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學日語—中級報】以插圖搭配句型文法說明,讓你不僅瞭解文法,更可輕鬆、愉悅地學會實用的生活日語。 【數位閱讀電子報】給您無重量的閱讀!每月送上最新鮮的電子書訊息,最hito的作家專訪,來場閱讀新革命!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11/27 第4481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三百萬傻瓜不是官──民間團體在台灣
人文薈萃 夢見他們──千古詩人在台北復活

  今日文選

三百萬傻瓜不是官──民間團體在台灣
彭懷真/聯合報

隱性台灣社會篇

這幾百萬人不停的「動」,造福了一些人,帶動了台灣的政治與經濟。各種政治圈的選舉,少不了與民間團體的互動。無數的產業靠這蓬勃的民間活動支撐……

三百萬熱心人「不領薪水」

我最近教研究所的課,台灣博士生,有理事長、董事、監事、理事、會長。兩位大陸生對此種現象很好奇,問說:「在台灣,要做這樣的『官』很容易嗎?」

的確很容易!台灣有超過四萬個人民團體,每個團體至少有十五位理事、五位監事,還有候補理事與監事,加起來超過一百萬人次。影響力與財力更大的各財團法人,聘請數以萬計的董事與監察人。登記有案的寺廟、教堂超過一萬五千座(另有一萬多座沒登記),各自有管理系統,擔任各種職位的又有幾十萬人次。民間有所謂的四大社團:扶輪社、獅子會、青商會、同濟會,社長及核心幹部總數上萬。警界有警友會、消防有義消、醫院有志工隊,各自有靈魂人物。

同職業的組成職業團體、同理念的組成慈善會、同村落的設立社區發展協會、同大樓的有管理委員會,被選上擔任委員又是數以萬計。出外人組成同鄉會,原住民、新住民各有聯誼乃至社會運動組織。同學會、系友會、校友會,又有幾十萬人次幫忙做聯繫。打球的組球友會、登山的組登山會,各種嗜好與休閒都有熱心參與者聯繫,進而成為正式的團體。台商有台商會、某些產業的核心公司組成聯誼會,為協力廠商辦教育訓練兼聯誼,同一年生的、同在某個單位工作的也可以從偶然聚聚到成立正式團體,又提供許多頭銜。大學裡,班級有班代、宿舍有棟長、社團有社長、辦活動要有總召,加上各種幹部,幾十萬的大學生除了學生的身分,還有某些頭銜。

台灣的就業人數在七月底將近一千一百萬,沒有支薪的各熱心人士至少三百萬人,包括登記有案的志工九十萬(沒登記的更多),理監事一百萬、寺廟教堂董事六十萬、社區發展協會與管理委員會十萬人、其他各類型組織選任幹部四十萬人、四大社團與類似團體三萬人等等,還不包括各信徒為宗教組織的付出,也不算人們為工作單位志願作幹部。這些頭銜、角色、身分,有一個共通之處,就是「不領薪水」。

擔任一屆,賠一棟房子

做官有薪水,擔任理監事不是「做官」,沒錢可領。人民團體法第21條規定:「理事、監事均為無給職」。其他類似理事監事的角色,絕大多數都沒有報酬。不僅領不到錢,還常常要掏腰包出錢。有一位獅子會總會長指著一棟透天厝對我說:「擔任一屆,賠一棟這樣的房子。」

他為什麼如此傻?或許因為他上任時,藍綠的總統候選人都到場,重要活動時被安排坐在市長縣長身邊。許多政府組織的委員都是民間組織的負責人;擔任工會幹部,公司高層多少得禮遇;擔任學生領袖,可以出席校務會議;做社區管理委員會的主委,民意代表要拉攏……。每一張發出去的名片、每一筆寫下來的頭銜、每一次印在刊物上或每一份送出去紀念品上自己的名字……都讓人願意付出時間、金錢、精力。藉著參與,擴張人脈、經營網絡、獲得種種社會資本。

這樣熱心從事無報酬的社會網絡活動,台灣應該是舉世無雙。我們經常會接到頭銜密密麻麻的名片,有位長輩九十幾歲了,名片上八個頭銜,他強調:「這些都不是掛名而已,我都真正參與。」至少他是兩個基金的董事長,是法人的頭頭,他總是鼓勵成員多做一些,反正「法院也不好意思把我關起來」。

大家都看重「關係」

在中國大陸,公民社會與非營利組織都還在起步,民主選舉產生幹部的制度還未成熟。在日本,「單一民族」的文化傳統使多數人不容易接納背景迥異的外人。在地小人稠的新加坡、港澳,選舉少,也沒有那麼多社會團體。在幅員遼闊的美國或英國,不可能趕場四處參與。

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家都看重「關係」,有相同背景的,要經營與維繫關係,同學、同鄉、同宗、同業、同袍、同好、同道、同黨……,都不能割捨。即使不同的也是設法「化異為同、廣結善緣」,勇於結交不同背景的朋友,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接著,只要有機會,就想在社團中擔任某個職位;如果可行,想方設法找「志同道合」的人組織一個協會或基金會。有三十個人就可以組成協會,有一千萬就可以設立基金會,因此想成為社團法人的理事長或財團法人的董事長,不難!「買豪宅不如設立基金會」的想法在好些上層階級的腦海中。至於協會基金會社區發展組織志工隊警友會同學會同鄉會等是否有使命、宗旨、目標、策略、計畫,又能否聘用合適人選並健全運作,不怎麼在意。

比較在意的是:吃飯、請客、辦活動、送禮物、照相、媒體報導……這一切都牽涉到「面子」,主辦者總是希望面面俱到:場面要大、情面要夠、人氣要旺。許多受邀者為了面子參加,不參加就怕不給主辦者面子。

在台灣,要拒絕一個參與的邀請很不容易。對方總是說:「搭高鐵來,很快!」「我們利用下班時間邊吃晚飯邊開會,保證你晚上十點到家。」在人際關係綿密的寶島,昔日欠下的人情對方就拿來用了:「你組協會我幫你,我組你就不理了?你上次要我投票支持,這次我選你不來?」長輩、老師、長官、同學,個個不能得罪:「某某大人物都願意出任董事,你好意思不掛名嗎?」每一次的答應,都是更多答應的開始,要說不,很難很難。

學者最不懂得「跨業經營」

除了二十多年來持續在幸福家庭協會的投入,我目前「只」擔任六個委員、一個董事、一個監事。做過的、推掉的,更多。捫心自問:自己到底有多少貢獻?好像很空虛。自己付出的確實轉換成具體的成果?也不清楚。倒是肚子上的肥油、書架上的當選證書與感謝狀、丟也不是留也沒用的小禮物……都成為必然。收到白帖、紅帖、飯局邀約、活動邀請、電話請託……趕緊想想是哪一個協會的理事又在哪一個場合有交集?

這幾百萬人不停的「動」,造福了一些人,帶動了台灣的政治與經濟。各種政治圈的選舉,少不了與民間團體的互動。無數的產業靠這蓬勃的民間活動支撐,飯店提供場地、餐廳提供膳食、麵包店提供餐盒、印刷廠印刊物名片、禮品店準備贈品……。為了大家開會,高鐵、台鐵、國光號、捷運乃至各航空公司,跟著大發利市。為了聯繫,手機業者、通訊業者、中華郵政等,快速累積營業額。

人民團體法規定理監事會每三個月要開一次,但有的團體毫無動靜有的十分活躍(某個委員會去年發出五十幾個開會通知);有的基金會一事無成有的擴張快速(看看慈濟);有的專精有的包山包海;有的只照顧特定人口有的上山下海;有的董事會理事會定於一尊有的龍蛇雜處……。

有些協會是政治人物的外圍組織,有些基金會是黑道刻意行善的體系,有些社團是黑心企業漂白的組織,有些掛行善招牌做行惡勾當;有些寺廟教堂在主流宗教體系中不被尊重倒是認真經營服務團隊……雖然如此,還是有些績效出色。孤兒院、安養院、身障機構等的董事,昔日混江湖今日出錢出力。救助、慈善、關懷、服務的協會,給錢給東西,不落人後。反倒是學術味道濃厚的各學會,聲勢大、人氣旺、影響力強的,不多。

或許主要生活在象牙塔的學者最不懂得「跨業經營」,許多商人及政治人物都是「變形蟲」,拿出「企業家精神」與「選舉的熱誠」,參加乃至主導,進而創立民間團體也是多角化經營的一種手段。經濟力與政治力都想跨足社會力的範圍,使各民間組織多了些金錢與權力的色彩,當然民間組織也因此獲得多一些的發展機會。

我帶這兩位大陸研究生去參加幸福家庭協會與某個社區發展組織合辦的「社區電影院」活動。一個活動,三個理事長致詞,還有專門的節目主持人。將近兩百人看電影、聽演講、拿資料、大吃一頓、領禮物,真熱鬧!他們見識台灣有這麼多「傻瓜」。這,台灣味十足。


  人文薈萃

夢見他們──千古詩人在台北復活
陳怡蓁/聯合報
杜甫時常夢見李白,「三夜頻夢君」,想念著他,牽掛著他,深深了解他的「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現代詩人陳義芝則夢見杜甫,「在夢中,我與你同遊」,景仰著他,追隨著他,他是「青山拔地而起」,義芝則願是「飛入青山」的「歸鳥」。

我呢?我夢見詩聖、詩仙都復活了,活在現代的青青子衿裡,活在台灣人的日常心念裡。

必須承認,我所認識的唐代詩人比現代詩人多,我能背誦的唐詩也比現代詩多。那是怎樣一個盛世啊!文治武功,詩詞歌賦,舞劍揮墨,霓裳羽衣曲,說不盡的開元天寶遺事!

民國101年,我偶然讀到義芝的〈東坡在路上〉一詩,突發奇想地要讓宋代的蘇東坡在台北復活,就是一夜也好!於是邀集一群藝文同志,就在國家圖書館連演了兩場文學劇,我和義芝首度粉墨登場,閒談中講述東坡生平,賞析東坡詩詞,並且以崑曲、南管、箏樂、古琴、舞蹈、藝術歌曲甚至現場揮毫等種種表演形式,企求展現詩詞意境於萬一。展演的最後一幕,全體二十多位演員一起朗誦〈東坡在路上〉,那是傳承、是延續,也是創新。乘著東坡詩詞的翅膀,我們在古典的夢裡翱翔,卻又在現代的土壤裡播種發芽。

料想不到的餘音裊裊,記述在演出後義芝的詩作〈虛舟〉裡。我們把展演製成影碟,加上小書冊《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的文學與人生》贈送給各學校圖書館和國文老師,希望能作為輔助教學的材料。北藝大的辛意雲老師同時也長期指導建國高中的國學社,他鼓勵我們:「每年製作一兩檔這樣的展演,慢慢或許能改變國語文教學的方式。」

於是我們繼續作夢,繼續籌畫古典文學劇場。卻掙扎在李白與杜甫孰先孰後的漩渦裡。一個是「飛揚跋扈」,一個是「沉鬱頓挫」,一個仙風道骨,一個以史入詩,他們幾度相逢,一起出遊,個性迥異而惺惺相惜。詩仙如青龍騰躍地展現自我、追尋自我,詩聖卻擁抱大地蒼生,在民生疾苦中展現大慈悲。唯其相異,因而成就了唐詩盛世的豐沛圓滿。

幾番思量,我們終於決定以「杜甫夢李白」展演出大唐藝術的多樣性與包容性,暫時擱置李杜的先後高下之爭。

我們的夢越作越大,越來越繁複。導演李易修發揮無窮的創意與想像力,又加入了皮影戲、劍舞、胡旋舞、仿唐宮樂圖等等罕見的表演形式,似乎決心要把新北市文化中心的舞台幻化為唐朝夢境。

我一邊讚賞,一邊心驚,如此大製作能否順利呈現?所幸因為東坡,已經建立了默契,也累積了經驗。義芝先以現代詩人的觀點,精選了李白詩二十九首,杜甫詩二十八首(真正難為了!)作為展演的內容參考,同時寫成了〈夢杜甫〉一詩,終於能馭繁化簡,彷彿拉住了絨球的線頭,循序剝開繁花似錦的朝代。

導演拾起那個夢的線頭,繼續往天寶年間去尋夢。中文系出身的他,文筆出奇地瑰麗,寫成的劇本如詩如畫,輕易就能帶領我們一干業餘演員進入唐夢裡。我們從古典出發,找到了創新的活力。

而書法家游國慶在東坡展演中現場揮毫,震驚全場,另一項絕活「篆刻」卻可惜只以「一蓑煙雨任平生」和「一肚皮不合時宜」兩印稍露風采,製成橡皮章,在現場供人蓋印留念。其實在我們排練等候時,他已刻成二十方東坡套印,卻未有機會全面展現,成了東坡展演的遺珠之憾。國慶熱愛篆刻藝術,一拿到李杜詩選,潛心埋首竟然又刻成李白名句五十方,杜甫名句五十方。鋪陳開來整體慢慢翻看比對,發現其布局用心,深度、廣度、力度、變化度俱足,美不勝收。國慶任職故宮博物院,長期浸淫在鐘鼎銘文之中,深度了解文字的源流演變,牢記各體而能靈活應用,或而拆解,或而整合,有時好像在解碼,有一種讀詩的祕密喜悅;有時卻也工整嚴謹,顯現書法功力,饒有古意。

我們走入唐代的大夢裡擷取花蜜,夢醒之際,但願在現實的世界中傳播種子,發散芳香,結出文創的果實。於是以〈夢杜甫〉新詩為靈魂,現代劇場選詩的觀點為眼,李白、杜甫詩作賞析(徐國能,李佳蓉)為骨,國慶的百方篆刻與印說為肉,易修的劇本為羽衣,編織成骨肉亭勻,翩翩起舞的文學新夢。

我夢見他們,夢見千古風流人物都復活,活在我們的心海裡、骨血裡、文章裡、劇本裡、新詩裡、印章裡、墨韻裡、崑曲南管裡、水袖劍舞裡、閒談清議裡,活在我們不醒的中華文化大夢裡!


  訊息公告
為何丟鞋 學伊斯蘭的抗議行為
2008年最早從布希總統出訪伊拉克被丟鞋開始,丟鞋運動便開始風起雲;台灣的大埔運動中也有人丟起鞋,甚至大方承認自己的鞋。究竟這樣的行為代表什麼意義?有沒有法律責任?

林銘慶與他的開心農場
走在自家經營、一望無際的農田上,林銘慶彎腰撿拾掉落在地的稻穗,將天地孕育的穀物視為珍寶。他深知貧農辛苦、窮鄉需要教育,半百之後不再累積財富,全心耕耘慈善福田。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