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Green Life」建築經驗
從一開始,在介紹建築、影像的時候,朱弘楠建築師就不停流露出對本質背後的脈絡探尋,與文化歷史的高度興趣。因自身工作與商業模式緊密結合的緣故,他特別分享日本東京的「Green Life」商業操作:在日本的美學中,沒有搖旗吶喊的綠環保,反而以「超越階級」並「永續經營」為前提。例如MUJI 不同於國際服飾品牌追趕流行,反而以簡樸奢華同時並重,產生對物件永久使用的環保概念。也因為這樣「從細節進入、出發,最後再回到細節裡」,讓日本在生活美學上有很好的成就。日本經歷泡沫經濟後,也從原本表參道的極致奢華的「高設計性」精品店創作,回到了生活與生命本質來看設計。
原宿東急廣場。日本在經濟泡沫之後回歸生活本質,努力思索自然、環境、農業、土地。在東京地價昂貴地段,清楚的商業企劃,把自然帶回來都市的這部分,做了許多努力。
收集全國農作的「dd47 食堂」
2009 年日本推行Green Tokyo,把數千百公頃的「綠」帶回東京來。全世界都將綠視「環保」,日本人卻把代表綠的農作特產帶回東京,維持長期運作,做最有價值的商業營運模式。位於Hikarie 大樓八樓的「dd47 食堂」(其47代表著日本的47個行政單位)食堂老闆用設計的眼光做生意,將全國的農產食材匯集至此,不同時令產地有不同菜單,搭配使用不同產地的泥土所燒製出的陶製食器,不可諱言的,日本對自然農業與土地關懷抱持高度重視,這需要建立在非常好的商業體制下運行,因需付出高成本在照顧土地。
來新加坡即使不特別看建築,也可以感受到空間對人的慷慨友善,地方雖小但每個面向都很濃縮。
Tokyu Plaza 將樹海延伸到六樓
日本於經濟萎縮後,原本位於街角的國際品牌GAP 的白色建築消失,改由中村拓志設計的原宿東急廣場坐落在此,也暗示全球經濟的消長。設計概念是從街道上的行道樹海,延伸到此建築物六樓的綠帶,完整銜接上的手法令人印象深刻。建築外觀的六角形玻璃磚將複雜建築變成模糊街景,光線照射下也弱化了整個量體。因地價關係精華地段被迫將Green 垂直化,Tokyu Plaza六樓充斥著櫸木的場域提供暫時遠離繁忙街景,所搭配的傢俱多與日本設計師合作,設計師之間像一串串的拉拔連動,可見他們提升設計人才不遺餘力。六樓的自然綠意會透過天井的光照射到下方空間,一抬頭就可以與自然接軌,非常迷人。消費者不需花費也得以享用公共空間,讓這些空間被記憶住,這也是朱弘楠在做案子時所期望的。他同時也提到中村拓志在網站中描述此案,一開始先以街角的樹影、延伸到樹與人的關係等氛圍照片,最後才回到建築空間本體,從日本建築師解釋作品的方式,就可以清楚知道他的設計脈絡。
朱弘楠認為很多人希望透過旅行改變自己,接受旅行中的意外感受來改變自己,其實這改變不需要一年一次,可以是周末帶著小孩踏青就足以發生。有時周末起床沒有做太詳細規劃,僅把握方向後就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