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出版電子報】全新改版,讓你掌握第一手的數位閱讀趨勢情報、了解全球數位出版的最新動態與行家觀點。 忙到沒時間對統一發票嗎?【統一發票電子報】為你快遞每兩個月的最新號碼,讓你不錯失成為百萬富翁的機會!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8/10 第4373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藝術書評/抽象畫的文化歷史感
人文薈萃 閱讀人文/好官員!好校長!

  今日文選

藝術書評/抽象畫的文化歷史感
羅青/聯合報
推薦書:《陳正雄畫語錄》(秀威出版)

康定斯基
是「抒情」抽象的代表畫家

抽象畫是在俄國畫家康定斯基(1866-1944)理論與創作雙管齊下之中,發展茁壯的,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在20世紀初期的歐洲畫壇上,抽象畫發展出兩種風格:一是「熱」抽象,也就是「抒情」抽象,另一是「冷」抽象,亦稱「幾何」抽象。康氏是前者的代表,蒙德里安(1872—1944)則是後者的領袖。

然而無論是熱抽象還是冷抽象,主要都在運用彩色與點線面,開發各種造型,「表現」藝術家個人「內心世界」在科技、科學、美學的變遷下,「興起」的所感所思。這個階段的抽象畫,對個人內在各種「情、知」的探索,大於一切。

美式抽象,
橫掃西方世界

到了1940年代,美國波洛克(1912—1956)的「抽象表現主義行動繪畫」問世,伴隨著葛林伯格(1909-1994)的理論詮釋,讓抽象畫超越了個人的情思,開始反映「美國文化」的特質。

「行動繪畫」的「揮霍動力」反映了美式「巨大無比的生產力與能源力」,可以超越並拯救歐洲於兩次世界大戰之中;其「即興創作法」反映了美式「爵士音樂」的風行;其「擬似自由開放」的潑灑,既反映了矛盾的美式「民主自由」,看似無所不可,實則「自我中心自我封閉」,完全拒絕雙向溝通,顯示了自19世紀以來「門羅主義」閉關自守的一貫心態。

1837年,艾默森(1803—1882)發表〈美國學人〉(The American scholar),宣告美國在人文上「脫離歐洲」,獨立自主。20世紀初期,美國爵士樂興起,橫掃歐陸,宣告了美國音樂的獨立。畫壇也急起直追,在波、葛二人聯手下,宣告了美國繪畫,獨立於歐洲繪畫之外,自成一家。美國抽象畫,仿照歐式抽象的「冷、熱」對照,發展了美式的「動、靜」對照。「動」者以波洛克為代表,「靜」者,以羅斯科(1903-1970)為主將,反映美式「原子爆炸」能力的「極動」與極動之後的「極靜」。在東西「冷戰」的氛圍下,在美國中情局CIA的大力資助下,美式抽象,橫掃了西方世界,也波及到日本與台灣。

「照相寫實主義」解決了
抽象繪畫的「現實參與感」

不過,無論歐式抽象也好,美式抽象也罷,都是極端現代主義與極端國際風格(international style)下的產物,二者皆無法面對處理藝術創作者背後複雜宏大的「現實參與感」與「文化歷史感」。經過一連串後續藝術運動的修正,如「普普藝術」(Pop Art, 1950s)、「歐普藝術」(Op Art, 1960s),抽象畫終於在「照相寫實主義」(Photorealism, 1970s)中,找到了折衷更生之道,走完了它美學探索的周期。

間接反映了美國太空船,1972年自外太空傳來既「抽象」又「寫實」的「地球照片:藍色彈珠(Blue Marble)」,照相寫實主義畫家提供了新的「抽象寫實融合法」。

「照像寫實主義」是抽象畫的變體,與傳統的「寫實主義」無關。

畫家通過彩色幻燈片的幫助,把畫布上的投影照片,界格成無數不帶感情的「抽象小方塊」,然後「依序」或「無序」,客觀精準,苦工填色,最後組成一幅「巨大無比精細無比」的寫實照相,近看是抽象畫,遠看是寫實照片,解決了抽象繪畫的「現實參與感」。

此後興起的「後現代主義」,則為抽象畫與「文化歷史感」對話,提供了管道。

機械重複的美工設計
是抽象繪畫的頭號大敵

我們知道,抽象畫家為了「形式」創新,及「個人獨特繪畫語言」開發,特重新式技巧的苦心實驗與意外偶得,甚至飲鴆止渴,機械使用連技巧都算不上的「自動技術」,為了創新而技巧,成了「技奴」,淪為純粹的刻板形式主義者,毫無文化內涵,與機械重複的膚淺美工設計無異。

一旦個人獨特抽象繪畫語言開發成功,成為「商標」,畫家便成為自家繪畫語言的「囚犯」,只能在有限的繪畫語言中變化。因為此一獨創的抽象繪畫語言,使用者少,或者外人根本無法也不願不敢使用,造成字詞片語貧乏,句法文法簡單,很容易讓創造它的畫家,落入自我交媾,自說自畫,不斷自我重複的窘境。所謂的「探索內在世界」與「情思即興宣洩」,不斷被貧乏單調繪畫語言,重複掏空,僵化定型,無法反映畫家生命自然而深刻的文化成長,成了一個美麗的空心薄殼,一碰即碎,連及格的美工設計,都談不上了。

於是「機械重複的美工設計」,成了抽象繪畫的頭號大敵。抽象畫家只要能克服此一難關,不斷豐富自我的內涵,讓繪畫語言伴隨自己的文化生命,不斷成長,一定能在繪畫上,持續變化,有所成就。

台灣畫壇少數見多識廣
又能畫會寫的藝術家

台灣抽象藝術家中,陳正雄(1935-)是少數能夠突破難關,不斷成長的藝術大師。我與陳大師因在1981年籌組「台北藝術聯誼會」而相識相知,做為其中最年輕的會員,交情可稱忘年。如今,三十多年彈指而過,聯誼會十九名成員中的大老如李石樵、陳其寬、王藍、劉其偉,都已先後謝世,陳大師也已將屆八十高齡,然其在創作理論上,不斷的精進自修與謙遜實踐,足為後生晚輩們終生學習。

陳大師中、日、英文俱佳,右手能畫,左手能寫,精研並收藏台灣原住民藝術,世界觀宏大,溝通力一流,畫作受到歐美繪畫大師的肯定,連連獲獎,是台灣畫壇少數見多識廣又能畫會寫的藝術家。多年來,他全憑個人的不斷努力,成為藝術創意產業的先鋒,根本不需要任何政府的獎勵加持,就能為台灣藝術,在世界上開拓出一片美麗的空間,贏得中外畫壇的尊敬。

幾年前,他在《聯副》,把一生的繪畫體驗,寫成圖文並茂的《畫語錄》106則,連載發表,深入淺出,親切有味,大受讀者歡迎。

他的文字,單刀直陳,要言不繁,毫無時下藝評輕、軟、甜、俗,憑空臆測的習氣;他的立論,言必有據,旁徵博引,也無一般畫論的無謂抒情聯想,天馬行空的重複濫情套式。

至於陳大師的畫,則出入「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之間,在抽象畫內,可以與「冷、熱」對話,也可以與「動、靜」傾談,其豁達處,無不彩色明麗,興高采烈;其精緻處,則細膩敏感,娓娓動人。

介乎象形與抽象間的中國草書,
為台灣抽象畫一大突破

1994年以後,他開始大膽突破,率先與中國歷史文化對話,尤其是與介乎象形與抽象之間的中國草書,讓抽象畫也可以充滿了「文化歷史感」,超越了趙無極(1921-2013)與朱德群(1920-)抒情抽象國際主義的老路。此舉實在是台灣抽象繪畫的一大突破。這方面的嘗試,在上個世紀六○年代,抽象畫大師莊喆(1934-),曾有曇花一現的實驗,可惜他囿於現代主義的「純粹」教條,沒有大規模的開發。現在陳正雄以完備的理論基礎,全面的綜合實踐,終於讓抽象畫,也有與自己文化傳承對話的機會,功不可沒。難怪他會被畫壇尊稱為「台灣抽象繪畫之父」。

歐美繪畫,在杜尚(1887-1968)之後,已經把天地之間所有的自然物、人為物及各種人造記號系統,全部視為繪畫材料及顏料,任由畫家平面的或立體的,盡情組合、錯置互換、拼貼或揮灑。只要財力、物力、人力允許,一次用幾千萬件「既成物」,來搞一個裝置,展覽一陣再拆除,也未嘗不可。

然而「驚世之舉」的藝術易得,也更易於成為「煙雲過眼」,而「深刻雋永」的作品總是難覓,要能承繼先賢,啟發後世,方成為經典。

現在世界各地藝術大展不斷,皆以「驚世之舉」為鵠的,有如煙花爆竹表演會,吸引全世界的藝術家,爭相參加演出,浪扔寶貴的似水年華,成為藝術嘉年華的點綴與過客。然而,藝術畢竟不只是一齣短暫燦爛的現場表演而已。

繪畫藝術,到最後還是回到思想與內涵的問題,承先啟後的問題,與文化歷史對話的問題。願意想得深,期盼看得遠的藝術愛好者,不妨一讀老畫家的《畫語錄》,細味他的經驗談,當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人文薈萃

閱讀人文/好官員!好校長!
曾永義/聯合報
推薦書:陳守讓《麻辣校長》(秀威出版)

認識陳守讓校長已經三十年。雖然往後交情不深,但初次見面,對於他的言行舉止,不止讓我刮目相看,而且深深感佩於心,迄今猶然喜歡津津向人樂道。

說到這件事,就得話說從頭。那是民國73年9月上旬,我透過太平洋文化基金會籌組以小西園為班底的「中華民國布袋戲訪問團」,我擔任領隊,應美國密西根華美文教中心和密西根州立大學中國研究中心聯合邀請,將到美國十二州十二所大學及相關藝文機構,做巡迴交流演出。沒想我外交部駐芝加哥辦事處傳回消息,謂邀請我們的單位甚為左傾,此行應予取消。為此基金會執行長李鍾桂女士特舉辦協調溝通說明會。我首先說明此行的緣由,和「以民族藝術作文化輸出」的意義和影響力不容忽視。這時外交部一位長相俊美的科長卻眼露兇光,對我直叱:「你選擇共產黨的同路人合作,你還沒出門就已經被打敗了,你知道不知道?你難道不怕美國台獨分子利用布袋戲團?」警總、情報局等等的人員也都陸續發言,有贊成那位科長意見的,如果真要演出,就得把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擎進劇場;有比較融通的,說把布袋戲舞台漆成紅白藍三色也可以;也有善意的教導我們要如何對付共產黨和台獨分子。

正當我們遭遇滿頭包應接不暇之際,一位「翩翩佳公子」挺身而出,說道:「我們國家現在是何等樣的處境,我們幾乎沒有前進的空間;現在有美國大學和文化團體主動邀請我們的民間藝術去做訪問交流,這是多麼難得的機會,難道美國大學的中國研究中心去從事中國研究,就一定左傾?一定是中共的同路人嗎?如果用這樣的理由去拒絕人家,不怕被當笑話嗎?不怕將來門都沒有嗎?還有,我們政府派出國的訪問團,是否都要扛著國旗進會場或劇場?如果沒有或不能夠,為什麼要以此來苛責一個民間布袋戲團!」

這樣的言語鏗鏘有力,簡直石破天驚,現場氣氛為之一變。李執事長也從中略作緩頰,使我們一星期後即將出國的行程,沒有被現場「封殺」。而次日夜晚,我和副領隊彭鏡禧教授、顧問基金會副執行長賴玉人先生卻蒙國安局一位少將處長邀宴,在我四十分鐘的「侃侃而談」裡,使得他了解我們團隊的出色和堅實,以及交流的重要意義。我們也終於開創了民間藝術團隊文化交流之盛舉,三十五天裡,輾轉天南地北,完成四十幾場演出,在美國報紙、廣播、電視媒體裡,大大出風頭的建立了「豐功偉業」!

而我們心知肚明,促使我們順利成行的關鍵,正是這位見義勇為、識見非凡有如信陵君那樣的「翩翩佳公子」,在那官員普遍昏昧頑固的世代裡,他獨能洞燭機先,不附眾議,主持公道,豈不教人由衷欽敬!欽敬這樣一位克盡厥職、盡心盡力為百姓服務的好官員,他是誰?他正是當時教育部國際文教處科長陳守讓先生!

初識陳守讓先生之後,記憶中很少和他再有接觸的機會,只從文教界中得知,他把復興劇校辦得有聲有色,使復興劇校成為戲曲界最亮點;他到台中去把新民商工職校轉型為六年制完全中學;他又回到台北,投入華興中學的整頓工作,終於面目一新。他在教育界裡聲譽卓著,被公認是一位有大作為的好校長。

而今陳守讓先生已退休兩年,近日將所著傳記《麻辣校長─鋼索上的精彩人生》讓我先讀為快,我真切的體會到,他之所以是一位好官員、好教長,絕不是平白輕易得來的,是有其令人廣為稱述而可以奉之為圭臬的道理存在。

他說他出身鄉下海邊的窮鄉僻壤,也曾因自卑而自負,但他因比別人多了自立自強,終於能夠栽培自己,累積實力。

他在職場裡,體悟到三個竅門:主動創造被人利用的價值,發揮同理心廣結善緣,「別讓肉埋在飯裡面」。因此他的升遷暢行無阻。

他歷經三所中學校長,勇於對學校「大翻修」,無不有過「改革」的摩擦陣痛,有過「轉型」的橫逆齟齬,而終於都能夠「融合」於脫胎換骨。因為他能夠明白癥結所在,對症下藥;他能擘畫遠大的藍圖,循序漸進的變更體制和人事,給師生以具體而前瞻性的希望;然後共享水到渠成、煥然一新的歡樂。他執此「改革」、「轉型」、「融合」三部曲,充滿著真摯的熱情,懷著為教育理想而獻身的純潔襟抱,所以能夠無往而不通達。也因此,他在復興能堅持「校出人,團出戲」的理念,達成「靜態看故宮,動態看復興」的主張;在新民能夠推動培養學生自省、自尊、自律、自重、自主、自立的「全人教育」;在華興,雖然歲月如鋼索,步步驚心,但美齡樓的完善設備和優質環境畢竟建設完成,而諸多教育願景與課程特色的陸續實現,也使得學校在軟硬體上同時蛻變再生。

於是我要說,我所知道的陳守讓先生,年輕任職教育部時是藝文界口碑極佳的好官員;晚近二十年投身教育,領導有方、建樹良多,是同仁心目中十分推崇的好校長!人一生數十年,只要做一件利於人群社會國家的好事,就可以無愧無憾、心安理得!而何況於守讓先生之為公論的好官員好校長呢!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