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咒語漫談解說:尊勝咒與陀羅尼被相關的功能
本期目錄:
清宮御用〈尊勝咒〉陀羅尼被
清宮御用〈尊勝咒〉陀羅尼被 本陀羅尼被由張定榮先生根據清宮御用陀羅尼被設計而成,再請拉卜楞寺喇嘛重新繪製,全被以古梵字蘭札體書寫,正面以〈尊勝咒〉塔為主,反面書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可謂冶漢傳阿彌陀佛信仰與〈尊勝咒〉效驗於一爐。全被內容精準,美觀與實用兼具,實行者護身消業之上選。
大正藏中尊勝咒的使用方法
摘錄自林光明教授著作:《光明論文選集》〈漢傳陀羅尼被與尊勝咒關係之研究〉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大正藏967經)中〈尊勝咒〉的使用方法與功效分類,如下表列:
使用時機與對象
使用方法
效用
若有人
一經於耳
惡業消滅,得清淨身。隨所生處,憶持不忘。
命欲將終
須臾憶念
得增壽,身口意清淨,身無苦痛,隨處安穩。
若人
須臾得聞
千刼惡業,應受惡道流轉生死,更不重受,即得轉生富貴家。
若諸眾生
持此陀羅尼
明淨柔軟,令人喜見
書寫此陀羅尼,安置高處,或見、或近,影塵沾身
所有罪業,應墮之苦,皆悉不受,亦不為罪垢染污。
受持、讀誦
閻羅王護念,不令持者墮於地獄
短命眾生
先洗浴,著新淨衣;十五月圓時,持齋,誦陀羅尼千遍
增壽,永離病苦,業障消滅,諸苦解脫
飛鳥、畜生
聞此陀羅尼,一經於耳
盡此一身,更不復受
若人遇大惡病
聞此陀羅尼
諸病消滅
亡者(且生前曾造重大惡業,應墮地獄)
取亡者隨身分骨,以土一把,誦此陀羅尼二十一遍,散亡者骨上
得生天
佛子作壇修法
作壇修法如儀,誦108遍
得無障礙智三昧,得大菩提心莊嚴三昧
從上表中〈尊勝咒〉的使用對象,可歸納出:該咒適用於生者(包含人類及其他動物)、臨命終者、亡者,而且大多是為生者(包含病者、蒙難者、短命者)所說,為亡者使用僅有一二,因此尊勝 經咒是冥陽兩利的法門。 修行方法中,較繁複的有「作壇修法,持誦陀羅尼」等;簡單的方法有「一經於耳」、「須臾得聞」等,甚至有被動的方法「經幢的影像映身,風吹陀羅尼的灰塵落在身上」,就能消滅罪業,免於苦難。
經中為亡者使用的做法是「取亡者隨身分骨,以土一把,誦此陀羅尼二十一遍,散亡者骨上」。其中佛陀波利所譯的「隨身分骨」,義淨971譯本也如是翻譯。其他漢譯各版本為「骸骨」(杜行顗968譯本、地婆訶羅969譯本)、「屍」(地婆訶羅970譯本);藏譯意為「白骨」,指沒有油脂的骨頭。
大正藏中尊勝咒的功能與效用
大正藏978經的《佛說一切如來烏瑟尼沙最勝總持經》,載有廿多種儀軌,筆者將其功能整理歸納如下: 1. 身體方面:無諸疾病,長壽。 2. 生活方面:富貴吉祥、安樂、得大官位。解諸冤結。長得衛護,無諸災難。隨所願求,無不成就。眾人愛樂。 3. 能力方面:得宿命通、明記不忘。智慧增長。得妙音聲,獲無礙辯。 4. 來生利益:消罪業,命終不生惡趣之中,得生於極樂佛剎。 因此,從《佛說一切如來烏瑟尼沙最勝總持經》的內容來看,所談〈尊勝咒〉的功能大部分是現世利益,以及少許內容說到來生不墮惡趣。上述內容,說明〈尊勝咒〉的功用,及其與度亡的關聯,但還不足以說明陀羅尼被的形制由來。
據中研院劉淑芬教授的研究,將〈尊勝咒〉應用於墓幢,作為超度亡者之用,是從唐代開始。原因是初唐以後流行地獄信仰,盛唐以後密教開始盛行,隨之傳入的「尊勝陀羅尼」具有破地獄的功能,所以後來結合漢地孝親思想,以密教的經幢形式出現,產生了功能多元化的墓幢。由此可知,陀羅尼被可說是延續尊勝墓幢發展而來的產物。 尊勝墓幢與陀羅尼被的差異,在於〈尊勝咒〉出現的形式。尊勝墓幢是將〈尊勝咒〉書寫於幢上,此作法是依據《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中所述:「佛告天帝,若人能書寫此陀羅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樓上,乃至安置窣堵波中……」。而陀羅尼被中,〈尊勝咒〉是出現於咒塔之中。其原因為何?值得探究。
(未完,以下待續)
林光明教授開講!生命電視台「梵漢咒語大講堂」
咒語漫談期許
「咒語漫談」是林光明教授的專欄,固定每月十五號與三十號刊登。本專欄將陸續介紹梵文、藏文、悉曇與蘭札等不同咒語,更希望藉由電子報的發行,來讓更多人認識佛教咒語。
我們期望,藉著電子報「咒語漫談」的廣傳,所有佛教徒將使用共通法本唸誦同一咒語;且讓我們一同努力。
訊息公告
•和家中小寶貝一起DIY靠一條小濕巾就能變出可愛人偶?父母耍個小魔術,和家中小寶貝一起DIY摺巾,可以讓小寶貝睜大眼睛!•用服務對抗不景氣當一個舊顧客離去不回頭,你得再花五倍的力氣,才能贏得另一個新顧客,所以顧客存續率的高低,與企業的成功與否有直接的關係。
•用服務對抗不景氣當一個舊顧客離去不回頭,你得再花五倍的力氣,才能贏得另一個新顧客,所以顧客存續率的高低,與企業的成功與否有直接的關係。
咒語百科全書
咒語相關辭典
各式咒語書籍
咒語CD錄音帶
咒語課程教學
客服專線:(02)2762-5540、傳真電話:(02)2763-2778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五段69巷2弄36號 「咒語漫談」全部圖文係屬嘉豐出版社,版權所有。 「咒語漫談」歡迎諸位大德傳閱。唯用於學術研究或商業用途時,請先來函取得授權。 非經正式書面同意,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任何權益侵犯,絕對依法追究。 Copyright © 2006 Mantra Publisher. All rights reserved. Unauthorized copying and reproduction is prohibited. All trademarks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