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了故事,然後呢?
「我都不知道要怎麼帶孩子看書耶,看完書之後要幹嘛?」
「這本書圖看起來這麼醜、這麼可怕,怎麼可以給孩子看?」
「我們到底要選什麼書給孩子看呢?」
「不知道該怎麼選適合的書給自己孩子呢!」
「閱讀很重要,但是我的小孩不愛看書,我該怎麼讓他開始愛看書?」
「我的孩子只愛看漫畫,怎麼辦?」
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疑問呢?小編常常遇到朋友要求幫忙推薦書單。通常,小編會問一下孩子的興趣、年紀或是家長的目的,推薦主題書單,也推薦一些小活動,或是讓孩子時而思考、時而動手操作,或是有時候,只要輕鬆的聽完故事,因為所有的閱讀,一定都會或多或少在孩子的心裡「長根、發芽」。
每一本作品當然都會有想要表現的主題,每一個人在閱讀時也會被作品中不同的「點」打到,或是關注到不同的點。同一本書中,總是可以找出不同的思考主題。像是小編在閱讀《大象的鼻子》時,除了被杉浦範茂封面畫的那張「驕傲的鼻子」吸引之外,也被文字和圖像共同玩起「形體聯想」、「部分和全體」吸引著。這本書,除了可以和孩子玩「用不同的媒材、形體」表現動物藝術遊戲之外,也可以和孩子討論「每一種動物的特徵」。也還可以從「沒有了耳朵的大象,還是大象嗎?」討論中和孩子討論起「有的人因為某些原因,沒有了手或腳,我們可以怎麼對待他們呢?」
更多哲學的思考,像是「部分」和「整體」的概念,也都是從這本書中可以得到的。故事的結尾更是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的,像是猴子和鱷魚擅自把「鼻子」甩到河裡、「鼻子把其他身體部位都趕走」等,則可以延伸到道德規範方面的議題。
當然,這些討論或是活動,絕對不是那種「學習單」的功課,讓孩子害怕;更不是登記孩子們的「閱讀量」,讓孩子成為「閱讀小學士」、「閱讀小碩士」或「閱讀小博士」也不是那種「考考你有沒有專心聽」的問題。
閱讀重要的是,培養出孩子閱讀習慣。讓孩子接觸各種不同書籍,培養、瞭解自己的興趣,加強「閱讀的廣度」。在閱讀的過程中,成人常常會忽略「我的孩子看的書不是只有這一本」,所以總是要挑選「甜美」的故事餵食孩子;有時候也會忽略,讀完了故事之後的「然後呢?」但是這個「然後呢?」才是可以加強孩子「閱讀的深度」。孩子愛看漫畫不見得是壞事,有很多漫畫是勵志性,或是用有趣簡單的方式介紹歷史概念,而且漫畫的表現方式,需要表現出情節的張力,因此在情節節奏和章節安排結構性也比其他作品嚴謹,這可以幫助孩子在閱讀邏輯中,建立起理解結構。靠著閱讀漫畫後,引起他對名人或是相關議題的關心,「然後」鼓勵他繼續閱讀相關的書籍,才是可以幫助孩子閱讀的呢!
當然,有時候就讓閱讀這件事輕鬆一些,像是讀一讀完全跳脫思考邏輯的作品,笑一笑、推翻一下原本認知的世界,激發一些創造力和想像力也是很重要的呢。
最後,小編也跟大家分享兒童繪本教父-鄭明進老師曾說過的:給小孩子看的東西,美的要看、醜的要看;所以他認為孩子剛出生時,最好可以在牆上張貼大量的圖片,不管是美的或是醜的,都要讓孩子接受這些視覺刺激,這是培養孩子美學的第一步。
好的,壞的,都需要讓孩子接觸,重要的是成人在旁邊的陪伴,和所經營出來的那些美好的「然後呢?」!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