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具有無比的力量,可以提昇人的靈魂,可以穿透時空。
但人類在物質世界沉淪太久了,心已蒙塵,必須經由鍛鍊,才能淨化,恢復原初之心的力量。
本書完整剖析何謂「正心」、心與煩惱、內心諸相、心的淨化、心的結構、心的力學、心的實相、心的階段、心的極致等,教您克服矛盾、去除煩惱。
▌第七章 心的實相 ▌
1. 波動起伏的情感深處,才是心的實相
在此之前,我講述了如何透過不同的心態,從而改變對於事物、對於人的看法。然而「心的本質」,其實並不是這種相對性的概念。時而產生迷惑、時而出現善惡的心,實際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心。對此,各位必須要切實把握住才行。
……控制情感是很重要的,但若將情感的控制誤認為是正法、真理,那就有問題了。換言之,必須要進一步意識到情感深處的存在。那麼,心的深處又是什麼呢?那正是「心的實相」。……
3. 「知、情、意」產生混亂而引起不和諧,其原因在於「無明」
從現實問題來看,「知、情、意」這三者,倒是常常迷惑、陷害世人。正是透過「知、情、意」這三者,造成了迷惑的心,或者說五官的「煩惱」,即「無明的心」。
但無明當中不存在心的本質。所謂「無明」,即是沒有光亮的意思。沒有光亮,也就看不到希望,看不清眼前的真相,這就是無明。
造成「知、情、意」產生混亂、人的情感變得起伏、人際關係出現不和諧等等的根本原因,就在於無明,因為看不到光亮。原本在燈光照射下的房間若很明亮的話,什麼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然而沒有燈光的話,就只能憑觸感在房子裡行走。
4. 心的實相,如同於多寶塔一般有很多層
為了驅除無明,將無明變成「光亮」,即「光明」,該如何做才好呢?那就是往下挖掘「知、情、意」這個表面的心,就能夠尋找到真實的心。
6. 達到心的實相的方法之一:將心朝向自己的內在
由於多寶塔潛藏在己心當中,所以首先必須抱持內觀自己的態度。換言之,當心朝向外面的時候,人看不到己心的實相。要想找到心的實相,就必須首先讓心朝向自己的內在。那麼,要如何朝向自己的內在呢?
那就要透過「精進」,或者說「觀法」的修法了。在各種宗教當中都有著觀法的修法,譬如說坐禪、進行「神想觀」,或進行反省瞑想等等。我認為這些也是將心朝向內觀自己的方法,而且,這絕不是只有宗教才有的觀念,希臘的哲學當中亦有如此說法。……
外在的方向,存在著物質、他人,以及世間的名譽、地位、金錢等等。然而,不管如何凝視這些東西,都無法看到心中的真正實相。
在宗教當中,通常傾向於否定金錢、財物、物質等等,然而,並不是因為這些東西是邪惡的,所以才否定它們;也不是因為這些東西會迷惑世人,所以才否定它們。而是因為一旦執著於它們,心就會朝向外面,所以宗教才否定它們。要想發現心中的多寶塔,就必須將心朝向自己的內在。為了要將心朝向自己的內在,金錢、異性、豐富的物質、地位、名譽等等,這些東西都將成為妨礙。因此,佛教主張要捨棄執著。
不過,並不是說執著的對象本身是邪惡的。譬如米飯不是邪惡的,麵包也不是邪惡的,金錢不是邪惡的,儲蓄存款不是邪惡的,異性的存在也並非是邪惡的。這些東西本身,其實既非善也並非惡,只不過,從它們讓人心朝向外面的角度來看,它們有著惡的一面。因此,為了讓心朝向自己的內在,就必須將這些東西捨棄。這就是佛教的基礎,即「斬斷執著」。如此將心朝向自己的內在、內觀己心的方法,即為發現心中多重塔的第一個方法。
7. 達到心的實相的方法之二:一語道破「人的本質是光明」
第二個方法就是相信自己的本質,相信人的本質是美好的。如果不相信人的本質是美好的,而將人定義為罪惡之子的話,那就表示人無法得救了。正因為人的本質是美好的,為了讓它能夠閃耀光輝,所以才存在修行。
然而,如果將人的本質視做罪惡的話,那就沒有任何修行的目的了。修行之所以存在的理由,就在於「經過磨礪,靈魂就會發出光芒」的立足點。
換言之,無明的反面是光亮,即光明。無明的反面,實際就是光明。在所謂「知、情、意」的無明之心的深處,有著一個不被迷惑的存在,那其實就是光明,光明即是心的實相。
文章摘自《心之探究》•九韵文化出版•大川隆法 著
★★★ 延伸閱讀:《不動心》/九韵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