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鮮日本》副主編永持裕紀】
隨著國內政局的變化,日本社會對於下一屆總選舉 的關注正在逐漸加溫,多數人都預測總選舉將會於11 月左右舉辦。隨著民主黨與自民黨即將於9 月下旬召開的黨內選舉,兩大政黨的新任黨揆也會被正式選出。若一切順利,10 月份的全日本便會燃起熾熱的選舉熱度。
一直以來,輿論的預測總是在兩大政黨上打轉。然而,在這次選戰中最受人注目的,卻是兩大政黨以外的第三勢力、由大阪市長橋下徹所率領的地區性政黨「大阪維新會」。近期以來,橋下的一舉一動無一不受到關注。9 月8 日,維新會決定在日本全國選區推舉候選人,從地區性政黨搖身一變成為全國性政黨。此外,維新會也在本月9 日,與數位現任國會議員舉辦了一場長達5 小時的公開辯論會,似乎有意透過公開討論,對希望與維新會攜手合作的議員進行篩選。
一般預期,目前沒有政黨能在下屆總選舉中獲得過半數的席次(即241席),因此成立聯合政權的可能性相當高。在此情況下,輿論上普遍認為自民黨將會獲得最多席次,同時,維新會推出的新政黨亦有可能在選後與自民黨合作,甚至有人推測,橋下徹可能會為了在聯合政權中掌權,而辭去大阪市長參選國會議員,成為「橋下總理大臣」。
8 月31 日,橋下等人公開了他們在下一屆總選舉的主要政見,並將其稱為「維新八策」,內容洋洋灑灑地羅列著「眾議院議員席次減半,議員薪資調降3 成」、「由政治家選派擔任次官的國家公務員」等,意圖改變國家政治制度的企圖心顯露無遺。
在3 年前,曾有無數選民,將「改變日本」的期望,寄託在民主黨身上。自1955 年以來,自民黨除了極短暫的時間外,可說是獨占執政黨寶座。終於,在2009 年夏天的總選舉,選民終於用選票讓它成為在野黨。這個結果,代表著多數的日本國民,對於民主黨所勾畫的如「由官僚主導轉為政治主導」、「只要消弭國家預算的不當支出,便不用藉增稅鞏固財政」等願景寄予厚望。
民主黨執政後,便立即中止了大型水壩的建設工程, 因為「耗費大量水泥的工程並沒有必要性」。然而,民主黨這種重新審議進行中各項政策的行為,隨即引起許多部門官員的反彈與困惑,這導致了職掌各部門的大臣(即各部會部長)與官僚之間產生了劇烈的摩擦。懷抱著「政治主導」的理想,民主黨意氣風發地企圖改革,但最後卻因為缺乏執政經驗,因此無力掌控號稱日本最大智庫的「霞之關」中央官僚群。
而在這樣的挫折後,民主黨陷入慌亂,一連串莫名的決策、如重啟中止的水壩工程等,讓人如陷五里雲霧,而東日本大地震與福島核電廠事故等災害的發生,更是讓狀況雪上加霜。民主黨在處理核電廠事故時的左支右絀,以及進度遲緩的災後重建等狼狽之姿,再再圖顯了其執政能力的不成熟,讓日本社會陷入更深的失望當中。去年9 月,民主黨的野田內閣在這些慘痛的教訓之下誕生,然而內閣上路以來,其最大的特徵竟是「依附官僚」。一年間,野田內閣最大的政績,就是與自民黨及公明黨聯手通過了消費稅調漲案,雖說這是日本財務省多年來的夙願,但卻是民主黨在2009 年總選舉中明言不會實行的政策。
根據預測,3 年後的2015 年,全日本超過65 歲的民眾將達總人口的4分之1,在這種狀況下,多數輿論認為改變日本已是迫在眉睫。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人們開始對橋下「改革國家統治制度」宣言產生期待。民眾希望借由他的鐵腕政治,大幅顛覆日本行之有年的行政結構,成為一股「能夠改變日本」的政治力量。
另一方面,橋下徹的鐵腕作風在大阪卻飽受抨擊,像這樣的政治人物若登上了國政舞台,日本將會變成如何?日本社會將變得更容易生存,還是更令人無法呼吸?而日本又該如何與亞洲各鄰國相處呢?一切的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不過,唯有一點我們可以確定,那就是在這個面臨重重困境、問題如山的日本,過往的保守作風已不適用。即將實行的消費稅調漲將成為改革的第一響,接著社會福利制度也會被重新審視,橋下等人甚至還提出了修憲的構想。
站在轉折點上,日本即將迎接下一屆總選舉,而這次的選舉結果,將成為新時待的路標,指引著日本未來的走向。
【更多內容請見《新鮮日本》0912期;訂新鮮日本電子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