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自林光明教授論文,發表於第一屆比較宗教學研討會
陀羅尼被的作用是幫助超度亡靈,往生善趣,所以又稱為往生被。陀羅尼被可說是華人地區喪葬禮俗中最常見的用品之一。不過,雖然陀羅尼被已廣為流傳使用,但是其相關資訊,包括最初的製作年代,所依據的經典,以及經被上所書寫的咒語之確切內容,至今仍未完全解讀出來。
筆者於2005年曾撰文探討漢傳陀羅尼被與尊勝咒的關係,並收錄於去年(2007)出版的《光明論文選集》中。本文,筆者擬就陀羅尼被上的資料及咒語等線索,配合相關之經典內容,試著更進一步解讀經被的內容。
關於陀羅尼經被,於前揭拙文〈漢傳陀羅尼被與尊勝咒關係之研究〉,已將「陀羅尼經」中的咒塔內容,解讀出六分之五。而剩下的六分之一,至今仍未解讀出來。主要原因是經被上的字跡過於粗略,以及字跡常有訛誤或混淆。為了不影響整體進度,筆者改由經被上其他部份著手進行解讀。

陀羅尼經被是以緙絲織造,目前已知有顏色等不同的數種版本,但其基本形式相同。基本形式即經被內以蘭札體梵字書寫的咒語、咒輪,以及漢文的說明文字等內容。
茲將基本形式的內容,分為六個部份,即:
1. 咒塔:位於經被中間,以咒語書寫排列而成的咒塔。
2. 外圈咒輪:圍繞咒塔最外圈呈長方形,大小相同的36個咒輪。(編號A1-A36)
3. 咒塔邊的咒輪:位於外圈咒輪內,於咒塔旁邊,大小不等的16個咒輪。(編號B1-B16)
4. 兩腳掌咒輪:位於外圈咒輪下方,左右各三圈的六個小咒輪。(編號C1-C6)
5. 咒塔內的圖形:於咒塔中的圓形、仰月型以及倒三角形的咒語排列圖形。(編號D1-D6)
6. 中文方框:於咒塔上方兩側,及下方腳掌咒輪中間,三個方框文字。(編號E1-E3)
以上所述六個部份,茲以線條框示並加編號,如附圖:「陀羅尼經被文字區塊編號圖」。

除了上述以原圖位置的區分法,在經被上還有以漢文標注的「左肩」、「右肩」、「左膝」、「右膝」、「左腳掌」、「右腳掌」等,以人體部位標識的區分法。為方便對照,筆者將前面兩圖合併,並配以人體圖形,然後將書有部位名稱的咒語區塊位置及編號以箭號標明出來,如次頁「身體部位及咒輪位置圖」(圖中以括弧標注之腰及密處,在對應之咒輪中,雖織有文字,但不清楚,為方便後文對照研究,筆者先以「腰」及「密處」標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