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就是創意電子報】提供年輕世代更多觀看世界的方式以及更多元的人文想像,讓年輕世代勇敢夢想未來!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1/11 第4170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聯副故事屋/電來電去(下)
人文薈萃 如是我聞/基礎瑜伽
小詩房/在車上 三則

  今日文選

聯副故事屋/電來電去(下)
吳敏顯/聯合報
圖/何小芬
鄉下要像宜蘭街那樣整天供電,必須有足夠的電量。現在勉強做到,可以讓電力整天住在每個人家的「磅仔」裡,任何時間按下開關,電便會像你家的奴才,全聽你使喚……

在那個到處叫阿富、阿川、阿雄、阿勇、阿英、阿根、阿屘、丙丁、金土、木火、木水的年代,如果名字能有個電字,確實進步,足以讓人耳目一新。村裡有人想學樣,可念來念去,總覺得不對勁,到最後一刻不得不打退堂鼓。

因為,姓吳和姓簡的想給孩子名字取個電字,喊起來就變成「無電」「剪電」;而姓林的、姓謝的、姓郭的、姓劉的,更不能取電當名字,否則一旦用台語叫他,便成了「喝電」、「吃電」、「過電」、「漏電」。甚至,連姓廖的也沒辦法考慮,廖電無論國台語念起來,正和耗電的「了電」同個意思。這些姓都是村人的大姓,可一旦和電靠在一塊兒,卻說什麼也沒有「有電」神氣。

到了游電三、四歲會說一些話的時候,村人發現這個臉頰肉坨坨的小娃兒,說起話來有點含混結巴。任何人見到都會故意逗弄他,問他叫什麼名字,小孩子不曉得拒絕,每次總是憋足力氣,老實地回答:「我叫游──游──游電──游電啦。」話裡夾帶許多口水打轉轉,使那答話聽來就像「有──有──有電──有電啦」,讓大家笑成一團。

電的故事幾乎緊跟著村子的孩子一塊兒成長,說都說不完。有一天,五字路口突然換了兩根捆在一塊兒的大電桿,不但比其他電桿高出許多,更奇特的是多拴了好幾根橫木,栽上的白瓷礙子彷彿我們學校做體操時散開的隊形。同時在大電桿的頸脖處,附掛了兩個比每戶人家的飯桶還大的藍灰色圓桶。遇到陰雨天,兩個箱子便發出嘶嘶的低吟,雨下得越大,它響得越大聲。

孩子們上學放學路過,都會不自覺的抬頭仰望,猜測那桶子裡究竟裝了什麼東西。有人猜是汽油,有人猜是水,至於為什麼要裝兩桶油或水在那麼高的桶子裡,大家都想不透,便跑去問廟公。廟公說:「裝的應該是水!這電走那麼遠的路從宜蘭街過來,總得洗洗手洗洗臉才好進到每一戶人家呀!下雨天會冷,水得燒熱,燒水當然會嘶嘶叫了。」

大家想想好像有點道理,卻又覺得廟公在胡亂瞎猜,唬弄小孩,偏偏又沒人能想出更好的答案。

那兩桶燒水會不會從電線桿上潑下來?沒有人見過。倒看過銳利如刀劍的閃電,不忘抓住機會去刺探。某個雷雨交加的夜晚,藍灰色箱子突然冒出火花,劈里啪啦嘶喊一陣子,再拋出一團團大小火球。村裡住戶最密集的一條街,霎時陷入漆黑,被那閃爍的火球映照得忽明忽暗。

其實,不管那兩個桶子裝什麼,驚險的場面也僅那麼一回,倒是有了它之後,每天供電時間就沒什麼太大限制了。電力公司開始在每戶人家的外牆,裝上一個鳳梨大小的方盒子,說是「磅仔」。大人解釋,有了它就可以秤出這戶人家用掉幾斤電。

這「磅仔」立即成為孩子們新的研究對象。它封得嚴實,只有前面有塊小小的透明玻璃窗口,可以讓人往裡瞧。每個好奇的孩子都會搬張木頭椅子,站上去探個究竟。看到上面有一排數字,以及一個邊緣刻著細齒的圓盤,不停地轉著圈子。

大人說:「那圓盤轉得越快就表示電用得越多,電火公司就憑轉出來的數字,收取電費。不像以前沒有『磅仔』的時候,每家只收固定數額的基本費。」

於是,家家戶戶為了要讓磅仔裡的圓盤轉得慢一些,原先裝的六十燭光的電火珠仔,紛紛換成四十燭光。原先的單一燈頭,雖然長有一個小耳朵開關,卻只能算是裝飾,電來電去全憑電力公司按時間統一管控,由不得家戶作主。現在就不一樣了,你若是忘了去扭一下那個耳朵關燈,那磅仔就會不停地轉圈圈,計算你繼續用掉多少電。

為了省電,大家換成四十燭光的燈泡之外,會再附加一個雙叉燈頭。雙叉燈頭可旋上一大一小的燈泡,那粒比橄欖大一些些的小燈泡,只有五燭光或十燭光。燈頭上垂下一條拉繩當開關,還可以拉動轉換要亮大燈或亮小燈。小燈作為家人不做正事光聊天時的照明,以及半夜上廁所使用。

小孩子做功課是正事,可以理直氣壯的開大燈,若是不看書不寫作業,光坐著呆愣分神,或燈下剪指甲做雜務事而忘了轉換成小燈,準會挨罵。

好在這個時期,鄉公所已經在它的廣場邊和附近的五岔路口先後各裝了一盞路燈。提早做完功課的孩子,通常會跑到這兩個地方玩。

有個晚上,我和鄰居玩伴寫完作業,跑到阿春姨家裡去邀幾個小姊姊,看到做完功課的她們沿著大廳的八仙桌圍成一圈,忙著把橡皮筋編串成麻花繩,準備作為跳繩使用。

大概我們嘻嘻哈哈的說笑引起阿春姨注意,她突然從廚房那頭走過來,沉著臉用手指著頭頂上那顆金黃燦亮的燈泡,衝著幾個小姊姊質問:「你們看看這是什麼?」

讀四年級那個姊姊回答,說是電火珠仔。

「不對!」阿春姨聽了立刻糾正道:「你們把眼睛再睜大一點看看。」

讀六年級那個姊姊說:「媽,你指的一定是電火珠仔裡面那條亮亮的,我們老師說那叫鎢絲。」

阿春姨用力手推了一下六年級姊姊的腦袋,生氣的說:「烏你個頭,什麼巫師,還紅頭司公哩!」隨即一手插腰,一手朝著她身後的牆壁上下左右的比畫一通,再問大家看到什麼?

幾個姊姊一起回答說:「木板牆和地面呀!」

只看到阿春姨咬緊牙關,用腳朝地板重重地跺了兩下,然後提高嗓門說:「我問的是,你們在牆上和地上看到什麼呀!」

這回大家默不吭聲的想了一陣子,才聽到六年級姊姊細聲細氣的說:「我猜是燈光吧!」

阿春姨搖搖頭,攤開兩片手掌向著燈光,大聲的告訴所有的孩子說:「你們都聽好,這不單單叫燈光,也叫孫中山,懂了嗎?」

所有的孩子你看我我看你,最後還是由六年級的姊姊問媽媽:「不懂耶,這又不在學校教室,牆上哪有什麼國父孫中山?」

「唉──老祖公沒保庇,怎麼養出一群飯桶,」阿春姨長長地嘆了一口氣,伸手把頭頂上的大燈轉換成小燈,然後鄭重地告訴我們:「孫中山就是新台幣,就是鈔票,你們不懂得節省,一直開著金爍爍的大電火,那跟燒掉新台幣有什麼兩樣,現在懂了吧!」

這個故事由我們這群飯桶在村裡傳開之後,村人都說自己家跟阿春姨家一樣,家裡的牆壁和地面經常貼滿新台幣。

不管怎麼說,多用電必須多花錢的道理,村人已漸能體悟。但對電力的功能,知道得似乎相當有限。原先以為電再厲害,不過是鑽到那些玻璃球做的燈泡裡頭,把它撐得通紅光亮。再了不起,像用電爐子燒水燒飯,用電扇搧涼風,用電熨斗燙平衣服,也差不多是那些變把戲的魔術師都能變出的把戲。直到村長的雜貨店和一些人家,陸續裝了收音機、電唱機,從農會賒回來電鍋、電冰箱,還有一戶有錢人家設了碾米廠,另一戶開了製冰廠,總算讓大家見識到電的功力,確實不容小覷。

大概又隔了幾個月,被村人公認是「放送頭」的阿春姨,不知道從哪兒打聽到消息,說鄉公所已經向上級爭取到放映電影的機器,等有人學會操作機器,便可以扛到各村的廟埕放電影。

大家鼓弄村長到鄉公所求證,果真有這麼一回事,而且上級很早就答應撥機器,只是當時電力公司無法配合延長每天晚間的供電時間,才把事情耽擱了。

村長轉達了鄉公所人員及電力公司人員的解釋,說宜蘭的電力除了天送埤發電廠能供應一些,其他必須從很遠的日月潭那邊翻山過嶺傳來,實在很不容易,鄉下要像宜蘭街那樣整天供電,必須有足夠的電量。現在勉強做到,可以讓電力整天住在每個人家的「磅仔」裡,任何時間按下開關,電便會像你家的奴才,全聽你使喚,也得請大家珍惜。

大家還發現,電不但是能幹的奴才,還是個無影腳,是個來無影去無蹤的隱形人,它不會刻意在主人面前晃來晃去,涎皮賴臉諂媚巴結。無論點亮燈火珠仔或做任何事,全靠著兩條由金亮變成烏黑的銅線,便能電來電去。想要它到各地放映露天電影,當然不成問題。

只是露天電影畢竟要大半年才輪到一次,有人不甘心,追著放映機到各村去看,結果看到電影裡人猿泰山英雄救美的劇情,都能夠倒背如流。

好在到了某一天,鄉公所的中山堂突然裝好一台電視機,那是全鄉第一台電視。這電視機和我們家的飯桶差不多大小,只要插上電,拉出電視機頭上的那兩根銀亮的釣竿,轉對了某個方向,那片霧濛濛的小小玻璃窗,就能夠擠進去黑壓壓的一大群人,一群奔跑的野牛或大象,甚至是大車大船和高樓洋房。

阿春姨第一次瞧見,即斷言中山堂這個木板箱子非常邪門,她指著不時有些閃爍的電視螢幕說:「你們看,剛剛明明是幾個俊俏的生旦穿著漂亮的戲服唱歌演戲,現在突然換了一群紅毛番在花園裡飲酒跳舞,而且不管是中國人西洋人,男的女的,老的小的,怎麼演來演去都是黑影幢幢?哼!我看這不單是養幾個小鬼作弄人,裡頭一定還關了不少妖魔鬼怪。」

她左看右看的仔細觀察了好幾個晚上,特地拉來專門幫人收驚除妖的紅頭司公到場,說是為了保護村裡孩子平安無事。

紅頭司公是個瞎子,眼眶裡看不到眼珠子,只見一攤混濁,恰似尚未插電的電視螢幕。一個看不見的人跑來看電視,當然招來注視和議論。只見阿春姨把右手食指豎在嘟起的嘴唇上,警示看電視的老老小小不要出聲。

看來應當有精采好戲上演,可不知道是誰事先走漏了消息,連著幾天晚間在電視裡露臉的那些大鼻子妖魔,一直到電視把〈國歌〉從三民主義唱到貫徹始終,收播了,也沒半個影子。節目結束了,電視螢幕回復一片混沌,彷彿有意和紅頭司公大眼瞪小眼,別個苗頭。

後來我們聽說,紅頭司公原先可是認真的把阿春姨說的話當真,特地在他寬鬆的衣袖裡藏著一把七星寶劍,腰間還繫著小葫蘆,準備伏魔降妖,結果竟讓大夥兒失去眼福。

其實阿春姨並未死心,過不久又跑去找紅頭仔,聲稱妖魔鬼怪復出,且包括了古代的、現代的、台灣的、美國的,更嚴重的是村裡已經有小孩被沖煞到,睡到半夜常常驚嚇啼哭。

但這回紅頭司公似乎老神在在,還語帶不屑地說:「阿春仔,不要以為我眼睛看不見就戲弄我,中山堂人多陽氣旺,有哪個鬼會那麼笨跑出來找罪受?何況人家台北街仔宜蘭街仔的人,看電視就像按時間進教堂或佛寺做晚課一樣,老老小小圍著看,哪來鬼怪?」

阿春姨嘴裡的妖魔鬼怪嚇不了人,倒是緊跟著人叮咬的尖嘴蚊子惱人,一節連續劇下來,很多人的手臂和兩腿都成了紅豆冰棒。後來,還是住在中山堂裡的老兵工友,好心的拿出點在床鋪下的蚊香,同時把農會買回來的電風扇拎出來吹,大家才不用一邊看電視拍手叫好,一邊還要搖著竹扇驅趕蚊子。

半個世紀前,大千世界的新鮮事兒不容易傳到我們那麼偏僻的鄉下,正如廟口的老人常說的,北京的龍椅都換了好幾個人坐,甚至早已改朝換代了,我們依舊唱著《薛平貴和王寶釧》。所以,這電的來到,對我們鄉下人腦袋瓜的衝擊,算是前所未有。

這個電,不管是電燈、電扇、電鍋,還是電冰箱、電影、電視,開始在我們村子電來電去的年代,村人才真正開了大大的眼界,長了大大的見識。除了古公廟的神明之外,心底多了不少信服的對象,也才能夠心領神會地把「人上有人,天上有天」這樣的話,聽進耳朵裡。

大家也才體會到,存在的東西,不一定看得見摸得著;看得見摸得到的東西,好像也不一定具有存在的價值。究竟那電是怎麼來?又怎麼去?在我們村人心目中,只要能感受到日子越過越好,似乎就沒有再去追索底細的必要了。(下)

※延伸閱讀》
•聯副故事屋/電來電去(上)


  人文薈萃

如是我聞/基礎瑜伽
劉梓潔/聯合報
大家好,這堂課叫作yoga basics。大家知道什麼是basics嗎?很好,大家的英文都很好。第二個問題,有沒有人是這輩子的第一堂瑜伽課?因為上輩子的事我們不曉得,但這輩子是第一次來上課的,請舉手讓我知道。

既然這是基礎課,可能要請有練習經驗的同學多多包涵,改變一下之前練習的習慣,我們會用比較慢、比較深入的方式來進行。大家一定都聽過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但很有趣的是,瑜伽常常要透過老師的words:語言文字,來引導進入action:動作體位。在基礎課,我會解釋得比較詳細,比較囉嗦,請同學等一下在享受動作停留時,包容一下有個女的一直在旁邊很吵。

我先示範。吸氣,雙手向上。一開始我可能會說,肩膀遠離耳朵,小指碰小指,十根手指完全張開,往天空延伸,肩胛骨往中間集中。經過一些時間的練習之後,我會說,吸氣,雙手向上。等到更熟練一點,我只要說,吸氣。最後,我們之間就不需要言語了。那時就真的只剩下,呼吸與動作的串連。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我們現在開始練習。


小詩房/在車上 三則
許水富/聯合報

那位坐在博愛的少年
因為車速疾疾的奔馳
他終於一站一站的老了

擠滿人潮的火車內
我用力的眺望窗外
試圖讓心找到空曠的位置

南下酣睡的旅人
我看見他掉在座位下的車票
寫著沒有終點的方向


  訊息公告
星座看時尚 2013「藝術味」更濃
根據西洋占星的曆法,2013年是巨蟹年,若印証時尚,炫耀式消費和搶眼突出的設計仍將主導市場,因此,大面積比例的豔色系印花會是設計師和流行鍾愛的主題。

解讀你不知道的高麗菜
事實上高麗菜原產地並非韓國,而是源於歐洲地中海沿岸,又名甘藍菜或包心菜,到了18世紀引進中國,「高麗」一詞很可能來自拉丁文「caulis」或「colis」音譯而成。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