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奇巴克童書魔法盒】讓父母瞭解孩子思考與美感的「天賦」,陪孩子一起快樂閱讀、創意思考! 想提昇英語競爭力?想自修英語?快來訂閱【學生郵報電子報】,讓你增強英語溝通能力,並迅速掌握世界脈動!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8/06 第13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新鮮日本
 
編輯小語 改版總編小語
本期焦點 大學生單獨主義
特別報導 夏季日本瘋棒球
新鮮情報 訂閱《新鮮日本》電子雜誌中文版
改版總編小語
一直以來,感謝各位讀者對《新鮮日本》的支持。自2011年1月創刊至今,包含週刊與雙週刊在內,《新鮮日本》已經發行了145期。而藉由這段時間的經驗為基礎,我們將從本期開始正式邁入月刊,並且在內容上做了各種調整。

首先,我們在封面故事上做了較大的更動。過去,我們總是會選擇一個日本文化或社會的相關主題,並進行重點的編輯報導。然而,隨著幾個重要的主題都已介紹完畢,為了滿足讀者們廣泛的閱讀興趣,我們決定在每一期的內容裡,推出數個精心挑選的特輯以饗讀者。本期為各位讀者所選擇的特輯是「Single Life」、「皇室」以及「哥吉拉」,不知道各位讀者是否感興趣呢?

此外,我們也希望能在文化、娛樂、以及觀光的內容上力求精進。在本期觀光介紹裡,除了北海道的主題介紹之外,還有東京表情、京都祇園祭、日本環球影城哈利波特主題園區、煙火大會、以及位於四國的人偶村等,內容精彩豐富。在文化方面,我們加入了流行時尚等主題文章。而在本刊一直以來都相當重視的娛樂方面,則選擇了電視遊樂器及漫畫等題材,期待能夠帶給讀者們更多元的閱讀體驗。

最後,我們衷心期盼本刊能成為讀者們認識日本的那扇窗。大幅增加了觀光相關內容,也是因為希望能有更多的讀者親自前來體驗日本的美好。希望《新鮮日本》不只帶給讀者們最新的日本資訊,也期待讀者們藉著這本雜誌,能更進一步地貼近日本。

 
大學生單獨主義
京都大學吉田校區的食堂內,大學生坐在「單人座」用餐。
【文/原田朱美】

不知道讀者們是否曾聽過「ぼっち(BOCHI)」這個詞呢?其實,「ぼっち」是由日文「ひとりぼっち」這個詞簡略而來,有一個人、或是落單的意思,從數年前開始被廣泛使用,近來更成為日本年輕人的流行用語,一般用來指稱沒有朋友的可憐蟲。

除此之外,這個詞經常會被用來形容大學裡的各種生活相關對話。譬如一個人在學校餐廳裡孤單地吃飯,便會被稱為「ぼっち飯」。話說回來,在日本的學校裡,感到孤獨或自認難以與他人相處的學生,似乎並不少見。好比前一段時間,日本流行過「便所飯」這個名詞。這是因為有些學生,不想被別人看到自己一個人吃飯的窘迫模樣,最後決定躲進廁所裡吃便當。這個令人悲哀的話題,隨著5 年前媒體的報導,震驚了整個日本社會。

不論在哪個時代,「孤獨」都是人類所必須面對的一大問題。然而,隨著「ぼっち」這個詞句被大量使用,「ぼっち」與孤獨之間,似乎又有了些不同的涵義出現。究竟,「ぼっち」是一種孤獨?還是有別的感覺呢?探討日本大學生的「ぼっち」主義,解開如今學校裡的人際密碼。

為了瞭解這個詞句在一般學生的感覺裡, 究竟擁有什麼樣的意義,筆者試著在推特上尋找所謂的「ぼっち學生」。

「我就是ぼっち喔。」

才剛開始沒多久,立刻就有人傳來了這樣的回覆。傳來這些文字的,是現年18歲、就讀慶應大學1年級的町田彩夏。然而,筆者卻對此感到十分不可置信,因為這個女孩在年輕一輩裡,可說是小有名氣。

去年,町田籌劃了一個由女高中生組成的團體「女子高校生未來會議」,針對女性該如何參與社會議題進行討論,並邀請了100名的成功社會女性與女高中生,在東京都內進行了一場對談。

不管從哪個方面看,町田都是個「リア充」(流行用語,指現實生活擁有良好人際關係),與「ぼっち」這個詞扯不上任何關係。不過,町田卻用著明朗的語調向筆者說道:「只要談到政治或社會議題等,那些內向的人便會開始與我保持距離囉。」

町田在今年春天升上了大學,但當她過去的那些事蹟被同學們知道了之後,大家便會開始因為對政治沒興趣而遠離她。看著同班的女孩們一起出去玩卻沒有邀自己,町田也不禁感到自己很「ぼっち」。不過,雖然這樣說著,但町田卻依舊能面帶著笑容說道:「過去高中的朋友們也都會問我,你好像都一個人,還好嗎?」

從町田的反應看來,似乎在她與朋友們之間所使用的「ぼっち」這個詞,並沒有「便所飯」的問題那般嚴重。現年18歲、就讀慶應大學1 年級的尾崎周也接著向筆者解釋道:「現在的ぼっち並不是指真的沒朋友的人啦。」話題一轉,他笑著說:「不過話說回來,其實便所飯只是網路謠言吧?」

無論如何,在聽完了他們的說明後,「ぼっち」在他們那一代似乎只是個很普通的詞彙,用來描述一種狀態而已。例如「在澀谷變ぼっち了」這個說法,就只是單純身邊沒有其他朋友在的意思。

在網路上檢索「ぼっちなう」這個字時,會出現數以千計的「ぼっち」。從真正感到寂寞、到只是簡單地告知狀況,人們似乎都會使用這個詞,就連一些人緣很好的人,也會在跟朋友的聊天中,將這個詞掛在嘴邊。然而,為什麼人們總是會使用這種看似相當負面的名詞呢?尾崎向筆者解釋道:「我想,這可以說是我們的一種心理防線吧。與其被人說了之後才難過、不如自己先說,就是這樣的心態與保護機制吧。」

這幾位自認「ぼっち學生」的人,他們的共通點就是都將這個詞掛在嘴邊。他們告訴筆者: 「獨處這件事其實並不那麼討厭,但若被其他人認為自己沒朋友就比較不舒服。」由此看來他們真正在意的,其實是他人的眼光。

內閣府以18至24歲的男女為對象,每隔數年便舉行一次的「世界青年意識調查」,結果令人相當感興趣。對於「在什麼時候會覺得生活過得充實?」這項問題,回答「跟朋友或夥伴在一起的時候」比率正在增加當中。特別是在1990年代之後,比起其他項目的成長更為明顯。

「對現在的年輕人而言,朋友有多重要是上個世代的人所無法理解的。」相當熟悉年輕人文化的前橫濱市立大學教授中西新太郎如此說道。對現在的年輕人而言,朋友是生命的源泉。交朋友、然後構築彼此間緊密的關係是一件不容被質疑的事。

「ぼっち」卻是完全相反的狀態,中西說道:「如果被貼上了ぼっち的標籤,那便等同於被視為沒有交友能力的人。」隨著這樣的風氣,也許在這個現代社會中,為自己拉防線、並自嘲為「ぼっち」的人將會越來越多吧。

自虐式的落單享受

最近,筆者在推特上,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社團,名叫「○○大學ぼっち社團」。

名字裡的○○,是那所大學的名稱。但話說回來,真的有一個人(ぼっち)的社團嗎?仔細調查之後,原來不只這一個而已,還有很多冠上其他大學名稱的「ぼっち社團」帳號。究竟,這些都是什麼樣的社團呢?

「話說,我沒做過什麼厲害的事,這樣接受採訪真的好嗎?」就讀武藏野大學1年級的19歲男生一臉抱歉地坐了下來。

他在4月底時、在推特上開了一個「武藏野大學ぼっち飯同好會」的帳號。從社團名稱中的「ぼっち」兩字便可以明白,社團成員當然只有他一個人。

儘管在上大學之後一直無法順利交到朋友, 但是他仍樂觀積極地抱持著「或許透過推特可以交到朋友也說不定」這樣的想法,開始經營這個同好會。而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推特上投稿。

「現在正一個人吃飯!」

這樣的留言,經常出現在這位男生的推特文章中。原來,不在人來人往的學校餐廳吃飯,是ぼっち必要的原則,因此他總是會一個人前往校園各處吃便當,然後將吃便當的樣子拍照上傳。

除此之外,他也會在推特上介紹校園內適合吃ぼっち飯的角落、或傳授如何開心享用ぼっち飯等的秘訣,然後將自己的ぼっち模樣,拿來與那些鬧哄哄吃飯的同學們進行對比,並以此當成自嘲的梗。

一直維持這樣的狀態,難道真的不會難過嗎?這位男生認為,其實不管自己怎麼嘲笑自己, 其實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不過近來學校裡,似乎出現了一些用他推特當話題的人,雖然能被其他人注意,確實令人感到開心,但心情卻也有所動搖。所以他說感覺一正一負便歸零了,既沒有好、也沒有壞。

筆者詳細問了「ぼっち社團」的活動情況,據說主要的目的有兩個。

第一個是找梗,將只有ぼっち才會了解的悲哀窘境以自嘲的方式在推特上發文。譬如說

「為日本隊加油!雖然只有一個人!」

「我覺得最能順利溝通的對象是狗。」

等,這些有趣的投稿會在推特上不斷被轉發,當事人似乎能從中獲得成就感。

一名就讀於關西大學2年級的21歲男生,也開設了一個「ぼっち社團」的帳號。他說道:「我並不是因為羨慕、或是忌妒リア充,才會發一些自嘲的文,而是因為自己也覺得有趣才投稿。」

第二個目的是ぼっち之間的同病相憐,簡單說便是兩個ぼっち彼此交流、一起吃飯的「脫ぼっち」運動。「東工大ぼっち飯之會」會在推特上介紹一些、即使是一個人也能感到輕鬆自在的餐飲店。該帳號將ぼっち的難易度以最高10分進行評價,若分數越高則代表對ぼっち而言越不自在的可能性越高。

現年20歲、就讀東京工業大學3年級負責發文的大路航平表示,最初因為假日覺得無聊, 才想要在網路上介紹一些有用的資訊。他在接受採訪的時候,特別穿了一件寫著「LONELY BOY」的T恤前來,其服務精神令人佩服。

寫到這裡,筆者不禁想或許「ぼっち社團」是一群相當享受ぼっち樂趣的人也說不定呢。

【更多內容請見《新鮮日本》0725新鮮日本電子雜誌

 
夏季日本瘋棒球
陽岱鋼
【文/《新鮮日本》主編 五十川倫義】

對日本的棒球迷來說,8月正是徹底沉浸在棒球熱情裡的最好時機。從早上激烈的高中棒球大賽開始,一直到晚上的職業棒球季賽,每天的每個時段裡,都有讓棒球迷腎上腺素直線上升的精彩畫面。不管是透過電視實況轉播、還是利用電腦手機等方式隨時關心比賽過程,都可以看見球場裡穿著喜歡球隊制服來加油的大群粉絲們一起唱著加油歌、一起在得分或失分的時候或哭或笑。8月的暑期長假,球場也越來越熱鬧。如果來日本旅行的話,何不前往球場看看呢?

根據日本職業棒球的賽程,各球團會在7月中旬的明星賽之後,全力衝刺今年季賽的下半季賽程。為了爭奪冠軍的寶座,各球團無不希望能在8月的比賽中盡力求勝。而在今年的比賽中,不管是中央聯盟還是太平洋聯盟,都出現了讓人熱血沸騰的局面。首先在中央聯盟裡,傳統強隊的巨人正用盡全力,與阪神和廣島兩隊爭取聯盟首位。而在太平洋聯盟方面,軟銀與歐力士可說是勢均力敵、互不相讓,但一旁的日本火腿鬥士隊正虎視眈眈,期望能異軍突起。

在日本的職業棒球界裡,有許多知名的外國選手。在今年明星賽的23名民眾票選名單裡, 就有7位外國選手脫穎而出。雖然至今為止,來自美國的選手佔了多數,但隨著亞洲棒球運動的發展,如今球界裡也出現了不少亞洲面孔。在今年7位的票選選手中,除了具有堅強實力的養樂多隊巴倫汀(Balentien)選手外,來自臺灣的日本火腿陽岱鋼選手也備受矚目。雖然陽岱鋼在6月的比賽中,曾因為左膝受傷縫了11針,一時之間無法出賽。但隨著傷口復原,陽岱鋼在明星賽前成功地回歸比賽,更發揮實力頻頻演出好球,成為帶領隊伍前往勝利的關鍵人物。此外, 陽岱鋼的年輕隊友大谷翔平,雖然僅只是加入職棒2年的菜鳥,但他在比賽中表現出飛躍性的水準,讓人無法小覷。有了這兩個優秀的選手,8月可說是日本火腿大放異彩的最佳時刻。

而說到8月,那便不能不提及日本有名的甲子園大賽。由朝日新聞社等所主辦的夏季高中棒球選手權大賽,今年已經是第96屆了。由日本各地勝利隊伍共49隊(僅東京與北海道各擁有兩隊)所組成強豪陣勢,將於8月9日到23日為止,於兵庫縣西宮市的甲子園球場內,展開充滿活力的奪冠大戰。背負著各地方的期待,年輕選手們擦乾了自己的血與淚,滿身泥濘地專注在每次的攻守與跑壘之上。每場比賽都像是充滿戲劇效果的節目一般,讓觀眾們為之沸騰,不由自主地為這些獻上青春的選手們吶喊加油。如今正在美國大聯盟發光發熱的田中將大與達比修有兩位選手,正是經過甲子園熱戰的洗禮後,成功站上職業舞台的最佳範例。

甲子園大賽源自1915年,在甲子園悠長的歷史之中,曾經也有過臺灣、韓國(當時為朝鮮半島)、以及舊滿州國(如今大陸東北)的球隊參加。

1931年,在甲子園的第17次大賽中,代表臺灣的嘉義農林學校獲得了第二名。他們全力奮戰的故事,不僅讓當時的民眾為之動容,更在今年改編成電影《KANO》之後,重新喚起了臺灣人民對棒球的感動。今年6月,臺灣嘉義市長黃敏惠女士參訪了甲子園球場,並寄贈了一尊當時嘉義農林學校王牌投手吳明捷的20吋雕像。黃市長自信滿滿地說道:「這座雕像,完整地重現了當時吳明捷銳利的眼光。」

繼承著當時的傳統,如今日本也有不少高中會前往臺灣,與各地方高中進行親善比賽。雖然比賽的形式與《KANO》電影中的時代不同, 但看著兩地年輕小將追逐小白球的認真姿態,似乎依舊可以從中感覺到當年的精神,以及他們傾盡一切智慧與技巧獲得勝利的堅持。

青春洋溢下的甲子園,總讓人聯想起耀眼陽光與藍天白雲。而優雅夜色裡的職棒球場,也總是滿溢著暢快心情與啤酒氣息。不管是哪一個,仲夏的8月,不妨就來瘋一場棒球吧。

【更多內容請見《新鮮日本》0725新鮮日本電子雜誌

 
訂閱《新鮮日本》電子雜誌中文版

《新鮮日本》換上新面孔、月刊全新改版!全新編排、全新連載、全新風格。《新鮮日本》雙週刊,以更多的版面、更深入的內容,帶您從未曾有過的角度重新認識日本。《新鮮日本》新鮮味,切勿錯過。

不論是關心日本經濟、好奇於日本文化、或是希望前往日本探究竟的讀者,《新鮮日本》都將提供您一段充滿知性與樂趣的閱讀時光,並竭力為各位讀者提供最新鮮、最深入的「大和風情」。

如果您對本期的封面故事或任何的專題有興趣、並希望獲得進一步的解答,歡迎您寄信至《新鮮日本》編輯部信箱xxrb@asahi.com,或前往我們 的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JP.asahi

訂閱新鮮日本電子雜誌

 
小雪球造訪大太陽──彗星
彗星看起來和流星一樣有拖曳的樣貌,但不像流星一樣瞬間墜落。彗星就像行星一樣有公轉的軌道,一天中在天空中的軌跡也是因地球自轉而東升西落,所以當你看見彗星時,可快去吆喝大家來看。

今日流行,明日消失
許多時尚在退流行後顯得有點愚蠢。在1920 年代的美國,坐在旗竿上曾流行過一陣子。是的,人們當時認為在旗竿上坐個幾天很酷。心情戒指在70 年代中期也很暢銷,但五年內就過時了。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