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續集水準往往遜於原創第一集,賣座亦然。因為以往製片人通常只想利用第一集的剩餘價值再利用,製作條件會差一些。但近年因為好故事難找,「電影影集化」變成常態,為了永續經營,製片人比較會重視續集的素質,觀眾接受度也相對的變高,當中吸引觀眾最重要的撇步之一,就是演員一定要原班人馬。萬一當中演員發生個什麼三長兩短,這部續集更是會瘋狂賣座。
例如2008年《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裡的希斯萊傑和最近《玩命關頭》裡的保羅沃克,很諷刺的,他們的悲劇反而成了電影賣座的大功臣。《玩命關頭》系列英文原片名是Fast & Furious,大陸譯成《速度與激情》,沒有《玩命關頭》那麼有噱頭的商業語言,但比較接近原意。不過,更貼切的意思是《飆與怒》。
玩命關頭 Fast & Furious 屬英文詩「頭韻法」
Fast & Furious這種片名的構成,採用的是英詩中的「頭韻法」(Alliteration),即在同一句中反覆使用字頭聲母相同或相近的字詞,讓文字唸起來鏗鏘悅耳。英語文學作品中使用「頭韻法」作為書名, 最具代表性就是珍奧斯汀的兩部名著:《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及《理性與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兩部作品都曾搬上銀幕。其他電影例如之前的《阿呆與阿瓜》(Dumb and Dumber),近期的《瘋狂麥斯:憤怒道》(Mad Max:Fury Road),也是類似手法。
憤怒 Furious 名詞 Fury 英文作品的愛用字
Furious是形容詞,名詞是Fury,意指「怒到最高點」。英語文學作品/電影很喜歡使用這個字來命名作品,代表例子是美國大師福克納的《聲音與憤怒》(The Sound and the Fury),語出自莎士比亞悲劇《馬克白》(Macbeth)第五幕:It is a tale told by an idiot, full of sound and fury, signifying nothing.(這是一個由白痴道來的故事,充滿聲音與憤怒,卻毫無意義)。
福克納替作品命名很高明,他之所以替它取名為《聲音與憤怒》,因為小說裡以第一人稱觀點敘述故事的主角,正是一名白痴。
「憤怒」程度有別 Anger 生氣 Rage 盛怒 Fury 狂怒
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外國人脾氣特別不好,英語中有關「憤怒」的字彙非常多(正如愛斯基摩人對「冰雪」的用詞特別多),最常見的就有Anger、Rage、 Fury等,但它們是有分別的。
Anger(形容詞Angry)用法較籠統,看不出發怒的模樣 這個字也最常用,例如I am not angry with you(我不會生你的氣)。
Rage(形容詞Raged)語氣比較強烈,常意味著失去自制能力的盛怒。
Fury則是語氣最強烈的,接近瘋狂的程度。布萊德彼特近期作品《怒火特攻隊》,英文片名就是Fury,大陸譯作《狂怒》。
另外Irritated是指被激怒,Wrath則多數時候指「神的憤怒」。其他的,不及備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