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創意電子報】提供年輕世代更多觀看世界的方式以及更多元的人文想像,讓年輕世代勇敢夢想未來! 【眾文生活英語報】給您最實用的生活英語,豐富有趣的題材、嚴謹紮實的內容,讓您無負擔的學習!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11/30 第4129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天才的香味
如是我聞/根輪之夢
人文薈萃 作家留言板
小詩房/夜、月

  今日文選

天才的香味
吳晟/聯合報
80年代初期,吳晟(右)、瘂弦攝於瘂弦住處。
他有一項特殊本領,十分自得,就是嗅聞「天才的香味」很靈敏。2010年5月15日瘂弦應彰化縣文化局之邀,在縣政府大禮堂演講,講到這項本領,有位年輕學子當場跑到台上,要瘂弦聞聞看……

1

依據1981年4月洪範版《瘂弦詩集》編列詩作年代序,共收錄87首詩,第一首是發表於1953年10月《現代詩季刊》〈我是一勺靜美的小花朵〉,最後二首是發表於1965年5月《創世紀詩刊》〈一般之歌〉及〈復活節〉。

依據2006年7月三民版《瘂弦評傳》(龍彼德著)附錄「瘂弦未結集詩作」列出38首詩,最後一首〈十月〉,發表於1967年8月《幼獅文藝》。

合計僅止125首詩。

總之從1967年之後,至今我們未再見到瘂弦發表任何詩作,將近半世紀,留給文壇人士紛紛揣測的謎團。成為一大「公案」、一大「傳奇」。

其實真正能從年少「活到老寫到老」的寫作者,畢竟少見,不明原因突然中斷創作乃至於銷聲匿跡者,何其多矣!為什麼瘂弦僅憑一本詩集,特別備受關注?

曾有一份報刊針對文學現象做問卷調查,有一項題目是:你最希望看到哪位已經停筆的作家發表新作?

不少受訪者提到瘂弦。

我私心一直認定,瘂弦並未放棄寫詩,只是沉得住氣「祕而不宣」,等待「適當」時機才要公開。可能是日思夜夢,這樣的「期待」竟出現在夢中,而且連續出現二次。我寫了一首詩,將夢中真實情境和夢醒後的心情,記錄下來:

確實是你新作的詩篇啊
在你家客廳的茶几
開頭幾句分分明明
語調溫潤悲憫如昔

我迫不及待誦讀
未及數行
字跡迅速模糊
只剩影子般的輪廓
徒留我費力搜尋

──〈夢中詩稿〉(2004)

期待歸期待,〈夢中詩稿〉發表後,我曾問瘂弦,我的夢境是否成真?瘂弦直說不可能,並引用比喻作說明:若有新作藏起來不示人,無異「錦衣夜行」。強調不可能「藏私」。

那麼,瘂弦停止詩創作是無庸置疑的事實吧。為什麼停止?在《瘂弦詩集》自序中的說法是:「承認並安於生活即是詩。」

不少論述從瘂弦的內心層面去剖析、揣測。我想從瘂弦現實生活中的年表「大事記」來切入探討。

1965年5月擔任《幼獅文藝》編輯;1966年9月應邀赴美入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為期二年;1969年元月擔任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所屬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總幹事,3月擔任《幼獅文藝》主編;1975年2月擔任幼獅文化公司旗下《幼獅文藝》、《幼獅學誌》、《幼獅月刊》……總編輯;1977年10月轉任《聯合報˙副刊》主任至1998年8月退休。

我們在「瘂弦年表」中看到的「大事記」,1965年之後,幾乎都是講座、評審、主編報刊雜誌及各種文學選集為主,也就是將自己的創作才分,轉移到編輯、行政工作,策畫各種「專輯」、參與文學活動,心甘情願「服務」作家,將敏銳觸覺伸出去,專注投入發掘創作人才。

瘂弦常自我定位他是一位失敗的作家,卻是成功的編輯,因為他有一項特殊本領,十分自得,就是嗅聞「天才的香味」很靈敏。

2010年5月15日瘂弦應彰化縣文化局之邀,在縣政府大禮堂演講,講到這項本領,有位年輕學子當場跑到台上,要瘂弦聞聞看,引起滿堂哄然大笑。

瘂弦是不是失敗的作家,自有公評;但確實是成功的編輯,提攜,或者說發掘了不少優秀的寫作人才;當然有些天才不認為需要誰的發掘,自己本身就會發光發亮。

不過,也有像我這樣其實沒什麼天才香味,反而渾身泥土味的鄉村子弟,個性又拘謹木訥,不善於與人交往,也有隱藏的執拗倔強,總而言之就是彆扭。因為瘂弦的包容、近乎縱容的鼓勵,在泥土味之中,好像也散發了隱隱的香味。

2

寫作的道路上,我特別幸運,從年少至今,每個階段都受到許多人的提攜和愛護,鈍拙如我,才能留下一些些成績,我雖未有機會一一當面表達感激,但一直深深感念於心。其中影響我最大、幫助我最多,和我淵源最密切的,就是瘂弦老師。

1969年我服完一年預官役,返回屏東農專補修學分,延續學生身分,繼續擔任校刊、校報主編。1970年2月,學校指派我去參加「救國團」舉辦的「五十九年度冬令青年育樂活動」,其中一項「青年期刊編輯人研習會」,成員來自各大專院校愛好文藝的校刊編輯,及各縣市救國團團委會刊物編輯。

我還保留研習手冊。研習名單中,有多位現今頗有名氣的作家,包括洪媽從(洪醒夫)、劉墉、康來新及台中縣團委會刊物「中堅」主編陳武雄(陳千武)……

研習地點在高雄澄清湖救國團活動中心。瘂弦擔任研習會祕書兼進修組組長,負責課程活動的安排。

剛報到的下午,幾個學員隨意站著圍成一圈閒聊,相互認識,瘂弦也走過來,加入聊天行列。

我們胸前都掛著名牌,瘂弦一個一個看過去,看到我的名牌,「咦」了一聲說:你不是那個寫詩的吳晟嗎?

胸前名牌上寫的是本名。我嚇了一跳,訥訥的問道:請問你怎麼知道?

瘂弦似乎有些得意,笑著說:以前我們都在《文星》雜誌一起寫詩呀!我怎麼會不記得呢?文星詩選集《第七度》,特別選了你三首,比其他作者還多,那篇序還是我寫的呢。

我從1965年高中畢業,遠赴南台灣屏東農專就讀,幾乎未在校外報刊發表作品,只刊登在自己主編多年的校刊、校報上。瘂弦所說《文星》雜誌上的詩,都是發表在我高中時期,他竟然還記得。

正是有這樣的因緣,「編研營」將近一個星期中,每天都有機會向瘂弦請益詩學,也有多次「愛怎麼聊就怎麼聊」的夜談。

瘂弦一再鼓勵我重新整理詩作,寄給他看看。當時他是《幼獅文藝》主編。

從此開啟了我再對外投稿的契機。人生際遇真難預料,若非我課業上的挫敗、不順、返校重修學分,哪有這個機緣再充當學生參加編研營,因而認識瘂弦,並締結師生情分。

回頭檢視我1976年出版的《吾鄉印象》詩集中,70年代的詩作,大都發表在《幼獅文藝》上。

1977年10月,瘂弦轉任《聯合報•副刊》,即向我約稿,我也跟著轉向《聯副》投稿。第一篇作品就是我新的組詩「向孩子說」系列第一首〈負荷〉,發表在1977年11月28日。

從此我和《聯副》結上深緣。

1982年我的第一本散文集《農婦》,收錄40篇作品,也都是在《聯副》連續刊登。最近重編我的作品篇目、發表年表,約略統計,從瘂弦的編輯台上發出去而和世面相見,將近占一半以上相當大的比例。

3

固然是因為瘂弦長年在編輯位置,才有機會嗅聞天才的香味,並給予提攜;但更重要的應該是來自瘂弦的性情,謙和溫厚,善於發現他人的長處,表達恰如其分的好話,鼓舞別人,那樣真誠懇切。

我每每看他對前輩詩人自然流露的尊敬,對同輩詩人的友善,和對晚輩詩人的嘉勉期許,總覺得要有何等寬廣的襟懷,才做得到。我就自認遠遠不及。

多數寫作者往往急於成就自己,無暇顧及旁人,瘂弦卻特別具有發現他人長處的長處,不止表現在日常言行,更具體表現在一篇一篇的序文。

瘂弦每一篇作序都寫得非常認真,鄭重其事,旁徵博引、深入立論,絕非應付式的人情交差。每位詩人作家在瘂弦的點評下,總會打開讀者欣賞的門窗而讚嘆:原來還有這麼多優點呀!

這些序文和歷年來主編各種文學選集所作的導言等文章,在2004年6月收集成二大冊出版,書名為《聚繖花序》。

聚繖花序,由總花軸上同一點長出許多小花,如繖骨狀;繖,同傘,花序與序取其同音,另有雙重意涵。

瘂弦好讀書。從年輕時期勤勉好學,累積了非常淵博的文化涵養,進而開啟了獨特的見識;更重要的是,溫厚而寬闊的心胸,散發在厚厚二大冊《聚繖花序》字裡行間,文采斐然而生動。

悵然起身走向書房
面向自家小園的書桌上
正擺放兩冊《聚繖花序》
隨手翻動書頁
隱隱窺見
你四十年看似未寫的詩句
化身成花繁錦簇的副刊園地
藏匿在一篇篇序文裡

──〈夢中詩稿〉(2004)

瘂弦未寫的詩句,不止化身成花繁錦簇的副刊園地,不止藏匿在一篇篇序文裡,也轉化在寄發各地的許許多多信件。

《聚繖花序》中有一篇紀念三毛的文章〈百合的傳說〉,其中有一段話說:「我常想,如果把三毛散布在世界各角落,寫給朋友的信收集起來,編成一部三毛書簡集,那該是多麼動人的作品。」

我不認識三毛。無從知悉她的信件如何。但我相信,我也常想,這段話,用在瘂弦身上,絕對絕對非常恰當。

我很少寫信。因鄉間居家散亂,友人寄給我的信也經常散失。2009年我的「書屋」落成,順便清理信件,還是收集到數十封瘂弦的信,有鼓勵、有指點、有「溝通」意見,也有閒話家常,每一封都那麼真誠而溫暖。

瘂弦給我的信,都還算是簡短的。我曾陸續讀到某些作家「公布」瘂弦「長篇大論」的信札,幾乎不敢置信,長年以來,尤其是早已進入電腦資訊時代,Email來伊媚兒去,還能、還願意耗費大量時間,那麼有耐性,一筆一畫、一字一句連綴成文,和朋友「談心論藝」,這要有多麼豐厚的真心實意呀!

4

我一向尊稱瘂弦為師,瘂弦則以兄長待我。1970年相識至今四十餘年,我們不止二人之間密切交往,而且是家庭朋友。

瘂弦一家未移民加拿大之前,我大約每年有機會去一、二趟台北,通常會和瘂弦聯絡,相約見面。有時去報社(早期是雜誌社),有時則去他家裡。年輕時候文學情懷熱烈,忘了節制,常和他談到半夜而夜宿他家。

有一次洪範書店當家葉步榮先生知道我住在瘂弦家,笑著告訴我,台北人不輕易邀朋友到家裡,十分知己的朋友才會在家裡接待,和鄉間很不一樣。我才知曉我有多受厚待。

我最感念的是橋橋大嫂。我的本性有木訥拘謹的一面,但去瘂弦家覺得很自在,才會常去叨擾,主要因素是橋橋大嫂的親切接待。我經常想念她良善而溫婉的笑容。

我始終念念不忘
台北你家客廳溫暖的燈光
輝映你良善的笑容
化解我的拘謹

──〈回到純淨──紀念橋橋〉(2005)

瘂弦和橋橋偶爾也來我的鄉間小遊,他們的大女兒小米(詩人鹿苹)小時候、國中時候也曾一道來。

90年代台灣開放大陸探親,瘂弦回去河南南陽老家,返台後,來中部參加一項文學活動,順便再來鄉間走走,寒冷的冬夜在我家書房,談他的老家、談他的親人、談他返鄉之旅的種種感懷,直至清晨雞啼。我徹夜傾聽他娓娓敘述,深切感受大時代悲劇下離散酸苦,無比欷噓。

瘂弦從年少遠離親人家鄉,隻身隨軍來台,勤奮向學,就讀政工幹校,我則是道道地地的台灣農家子弟,我們的成長經驗、社會背景及國族認知,有很大差異,直接說,政治立場有很大不同。我們不避諱碰觸這類話題,但從不爭論。

我能理解瘂弦對「黨外」的疑慮,瘂弦也頗能包容我對國民黨的非議。但我們只是交換一下意見,陳述各自的看法,相互尊重,無意說服。

其實,早在1970年代初期晦澀詩風盛行,我的系列組詩「吾鄉印象」,不止鮮明表現了扎根農鄉的本土意識,也傳達了批判意味,瘂弦以單排形式一次刊登13首,正表示最大的支持。

5

瘂弦從《聯合報》退休後,曾在苗栗縣造橋鄉(育達商業科技大學)擔任兩年的駐校作家客座教授,獨自住在宿舍大樓,地處偏遠,我曾數度去看他。有一次是在非常寒冷的冬夜,專程送棉被過去。

2011年4月29日,育達商業科大籌辦了一場盛大的「瘂弦學術研討會」。

半世紀以來,瘂弦的詩藝,一直維持崇高評價。精闢的研究、論述多矣!可以編成多冊專書。對瘂弦詩作深入了解的詩人、學者,不乏其人,詩人渡也、學者陳敬介等研討會籌備委員,知悉我對瘂弦的敬重,但又不擅論述,好意分派了我和宋裕主持一項座談會,可以隨興漫談。我的講題就是「天才的香味」。

瘂弦學術研討會後,我想趕緊將這份講稿整理出來,留作紀念。卻因俗務一再拖延,暗自決定,最遲要在今年(2012年)9月完成。只因瘂弦出生於1932年9月,今年正是80大壽。

我記得特別清楚,因為瘂弦和我的年齡正巧相差一輪,同屬猴,同是處女座,而且血型同是A型。

瘂弦交遊廣闊,友人遍天下。但對我而言,瘂弦是我最景仰的詩學老師。雖然這篇文章未能在9月瘂弦生日刊出,但至少在今年之內吧。一則向瘂弦老師表述很少說出口的感激,更重要的是祝福老師身體康泰。

●詩人瘂弦榮獲第二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贈獎典禮訂於12月1日上午十時於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大覺堂舉行。


如是我聞/根輪之夢
劉梓潔/聯合報
在瑜伽的脈輪說法裡,根輪是身體最底層、最根本的脈輪,位置在髖關節處。它對應著安全感與存在感,能量平衡時,安住穩定,根植大地,雙腳與大地之母連結,對自我存在信任而確定。而能量不足時,無法確定自己的存在,陷入很深的恐懼和恐慌,空虛迷惘度日,對於生存環境的一切,只想打鬥或逃跑。

有個晚上的瑜伽課,老師帶領我們用輔助繩,扎扎實實地作了髖關節的喚醒與伸展。那晚,我作了個打鬥與逃跑的夢。

我來到一座大樓地下室停車場,上了車。車子前方被一輛小麵包車擋住,我不知哪來的力氣,用力踩油門,把它頂到邊邊,撞凹了好幾輛車,我自己的車頭當然也歪七扭八。車燈玻璃的碎裂聲、汽車警報器的嗚伊嗚伊聲、遠方傳來的嘈雜人聲,全顧不了,我開著車猛衝,出了閘口,開上馬路。

我以為後面會有人或車追來,開了一段路,才發現,沒有。這路上只有我一輛車,一個人。我回頭看,四周靜寂,路仍在前方無盡延伸。

這確確實實是個噩夢。但醒來後,我卻感到大汗淋漓後的無比舒坦。這就是我所謂的生存狀態嗎?恐慌、空虛、迷惘而孤獨?我沒有答案。

我只知道,如果從今而後,仍是一個人開著車在路上,那我就繼續把音樂聲開大。


  人文薈萃

作家留言板
余光中/聯合報
編輯先生:

11月27日的《聯副》,陳克華先生的〈詩想六則〉,引述了這樣一句話:「正因為我們擁有藝術,所以不致被真理毀滅。」陳先生說他「不確定普魯東有沒有說過這句話」。這句話其實是尼采說的:「We have Art that we may not perish from Truth.」更好的中譯當為「我們幸有藝術,才不致被真理所害」。同時,陳先生以為這句話大概是普魯東講的。我猜他本來要指的或許是超現實派的布列東(Andre Breton),而非社會學家普魯東(Pierre Joseph Proudhon)吧。

余光中拜啟


小詩房/夜、月
周天派/聯合報

太陽的另一種內在

太陽的另一種存在


  訊息公告
牙痛、肩痛,是心臟求救的徵兆?
每年心臟病奪走上萬條人命, 你以為只有胸悶、心悸才是心臟病徵兆嗎?其實牙痛、手臂痠麻,也可能是心臟呼救的警訊!

李安在臺中實現3D電影夢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所有的海景,包括船難及男主角海上漂流等畫面,幾乎都是在臺中水湳機場人工造浪池的虛擬棚及舊機棚中搭景拍攝,再經過特效加工完成。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