾個人?有動物嗎?誰是主角呢?(Who)」
藉以提醒孩子注意畫面的主配角及前景、遠景。
「畫裡表現的是清晨、傍晚、還是晚上?天氣好嗎?(When)」讓孩子經由畫面的色調做推論。
「這是什麼地方呀?樹林、草原、海邊(Where)」
「他們在做什麼?主角和遠處的人做的事情有關係嗎?這些草要運到哪裡去?(Why)」讓孩子注意畫面內容的安排及景物配置。可再鼓勵孩子想像,將畫面內容做延伸:「草要運到牧場上給牛吃」、「運去賣」、「拿去蓋茅草屋」…。
「主角有認真工作嗎?你從哪裡看得出來?畫家是用什麼樣的線條及色彩表現?(How)」讓孩子注意細節部分,並透過線條、用色、體會人物動態的力感、及麥草翻飛的動感。
在孩子欣賞、觀察,體驗畫中的美感後,回家爸爸媽媽可以再運用生活中的材料︰糖果紙、色紙、瓦楞紙、瓜子、豆類、蛤殼、花生殼、通心麵、八角…等,隨手可得的素材,跟孩子一起將獲得的美感體驗及知識具體呈現,並經由創作過程感知不同的表現媒材所展現的不同美感。
教育學家杜威曾說:「藝術乃是活化生命的經驗形式」。引領孩子賞美,讓遊戲般,開放、自主、彈性的美感探索過程,啟發學習動機,學習到欣賞藝術的方法,體會發現藝術的樂趣,豐富生命之美;透過多看、多想,及分享經驗的互動,應用藝術培育孩子成為一個能看、能思考,也能創作的人。讓孩子一如畢卡索般,用藝術記錄生命,也讓您的親子共賞,為生活增添新色彩。
本文摘錄自學前教育雜誌,
文╱胡郁珮 幼兒美術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