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驚心之雍正古今對照圖。(右)皇十四子胤禵、(右上)皇十三子胤祥、(右二)皇四子胤禛即雍正皇帝、(左)皇八子胤禩
九子奪嫡:所謂「奪嫡」,指搶奪皇太子之位。而回顧整個清朝,只出現過一位皇太子,那就是康熙的皇二子,愛新覺羅•胤礽。
康熙有二十四個兒子,在最後這二十年裡,成年的有十六個,其中有九個加入了你死我活的皇位爭奪戰裡。
在這些兒子裡面,康熙皇帝最看重、也最在意的,當然就是孝誠皇后赫舍里氏所生的嫡子胤礽了。康熙十四年正月,在三藩之亂鬧得最凶的時候,年方一歲的胤礽被冊立為皇太子,這當然是康熙穩定人心的舉措之一,同時也顯示清朝仿效漢俗,立嫡長子為皇儲,要知道在此之前,滿洲君主可是由議政王大臣會議共同推舉,完全不論嫡庶的。
皇太子胤礽,因此就在康熙的期許和良好的教育底下,健康的成長了。幼年的胤礽聰慧可愛;少年的胤礽能熟背經書,還能拉開滿弓,箭術超群,群臣交相稱讚,康熙也十分滿意。
到了成年,出問題了。
問題出在哪裡呢?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太子不爭氣,康熙不滿意,眾兄弟之間很猜忌」。
據康熙的說法,皇太子胤礽成年後,性子大變,不但奢侈貪婪,還暴戾成性,官員或是宗室親貴,稍不如他的意,動輒鞭撻、唾罵,甚至還要致人於死。前面我們已經提過,康熙四十六年,皇太子隨皇上南巡,竟然因為江寧知府陳鵬年供奉太簡約,非要處死陳不可。更令皇上難堪的,是他獲得地方官員密報:胤礽差人在蘇州一帶購買未成年少男少女。姑且不論太子買賣國家未來棟樑,是否有不為人知的癖好,胤礽的所作所為,不符合康熙的寬仁政風,離康熙的期許也愈來愈遠。
再說,太子身邊,早就圍繞著一批被稱為「太子黨」的官僚,這批人以我們的老熟人、太子的外叔祖索額圖為首,和他們為敵的,自然就是明珠一派。明珠黨羽隱約有以康熙長子、大阿哥胤禔取太子而代之的意思。兩派後來實在鬥得太兇,康熙先是顧全太子情面,將明珠請出內閣,後來又不得不斷然處置,圈禁了索額圖,然而這只是治標,不能治本。
問題的真正根源,出在皇帝和太子之間的權力分配上。既說「國惟一主」,皇權不容侵犯,可是太子又是國之儲君,需要政務上的歷練;歷練得多了,難保太子來個直接逼宮奪權,提前登基;歷練少了,又擔心他將來扛不起治理江山的重任。而皇太子長期處在等接班的「天下第二」位置上,時間久了,也常有怨言。據說胤礽曾說過「古今天下,豈有四十年太子乎?」這樣大不敬的悖逆話語。康熙對胤礽的不滿意,日漸到達他所能容忍的極限,決裂就在眼前。
這一刻,在康熙四十七年(一七九年)九月初四來臨了。夏季時,康熙率胤礽、胤禔、胤祥等皇子出巡塞外,於回程時,皇上突然下令拘禁皇太子。胤礽到底作了什麼,我們並不清楚,根據康熙的說法,太子每到夜晚,便繞著皇上的大帳轉,偵伺他的起居,動機甚為可疑。不過從康熙一面命胤禔嚴密保護自己、又「晝夜戒懼不寧」的種種表現看來,胤礽策劃的,可能不只是偷窺、了解父皇的夜生活,而是一場未遂政變。
此時康熙似乎對胤礽的厭惡到了極點,還沒等回京,就迫不及待的召集諸王大臣,宣布胤礽罪狀,並且廢黜他的皇太子之位。康熙以為自己終於甩掉了胤礽這張狗皮膏藥,然而事實上,胤礽對他來說,是一層保護膜,因為太子之位一旦空缺,康熙立刻就看見了後面的黑暗勢力,一個深不可測的黑暗力量,向他瘋狂進撲。
愛新覺羅•玄燁-抹粉的聖君
為千古一帝康熙卸妝的素顏傳記對這位中國歷史上最賢明的皇帝
用最直白的論述,引人入勝的筆法,對康熙帝國完整解密。
〉〉〉康熙爺一生文治武功兼備,唯有兒子相爭讓他傷透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