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西方音樂史娓娓道來,以時代為經,以音樂家為緯,嘗試以視覺引導的方式,帶領讀者進入西方音樂的堂奧。
我們將漫長的音樂史分成「1600年以前的音樂面貌」、「巴洛克時期」、「古典時期」、「浪漫時期」、「國民樂派」、「現代樂派」等六大階段,介紹各階段重要的音樂家,詳述其重要作品,並旁及音樂家身邊的重要人物,配以不可錯過的音樂知識,另外,音樂家的生平大事年表,也是讀者查詢時的好幫手。
此外,我們更將音樂史做成線性年表,將全書的音樂家按照年代與樂派逐一羅列,讓整個西洋音樂史一覽無遺。
▌理查•史特勞斯 ▌
1864.6.11~1949.9.8
理查•史特勞斯1864年生於德國慕尼黑,父親法朗茲在慕尼黑宮廷劇院擔任法國號首席。所以他自小從強調浪漫主義的父親那裡,接受了完整但保守的音樂教育,六歲就創作了第一首曲子,八歲時開始學小提琴。
年少時期的理查•史特勞斯,因父親之故,幸而得見慕尼黑宮廷管弦樂團的排演,並接受樂團指揮助理在樂理及管弦樂方面的私人指導。1874年,他首次聽到華格納的歌劇,對他日後的音樂風格留下深遠影響,儘管起初遭到父親的攔阻,因為對他的家族來說,華格納的音樂被視為次品,但此點理查•史特勞斯個人並不同意。
1882年他進入慕尼黑大學主修哲學及藝術史,而非音樂。一年後他離開並前往柏林,擔任德國指揮家畢羅(Hans von Bülow)助手一職,並於1885年畢羅退休後接續職務。此時他遵循著父親的教導,作曲走舒曼或孟德爾頌的保守風格,代表作品為《第一號法國號協奏曲》。
1894年他與相戀多年的德國女高音寶琳•迪•安娜結婚,出身將軍世家的妻子一直是他創作動聽藝術歌曲的最大原動力,也是他第一部歌劇《甘特朗》的女主角。在1900年之前,他的作品多為交響詩,然而之後,卻轉以歌劇作品為主。他的首部歌劇及第二部歌劇《火荒》都明顯有著華格納的影子,尚未真正形成屬於自己的歌劇風格。
之後創作多部引起爭議但大獲成功的歌劇,如《莎樂美》的故事情節駭人聽聞、《艾蕾克特拉》則在音樂上駭人聽聞、《玫瑰騎士》音樂雖優美動人,但在樂評界引起不小的爭論。總體而言,理查•史特勞斯具有極其卓越的對位寫作才能,幾乎所有作品的織體都非常複雜。
晚年,理查•史特勞斯的曲風走向現代樂派,1945年完成二十三首獨奏弦樂曲《變形》,1948年則完成最後傑作《最後四首歌》。1949年,逝於德國高米斯-帕坦基辛,享年八十五歲。
▌重要作品概述
理查•史特勞斯的父親法朗茲是當代著名的法國號手。史特勞斯四歲學鋼琴,六歲就寫下第一首歌,在他十九歲、畢業於慕尼黑大學前,已完成許多作品, 編號排到作品十以 後。他在很年輕時就寫下了生平第一首交響詩《義大利交響曲》,日後他不斷創作交響詩,成為繼白遼士、李斯特之後的優秀管弦音樂作曲家,作品包括《唐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唐吉訶德》、《阿爾卑斯交響曲》、《英雄生涯》及《死與變容》。
1892年他完成了首部歌劇《甘特朗》,但慘遭滑鐵盧。1900年他遇到了劇作家霍夫曼史塔(Hugo von Hoffmansthal),從而激發靈感,寫下他最重要的前期歌劇《莎樂美》,這是他以王爾德作品為題材的第三部歌劇,震驚了當時保守的上流社會。霍夫曼史塔則延續史特勞斯在《莎樂美》一劇中的暴力和驚悚,寫下《艾蕾克特拉》。這之後史特勞斯轉走溫情古典路線,首先霍夫曼史塔為他 設計了《玫瑰騎士》,接著是劇中劇《納克索斯島上的阿麗亞德奈》,兩人接下來又合作了《埃及的海倫》、《阿拉貝拉》等劇。二次大戰期間,史特勞斯隱居瑞士,寫下了歌劇《間奏曲》。霍夫曼史塔在戰後過世,納粹分子祖威格(Stefan Zweig)在霍氏生前被推薦給史特勞斯,為他將班強生的劇本改編成《寡言的女人》,接下來史特勞斯和猶太劇作家葛瑞格(Josef Gregor)合作,完成了三部歌劇:《自由日》、《達芬妮》和《達奈之戀》。
史特勞斯晚年時依然創作不斷,他寫了許多雋永而教人難忘的傑作:《家庭交響曲》、《阿爾卑斯交響曲》、《第二號法國號協奏曲》、《雙簧管協奏曲》以及《變形》。最後更在1948年寫下了《最後四首歌》,成為他一生承繼德國藝術歌曲創作的最高峰傑作,當他於1949年9月8日過世前,正要寫下第五首歌。《最後四首歌》以赫曼赫塞等詩人的詩作為詞,意境崇高而曲意深遠,卻高雅動聽,成為歷史上最美的女高音歌曲。
====================================
【樂器】
長笛 Flute
長笛在管弦樂團中屬木管類,和單簧管、雙簧管、巴松管同歸於一類。但不同於後三者,長笛沒有簧片且為橫拿。
其實長笛並非一直是橫拿的,在巴洛克時代,長笛一度是直拿的,稱為直笛,而且這類笛子是木製的,不像現代長笛是金屬製的。早期的長笛也沒有現代的音栓,只有音孔;音栓的出現讓長笛的吹奏音準較容易控制。
標準長笛是C調,上下可達到三個八度,最低音是中音C。長笛是管弦樂團中可以吹奏最高音的樂器(不包含短笛),除了標準長笛,還有不同音高的長笛可以在特別樂曲需要時使用,現代音樂廳中看到的長笛,通常是貝姆式(Boehm)長笛。
文章摘自《圖解音樂史》•華滋出版•許汝紘暨音樂企畫小組著★本書榮獲行政院新聞局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推薦 & 新北市中小學推薦優良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