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創意電子報】提供年輕世代更多觀看世界的方式以及更多元的人文想像,讓年輕世代勇敢夢想未來! 【音樂隊長電子報】是全台唯一的音樂產業專門誌,提供音樂產業、科技生活、專訪等專業又易讀的最新資訊!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11/19 第4118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守候
人文薈萃 一秒24格的人生/重複曝光的牽掛
慢慢讀,詩/詩與音樂
拜鬼與油呷粿

  今日文選

守候
鄭如晴/聯合報

守候本身就是幸福,無關乎青鳥是否到來……

守候本身就是幸福,無關乎青鳥是否到來。守候也是一種承諾,對唯情主義者而言,「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所至也。」如此跨越時空、泯滅愛情的力量固然令人動容;然更有一種執著,帶著累世的記憶,與不滅的心念,尋尋覓覓跨越多少生生世世,終才連結的親子情緣,同樣珍貴令人泫然。

妳對兩個女兒的守候亦如此。

二十年前的某一天,妳和兩個孩子站在連雲街的五樓窗口,望著生命中重要的人,離開家門,在熙攘往來的人群中,越走越遠,穿過信義路走入永康街,漸漸消失在人群裡,再也沒回頭。這個可以居高臨下鳥瞰的窗口,這個曾經讓孩子期盼歡呼等待的窗口,從此成了她們的痛,她們不願再到這窗口。因為,她們會想起自己曾經對著窗口下歸來的人雀躍的呼喚,和目送時眷戀的背影。

妳疼惜的輕撫她們的頭說:「沒有關係,以後還有媽媽。媽媽會永遠的守著妳們。」

自此,守候成了妳今生最甜蜜的負荷。

依然上班下班、上學放學,依然燈下三人的晚餐,依然風雨中一大兩小的身影,妳儘量不讓家有什麼變化,妳保持著不被生活拋棄與遺忘。面對流動的歲月,面對生命裡無邊的空虛,有時比一種存在更可怕。那段日子,深夜裡沉默的哀傷與孤獨,在沉沉的黑暗中迴蕩。

幾年過去了,妳看著她們自小學畢業,陪著她們談志向說興趣,看著她們上國中、高中、大學,看著她們脫下學生服,看著她們第一次穿上高跟鞋。每一次歲月中的蛻變,都讓妳驚訝莫名。妳的眼睛像生命的錄影機不曾關機,記錄著生命的多變與無限可能。妳靜靜的守在她們身邊不曾離開,看著她們出門,盼著她們回家。

很多日子就這樣過去了,望著兩個女兒長大,妳的心也漸漸老去,失去年輕時對愛情的信任、對婚姻的憧憬,你又重拾年少伶仃時的孤單。這份孤單隱藏在忙碌緊迫的生活壓力下,妳沒有憂愁和自艾的權利,為了彌補兩個孩子單親的缺憾,妳刻意讓三人的家充滿溫馨和歡笑。唯有逢年過節她們不在的日子,妳不必再強裝作為母親該有的從容沉靜,妳終可偶爾縮回到如小女孩般的情緒世界,盡情的宣洩洗滌內在的晦暗。之後,妳又可恢復為一個足以讓人依靠的母親。

是的,每逢過年過節,妳總是獨自一人。

獨自吃著粽子,獨自吃著月餅,獨自吃著年夜飯,一個人把所有的寂寞吃進肚子裡!

妳把年節中最重要的團圓日,讓給孩子和她們的父親、爺爺、奶奶家族共度。妳希望,孩子可以因此享有大家族年節的歡樂氣氛;因為妳期盼重男輕女的祖父母,能因此生出對孩子的感情;因為妳害怕哪一天自己遭逢不測,女兒才有人幫著養護。妳心裡想的是:「受家族疼愛是女兒的權利,做母親的願意以整年過節的孤單來交換。」其實,這才是妳不為人知的最大的私心。

妳記得剛開始的幾年,每次過年女兒要回中部的爺爺家時,她們總會用擔心的眼光望著妳。妳特意在她們面前拿出一袋袋的年貨,故意興高采烈從花市搬回各種應景花卉,搶在她們離開前,擺滿一桌豐盛的年夜飯。妳俏皮的對孩子們說:「放心!沒有你們來搶,我終於可以獨享雞腿!」孩子放心的笑了。

她們走後,妳打開收音機,刻意讓鑼鼓喧天的樂音,充斥在屋裡的每個角落,製造室內空氣中的歡樂過年的氣氛。但是不知為什麼,雞腿咬了兩口,妳再也吃不下,將滿桌佳肴原封不動的收進冰箱。

二十年就這樣過了,小女兒也即將滿三十歲。生命中的點點滴滴,都足以湊成一章章的短篇小說,生活要溫暖,妳和女兒都需要尋求更深厚的相互依靠;對彼此的心靈,都必須超越口頭的安慰,去尋求各自生命層次的深刻。如果讓原宥僅止於原宥,寬容僅止於寬容,都無非是一種宿命,妳對自己、對女兒,開始期待自我的「蛻變」。

如今兩個女兒都各自去體現自己的追求,大女兒懷著創意設計的夢想遠走他鄉,小女兒也隨著攝影機器到處去,讓她「表演」的有限時空,得以無限延伸。離別讓妳們更珍惜彼此,雖然大多數的時候,餐桌上只有一副碗筷,但是那無數下午茶的溫馨畫面,仍是餐廳裡最美的擺飾。想起那些金黃的午後時光,妳的嘴角盡是幸福的笑意。

「媽媽,妳要健健康康為我們守著這個家!」這是兩個女兒常常在電話中的叮嚀。因此,本來非常不愛動的妳,開始勤走健身中心。妳希望有一天,女兒到妳這個年紀時還讓人羨慕,就像妳羨慕同齡朋友,這個年紀還有母親可以撒嬌。

生命啊!用它的種種方式,來教導妳發現黑暗荒蕪中的愛。妳常常和女兒談到自己童年的孤獨無助,並不是要來比較或博取同情,而是要告訴她們,生命中的種種橫逆,若非經由內在的轉化而再出發,就得注定苦痛一輩子。

雖然,妳不曾被守候,說不上被疼惜是什麼幸福滋味,但是在守候女兒的過程中,妳也領悟到施與受同等的快樂。

你習慣深夜守在電話旁,接聽電話的剎那,妳通常問大女兒的是:「都吃了什麼?工作愉快嗎?」那些每次重複不斷的問話,事後老是讓妳後悔,覺得自己像個無知囉嗦的老媽;對於拍戲疲憊的小女兒,妳雖表示只是關心,不給她壓力,但終究仍不小心的露出餡來:「演得還好嗎?導演喜歡嗎?」雖然小女兒回答的永遠是:「還可以!」妳知道那是敷衍,但終究是一種安慰,好像沒問這些話,妳會睡不著。

有一天夜裡,妳忽然覺得自己真的老了,對女兒嘮嘮叨叨的樣子,不是自己曾經最睥睨的嗎?是否時光慢慢步入空寂,妳也緩緩的步入了自己不復存在的時空中?

各種形式的守候,顯示各種生命圖像的縮影。守候一幢院落,一盞溫暖的燈火,平凡母親如妳,在時間的沙漏裡,繼續流轉的是妳和女兒世世代代的相約。


  人文薈萃

一秒24格的人生/重複曝光的牽掛
張雍/聯合報
旅居歐洲將近十年。有時頂著寒風背著相機,蹣跚地走在冬季冰雪及膝的鄉下,總會格外想念台灣夏夜晚風的清涼;兩次帶妻小回台北,恰巧也都是讓人汗涔涔的仲夏,忠孝東路上的汽車喇叭在高溫破紀錄的慫恿之下更顯激昂,過於熱情的夏天也讓我懷念起歐陸雪地低調的身段與寂靜的禮讓,靜悄悄的白色世界搭配點點雪花無聲無息的飄降是最美妙的舞姿與最John Cage的聲響。

問自己究竟該如何將兩個截然不同的季節收納在同一幅照片上?

試著用底片將歐洲冬季先拍下來收藏,回台再重複曝光於同一卷底片上,筆刷以不同溫度在同一格「畫布」上揮灑;歐洲第一場雪下在台北夏季沙崙海邊的小路上,讓35釐米那一格裡的銀鹽同時感受兩地兩個季節和那三不五時的思念,在顯影時產生某種更具體的抽象。兩地的時差、溫差加上影像本身的反差,似曾相識的錯覺於是成像,像極了夢境裡反覆出現的意象。

誰說攝影師只能拍攝清醒時所看到的景象?

經常想家。在夜深人靜的歐洲惦記著台北那兒我當初長大的家,爸媽在家門口陪我等車到機場;在台北出差時,也總是掛念著斯洛維尼亞家裡女兒淘氣的笑聲與那雙大眼睛好奇地眨呀眨,心坎總不自覺地揪了一下。將不同季節並陳在一張影像上或許只是過於理性的欲蓋彌彰,那宿命式如雪片般飛來的思念與牽掛極有可能是夢裡與自己經常性的對話。


慢慢讀,詩/詩與音樂
林梵/聯合報
詩向音樂靠身過去

語言流動自然的節拍

雲在青空自由變幻

非分明具象

可以是任何意象

地上的水滲透地表

植物繁生新綠

一大片花花草草

隨風搖動

我的眼之眼

心之心,耳之耳

呼吸之呼吸

與自然合拍

隨之以詩化現

詩向音樂靠身過去

語言流動自然的節拍

無中生有,創建

一個個全新的意境


拜鬼與油呷粿
施明德/聯合報

拜幾和拜鬼使賴振福多關了三年;領帶和油呷粿,也可能使張楊繡雲老太太在生前失去支配七億財產的機會……

1

10月31日,曾經有段漫長的年代,是台灣必須「普天同慶」的大日子。因為這一天誕生了一個不只是「民族的救星」,還是「世界的偉人」的蔣介石。

1971年的今天,天還沒有全亮,囚禁在台東監獄的政治犯被哨聲喚醒,牢房打開,囚犯們魚貫走到囚舍廣場,整隊等待被帶到大禮堂替蔣介石拜壽。

在濛濛亮光下,矇矇的睡意還沒有退去,政治犯們被迫不得不去向囚禁我們的大獨裁者拜壽,心中大多幹得不得了,但,在那個肅殺的年代,誰又敢吭一聲?

排在我前面的是一個二十歲的年輕囚犯林文雄,他是在當兵時被整得受不了,罵了一聲:「蔣介石比毛澤東還壞!」就被判了七年徒刑。林文雄的前面站的是個因為在小金門當兵,撿了中共的宣傳單沒有繳交給政戰官,被搜到後,判刑十年,已囚九年多還剩四個多月就要出獄的政治犯賴振福。坐牢九年,賴振福把一本《韋氏大辭典》十幾萬英文單字已背得滾瓜爛熟,堪稱奇人。最近因為弟弟結婚了,接見時向他媽媽抗議:「為什麼我還沒有結婚,弟弟就結婚了!」媽媽只好安慰他:「等你出來,我馬上幫你找個老婆。」出獄,趕快討個老婆,使賴振福這幾個月見人就微笑,抽起撿來的菸屁股捲成的「老鼠尾巴」,也格外芳香似的表情。

那時,「泰源事件」發生已一年多,獄卒全換成憲兵,今天值班的班長是個台語講得非常好的老上士曾柏林,他就站在隊伍旁邊。

賴振福搓搓睡眼,回頭用台語問林文雄,「今仔日拜幾?」

林文雄清醒地回答賴:「今仔日禮拜日。」台灣人說星期幾,一直都是這麼說的。

拜壽行禮如儀。吃了早餐,賴振福被叫到政戰官房間,曾柏林上士已在座。

「剛剛排隊去向蔣公拜壽時,你有沒有對林文雄說,今天拜鬼?」政戰官質問。

「沒有,我不是講『拜鬼』,我是說台語問今天『拜幾』。」賴振福嚇得口吃,趕快辯解。沒有錯,台語星期幾的「拜幾」,正好與「拜鬼」同音。

「賴振福是刻意在今天,要去向蔣公拜壽時,故意這樣說來詛咒蔣公。」曾柏林上士堅持這樣解釋。

政戰官就在筆錄上記下,賴振福對林文雄說「今天拜鬼」。賴振福怎麼抗議都無效。政戰官安慰賴振福:「沒有關係,沒有什麼大不了。」要賴振福在筆錄上簽了名。賴振福屈服地簽了。政戰官也答應加註解,賴福辯稱是問:「今天是『拜幾』?」

隨後,林文雄也被叫了去,他據實說賴振福是問他今天是「拜幾」,是問星期幾。政戰官在筆錄上卻寫下「拜鬼」的字句。

不久,我們聽說曾柏林被記了大功一次,領了一筆檢舉獎金,被調升士官長。

不久,賴振福收到一份裁定書,「思想偏差,在蔣公誕辰日,公開說今天拜鬼。有檢舉人曾柏林作證,判感訓三年。」

幾個月後,賴振福和我們一起移囚綠島,十年徒刑坐滿,又被移到隔壁「綠島指揮部」和柏楊先生、柯旗化老師一起,又多加「感訓三年」。

賴振福出獄時,媽媽已經死了,沒有人替賴振福「娶某」。十多年前,在中和碰到他,他在商店的走廊擺個小攤子替人刻印章維生。問他英文單字,仍像一部活字典!

2

台灣大企業家王永慶往生後,留下天文數字的遺產。這幾年眾多妻妾子女爭產,不時引起國人側目和議論。這些雖是王家家務事,但有損王老先生的「名聲」應該是公認的評論。

上個月,在《蘋果日報》看到一則法院訊息。那是有關王永慶小姨子張楊繡雲的新聞。王永慶大老婆死後,她妹妹張楊繡雲也分得七億遺產,如果將來王文洋海外遺產官司贏了,張楊繡雲還可能再分得四百億以上遺產。張楊繡雲不折不扣是個大富婆了。「孝順」的晚輩也全關心了起來。有的不肯耐心地等待張楊繡雲「百年」才爭遺產,就想先爭得「監護權」。大概官司就繞著是否對張楊繡雲宣告禁治產。

報載,張楊繡雲對爭奪「監護權」的晚輩都認得,對日期、時間、簡單算術都沒有問題,一位八十六歲的老人不知道總統是誰很正常,姊姊王月蘭是否健在,如果怕她傷心,沒有人告訴她,也很正常。

但是,法官特別拿出領帶問張楊繡雲,那是什麼東西。張楊繡雲老太太回答說是「油條」(原語音應是台語的「油呷粿」)。法官和書記官似乎認為張楊繡雲把「領帶」說成「油條」,推論張楊繡雲頭腦有點不清楚,是笑話,才會對外發表消息。這段日子,我曾問了不少人,提到張楊繡雲把「領帶」說成「油條」,是不是智力有問題了?幾乎所有人都笑笑,意指八十六歲老太太說錯了,也沒有什麼好計較的。

但,此事攸關七億財產的使用權,又關乎未來四百億以上的繼承權。法官未來的判決當然事關相當人士的利益。最後,我說出了我的結語時,大家才恍然大悟。我說:

「王永慶的小姨子張楊繡雲說領帶是『油條』(油呷粿)完全正確!錯的是法官和書記官!」

在日據時代及戰後,台灣民間俗語都稱領帶叫「油呷粿」。那時,稱讚一個男人打扮時髦,常會說「你穿得瞎趴,還打油呷粿」。張楊繡雲八十六歲了,用詞遣字,保留台灣古語、古義,卻被現代人誣指為「心智缺陷」、「辨識力不足」!

拜幾和拜鬼使賴振福多關了三年;領帶和油呷粿,也可能使張楊繡雲老太太在生前失去支配七億財產的機會!

同音惹禍,同義可能失財。

不同時代都會有不同的「笑話」。這些笑話,常常教人笑出淚水和感慨!


  訊息公告
林書豪全新挑戰──在通往頂尖的路上
如何準確判斷、解讀、應付瞬息萬變的球場情勢,並輔佐、達成火箭總教練Kevin McHale的指令,是林書豪新球季的新功課。

獨立音樂人的新福音
音樂分享平台 SoundCloud 最近宣布與照片授權網站 Getty Images 合作,提供讓音樂授權流程更簡化的服務。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