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名人堂電子報】有來自各行各業的知名人物,無論大事、小事,都能提供你豐富、獨特的名人觀點!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gigs搖滾誌
2012/10/05  |  第1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facebook粉絲團  
本期焦點 伍佰總是要走得更遠,甚至是飛了
當期雜誌精選 張懸:「這是我最沒有心眼的專輯。」
   
本期焦點
伍佰總是要走得更遠,甚至是飛了
撰文╱翁嘉銘
一種單純和完美存在

有很多理由想起伍佰,也會想起《挪威的森林》或村上春樹,他曾公開說過喜愛村上春樹的作品,很早的時候住過台北公館,那個地方也有家著名的文藝、音樂咖啡館叫「挪威的森林」,非常可能一切純屬巧合,但那時我們不會說伍佰是文青。

伍佰&China Blue能在樂壇挺立二十年,就是有著一種單純和完美存在,不論是創作、樂團及樂迷的支持,都有著這種不顧一切和執意的任性,像一直流動、曲折、會激盪出波濤,而綿延流長的大河,且伍佰丟出窗外的不是「草莓蛋糕」!

音樂,是挽留光陰的藝術。再不受關愛的作品都凝住了某些人的時光,何況是口耳相傳、轟動一時的歌曲,自然成了一代人的美好記憶。只是伍佰&China Blue的時空依然不斷地延伸中。

早年的作品,從個人首張專輯,以本名吳俊霖出版的《愛上別人是快樂的事》,在電影原聲帶《少年吔,安啦!》裡的單曲,以及被評為巔峰之作的《樹枝孤鳥》,在台灣搖滾迷心中幾乎都成了經典。

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編著的《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伍佰入選四張,僅次於羅大佑和陳昇,足見在音樂人與樂評人心中份量非常高!此外,可列為他創作史上的「化石」:〈小人國〉,也有相當高的評價。談到〈小人國〉,時光就回到1980年代末的水晶唱片。曾有段時間,感覺伍佰似乎不大愛談過去,也對!人不能只活在「以前」,創作也一樣,但二十年回顧一下無妨吧!

搖滾巨星升起

彼時,水晶唱片陣中都是創作力旺盛、風格獨特、批判性強的音樂人,像「Double X」、陳明章、林暐哲、朱約信、葉樹茵、雷光夏等等,包括伍佰在內,如今早已脫離〈小人國〉轉大人了!

1987年水晶辦的「台北新音樂節」,是今天台灣已遍地音樂季的先鋒。隔年第二屆對外徵選作品和樂團,黑名單、陳明章、吳俊霖就出現了!那時在「台北樂器」行教琴的吳俊霖,以一首〈小人國〉讓水晶老闆任將達激賞不已,合集《完全走調》放第一首,雖然到90年代以伍佰成名,他的藍調搖滾為人稱頌,但〈小人國〉樂風較偏New Wave,早預告著吳俊霖不會只有一種。

但前期的伍佰藍調味濃厚,也是真的。尤其台語搖滾特別明顯,即使第一張專輯《愛上別人是快樂的事》沒有一炮而紅,可是樂界都看好他的才華。當時已轉到真言社,最紅的是林強,加上林暐哲、李欣芸與吳俊霖聯手,完成史上最經典的電影原聲帶《少年吔,安啦!》。

當年也曾參與「台北新音樂節」演出的音樂人陳世興(Jimi)說:「伍佰,他是純正台灣囝仔,流著藍調血液搖滾柔情鐵漢,舞台魅力完全征服這一代人對於搖滾吉他手神化的印象,他的歌曲,獨特真誠的唱腔與電吉他彈奏令人感動熱血,他是令人忌妒、羨慕又全然佩服的!」

從live house到登峰造擊

以伍佰而聲名鵲起,以其說是《浪人情歌》專輯做得較偏市場,不如說live house策略成功。那時候真言社藝人轉到滾石系統下的魔岩,總經理張培仁愛搖滾,愛做有未來性的事,但他不做空中樓閣的事,因為他同時發現大學生、文藝青年到live house看搖滾表演的風氣,希望伍佰先主打這個市場。

出了第一張專輯,伍佰就陸續找小朱、Dino和大貓組團,伍佰&China Blue組成後,常跟著陳昇和第一代「恨情歌」樂團巡迴演出,頗有大哥帶小弟出道的樣子。讓我想起以前在水晶,吳俊霖幫趙一豪暖場的情形,他對我說,他並不想一直替人家暖場,「我有一天要獨當一面」。

直到Live A Go-Go每週五看伍佰,一場一場累積成一股台北旋風,接著現場演唱錄音專輯《伍佰的Live──枉費青春》上市,造成轟動,唱片文案稱其為「King of Live」!隨後,台灣各地的售票大型演唱會場場爆滿,當時沒有一支搖滾樂團做得到,更是仍在live house奮鬥的地下樂團所難以想像的。

1996年LIVE專輯《搖滾‧浪漫》甚至在台灣累積銷售超過70萬張,讓主流市場對樂團的經營更有意願,比如「友善的狗」發行的《台灣地下音樂檔案》系列、CHYNA和刺客,其後Sony旗下有「諳譜」(AMP)系列,包括「無聊男子團結組織」、「禁地」、「酒狂查理與蟲子們」、「廢五金」,寶麗金唱片發了「糯米糰」,地下樂團更多,「花生隊長」、「脫拉庫」、「閃靈」等等,伍佰&China Blue的市場效應,確實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但伍佰永遠讓人料不到;當伍佰已經紅透半邊天,唱片張張都大賣,有些人認為他變得主流之際,199年台語創作專輯《樹枝孤鳥》又創新的里程碑,叫好也叫座,承繼傳統又開創新境且具實驗性,也成為台客文化的一大標竿。然而,他總是要走得更遠,甚至是飛了!

※ 更多伍佰精采內容,請見Gigs 10月號

 
當期雜誌精選
張懸:「這是我最沒有心眼的專輯。」
撰文╱陳玠安 攝影╱申佩玉
最近你可能常常聽到或看到張懸,在一些公眾議題上的發表。但關於音樂的張懸,我們又知道多少?Gigs特別專訪,把焦點放在她的新專輯與人生經歷,替您帶來最深刻的張懸。

從〈寶貝〉到〈玫瑰色的你〉

雖然在發第一張專輯之前,已在各個大小場地累積了豐富的演出經驗,但是多數人對她的第一印象,還是〈寶貝〉。如今她已不再僅是清新悅耳,在聲音上有著多重的呈現,我好奇她怎麼看待這一路走來,在作曲與概念上的轉折與變化。

「每個人都會因為不同時間的作品,把創作者投射得更高或更低。但對我而言,作品跟人一樣,即使是我創造了它,它的性格還是會跟我有所差異。作品本身比創作者更老,更大,更寬,它不是創作者在完成後個人情感能夠承載的,還包括了它之後和別人的互動。」張懸認為,歌曲並不需要因為同一個創作者,就被混為一談,「在我每個階段的創作,我都認為它們是各自獨立的個體。應該要回歸到作品本身的完整度與當下的價值」,以歌曲論歌曲,不僅更可以代表其生命經歷,也不會因為單就時間軸線來看,而顯得狹隘扭捏。

當下即一切

「寫第一張的時候人家覺得我太早熟,但那時候的我在生活或性格上,根本沒有那麼早熟。」彼時,張懸就開始發現了一些生活面向的可能性,她所謂「情緒的最大化」,「那是青春期的能量,就是幹有多幹,屌有多屌──我看見了事物的極限,雖然那並不是所有的面貌。」從此,張懸開始與「情緒」這個題材,做出互動。也開始清楚自己的當下狀態,她開始漸漸知道,什麼是當下最適合寫的東西。一直到最新作品,都是這樣。

關於《神的遊戲》

新專輯樂器的比重均衡,呈現一種有重量的質感,在編曲與製作上,張懸亦說明了自己的看法,「這張專輯是一個比較臨時的狀況我拿回來自己編,看看現在要怎麼辦比較好就怎麼做,所以,可以說是我最沒有心眼的一張專輯。」她用自己最喜歡的和絃,最喜歡的調性,以及詞曲段落的鋪陳去做出一張專輯。沒有心眼和算計,主要來自樂團磨合的過程中,有太多大家想要的東西,身為一個製作人,張懸選擇唯一的方法,主導一切。「樂團配合的時間比較緊,如果說專輯聽起來比較均衡,那是因為我把大家的圈圈變成自己的圈圈。每一個樂手都支持我,在當下盡可能的做出我要的東西。」於是,新專輯可以說是最張懸的一張專輯,有著最自然且個性的氣味。

※ 更多張懸新專輯詳細介紹,請見Gigs 10月號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