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yce全球走透育兒誌】提供部落客的親子旅遊經驗,分享如何享受旅程中的大驚喜,並透過旅行來教養小孩。 【or旅讀中國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的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之際,掌握其脈動。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3/31 第24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復健室職能治療師林敏菁表示,遊戲能促進寶寶生理、情緒、認知、智能與社會的行為發展。孩子是從遊戲過程中,學習如何適應環境,並與周遭的人互動的,故透過孩子遊戲過程,即可看出寶寶的社會發展行為。


top

總是坐不住的孩子如何照顧?
嬰兒與母親 3月號 NO.473

採訪撰文/郁筱惠

諮詢╱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復健室職能治療師 林敏菁

攝影╱老麥麥叔叔攝影

 

Baby遊戲與社會行為發展
*一歲前的互動原則*
0∼6個月的寶寶,粗大動作發展雖還不能身體主動移行,只會翻身,所以這時期的互動,小小孩是被動,大人則是主動。寶寶通常可能只對某些玩具感到興趣,會因此微笑,或口中發出咿呀等喃喃自語的聲音,並且當不經意手拿到玩具時,也可暫時性抓握,但還不會有主動拿玩具來把玩的動作。

6∼12個月的寶寶,則可以坐立,並且能夠用眼睛環顧周遭的環境,也會爬、漸漸學會走路,且開始主動四處探索環境。孩子會開始喜歡操弄物品發展簡單的解決問題技巧。會開始模仿大人的簡單行為,例如模仿大人的聲音或臉部表情;有簡單的因果概念,例如用叫聲或是哭聲來引起照顧者的注意;有物體恆存概念,知道東西不會憑空不見,所以會喜歡和大人玩躲藏遊戲,將玩具放入容器內再拿出來,要求玩玩具或是要喝水。

 

*一歲後的互動原則*
大約在寶寶一歲起,就會將之前所學習到的動作和感覺經驗做結合,並發展出一套較有「功能性」或「相關性」在內稍加複雜一些的遊戲方式。包括像是開始發展出:(1)假裝遊戲(pretend play),亦即在不同情境模仿大人的行為,像是學媽媽梳頭髮,學爸爸開車、寫字、講電話等。

其次,寶寶此時也開始對常見物品的功能性,更熟悉如何運用,像是使用梳子、杯子等,當這些物品的功能性,在孩子腦中根深蒂固後,也就開始發展出:(2)更具像的遊戲(representational play),並進一步學會如何結合物體與物體間的關聯性,包括將相同功能屬性的東西放一起,形狀一樣的加以配對擺放,並學會主動執行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活動,像是運用湯匙吃飯,想要自己穿鞋子等。

一歲之後,寶寶解決問題的能力通常會發展得更好,開始會發展自己的策略來得到他想要的東西。例如,形狀積木放不進小洞時,孩子就會每一個小洞都試試。另外,他也會把小東西放到大容器裡,或嚐試堆疊積木不會倒下來,或甚至是有些家長會順著孩子鬧脾氣的話,每當鬧著不吃飯,寶寶可能就有i-pad看,或ㄧ哭鬧就能有手機玩,像這些錯誤的引導,當然也是在他試驗之後,所得到的問題解決方法。

不過,林敏菁治療師指出,這一時期的孩子,多半是自己一個人玩,或是要大人看著他或陪著他玩,但是仍不太會分享,通常你也不能拿走他在玩的東西,而且他也會試著模仿其他孩子的行為,在旁邊一邊學著玩,亦即屬於平行式的玩法,因此建議家長在此一時期,可開始教導孩子「給我」、「給你」、「謝謝」等分享的概念,好讓他明白你並不會真搶走他的玩具,並且會還給他。

寶寶這些早期的經驗,主要是透過肢體動作與環境互動,並藉由看、聽、觸摸、吃等方法,來啟動這些感覺及知覺功能,進而漸漸形成認知概念的理解,這也是最早和環境互動所發展出來的寶寶探索行為,亦即是皮亞傑所說的0∼2歲,認知發展的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 period)。

 

教養寶寶動靜皆宜
0∼2歲期間,孩子的主要互動對象是主要照顧者。林敏菁治療師說,這一階段的小小孩,通常會透過和照顧者之間大量的擁抱,以及肢體大量的跑、跳、攀爬等方式,以感受身體的知覺,這個過程,也對孩子的神經系統發展是很有助益的,並且動作技巧也會愈整合愈好。

此外,這一階段的寶寶,也有大量探索環境的需求,因此,他會用自己熟悉的動作技巧,熱衷跑跑跳跳,故遊戲規則也有必要請家長逐漸引導。例如:在公園才可以跑;在圖書館則要小聲說話;吃飯要坐椅子上,不可以跑來跑去等。帶孩子去公園玩時,家長則要教導寶寶,絕不可推其他的小小孩,在攀爬時,也要注意孩子是否四肢協調,甚至有必要時,應提醒孩子不能做出危險動作。

另外,家長也要開始培養寶寶靜態的活動。首先,要準備適合孩子的桌椅,讓孩子能習慣坐著玩,而且是練習玩靜態的操作玩具,例如:翻書、認圖卡、堆積木、形狀配對遊戲、穿大型珠珠、塗鴉、敲打玩具、2∼5片的拼圖等。因此,在這個時期的孩子,應給予適當的活動場域和經驗練習,這也有助於寶寶的動作發展協調,但也別忽略,同等安排寶寶從事靜態活動的時間,並且養成孩子規律的作息與生活習慣,如此就會培養能動又能靜的好寶寶囉!

 

好動的孩子,該怎麼教?
林敏菁治療師指出,一般孩子在兩歲階段,表現出喜歡探索環境,這是正常的,但如果家長覺得孩子比較坐不住時,可先嚐試前述說的養成靜態活動的練習方法。此外,照顧者也應試著陪伴寶寶一起遊戲,而不是大人都在玩手機、看電視,然後卻希求孩子能乖乖坐著,靜靜的陪大人看電視或玩玩具。另外,建議家長遊戲室裡的玩具盡量是採收納式,遊戲空間也盡量要簡單乾淨,孩子才會比較能專心玩一項玩具,且養成孩子一次只玩一項玩具並且玩好要收起來的習慣。

當遇到寶寶太過好動,該怎麼帶養呢?林敏菁表示,如果發現孩子常因為好動,因此頻頻做出危險動作,或經常無故導致受傷時,建議也可以尋求物理治療師或職能治療師評估孩童的動作發展,以便進一步分析原因。因為,通常診斷孩子有過動傾向,是依據下列行為來觀察的。

包括像是孩子會一直動來動去,一直跑上跑下或爬上爬下,手腳常動來動去或是坐著時也會動來動去,當要求孩子坐著時,會比較坐不住,甚至就連睡覺時,也會有很多的動作,而這些行為通常已存在一段時間,不過,上述的這些情況,是以針對較大的孩童來觀察的行為,通常並不適用在2歲的小孩喔!

 

避免養成「大力士」寶寶!
語言理解很重要,孩子大量口語表達,一般是在二歲之後,但二歲之前,其實寶寶「聽」的理解力,會比「說」的表現更好,主要是因為,他能了解大人說話時的口氣,假使孩子第一次打人或尖叫時,家長並沒有制止,反而是開心的稱讚寶寶手很有力喔!聲音好宏亮喔!那孩子就會認為這樣是一種好的行為,也因此之後就會習慣打人和尖叫喔。

林敏菁治療師表示,當孩子已經學會打人或尖叫時,家長這時就不適宜再打他或大聲吼他了,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模仿大人的行為,而有些孩子會因為能激起你的反應,得到你的注意,反而更加模仿你,甚或是表現退縮。因此,家長應該用適當的語氣,透過聲音、表情,確實地讓孩子明白「這樣不可以」、「我不喜歡」,或「必須小點力氣」、「要輕輕的」,或者也可以皺皺眉頭,或暫時忽略他,或轉移注意力至其他有趣的事情上,以避免讓寶寶這些錯誤的行為有出現的機會。

 

做對了,教養寶寶就不難
當孩子情緒控制不佳時,該怎麼辦?林敏菁治療師表示,首先家長可以檢視一下自己的情緒,是不是對孩子較嚴格,常常責罵孩子,讓孩子不知所措或是你是較緊張型的家長,孩子也會感受到你的緊張,容易顯得焦慮不安,孩子的情緒通常是和大人共振的,所以教養孩子時大人應該心平氣和並且是愉悅的。當孩子情緒不好時家長切莫急躁,也切莫大吼大叫!應該用比較沉穩的口氣,像是主動詢問並關心孩子說,「怎麼了?」、「要做甚麼?」、「是不是不舒服?」或問孩子「要A還是B?」給他選擇,如此寶寶的情緒,通常就會比較能受到安撫。

林敏菁治療師表示,當臨床上碰到前述類似問題的父母,通常也會先建議使用認知行為原則來教導,除非是效果不佳,那麼則有需要再請教專家,看看孩子是否有認知理解不足的問題,或是可能具有其他特殊,或潛在性的其他健康問題與原因;總之,唯有用對了方法,也才能真實的給予寶寶最佳的身心發展輔助喔!

 

林敏菁
學歷:台灣大學職能治療系學士、美國紐約大學職能治療系碩士
經歷:林口長庚醫院職能治療師
現任: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復健室職能治療師

 

更多完整精彩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3月號!

top

孩子酷酷嗽?6種止咳保養法

媽咪寶貝 3月號 NO.189•文/陳怡均

每次聽到孩子咳不停,家長總是擔心不已,深怕心肝寶貝不小心染上嚴重的疾病,特別是目前正值冬轉春的季節交替,幼兒的呼吸道不免出現一些小狀況。究竟哪些疾病會造成咳嗽?本文將邀請專家為您解析。

 

更多完整精彩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3月號!

top

溫柔教養對我的孩子行不通?

育兒生活 3月號 NO.310•文╱陳彥琪

「溫柔教養」受到不少父母的推崇:給孩子選擇、不要角力、不打罵、不要直接?不…然而卻也有不少爸媽理智線斷裂的?:「這套對非常堅持的『性情兒』根本沒用!」到底是溫柔教養對您家孩子行不通?還是爸媽根本誤解了「溫柔教養」的意義?

 

更多內容,請參考【BabyLife育兒生活】3月號!

top
 

【雜誌小明星徵稿】Mababy 照片大募集

【站長公告】Mababy會員紅利積點服務終止

【雜誌徵稿】Mababy照片大募集

【好康報報】《嬰兒與母親》4月號雜誌預購超值送

【封面人物】幸福媽咪艾莉絲 拍攝花絮

【GOOD】貼心新功能∼線上訂閱免出門

【特別活動】限量育兒好禮免費送!



top
孩子很難帶?教你輕鬆掌握育兒訣竅
信誼奇蜜育兒報提供育兒知識、幼兒發展指標、教養QA、親子互動點子、爸媽經驗分享等內容,歡迎0-7歲爸媽訂閱,2016/4/30前抽玩具、教養好書及親子館門票!

美式足球球員的腦部衝擊
美式足球是一項危險的競賽。它是一項全接觸性的運動,所以對球員來說,關節扭傷、骨折、內出血和頭部遭受撞擊都是很稀鬆平常的事情。特別在頭部受創方面,醫生們已開始思考這項運動根本是危險過頭了。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