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ZIK AIR】與你分享更多與音樂相關的大小事,讓所有人都能毫無障礙的接觸美好音樂。 致富關鍵就在理財!【理財周刊電子報】讓你擁有最專業的股市投資指南、企業內幕追蹤、理財致富手冊。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5/08 第468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兩岸財經要聞 談貿易協議進展 美中將通話
大陸出口轉正 順差大增2.5倍
陸買美國大豆 單月逾110萬噸
消費券帶動 五一旅遊業熱度漸起
陸出口真正轉機 要看下半年
陸官方今年設不設GDP成長目標?市場懸念多
疫情防控常態化 服務業艱難復甦
商情資訊 比預期好 陸手機Q1出貨下降兩成 小米跌最慘
沃爾瑪中國換帥 第一位本土總裁兼CEO女性當家
李小加不續任港交所總裁
河北清河羊絨產業 全面復產復工
阿里巴巴 入股新加坡安盛大廈
房企4月融資銳減 金流壓力大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兩岸財經要聞
談貿易協議進展 美中將通話
編譯葉亭均/報導/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威脅,若中國大陸沒有履行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將予以終止。彭博資訊七日報導,消息人士指出,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和大陸副總理劉鶴最快下周將通話,討論協議執行進度。

這次計畫中的電話聯繫,將是今年一月協議簽署以來賴海哲和劉鶴首度正式對話。協議簽署時,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影響美中雙方和全球供應鏈。協議中要求劉鶴和賴海哲六個月會面一次,兩人若下周通話將略早於此一時程。

川普的談話似乎也顯示此事正在進行。川普六日表示,大約一至兩周後,他就能夠說明對協議履行狀況是否滿意。

川普說,他正在「密切關注」大陸是否依照貿易協議,履行增加購買美國產品的承諾。他說,大陸正在購買大量美國農產品,但他質疑採購規模是否符合協議中對購買量承諾。

川普說:「我將能夠在大約一周或兩周以後公布情況。不僅是農產品方面,也關於許多其他產業。他們明白有個協議要履行,希望他們能夠履行協議,我們拭目以待。他們或許能履行,或許不能。我們將做出判斷。」

依據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大陸同意增購美國產品,在未來兩年,增購量比二○一七年採購水準增加兩千億美元,頭一年增購七百七十億美元,第二年增加一二三○億美元。

美國政府已承諾將與北京就第二階段貿易協議展開談判,包括解決政府補貼和更棘手的技術移轉問題,但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導致美國經濟停擺,相關貿易協商尚未展開。

川普本月三日在一場虛擬里民大會上回答民眾提問時說,他對大陸商品課徵的關稅,促成大陸承諾採購兩千五百億美元美國商品,「現在他們非買不可,如果他們不買,很簡單,我們就終止貿易協議」。

川普三日接受福斯新聞網訪問時曾表示,他幾乎能肯定,大陸對新冠病毒疫情的規模和風險資訊誤導全世界,並表示正在考慮報復手段,加徵關稅「絕對是選項之一」。

川普六日被問及這些問題時表示:「我們正在解決這些重大問題,所以我不想現在討論。」

 
大陸出口轉正 順差大增2.5倍
記者戴瑞芬/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大陸海關總署昨(7)日發布最新外貿統計,歷經第1季出口創近兩年最大降幅後,4月出口金額年增率意外轉正。以美元計,4月出口金額2,002.8億美元,年增3.5%,進口1,549.4億美元,年減14.2%,減幅持續擴大;貿易順差453.4億美元,大增2.5倍。(延伸閱讀》

新聞標題

路透報導,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高級研究員劉學智分析,4月出口超預期主要是有前期積壓訂單,2月底到3月份大陸復工復產加快,4月出口報關;而且全球疫情蔓延導致對防疫物資需求激增,帶動口罩等防疫物資在4月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

疫情重擊下,大陸今年第1季經濟表現大倒退,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熄火,尤其第1季出口創近兩年最大降幅。4月出口意外優於預期,出口數據也是今年來表現最好的一個月,但進口降幅卻是四年半最大,顯示大陸內需恢復緩慢。

大陸海關總署統計,按美元計價,累計今年前四個月進出口總值1.3兆美元,年減7.5%。其中,出口6,782.8億美元,年減9%;進口6,200.5億美元,年減5.9%;貿易順差582.3億美元,年減32.6%。

大陸外貿開始恢復元氣,尤其對東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逆勢增長,對歐盟、美國和日本進出口則持續下降。

海關總署統計,東協為第一大交易夥伴,前四個月與東協貿易總值增長5.7%,占外貿總值的14.9%。其中,對東協出口增長3.9%,自東協進口增長8%;對東協貿易順差減少11.5%。

歐盟為第二大交易夥伴,與歐盟貿易總值下降6.5%,占外貿總值的13.6%。其中對歐盟出口下降6.6%;自歐盟進口下降6.4%;對歐盟貿易順差減少7.1%。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為第三大交易夥伴,中美貿易總值下降12.8%,占外貿總值的10.6%。其中,對美國出口7,022.8億元,下降15.9%;自美國進口下降3%;對美貿易順差減少21.9%。

 
陸買美國大豆 單月逾110萬噸
特派記者賴錦宏、記者戴瑞芬/連線/聯合報

大陸商務部昨天表示,雖然四月外貿數據跌幅收窄,但是外貿發展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境外疫情爆發增長態勢仍在持續,對全球經濟和貿易帶來巨大衝擊,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明顯增多,外貿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前所未有。

大陸商務部發言人高峰昨在例行記者會上說,今年以來,中國大陸的外貿發展形勢嚴峻複雜。從近期商務部對重點省市、各進出口商會和重點企業摸底調研情況來看,外貿企業依然面臨在手訂單取消或延期、新訂單簽約困難、物流不暢等諸多困難。

他指出,下一步將重點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幫助企業更好地完成在手訂單,獲取新訂單,應對國際疫情影響。

另,大陸海關總署昨發布最新外貿統計,歷經第一季出口創近兩年最大降幅後,四月出口轉正。大陸外貿開始恢復元氣,尤其對東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逆勢增長,對歐盟、美國和日本進出口則持續下降。

以美元計,大陸四月出口總額達二○○二億美元,增長百分之三點五;而備受關注的中美貿易總額下降百分之十二點八,累計前四月大陸對美出口下降百分之十五點九,自美進口下降百分之三,順差減少百分之廿一點九。

據大陸官媒環球時報表示,中國大陸正履行中美協議,譬如持續進口美國大豆。據美國大豆出口協會中國首席代表張曉平表示,今年三月中下旬至四月中旬,中國大陸企業共採購一一○多萬噸美國大豆。

 
消費券帶動 五一旅遊業熱度漸起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五一假期,大陸多地旅遊業有序復甦。鄉村遊、周邊遊等近程旅遊熱度漸起。多地財政發放各類消費券、優惠券,撬動購物、文旅消費,帶熱了文旅市場。

中新社報導,五一假期,福建省累計接待遊客1153.11萬人次,達到去年五一假期的66.3%;實現旅遊收入83.06億元(人民幣,下同),恢復到去年同期的61.4%。

有著「水上南京路」之稱的上海黃浦江外灘至龍華水域,在五一小長假期間,涉客類船舶累計開航3498艘次,其中遊覽船開航211艘次,載客13148人次,較清明假期日均客流量翻兩番。

天津市假期累計接待遊客166.5萬人次,同比恢復到37.3%;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54億元,按可比口徑恢復到59.5%。

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披露,五一假期,全省共接待國內遊客1060萬人次,旅遊收入65.4億元,分別恢復至上年五一假日的64%和60%。

中原腹地河南省亦出現鄉村旅遊熱潮。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表示,河南鄉村民宿表現優異,近100處省級精品民宿入住率超過80%。

中國廣西、貴州、河北、安徽、四川等地,以及南京、蘇州、杭州、濟南等城市均出台相應政策,為居民發放消費券。在消費券發放和五一小長假的雙重刺激下,部分地區消費需求開始升溫。

消費券對中國西部、東北等地區的增長帶動力更為顯著,在中國省會和直轄市中,烏魯木齊、長春、西寧同比增速位居中國前三,增速前10的城市中有7個發放了支付寶消費券。

支付寶數據顯示,中國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消費金額完成了同比增長,內蒙古、新疆、青海甚至達到了超過60%的同比高增長。截至5月6日,重慶、浙江等近30個地方的100多個市(區)政府選擇通過支付寶平台發放消費券,僅五一假期,支付寶消費券就直接拉動消費近50億元。

江蘇省商務廳統計,五一期間,江蘇消費品市場累計實現銷售額約49.7億元,同比增長2.3%。攜程數據顯示,4月30日至5月5日交通出行訂單量(含機票、火車票、汽車票、用車)較上一周增長130%,自駕遊、省內遊、短途遊成主力選擇。五一攜程租車訂單,甚至比去年同期出現了10%的增長。

驢媽媽旅遊網董事長王小松表示,今年五一假期,長三角、京津冀等地居民出遊熱情最高。兩大一小、兩大兩小家庭遊、親子遊成為主要需求。從旅遊平台數據看,跟團遊客群中「90後」、「00後」佔比超過一半,徒步、登山、露營、房車、越野、旅拍等自由隨性的戶外活動更受年輕人青睞。

 
陸出口真正轉機 要看下半年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大陸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分析,4月出口顯著反彈主要是遞延訂單及防疫物資出口所致,但歐美因疫情形勢嚴峻取消訂單,將在今後幾個月逐步顯現,5月或6月大陸出口可能會觸底,真正出現轉機恐要等到下半年。

中新社報導,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表示,作為中國重要的貿易夥伴,歐美此前因疫情形勢驟然惡化採取「封城」等嚴格管控措施,暫停大批經濟活動,導致中國企業爭取新訂單非常困難,目前的出口數據並不能完全反映出外貿企業當下真實處境。

大陸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日前也透露,根據對重點地方、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調查,當前中國外貿企業仍面臨多重困難,包括在手訂單被取消或延期、拒收拒付風險上升、新訂單減少、供應鏈受影響、國際物流受阻、資金壓力增大等。

為幫助外貿企業度過難關,大陸已推出一系列措施。除加緊發展跨境電商,支持企業與國際知名電商平台合作,加大信貸支持外,大陸還在積極推動「出口轉內銷」,鼓勵企業轉而開拓大陸國內市場。

目前,長沙、鄭州等不少城市都開通了與歐美的跨境電商專線,加快打造穩定暢通的國際物流通道。在東莞,當地計劃全面深化與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台合作,鼓勵更多出口型企業「觸網」,還準備建立直播產業基地和本土直播電商平台,推動製造業企業直播銷售。

 
陸官方今年設不設GDP成長目標?市場懸念多
記者李仲維/即時報導/聯合報
由於新冠疫情帶來不確定性,彭博資訊引述知情人士稱,大陸領導階層正考慮不設定今年具體的經濟成長數值,而以描述性方式講述經濟成長目標。

這可能是至少過去20年來,大陸領導人首次沒有為經濟成長目標設定一個具體數值。

今年中共全國政協會議、全國人大會議將分別21日、22日開幕,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在全國人大會議上發表政府工作報告,報告通常會設定當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目標,此一數字在「兩會」登場前通常會被反覆修改。

李克強去年3月在人大提出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2019年經濟成長預期目標為6%至6.5%。至於今年的經濟成長目標會怎麼用文字表述,知情人士稱,還沒有拍板。

報導稱,大陸官方為抑制疫情,導致經濟大停擺,加上受到疫情迅速擴散,全球需求暴跌的影響,令大陸步上「後毛時代」以來經濟表現最差的軌道上。這也讓大陸領導階層必須做出選擇,究竟是要設定一個令人不安的低經濟成長目標,還是要設定一個不切實際的好看數字,或是兩者都不要。

根據彭博資訊對經濟學家調查所評估的中位數,大陸全年經濟成長很有可能下滑至1.8%。

路透則預料,兩會將圍繞「六穩與六保」的底限思維佈局大陸經濟的下半場。核心則是穩企業和穩就業。如何落實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幫助疫情衝擊下的實體經濟先活下去再謀發展,為疫情防控常態化下,今年是否設定GDP增長目標留下懸念。

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認為,中央提出的「六保」中,並沒有保增長或穩增長,是政策取向的一大進步,核心不再是GDP至上,他認為,取消經濟增長目標是明智之舉。

不過,另一位不具名的前政府官員認為,今年GDP增長目標有可能會提,估計在5%左右,提出目標的好處是堅定信心,指明政策方向,有利於市場預期管理,但疫情之下不提的可能性也存在。

國家資訊中心首席經濟師祝寶良認為,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可確定在3%左右,要堅持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不動搖。

 
疫情防控常態化 服務業艱難復甦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官方數據顯示,五一假期期間(5月1-5日),大陸全國共計接待遊客1.1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75.6億元(人民幣,下同)。從數據看似逐漸復甦,但最新一期的《中國新聞周刊》刊登了題為《服務業的艱難復甦》一文認為,整體行業還有待二、三季度的表現才能確認能否回到往年水平。

報導稱,受疫情防控的常態化階段,消費受到衝擊的長尾效應正在顯現,人們開始捂緊錢包、削減開支,客流銳減帶來的影響正在席捲全行業,熬過了疫情的商家沒有等來「報復性消費」,房租、人力、經營的成本壓力卻進一步加大。

「疫情期間被抑制的消費,可能要到二季度、三季度才能逐漸補上來」。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高級研究員蔡真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預測,整體上,國內的消費恢復節奏是先快後慢,剛需行業恢復較快,需求彈性高的行業可能恢復較慢。

文章提到,美團研究院針對本地生活到店綜合商戶的一項調查問卷報告顯示,在恢復營業後,有78.7%的商戶面臨的主要困難是沒有顧客,有74.5%的商戶名開實關,幾乎沒有交易,其中11.5%的商戶營業額是2019年同期的10%及以下。總體而言,已復工商戶的經營狀況不樂觀,營業額遠低於去年同期水平。

「目前仍處於疫情常態化防控階段,部分服務業行業尚未解禁,部分消費需求還無法充分釋放」。蔡真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在疫情完全穩定後,真正放開服務業供給,才能真正釋放對應的消費需求。

蔡真認為,4月初,國內疫情已基本穩定,這是服務業進入緩慢回升期的首要條件。由於服務業具有消費彈性大的特點,受消費回彈的拉動和國家政策推動的影響,2月份的「失速」有望被今後十個月的發展逐漸填平。

隨著全國進入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提振消費、盤活服務業成為各地政府的當務之急。為進一步釋放消費需求,全國多個城市開始投放消費券、消費補貼,助推人們上街消費。 但服務業期盼的「報復性」消費可能不會出現。西南財經大學、螞蟻金服研究院4月21日聯合發布的《疫情下中國家庭財富變動趨勢—中國家庭財富指數調研報告(2020Q1)》指出,今年一季度,中低收入階層及自由職業者工作穩定和收入受疫情影響較大,而且預期也不樂觀,出現「報復性消費」 的可能性不大。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甘犁表示,家庭的儲蓄傾向繼續加強,有超過一半的家庭會增加儲蓄並減少消費,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使得家庭更偏向儲蓄,而不是消費。

蔡真說,從目前服務業的恢復節奏看,4月已進入穩定回升通道。但何時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還有待二、三季度的表現。在零售、餐飲等偏剛需消費大致恢復後,受衝擊最嚴重的旅遊娛樂等可選消費需求和醫療教育等長期消費需求,才能逐漸釋放出來。

 
商情資訊
比預期好 陸手機Q1出貨下降兩成 小米跌最慘
記者戴瑞芬/即時報導/聯合報
美國國際數據資訊IDC 公佈,第1季大陸智慧手機出貨量下降 20.3%,總計約 6660萬支,表現優於預期的會有40%-50%下滑。

IDC統計,疫情重擊手機出貨,但華為依然是贏家,以42.6%市占高居第一,跌幅也為五家中最小,僅為 4.4%。

分析認為,在3月初華為對Mate 30全系列降價、以及榮耀品牌的線上促銷,順利迎合了疫情好轉後的消費需求,帶動整季銷量上升。

但在全球市場上,華為的銷量情況不如大陸市場樂觀。據 IDC 統計,第1季華為在全球出貨量的市占下滑至17.8%,共計4900支。

相比之下,小米在大陸和國外則呈現冰火兩重天。在大陸市場上,小米出貨量進一步下滑,IDC 顯示其為龍頭廠商中跌幅最大的一家,第1季出貨量下滑 33.8%,大陸市占也由去年的 12.7% 進一步收縮至 10.6%。

在國外市場,由於小米在印度增長強勁、且第1季時印度疫情尚未爆發,小米全球出貨不降反增了6%,達到 2950 萬支進一步擴大。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印度市場在第2季實施全面隔離,小米全球出貨恐將受到一定影響。

OPPO 則在出貨量和排名方面爭議較大,在不同統計機構資料中,分別位居一、二、三名。

IDC統計顯示,OPPO 在第1季出貨1180萬支,下滑 15.8%,市占為 17.8%,僅為第三名,居於華為和 vivo 之後。

統計機構 Trustdata 則顯示,第1季 OPPO 銷量居於中國手機市場之首,市占高達 21.4%;而在 Canalys 統計,OPPO 國內出貨量為 12.5%,跌幅雖高達 26%,但排名居於第二,高於 vivo。

可以參考的是,4 月底OPPO 全球行銷總裁沈義人離職,而 OPPO 方面則表示,劉列將帶領公司決戰中國市場,暗暗透露 OPPO 在大陸市場現狀。

 
沃爾瑪中國換帥 第一位本土總裁兼CEO女性當家
記者戴瑞芬/即時報導/聯合報
沃爾瑪中國換帥,新任總裁兼CEO朱曉靜是美商沃爾瑪第一位本土領導人,更是女性當家。新人事明〈8〉日起生效。

加入沃爾瑪之前,朱曉靜擔任紐西蘭恆天然〈安佳〉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全面負責公司在中國大陸、香港及臺灣的消費品牌、餐飲服務、戰略客戶及牧場業務。

現任總裁及首席執行官陳文淵在沃爾瑪工作三年後,因個人家庭原因將離開沃爾瑪,返回新加坡與家人團聚。

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正加快新零售轉型。陳文淵在沃爾瑪最大建樹是推動了與京東到家的合作,及O2O業務的發展。

沃爾瑪和京東正逐步打通供應鏈,以用戶互通、庫存互通、門店互通,合作開設線下門店。沃爾瑪中國區規劃以每年新開30~40家店的速度,佈局一線至四線城市,加碼緊湊型門店新業態的佈局。

朱曉靜則擁有20多年的跨國工作和管理經驗,她在擔任恆天然大中華區總裁期間,恆天然嘗試將通過消費品和餐飲服務等高附加值的業務來提升增長,不再單純依靠原料奶供應業務,主導了恆天然大中華區全面戰略轉型與提升。

 
李小加不續任港交所總裁
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香港交易所(簡稱「港交所」)昨(7)日宣布,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擬於其合約在2021年10月屆滿時不再續任。港交所表示,港交所主席史美倫及另外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組成的遴選委員會,已就李小加的繼任者正式展開遴選程序。

由於港交所同日發布的首季業績不如預期,加上李小加確認將離任,港交所股價在昨天午後跌幅擴大,收盤報港幣246.4元,下跌2.8%。

李小加2010年1月16日上任,成為港交所史上首位來自中國大陸的行政總裁,也是港交所在任期間最長的行政總裁。香港明報表示,憑藉其金融經驗及大陸背景,李小加十年任內最大成就是開通「滬港通」及「深港通」等與大陸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機制。

李小加任內還成功推動港交所上市制度大改革,允許採「同股不同權」治理架構的公司,和未取得盈利或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也能在香港上市,並放開大中華區企業赴香港第二上市的限制。此次改革成功吸引阿里巴巴回歸港股。

此外,李小加2012年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及2013年成立場外結算公司,將港交所業務擴充至定息產品、貨幣及商品業務領域。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李小加向港交所員工發出的內部通訊指出,他會留任至新行政總裁上任。若新行政總裁能在2021年10月前接班,他將會提早離開。

李小加說,「過去十年是他人生中最興奮和有意義的日子,是時候探索港交所以後的生活。」

根據網路公開訊息,現年59歲的李小加曾是一名石油鑽井工人,並曾在一處海上石油鑽井平台工作多年。1984年,李小加從廈門大學外文學院英語專業畢業後,曾任大陸英文報紙《中國日報》社記者。

1986年,李小加赴美留學,先後獲得美國阿拉巴馬大學新聞系碩士學位和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博士學位。之後曾在美林證券、摩根大通任職。

香港明報表示,李小加任內讓港交所多次成為全球新股集資王,但同時也遭詬病為了「生意」而來者不拒,讓香港股市「中資化」程度愈來愈高,且不時傳出中資股財務爭議事件。

去年底李小加曾大幅減持港交所持股約65萬股,套現高達港幣1.66億元(約新台幣6.42億元),當時不僅引起市場高度關注,也曾引發不少揣測。

 
河北清河羊絨產業 全面復產復工
新華社/聯合報
有「中國羊絨之都」之稱的河北省清河縣羊絨產業全面復產復工,一家羊絨製品生產企業的工人在檢查羊絨衫質量。

 
阿里巴巴 入股新加坡安盛大廈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中國電商龍頭阿里巴巴正在加大進軍東南亞的力度,近日斥資16.8億新加坡元(約新台幣354億元),收購新加坡安盛保險大廈的一半股權,這是新加坡近3年來最大的一筆房地產交易。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新加坡鵬瑞利置地集團在一份申報文件中表示,阿里巴巴當地子公司Lazada以全座大廈估值16.8億新加坡元收購新加坡安盛保險大廈(AXA Tower)50%權益,預計今年6月完成交易。

這筆交易是阿里巴巴在海外完成的最大房地產交易之一。報導說,交易完成時,阿里巴巴還預計將這座商廈擴建近1/5。鵬瑞利表示,這一重建工程將在新加坡的中央商務區創造一個「地標」。

報導另外引述一名知情人士透露,一旦所有租賃協議在未來幾年內到期,這座商廈將被重建。新建築的規劃現在已經獲批,還將包括一家酒店或公寓。

與其他中國企業一樣,阿里巴巴也將新加坡作為其向東南亞擴張的中心。阿里巴巴還是物流公司新加坡郵政的第二大股東,其關聯企業螞蟻金服是新加坡央行數位銀行牌照的入圍候選企業之一。

報導說,阿里巴巴近年在大陸市場遭遇來自拼多多等新秀企業及字節跳動、快手等初創企業愈來愈激烈的競爭,字節跳動和快手已經都將觸手伸進電商直播領域,阿里巴巴則希望透過國際擴張來擴大其在電子商務和雲端等新領域的客戶群。

不過,新加坡似乎是兵家必爭之地,抖音(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在新加坡的業務也在不斷擴大,且向全球擴張。中國網路搜索巨頭百度去年也在新加坡擴展業務,在當地推出雲端服務。

 
房企4月融資銳減 金流壓力大增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受海外疫情擴散等影響,4月份,中國房企海外發債幾乎暫停,單月融資額明顯下滑。與此同時,前4個月房企銷售額不及去年同期,房企現金流壓力加大。

中新社報導,中指研究院企業事業部研究副總監劉佩佩6日在一場線上形勢分析會上指出,受海外疫情影響,4月份,房企無海外債發行,這也使前4個月房企融資總額進入同比下滑通道。

中指院數據顯示,1至4月份,房企海外債、信用債以及資產證券化融資總額為5163.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滑12.2%,增幅由正轉負。

從融資規模來看,1至4月份,房企海外債融資1901.3億元,同比下滑10.2%;信用債融資2413.9億元,同比基本持平;資產證券化發行848.5億,同比下滑38.0%。其中,4月單月,房企融資總額為1011.2億元,同比下降43.8%,環比下降37.2%。

從銷售情況來看,儘管3月份以來,房企銷售開始逐步回暖,但1至4月份,銷售額排名前100位的房企銷售規模同比下降15.2%,仍然低於去年同期水平。經營相對穩健的頭部房企銷售規模也有所下滑。

劉佩佩指出,銷售額排名前十位的房企1至4月份銷售額均值為1148.2億元,同比下降10%。她說,2020年,房地產行業償債規模超過7000億元,企業將更加關注現金流的安全性,加速回款力度。如招商蛇口近期在業績會上表示,今年尤其關注現金流的安全,將通過金融創新盤活存量資產。

從近期各企業陸續發佈的年報來看,2019年房地產行業整體銷售增速較前兩年顯著放緩。碧桂園、華潤、中海、龍湖等房企2019年銷售金額同比增速均不同程度放緩。劉佩佩指出,未來房企將更加關注有質量的增長,提升盈利能力。

 
摩艾石像果然有神力!
南美洲的智利有一座復活節島,上面有舉世聞名的摩艾巨石像群,每尊石像都有稜角分明的臉孔。島民相信巨石像具有與農業、生育有關的神聖力量,而追根究柢的科學家,最近在採石場中挖掘出一些證據,使看似神祕的力量有了科學解釋。

分秒不差 喚人把握光陰的鐘錶職人
日治時代,販售鐘錶的「時計店」,多半還是販售高貴且奢侈的商品,一百多年的時間過去,旗山的老鐘錶店有些還存在著,眼鏡、鐘錶雜處的經營內容,也說明旗山鐘錶業經歷不同時間的轉變,是不同地方相同產業發展的表徵。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