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自林光明教授論文,原文發表於
「試論大悲咒的幾個問題」系列論文之一:從空海帶回的悉曇大悲咒看那囉謹墀,第一屆兩岸三地佛教傳統與當代文化學術研討會
(續上期:大悲咒中的那囉謹墀(青頸觀音))
我查閱空海帶回去的〈大悲咒〉版本,結果有令人意外的發現。茲先於以下列出空海所帶回日本的〈大悲咒〉,該內容錄自長谷寶秀所編的《大師御請來梵字真言集》。
此份空海帶回日本的〈大悲咒〉中:
(1)第一次出現的青頸觀音在第五列的第五至第八字。
(2)第二次出現青頸觀音在第十七列倒數三字至第十八行的第一字。
(3)第三次出現青頸觀音在第二十列第二至第五字。
如上所述,空海所用的三次,第一次是正式梵文的青頸觀音,第三次是通行〈大悲咒〉中常見的那囉謹墀,而第二次是各取一半,前者取藍色(nila,青),後者取謹墀(kindhi)。

空海所用的〈大悲咒〉是一個很奇特的版本,看起來暨不像丙型A本,也不是丙型B本,而是二者的綜合體。他文中提到三次青頸觀音,但第一次用nilakantha(註:正確寫法應為 ,唯因網路字型顯示問題,我們以下內文皆採用梵文羅馬簡易拼音nilakantha,還請讀者特別留意。),第二次用nilahindhi,第三次用narakindhi,第一次相當於我國〈大悲咒〉通行本第12句的位置;第二次相當第49句的位置;第三次則是相當第60句的位置。由此推斷,空海所見到的版本,是nilakantha與narakindhi並存。
我看到此資料的感想是:可能當時空海已預見後代會有學者去思索為何青頸觀音會有nilakantha和narakindhi兩種不同的寫法,因此他刻意留下這個線索讓後代人有所遵循,且留下的資料指示這二者是通用的,後人不必庸人自擾,甚至去爭議二者的孰是孰非。空海的版本中,第一次用nilakantha,第三次用narakindhi,還有第二次所用的nilahindhi的用法,目前尚未見其他版本使用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