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的發現
宋朝元豐三年至五年(西元一○八○~一○八二年),沈括調任延州知州,並兼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延州在古代一直是盛產石油的地方。有關延州石油的記載,可追溯到漢代。班固的《漢書.地理志》中說,上郡高奴縣有脂水可燃燒。這種可燃的「水」就是石油。在延州任上,沈括考察了石油的出產情況,把這種油液命名為「石油」。這科學名稱後來為世界各國所接受,一直沿用至今。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石油的國家,很早就開始利用石油為社會生產服務。晉代張華的《博物志》記載說,西北邊地的人用石油來照明、潤滑車軸、修補器皿裂縫(見酈道元《水經注》卷三《河水》引)。沈括用石油煙炱代替松木煙炱,製造出質地優良的墨,開闢了石油利用的新途徑。他還預言「此物後必大行於世」,這一論斷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已得到證實。
===================================
★★★古代的立可白~雌黃粉塗字
這則筆記記載古人用雌黃粉塗抹改字的方法。雌黃的科學名稱為三硫化二砷(AS2S3),是一種橙黃色晶體狀礦物。將它研磨為粉末,可用作顏料,也可作書籍的褪色劑。古代書寫用的紙大多是黃色的,一旦有書寫錯誤,就用雌黃紛塗抹改易。文中沈括比較了四種塗抹法:刮洗法、紙貼法、粉塗法、雌黃粉塗法,最終確認雌黃粉塗法是一種最有成效的方法。
★【原文】
館閣新書淨本有誤書處,以雌黃塗之。嘗校改字之法:刮洗則傷紙,紙貼之又易脫,粉塗則字不沒,塗數遍方能漫滅。唯雌黃一漫則滅,仍久而不脫。古人謂之鉛黃,蓋用之有素矣。
★【解說】
1. 館閣:宋代以昭文館、史館、集賢院為三館,又有秘閣、龍圖閣、天章閣等,統稱為館閣,是宮廷珍藏圖書的地方。
2. 鉛黃:鉛粉和雌黃,可用來點校書籍,因此古人又稱校勘書籍之事為「鉛黃」。
★【譯文】
館閣新抄錄的謄清本有寫錯的地方,使用雌黃粉塗抹。我曾經比較過幾種改字的方法:刮洗會損傷紙,用紙貼上又容易脫落,用粉塗則字跡不能隱沒,要塗幾遍才能磨滅。唯獨用雌黃一塗就漫滅了,而且歷久不脫落。古人稱校勘書籍為「鉛黃」,大概使用這種改字方法由來已久了。
★延伸說明~【雌黃粉塗字】
雌黃晶体常作板狀或柱塊狀,硬度 一.五∼二,松脂光澤,透明至半透明,檸檬黃色.為罕見低溫礦物,可由雄黃轉變而來。集合體呈片狀、腎狀、土狀等。
在中國古代,雌黃經常用來修改錯字。因此,在漢語環境中,雌黃有篡改文章的意思,並且有𤥢「胡說八道」的引申義,如成語「信口雌黃」。雌黃還是一種中藥。《神農本草經》裡面將雌黃列為中品,其他古代醫藥書籍也有雌黃入藥的記載,雌黃可用作殺蟲、解毒、消腫等。
文章摘自華滋出版的《圖解夢溪筆談》‧許汝紘暨編輯群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