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會話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的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透過【談美電子報】,以輕鬆的短篇,分享美的訊息,讓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生命,連綴起美麗的每一天。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0/06/30 第10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編輯說書 偉大的數學家,偉大的核子戰爭
新書上架 秩序繽紛的年代:為下一輪民主盛世而寫
 
偉大的數學家,偉大的核子戰爭
 
  一九四八年八月,蘇聯在西伯利亞第一次成功試爆原子彈,打破了美國對核子武器的壟斷地位。蘇聯的原子彈激發了核武競賽,而這種競賽的某些後果是容易預見的。每個國家都希望盡可能武裝,以能便發動核子武器來快速擊敗對手。許多人意識到,這會導致令人難以接受的兩難困境。世界歷史上首次出現了這種可能,只要一次閃電式的核武攻擊就可以使敵國從地球上消失。

    一九五○年代,美國和西歐有許多人主張對蘇聯發動一次直接、毋須任何理由的核武攻擊。它有一個委婉的名稱,叫做「預防性戰爭」。懷抱這種想法的人認為,美國應該抓住時機,透過核武脅迫或突然襲擊,以建立一個世界政府。

    你也許認為只有極端分子才會支持這種計畫。事實上,當時許多優秀的知識分子也廣為支持預防性戰爭,包括當代兩個最出色的數學家──伯特蘭•羅素和約翰•馮紐曼。

    通常數學家不會由於其政治主張或對世界的看法而聞名於世;況且,從很多方面來看,羅素和馮紐曼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然而對於世界上不應該有兩個核武強權共存的這一觀點,他們的見解恰恰相同。馮紐曼和羅素相同,兩人都是當時最受尊敬的思想家,在他們事業的關鍵階段,都關心數學的公理化。在他們生命的後半段,兩人又部分地放棄的數學,把大部分時間花在戰爭與和平的事務上。

    羅素是預防性戰爭的主要推動者,他強調,蘇聯具有核武,它將會威脅世界和平,除非它同意美國在世界的主導地位。馮紐曼的態度更加強硬,贊成出其不意用核武做第一擊。馮紐曼對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十分著迷,這場戰爭常被視為預防性戰爭。馮紐曼在他鼓吹預防性戰爭時候引用過書中一段話:「你我都很清楚,務實的人都知道,正義是取決於競爭力量的強弱,因此事實上強者可以憑實力遂其所願,而弱者只能接受必須接受的現實。」

    他們都相信預防性戰爭是邏輯的必然,是解決核武擴散的唯一合理方案。一九四八年羅素在某篇文章中寫到:「我提出的理由就像數學證明一樣,是如此明白無誤。」

    日本投降之後,羅素同馮紐曼一樣相信與蘇聯的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廣島轟炸之後沒幾天,羅素在報上發表一篇文章說:「蘇聯肯定會學會如何製造原子彈。我認為史達林已經繼承了希特勒統治世界的野心。只有一件事可以挽救世界,那就是美國在今後兩年對蘇聯宣戰,利用原子彈建立世界政府。」他在一九四七年寫信給愛因斯坦:「我想和平的唯一希望就是在於威懾俄國,總而言之,我認為與蘇聯達成任何和解的企圖是徒勞無功的。」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三日,羅素在英國皇家學會的午餐上發表演說,這次他說得更直截了當:「但是除非西歐能夠防阻入侵,否則世界的文明將失去幾個世紀。即使要付出代價,我認為戰爭還是值得的。共產主義必須弭平,世界政府必須建立起來。」

    輿論猛烈批評羅素這些觀點:「羅素在漫長生命中累積的智慧提煉出來的話,竟然是死亡和絕望的訊息。他告訴我們的其實就是要我們放棄對人類理性的所有信念,把自己陷入毫無止境的大規模殺戮。羅素爵士,著名的哲學家,提出的是最老式和最血淋淋的謬論──用戰爭結束戰爭。」

    一九五○年底,劍橋大學勞工俱樂部通過決議譴責該部主席羅素,羅素發表了一個簡短的回應:「我從未鼓吹過預防性戰爭,如果俱樂部成員稍微花一點時間調查一下,就會弄清這個問題。」為什麼羅素這位預防性戰爭的主要倡導者要否認呢?顯然是因為局勢發生了變化。蘇聯的核武庫存擴大了;美國人有了氫彈,蘇聯人也有了氫彈,做惡夢的不一定是突襲的受害者了;遭受突襲的敵國也許沒有什麼大礙,反而可能獲勝,現在雙方都有了第二次打擊的能力。羅素感到不安,因為自己曾支持過戰爭,現在卻積極投身反戰和裁軍運動。一九五八年他成為「核武裁減運動組織」的首任主席,一九六一年他因為發動要求裁減核武的靜坐示威而入獄。

    一九五九年在一次BBC節目訪談中,羅素終於承認他先前支持預防性戰爭的立場,他說:「這完全是真的,而且對此我並不後悔。但那和我現在想的並非不一致。我並非鼓吹預防性戰爭,而是想給蘇聯施加極大的壓力。除非你準備好攤牌,否則無法威脅對方。」

    今天,隨著東西兩方緊張關係的解凍,預防性戰爭看來就像冷戰思惟的一種奇特變形。然而我們此刻仍然面臨許多這一類的問題:當某個國家的安全與整個人類的利益發生衝突時,它應該怎麼辦呢?即使連羅素及馮紐曼那樣聰明的腦袋,也曾支持以戰止戰。北韓日前又揚言若受抵制,不惜一戰,那麼在南韓國家尊嚴與第三次世界大戰這兩個選項之間,究竟應憑著什麼價值來選擇,也的確是一種兩難困境。

 
秩序繽紛的年代:為下一輪民主盛世而寫
 
吳介民、黃秀如、顧爾德、范雲
  社會學者以「癲狂的時刻」,形容社會運動處於亢奮的嘉年華氣氛時人們爆發出著魔般的行為模式——無限提昇的愛、包容、憤怒、破壞,和想像的狂飆,集體行動突破社會的牢籠——例如法國兩百多年來間歇爆發的革命與反抗運動。台灣沒有經歷過大革命式的洗禮,社會也相對保守謹慎,但是我們曾經擁有屬於我們自己的狂迷的嘉年華時刻。

    一九九〇年三月,「萬年國民大會」正在選舉正副總統,一群生活在威權溫床中的老人,無理顢頇,時代倒錯地試圖施展他們最後的影響力。這一場總統選舉紛爭,釋放了台灣累積幾十年鎮壓與反抗的能量,點燃了野百合學運──一齣「老賊」需索無度的鬧劇,激發了民主化的契機。所有的運動神經與組織肌理,處在隨時可迸發的臨界點上。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台灣業已磨練了豐富的反威權、爭民主的運動經驗,剛上台的馬英九政府邀請中國國台辦主任陳雲林來台,由於維安措施過當,違法限制人民的自由權利,引發「威權復辟」的疑慮。這一波社會抗爭,意外點燃了長達兩個月的野草莓學運。

    兩個世代的兩波學生運動,都以令人意外的方式爆發開來,運動現場都瀰漫著嘉年華式的亢奮氛圍,也都標示著新一代青年文化的興起。如今,野百合世代已經紛紛步入中壯年,猶未可知的奇幻與險阻,正在曙光來臨之前展臂迎接野草莓世代。這是年輕世代準備展翅飛翔的時刻。

    兩次學運共有的理想性格,都在關鍵的社會危機時刻,扮演了觸媒的角色。然而,仔細端詳,承載兩個運動的時代與社會構造,卻已經距離如此遙遠。二十年來,世界急速變化,世代快步成長。台灣社會變化幅度之深廣,許多領域已經讓人難以辨識其面貌。

    且看媒體的發展。一九九○年,台灣解嚴不久,地下電台方興未艾;報禁剛剛解除,新報紙紛紛冒出。但是,電視媒體依舊是三家黨政軍電視台聯合壟斷的局面。野百合運動能夠在幾天內動員數以千計的學生聚集,電視媒體扮演了催化角色。二十年後,網路世界已然成形,在野草莓動員的關鍵時刻,BBS、推特與噗浪發揮了極大作用。

    無數活躍的部落客,以半公共、半匿名、去中心化的方式,在新一代的社會運動網絡中擔負著資訊匯流與分流的角色。有人半開玩笑嘲諷說:網路時代,在電腦螢幕上連署宣言者,永遠多於上街頭人數。也有人喟嘆:野百合運動之後發展出幾個全國性學生組織;而野草莓運動後並沒有全國性組織串連。但,這是時代倒錯的批判。

    「鄉民社會」的興起,大大改變了運動組織的內部結構。鄉民社會的溝通方式,是一種嶄新的技術能力,這個技術的質地是:參與感與責任感的分攤不只在街頭動員,而在於網路世界中的ID認同與信任。這個網路世界抵拒單一的、集中化的公共領域軸心;單一而集中的公共領域,是台灣的公共知識分子在民主化初階段賴以發聲的場域。因此,一九八〇年代是傳統型公共知識分子最能展露身手的時代,野百合世代繼承了這個傳統,站在那個時代精神的頂峰。如今,公共領域已經轉化為高度分散的、去中心化的「雲端溝通」模式。www發明後的二十年間,我們見證了台灣社會從反威權的高音齊唱,經過眾聲喧嘩的民主化洗禮,而進入後選舉民主年代的繽紛秩序。

    二十年前,由野百合學運所無意激發的民主化契機,讓一九九○年代這整整十年,不僅在各個領域蓬勃發展,也是社會運動的黃金十年,台灣社會可說充滿自信。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的開始,台灣面臨國內外多重危機,內有藍綠對立,外有中國崛起。在此巨大變動的時刻,我們這一被稱為「野百合」的世代,有必要對過去二十年進行一場批判性的回顧,除了給未曾經歷這段快速變遷的更年輕世代做一個歷史導讀外,也讓曾經歷過的世代更能看清未來的挑戰與方向。


Go!網路城邦-苗栗藝文網聚一日遊
客家美食、藝文陶冶、水舞饗宴,7/17網路城邦部落客歡樂聚首,共赴苗栗藝文之旅一日遊,名額有限,報名動作要快哦!

讓孩子愛上幼兒園
在孩子「上學」之前,你可以提早給孩子一些時間做準備,並為孩子心理建設,相信一定能幫助孩子更快適應學校生活。


本電子報內容著作屬左岸文化及相關作者所有,若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如對本報內容有進一步建議,歡迎至左岸文化部落格交流分享

http://blog.roodo.com/rivegauche
免費電子報 | 隨身行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