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03/12 第3868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現文》憶往──《現代文學》的資金來源
關於《現代文學》創辦時期的財務及總務
人文薈萃 慢慢讀,詩/尼泊爾 多雲時晴

  今日文選

《現文》憶往──《現代文學》的資金來源
白先勇/聯合報
誤會茲事體大

去年10月間,1961畢業的台大外文系同學在台北相聚開同學會。可惜我臨時有事,沒能參加這次盛會。歐陽子、陳若曦、王文興都去了,半世紀後老同學重聚一堂,自然要敘舊一番。陳若曦和歐陽子都談到當年創辦《現代文學》的往事。陳若曦交給歐陽子一份影印資料,是陳芳明教授發表在《傳記文學》第九十九卷第四期上的一篇演講稿,時間是2011年5月20日,地點在紫藤廬。講題為〈台灣的族群飄移與民國記憶〉,其中有一節「台灣現代主義運動的意義」,談到台灣在1950至1970年代,如何受到美國政經方面的影響控制、文化方面的侵略,以及美國新聞處扮演的角色,尤其是現代主義文學的引進,他如此結論:「白先勇創辦《現代文學》雜誌,我們如果知道它背後是怎麼一回事的話,也覺得很掃興,事實上是美國新聞處提供資金讓他去辦這個雜誌。」

歐陽子返美後寄給我一份影印資料,我閱後駭異萬分,陳芳明所說的完全不是事實,美新處從來未供給我資金辦雜誌,只買過一些《現文》,據歐陽子日記上記載,由殷張蘭熙女士介紹,美新處處長麥加錫(Richard McCarthy)承諾購買《現文》第十、十一期各六百冊。歐陽子當年掌管《現文》財務,她有記日記的習慣,她在日記裡甚至沒有記下收到美新處的購書款項。我們跟美新處的關係僅止於此。我跟歐陽子討論,我們都認為陳芳明的誤會茲事體大,不知情者,讀到他的演講稿,會誤以為美新處在背後掌控《現文》。在陳芳明的《台灣新文學史》中,論到《現代文學》也有類似說法:「現代主義運動誠然是多層面的。一個思潮的介紹與接受,也許可以化約成為『全盤西化』的傾斜,或是『美帝國主義』的文化侵略。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說法大概是能夠成立的。例如,歐陽子在〈回憶《現代文學》創辦當年〉就承認,這份刊物曾經受到美國新聞處的資助。」歐陽子這篇文章中僅提到美新處購買《現文》一事,陳芳明的結論容易讓讀者誤會《現代文學》是「美國帝國主義」文化侵略的產物。我與歐陽子決定分別去函,向陳芳明說明事實真相。我的信中如此解釋:

盼《台灣新文學史》再版時更正

《現代文學》的創刊資金,完全是由我向家中友人籌募來的。《現文》自始至終從沒接受任何外資的援助。後來是靠我的薪水及父親留下的一棟房子全部貼了進去。美國新聞處是我們創刊一年多後才有接觸,因為美新處要翻譯我們幾個《現文》年輕作家的小說,美新處跟《現文》的關係是曾買過《現文》幾百本雜誌,發行到東南亞去,僅此而已。你的說法似乎在說我們辦雜誌是由美新處在背後控制的。我們幾位《現文》的創辦人認為這種說法嚴重扭曲事實,並對我們當初創辦《現文》的理想造成很大的傷害。《現文》最值得驕傲的地方就是保持文學獨立的尊嚴,不受任何政治因素的干擾,不管左、右或者外國。我們怎麼可能會為「美帝」做任何宣傳。

我們希望你能把這項錯誤改正過來,因為你正在撰寫台灣文學史,如果這樣的論點寫到書中去,那問題就嚴重了。《現文》曾有許多作家投過稿,如果他們看了你的講稿,發覺他們曾為「美帝」工作,那也是不得了的事。我知道你寫台灣文學史儘量做到公平,希望你也能以公平態度看待《現代文學》。

陳芳明於2011年11月10日給我回函中,承諾在他的《台灣新文學史》再版時,將錯誤更正。陳芳明教授的《台灣新文學史》是部皇皇鉅著,影響必然深遠,引述者眾。有關《現代文學》資金來源的誤解,更有澄清更正的必要。事實上陳芳明對《現代文學》的成就是肯定的,對《現文》的歷史地位也有相當公平的評價。

套句姚一葦先生的話說:「《現代文學》是本窮得不能再窮的雜誌。」當年《現文》經常有「經濟危機」,全靠同仁們眾志成城,硬撐過來,那時《現文》的編寫、校對等所有工作都是無償的,有時候連家人也貼了進去。余光中、何欣、姚一葦三位先生輪流當編輯,三位太太就幫著寫訂戶封套,坐三輪車去送雜誌。那一股克難精神,都是為了追求一種文學的理想。我自己為了這本雜誌,可說是「傾家蕩產」。那時我們有一共同的信念,文學至高無尚,絕對獨立,不應受任何政治勢力干擾。所以《現文》也從來沒有捲入任何政治紛爭中。

與麥加錫的交往,只是一段文學因緣

《現代文學》最具特色的是譯介了不少西方現代主義的作家。第一期便介紹了卡夫卡,英國作家有喬哀斯、吳爾芙、勞倫斯,法國有沙特、卡謬,德國有湯瑪斯曼——這些現代主義大師都是歐洲人,雖然我們也譯介了一些美國作家如福克納、費茲傑羅等,但就現代主義的作品而言,歐洲的比重遠大於美國。雖然50、60年代美國在台灣政經、文化各方面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但我們那時在文藝思想上並非親美派。我們喜歡看歐洲電影,如法國的新浪潮電影,我在「台北戲院」看雷奈的《廣島之戀》受到的震撼至今難忘,柏格曼、費里尼、維斯康堤──這些大師的電影正是我們「現代意識」的營養劑。我們也關心歐洲的「荒謬劇場」,貝克特、尤涅斯科、布萊希特的劇作令我們無限驚奇,「存在主義」哲學透過卡謬的《異鄉人》給我們很大的沖擊。是歐洲現代主義的文藝思潮,在60年代給我們上了啟蒙的一課。

我跟當時在台的美國新聞處處長麥加錫認識,是由於殷張蘭熙女士的引介。大約是1961年,殷張蘭熙約我見面,告訴我她要翻譯我發表在《現文》第一期上的一篇小說〈玉卿嫂〉,收入美新處支持出版的New Chinese Writing一書中,由Heritage Press印行。殷張蘭熙女士的英文造詣深,譯筆流暢優美。〈玉卿嫂〉她譯成"Jade Love",譯得很俏,她自己也頗得意。接著她又編譯了一本New Voices收集了王文興、歐陽子、陳若曦等《現文》作家的小說,我的一篇是〈金大奶奶〉,這本英譯選集也是美新處支持出版的,由此,《現文》的一些年輕作家才開始與麥加錫處長有接觸。麥加錫本人熱愛文學,自己曾在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坊」讀過書,本來有志寫作的,因此他對於作家特別友善,他非常欣賞張愛玲,支持她出版《秧歌》與《赤地之戀》。他在港、台擔任美新處處長期間,的確做了不少文化交流的工作。在他支持下,美新處出版了大批美國文學經典譯著,舉凡美國重要作家如海明威、福克納、費茲傑羅、梅爾維爾、華頓夫人等的代表作都選入這套譯叢,而且譯者皆為當時港台一時之選:喬志高、吳魯芹、林以亮、張愛玲、王敬羲。喬志高譯的費茲傑羅扛鼎之著《大亨小傳》本身就是一本翻譯典範,張愛玲也譯過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這套譯叢水準之高,今天出版界還很難超過。

麥加錫為人熱心,後來我與王文興、歐陽子等人到愛荷華「作家工作坊」念書也是他推薦的。到了美國,我與他還保持聯絡。1981年我應聶華苓之邀,重返愛荷華大學,聶華苓與麥加錫是舊友,那次麥加錫也去了,相隔二十年我們在愛荷華又重逢,那是我最後一次看見他。麥加錫雖然跟《現文》同仁有來往,但從來沒有企圖影響我們辦雜誌的方針,以我們當初不知天高地厚,以自由主義信仰者自居的一群年輕人,也絕不會聽從任何政治外力的干預。我們與麥加錫的交往只能說是一段文學因緣。

當然,美國新聞處本來就是一個情報機構,美國在全世界設立新聞處,主要負責蒐集情報,實行「文化侵略」。但是像麥加錫這樣一位美國情報官員,本身的文化素養卻如此深厚,為人又熱情正派,實在難得。他對美國文學引進台灣是有貢獻的。


關於《現代文學》創辦時期的財務及總務
歐陽子/聯合報
去年(2011年)10月下旬,我們1961年畢業的台大外文系同學在台北舉行了首次的同學會,慶祝我們畢業五十周年。好些同學整整半個世紀互相沒見面,又能相聚一堂,敘舊言歡,快樂之情不在話下。

開會期間,卻有一件事,引起我內心的若干困擾。是關於五十多年前我們創辦《現代文學》雙月刊時候的事。

陳若曦拿給我一篇文章,勾出其中的一段教我看。是陳芳明在2011年5月20日發表的一篇演講稿,後由郭昭君整理而刊登在《傳記文學》第九十九卷第四期,講題為〈台灣的族群飄移與民國記憶〉。此文有一節,標題「台灣現代主義運動的意義」,陳若曦教我看的,便是其中的這幾句:

……白先勇創辦《現代文學》雜誌,我們如果知道它背後是怎麼一回事的話,也覺得很掃興,事實上是美國新聞處提供資金讓他去辦這個雜誌。

我看了,大吃一驚。怎會有這樣的事?!《現代文學》的創辦資金,怎麼會是美國新聞處供應的?

陳芳明的這一資訊,完全不對。

1960年,我們創辦《現代文學》,大家分配責任時,我被分派與白先勇同管財務,與方蔚華同管總務。所以我對《現文》創辦時期財務及總務的大要,知道得相當清楚。此外,我身邊還留著當年的舊日記,雖然已有三十多年沒碰,仍可翻出來尋找對證的資料。我覺得有必要執筆說明,交代一下那個時期的情況,俾能澄清化解陳芳明的講詞所可能造成的──或已經造成的──錯誤印象。

《現代文學》雜誌社成立於1960年1月間,而第一期《現代文學》在同年(即民國49年)3月5日誕生。雜誌的資金,是白先勇向他家一位友人的信託基金借用的,說好只能用利息,不動本金。資金大約是十萬元台幣,白先勇分開放在兩處孳生利息:較大的一筆放在「伸鐵廠」,較小的一筆放在「大秦紡織公司」。現回想,那是高利貸,因為每月一共可收得大約三千元。《現代文學》當初是雙月刊,每期便有六千元可用,加上一些訂戶的收入和一些靠人情拉來的廣告收入,就可以支付紙張、印刷與裝釘的費用。(開頭我們社員,也曾自掏腰包「奉獻」,比如捐出當家教的薪水。)至於校對、包裝、郵寄等雜務,及寫稿、譯稿等,幾乎全由我們自己動手,所以這方面的開支不多。(記憶中,我們只支付過少數幾篇外稿的稿費。現代主義文學評論的翻譯,則獲得數位熱心學長的參與及幫助。)

《現代文學》創刊號出版時,新聞局尚未核發執照給我們,故原則上只能在校內推銷。出版才兩天,突然傳來消息,說內政部在考慮查封我們的雜誌,原因是我們在自由派刊物《自由中國》刊登了《現代文學》創刊的廣告。熱心的學長何欣先生,拿著一本剛印出的《現文》趕到內政部解釋這是一種純文學的刊物,竟發現他們手中早已有了一冊!當時王文興半玩笑地說:「不要把我們抓去關就好了!」

一個多月後,即1960年4月16日,我們好不容易才領到了出版《現代文學》的執照。

「台北印刷廠」印《現文》第一期(大概是印一千五百本),帳單是五千七百元。當時我手頭有一千八百元(包括訂戶收入、廣告收入等),資本的利息收入有兩千多元,不夠的就由白先勇設法補貼。我們在1960年3月21日結清了這筆帳。數日後,張心漪老師熱心地幫我們拉到一筆兩千二百五十元的廣告費,給予我們不少經濟上的安全感。《現文》第二期,我們印兩千冊,每冊一百三十頁,結果帳單下來,居然高達一萬一千多元,把我們嚇倒。以後每期就印一千五百冊或一千冊。

這就是我們創辦《現代文學》最初的情況。其後,遇到經費不足,我們就調整印刷的冊數或減少雜誌的頁數。例如第三期,頁數減到只有九十三頁。

1961年7月下旬,我們剛從台大外文系畢業而《現代文學》辦到第九期的時候,《現文》遭受到首次的經濟大危機。伸鐵廠突然宣布「改組」,大概就是破產,停止支付利息。那幾天,白先勇慌慌張張,面色土灰,四處奔跑設法,想把存放該廠的本金領出來,卻毫無結果。不久男同學們入伍服兵役,我自己在11月間也跑過兩次三重鎮,到伸鐵廠企圖討債,第二次去時,見廠內空無一人,已沒人上班。這事拖延甚久,在1962年1月15日,我還和楊美惠到「稻江會堂」參加「伸鐵公司債權人大會」,偌大的會堂中,坐滿了債權人,開會沒多久,就秩序大亂,好像在吵架鬥爭。當然又是沒有結果。對於當時全無社會經驗的我,那是一次很奇怪的體驗。

白先勇擔心大秦紡織公司也會倒閉,便託我到這公司,把本金領出來。我跑了兩次,終於成功領出,本金加利息。至於白先勇如何處理這筆錢,我不大清楚,但一定是用來應付其後《現代文學》的出版費用。 (上)


  人文薈萃

慢慢讀,詩/尼泊爾 多雲時晴
鴻鴻/聯合報
一半的外國人在逛博物館

一半的外國人在玩飛行傘

民宿主人在清晨的菜園裡施肥

一條魚在深夜的馬桶中翻尾

.

滿天褪色的風馬旗傳誦著永不止息的祈願

滿街盜版的DVD傳述著活佛苦難的事蹟

皮膚焦黑的聖人在屋簷下抽著半截菸

滿臉通紅的少年使盡力氣吹不響一管笛

.

停電的夜晚

家家戶戶的發電馬達轟轟作響

拖著整個國家朝黎明

吃力前進

鱷魚和犀牛夢著太陽

大象和猴子夢著香蕉

待宰的羊夢著明天的婚禮

神明在夢中

和流亡的孩子捉迷藏


  訊息公告
掌握訣竅 讓部屬樂於為你效命
一個主管若無法使部屬願意為他效命、建立有生產力的關係,就不能被稱做好主管。要達到這樣的成果,主管可掌握訣竅,讓部屬樂於為你效命。

看球享受林來瘋 來這裡就對了!
該運動餐廳是台北老字號的運動餐廳之一,靠著美味平價的餐飲,養出一批死忠顧客,是許多專業球迷最推薦的好店。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