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聞電子報】以「藝文」會友!為你提供最新、值得推薦的藝文活動,及針對重要的藝文話題做深度報導。 【櫻前線JAPANESE電子報】帶你認識日本文化,讓日語學習不再侷限於傳統教科書,更貼近生活。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1/12/08 第28期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外文雜誌網電子報-時代雜誌專欄-緬甸的新希望
本週【外文雜誌網電子報】《時代雜誌》緬甸的新希望...

專制政權正在鬆手。

 
  期別: DEC12/11
  緬甸的新希望
  Olympus拍壞的照片
   

緬甸的新希望

專制政權正在鬆手...

這幾乎成了本能反應。我仍會避開眼睛去直視。但這位女士卻無處不在:在一位街童塞在我手上的明信片上,在一間佛教寺廟(僧侶們曾於此因激進的政治活動而被鎖禁)裡的海報上,在一間因緬甸長年限電而呈現一片陰暗的茶室的入口處。就在去年,要是擺飾翁山蘇姬(這位曾入獄的民主象徵,被她的支持者親密地稱呼為「女士」)的畫像,便可能會被代理執政的軍政府逮捕。當時,緬甸人會偷偷給我看她的圖片,然後環顧四周觀察是否有人在注意。而且通常真的有人在注意這些分享圖片的朋友。但現在她的照片被公開景仰、珍惜,這位66歲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對這裡的人來說,就像她頭上所戴的花一樣新鮮。

蘇素內,一位服了4年徒刑(大多是單獨囚禁),在今年10月才被釋放的政治犯,說:「這就像夢一樣,看著她的照片隨處可見。我仍然不敢相信,我不知道如果醒來後,她會不會就消失了。」

現在,她就在大家身邊。而在大家身邊的,還有另一位女士:希拉蕊克林頓的緬甸之旅,這趟旅程將持續至12月2日,也是超過半個世紀以來,第一次到訪的美國國務卿。幾十年來,這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不斷地被破壞,緬甸躲在熱帶恐怖的陰霾之後,而美國則對這個國家暴虐的統治者施加經濟制裁。

緬甸是亞洲第二貧窮的國家,僅次於阿富汗;也世界上第二腐敗的國家,僅次於索馬里。大多數緬甸人住在農村,生活方式和鐵器時代差不了多少。幾乎每個人都不是那些精英份子,得擔心在這樣的專制國家裡,幾乎任何人隨時都可能被任何理由被逮捕入獄。例如,2008年在龍捲風害死約14萬人後,一些在緬甸分發食物的人只是不慎揭露政府在救助人民上的失敗,便被監禁。

【本文譯自《TIME》DEC12/2011,由台灣英文雜誌社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Olympus拍壞的照片

日本企業史上,很少有董事會這麼受人矚目...

十一月二十五日,Olympus的董事們聚集在東京總公司,他們的公司正受到圍剿。這家公司曾經是備受信賴的國際品牌,生產照相機與醫療器材,如今卻遭到國際調查,要釐清該公司高層是否把數十億美元的不法款項匯到海外帳戶。調查人員認為,那些款項(已經行之十年)大多流入日本黑道手中。Olympus否認跟「極道」(日本黑道組織之一)有任何關聯,不過若證實有,Olympus將會股票下市,幾乎確定不會以現有形式存在。

這場董事會的主角是五十一歲的Michael C. Woodford,Olympus前任總裁兼執行長,也是踢爆醜聞的人。Woodford曾把他對不法款項的懷疑呈報給過去曾是他恩師的董事長——菊川剛——不僅遭到置之不理,後來在十月十四日要求菊川剛辭職時還遭到開除,當天,Woodford就逃離日本回到祖國英國。雖然Woodford並未聲明有任何明確的威脅,不過他說離開日本是因為有安全之虞。然後,他把自己的懷疑公諸於世,隨著醜聞越演越烈,菊川剛在十月二十六日下台。

Woodford回日本參加這場董事會時(雖然被開除,但是拜日本企業治理規定之賜,他仍具有董事身分),所有醜事一一被掀了開來。一抵達成田機場,他就被攝影機和記者團團圍住,由好幾位警察保護一路進入市區。Woodford後來形容:「我好像置身John Grisham的小說中。」但是Olympus的醜聞並不是虛構的小說,甚至可能是日本史上最大的企業醜聞。

如果最後證實極道確實涉入其中,也不是日本第一次有大企業跟黑道掛勾。在整個一九九零年代,日本政府大力掃蕩娼妓、賭博等典型的幫派活動,結果,極道走向白領,一開始是幹些恐嚇股東的小事,後來在一九九七年,有六位企業高階經理人(包括日本當時最大銀行「第一勸業銀行」的董事長)付錢給一個後來承認自己是勒索者的黑幫份子,雙雙被判有罪。

接下來幾年,極道繼續染指,甚至伸入外資企業。二零零八年初,雷曼兄弟銀行東京分行被詐騙三億五千五百萬美元,雷曼兄弟貸款給一家生化科技公司,以為是一筆用來採購醫療器材的融資。調查人員認為,這筆錢其實是極道的詐騙方式(只是尚未獲得證實)。至此,根據美國記者Jake Adelstein(追蹤極道多年的記者),日本的證券交易監察委員會懷疑有數百家企業已遭到極道滲透。

Olympus醜聞也早在一九九零年代就種下禍根,特別是在日本泡沫經濟破掉的時候,在此之前,賺錢似乎輕而易舉,就連績優企業也從傳統的事業拿錢投入上漲的股市與房市——這種作法稱為「財術」,也就是一種財務操作。Olympus也是其中之一。從一九八四到一九九三年掌理Olympus的Toshiro Shimoyama也承認這種作法,他在一九八六年告訴媒體:「當主業岌岌可危時,我們必須透過財術來賺錢。」但是一旦經濟走跌(日經指數在一九八九年十二月達到最高點),財術就會帶來難以啟齒的虧損,而且經年累月下來虧損只有更加惡化。Olympus的情況就是如此。

和其他企業一樣,Olympus試圖以財務手法來隱藏虧損,也就是:付錢給某個人或某家公司,將虧損的投資買下來,好讓這些投資能從帳冊上消失,等到市場走升,這些投資就會再物歸原主。這種方法稱為tobashi 。問題是,市場一直沒有走升。

然後接下來就是Olympus這起爭議的重點。從二零零六到二零零八年,Olympus付了將近十億美元來收購三家公司,這三家都公司都沒有營收、沒有營運,也跟Olympus的核心事業無關。接著在二零零八年,Olympus又以將近二十億美元買下英國醫療器材製造商Gyrus,在這過程中,Olympus付了驚人的六億八千七百萬美元費用給兩家後來倒閉的財務顧問公司(這兩家公司都沒被指控有任何不法)。現任總裁Shuichi Takayama與公司組成的調查小組都坦承,這筆高額費用是用來掩飾財術上的虧損,也就是說,Olympus試圖在帳面上製造表面合法的交易,而這筆交易的金額就等於投資虧損的金額。

東京檢方和證券交易監察委員會懷疑,Olympus十年來以tobashi這種方法付出的錢高達六十億美元,大多進了黑道相關團體的口袋。調查人員還懷疑,Olympus付出的錢甚至高於真正的財術虧損。一位知情人士表示:「這些人其實是在敲詐。」

【本文譯自《TIME》DEC12/2011,由台灣英文雜誌社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期別: DEC03-DEC09/11
  非洲崛起
  不光是數位化
   

非洲崛起

經過數十年成長遲緩,非洲現在確實有機會跟隨亞洲的腳步...

商店的貨品堆得有六呎高,外頭街上人潮水洩不通,店員滿身大汗招呼客人。這可不是富裕國家的耶誕採購季節盛況,而是奈及利亞南部Onitsha市場平常的一天。許多人說這裡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場,每天有多達三百萬人到這裡採買米、肥皂、電腦、工程設備等等,這裡是幾內亞灣商人的聚集地,一個充滿貪污、盜版、貧窮、疾病,但同時也是數百萬創業者、越來越有錢消費者居住的地方。

過去十年來,全世界成長最快速的十個國家當中,有六個是非洲國家;過去十年當中有八年,非洲的成長已趕過包括日本在內的東亞。就算把北半球經濟趨緩的效應算進去,IMF還是預估非洲今年會有6%的成長,明年也會有將近6%的成長,跟亞洲一樣。

原物料的榮景是主因之一。二零零零年到二零零八年,非洲有四分之一的成長來自於天然資源的營收。人口是另一個主因。亞洲與拉丁美洲的生育率逐年下滑,接下來四十年有半數的人口增加將會在非洲。不過,經濟成長的原因也跟非洲國家開始發展製造業與服務業大有關係。最大的問題是,如果原物料的需求下滑,非洲能否繼續維持高成長?

對非洲的未來不可太過樂觀,畢竟這塊大陸大部分地區仍然極度陰鬱。大多數非洲人每天以不到兩美元過活;自一九六零年代至今,平均每人食物生產下滑;某些國家的平均壽命少於五十歲;乾旱與飢荒仍在;氣候越來越惡化,森林濫墾、沙漠化仍然存在。

對自己的經濟成長沾沾自喜的國家,例如安哥拉和赤道幾內亞,是石油淹腳目、掌握在只圖私利的政客手裡的國家;某些開始真正發展經濟的國家,例如盧安達和衣索比亞,政治也不健全;現正歷經劣質選舉的剛果看起來仍然難以治理、貪污盛行;新巴威是非洲南部其他國家良心上一道傷痕;一直是非洲楷模的南非,貪污腐敗,而且在「非洲國民大會」統治之下,可能土地和礦藏收歸國有。

不過,在這些熟悉到令人鬱卒的情形之下,有些基本數字仍然往正確的方向在發展。現在非洲有快速成長的中產階級:根據世界銀行,有大約六千萬非洲人年收入三千美元,到二零一五年會有一億人;過去十年,外國投資比例大增了十倍左右。

中國到來,改善了非洲的基礎建設,也提振了非洲的製造業。其他非西方國家,從巴西和土耳其一直到馬來西亞和印度,都跟隨著中國的腳步。非洲可以靠著電話客服中心(call center)這類輕型製造業與服務來打入全球市場。隨著關稅降低以及貿易壁壘消弭,長久以來因為政治敵對而壓抑的跨國貿易也在成長。

【本文譯自《THE ECONOMIST》DEC03-DEC09/2011,由台灣英文雜誌社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不光是數位化

技術與社會:「造物者」活動運動可以改變學習科學的方式,並促進創新。它甚至可能預示著一個新的工業革命...

紐約科學博物館周圍公園的場景:在9月中旬一個晴朗的週末,這裡的感覺類似一個未來的工藝品博覽會。幾個攤位展示著手工製作的衣服,旁邊是幾個展覽館,一個展覽館裡面滿是電子產品,另一個則滿是玩具機器人。在一個角落裡,遊客可以學習如何選擇鎖;在另一個角落,遊客則可以學會如何使用電烙鐵。這一切,以及其他更多新奇事物,都是來自一個叫做「造物者聚會」(Maker Faire),這個活動吸引了35000多名遊客。

這個展覽,和每年五月在矽谷舉辦的一個更大的展覽,是所謂「造物者」運動中最顯著的幾項表現。這項運動起源於美國西海岸,但現在已經蔓延到世界各地:今年十月開羅也舉辦了一個「造物者聚會」。

造物者活動是對數位文化的回應,也是數位文化的副產品,由幾個大趨勢的融合而使其發生。新的工具和電子元件,讓人們能簡單、廉價地將實體和數位世界加以融合。線上服務和軟體設計,使其易於開發和共享數位藍圖。許多整天待在電腦螢幕前操縱位元的人,現在又重新發覺製造實體物品,以及和其他愛好者面對面互動的樂趣,而不光是在線上互動。現在,在一些對實體物品有愛好的人的世界裡,造物者活動所造成的衝極可能比一般人所體會的還要更深遠。

從硬體說起,紐約造物者聚會的核心,是個以不起眼的意大利名稱命名:Arduino(意思是「強大的朋友」)的展覽館。在裡面,參觀者可以看到十幾個攤位展示著信用卡大小的電路板。這是Arduino的微控制器,也就是些構造簡單的電腦,可以輕易地建造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需要澆水時會自動送出Twitter訊息的植物、由雷射做成的豎琴、蝕刻素描(etch-a-sketch)的時鐘、可以當成呼吸分析器的麥克風,或是可以在你騎腳踏車時可以顯示速度的背心。

【本文譯自《THE ECONOMIST》DEC03-DEC09/2011,由台灣英文雜誌社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期別: DEC12/11
  安潔莉娜裘莉執導波士尼亞戰爭片
  藝術品為何如此昂貴?
   

安潔莉娜裘莉執導波士尼亞戰爭片

一場她不是很了解的戰爭,激發了安潔莉娜裘莉拿起導演筒,拍攝一部以波士尼亞為背景的愛情電影...

我坐在布達佩斯市中心一家餐廳裡,感覺好像是跟一位認識多年的記者或救援工作者在講話,而不是跟國際電影巨星。安潔莉娜裘莉剛從利比亞的Misrata回來,那裡是利比亞內戰最血腥的戰場,已經成為當地人民受苦的象徵。不過儘管這一趟眼見所及盡是殘破的城市,她並不慌亂,還是可以侃侃而談首度當導演的經驗、前往波士尼亞的達佛的所見所聞、非洲之角的水災災民。

「我去某個地方時,一定很樂意去學習。我會聽簡報、看書、跟民眾聊天」,她說,「不過我主要是去帶回一些覺醒,回到家後拿起電話,打給某某人,試圖做些什麼。」

她把這種專注、直接、認真態度注入本月將在美國上演的新片《血與蜜之地》(In the Land of Blood and Honey)。她告訴我,碰到拍片的技術細節時,「我不怕請教攝影指導,我還會聽取演員的意見,他們大多從戰爭中倖存下來,我會聆聽他們的故事,努力融入電影中。」以波士尼亞戰事為背景,她打造了一部動人、驚喜的愛情故事,一個塞爾維亞軍人和他在戰爭中一再遇到的波士尼亞女人。很難不佩服裘莉,尤其是看過她的電影後。

凌晨三點,談過波士尼亞戰爭的可怕後(這場戰爭在一九九一年南斯拉夫解體時爆發,在長久以來糾葛的種族與宗教問題之下,新誕生的波士尼亞、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三國互相掀起戰火,估計造成十萬人死亡),她的保鑣突然探出頭來,輕聲提醒我們時間很晚了。我們已經邊談邊喝八小時了,不過她仍然堅持送我回飯店。「我要確定你安全沒事」,她說。

身為經歷過塞拉耶佛圍城的記者,我親眼目睹原本生活在一起的回教徒、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兵戎相見。我看到種族大屠殺、放火燒屋、成群難民,甚至曾經看到一隻狗叼著一隻人手跑過去。我用特別嚴厲的眼光去看《血與蜜之地》,努力要揪出片中不真實的細節,因為以前看過的波士尼亞戰爭片都令我又氣又惱:為什麼導演不多做點研究?為什麼二十世紀都已經結束卻沒人把這場血腥戰爭的真相說出來?

走出裘莉的試片會,我暗自感到佩服。那場戰爭在一九九二年四月爆發時,她不過是個十七歲女孩,為何能這麼深刻捕捉到那場戰爭的可怕?她很坦白地說:「當時我並不了解那場戰爭的前因後果。」不過擔任聯合國難民大使之後,她接觸到波士尼亞平民的苦難,也得知後遺症仍盤旋不去。在東波士尼亞惡名昭彰的「強暴營」遭到強暴的女性,至今仍深受情緒與創傷所苦,裘莉對此特別敏銳,於是投入於閱讀所有關於波士尼亞戰爭的書籍。

裘莉重現了我記憶中的塞拉耶佛城(這裡是近代史上遭到圍城最久的地方)。人道救援卡車遭到塞爾維亞砲手冷酷攻擊;遭到強暴的年輕女性被囚禁、一再被性侵之後,逐漸發瘋;喝醉酒的狙擊手朝著跑過一座橋的父子開槍。

【本文譯自《NEWSWEEK》DEC12/2011,由台灣英文雜誌社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藝術品為何如此昂貴?

一堆凳子要價575,000美元。一個裝滿手術器械的櫃子可以賣250萬美元。全球經濟正迅速墜落深淵,但藝術品正以破紀錄的天價賣給世界的精英收藏家。...

上週末你要是走在邁阿密海灘的話,去極其奢侈的巴塞爾藝術博覽會(Art Basel art fair)看看,你可以感覺到空氣中有些不一樣的東西。帕圖(Patou)的「喜悅」漂流過羊絨?拋了光的核桃從一輛賓利車裡飄出?比起這兩者顯得更基本的奇特處:金錢本身不可言喻的氣味,從這些藝術品裡飄出求售。第一天結束時,一位顧客在Mary Boone的展台花了575,000美元買了用一堆打碎的凳子組合成的一個窩──艾未未的作品。一個藍色的菱形放在白色的矩形上的一張圖──Ellsworth Kelly的作品,在Matthew Marks處售價飆高到150萬美元。

一個裝滿手術器械的玻璃櫃──Damien Hirst的作品,在White Cube的攤位以近250萬美元賣出。儘管這些東西都有名人加持,以及這些名人作品本身的價值,但任何正常人看到時還是都會立即納悶:凳子,賣超過半百萬美元?而在畫布上只是一些單調的普通塗料,還能賣三倍於此的價格?為什麼藝術品如此昂貴?
有幾個簡單的,但基本上還是無法滿足問者的解釋。基本上來說,這裡面包括了一些手段:紐約的資深經銷商阿恩格利姆徹(Arne Glimcher),說有些低劣的賣家,為了讓沃荷(Warhol)作品的市場保持熱絡,作法便是操縱他的作品的拍賣。

Simon de Pury,Phillips de Pury拍賣會的主席,數出了十幾個其他專門哄抬價錢的人。他還說,大的圖片總是比小的更有價值。他也指出,只要是某位名人曾經擁有的東西,都能賣到高價,而且曾經在博物館展出過的東西,也會值額外的高價。但是這些解釋都只能告訴我們,為什麼某件物品可以賣得比另一個高,卻不能告訴我們,為什麼有那麼多買家在邁阿密花在一張圖片上的錢,比我們大部分人的房子的價格還要多。

【本文譯自《NEWSWEEK》DEC12/2011,由台灣英文雜誌社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TRAVEL & LEISURE 12/2011
封面故事:2011年度假日專屬特輯

休假無處去?!【假日專屬特輯】︰給你最棒的旅程和最難忘的回憶。Carlos Urroz說︰〝去馬德里(Madrid)吧!城市的設計感和專屬的風景,是不可錯過的兩大因素…〞Rogerio Fasano表示︰〝聖保羅(Sao Paulo)的都市和沙灘,可以讓您「一次體驗、兩種風情!」〞Michal Ansky覺得︰〝以色列(Israel)才是必玩首選,因為誰都想要感受「宗教的魅力」呢!〞...

THE ECONOMIST--THE WORLD IN 2012
封面故事︰精闢剖析全球趨勢

我們將對2012年提出敏銳的觀察和具體的數據,充分的預測,讓讀者達到良好的閱讀。經濟學人旗下的作家由全球傑出的編輯和著名的專欄作家出版這本特刊,包括金融時事、商業、政治,以及科學和藝術都納入這本2012年大預測之中...

美國雜誌超低價組合,品牌值得你信賴
美國雜誌的黃金組合-彭博商業週刊+國家地理=絕配!優惠很短暫,資訊很廣泛!
 
流感病毒的傳染
流感病毒是經空氣傳播,因此它傳播速度最快和最廣,比起前幾種病毒防範只要不接近病毒帶原者要困難些,再加上它變異性帶來致死率高,較易造成民眾恐慌。

秋冬保濕的正確觀念
如何在末梢循環容易不良、肌膚代謝遲緩的秋冬季節當中,讓保養發揮功效、滋潤到肌膚底層,除了保養品的選購,正確的觀念也絕對不可缺少!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