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之最,獨有茶館領銜金字招牌;茶館已開,敬邀四方豪傑仗劍前來!各位看倌請來欣賞【金庸茶館電子報】 【雷驤.Pocket Watch】以畫像當底片,將城市風情片片拼湊、凝聚生活原味,生命風貌即在此刻現形!!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FFFFFF">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8/12 第4732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編輯與作者之泳池相談偽對話
熊熊火焰消逝後,仍留溫柔燭光
人文薈萃 詩的安魂曲/曾在路口遇見你─悼高雄氣爆

  今日文選

編輯與作者之泳池相談偽對話
焦元溥/聯合報
音樂家都是冒險王,隨時可以把你送往他方……

「這一切都要從買了防水耳機說起。」

「什麼意思?」

「我一直都喜歡游泳,可前些日子卻愈游愈煩。不騙你,泳池裡的討厭事還真多。比方說那個戴了『臉基尼』,把自己包成粽子一樣的大嬸,居然隨便划兩下就超過我。還有那些把泳池當健身房的高中生,青春氾濫得波瀾壯闊,蝶式啪啪啪比我自由式更快,還硬要來超我的水道,這不是故意給人難堪嗎?」

「你技不如人又體力退步兼自慚形穢還擋人游泳,這也好意思怪到別人身上。」

「沒關係,以上種種糾結情緒,只要戴上防水耳機,立馬消失得無蹤無影。現在我心無旁鶩,隨便都能游上三千。」

「居然有這種好事。所以你都聽什麼?」

「首選當然是用聲音留住童年的迪士尼。每放一遍,心裡就過一次銀幕傳奇。〈美女與野獸〉我已經會背了,〈阿拉丁〉也差不多,至於〈小美人魚〉和〈鐘樓怪人〉,就算倒著唱我也行。這是一擊必殺又一錘定音的歌曲,聽過就在耳膜上刺青。我可以從人魚唱到章魚,在水底呼喊Under the Sea。」

「呃,我們找你寫,就是希望你能貢獻一些古典曲目,你推薦迪士尼做啥?」

「經典就是經典。都說《獅子王》是非洲草原上的哈姆雷特,管他to be or not to be,生生不息才是硬道理。如果你覺得分類會是問題,那我推薦你聽波林(Claude Bolling, 1930-)。他的《長笛組曲》一發行就轟動世界,在家鄉法蘭西廣受熱愛不說,到美國更在《告示牌》排行榜占據前四十名五百三十周,呼風喚雨竟達十年,而這不過是他作品之一。」

「我剛剛查了一下,波林的作品應該屬於跨界吧?」

「這我同意也不同意。他的確融合古典和爵士,兼治兩藝不見扞格,一貫的則是宛如莫札特再世,清新雋永的千迴百折。這算跨界嗎?波林本來就是巴黎音樂院高材生,古典、爵士與流行全都了然於心。若是心裡沒有框架,又哪裡有欄可跨?他下筆毫無顧忌,卻也永遠可以收起花招,誠懇寫出溫柔敦厚的深情。那曲調聽了就能對抗地心引力,宛如用最舒服的仰式換得一身輕。」

「好吧,那我收下波林,但你沒有其他『更古典』的音樂作品可以建議了嗎?」

「當然有,但我不知道能夠推薦什麼。就像我現在做的所有事情都和古典音樂有關,我也真心認為這是門精采豐富的藝術,但除非是我認識的朋友,我也熟悉他們的個性,不然我從不開建議曲單。因為每個人個性都不同,喜歡的作品自然也不一樣。沒有什麼音樂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愛,我又如何能開推薦曲單?如果你對古典音樂有興趣,那請保持對音樂的好奇,多方嘗試各種樂曲。沒有什麼作品非聽不可,也沒有什麼作品聽了會浪費時間,更沒有什麼入門或進階曲目的分別。開心的聽,廣泛的聽,什麼都可以。」

「但我問的是你自己的私房曲目呀!」

「可道理還是一樣的。今天覺得香檳是酒意在味蕾上跳舞,隔天就嫌棄那不過是打了氣泡的醋。人的心境時時在變,若真有什麼撫平內心的體己音樂,一旦貼上私房療癒的標籤,賦予擁抱慰藉的重責大任,那就算開始再怎麼萬靈,最後還是免不了白費心機。你知道游泳最迷人的是什麼嗎?絕對不是你一次又游了多長,也不是速度又快了多少,而是當你全然放鬆,放鬆到忘記健身,忘記減肥,忘記趟數來回,忘記計算時間,最後連姿勢都不復清晰,只剩下身體和水,甚至連這也分得不那麼清楚,悠悠晃晃與天地合而為一,把『我』都給忘了的絕妙狀態。那時思緒敏銳通透,想像無所不至,再多的煩惱,再大的壓力,全都不再是解不開的題。」

「請問這和音樂有什麼關係?」

「因為藝術何嘗不是如此?聽音樂聽到忘了現實羈絆,聽到心靈優游翱翔,不正是療癒撫慰的最佳藥方?我游泳的時候什麼都可聽,連沒聽過的新曲也能灌進耳機,重點從來就不在作品,而是聽音樂用的是什麼心。更何況音樂家都是冒險王,隨時可以把你送往他方:法國人比才將筆尖指向西班牙情慾蠢動的菸草工廠,義大利的普契尼則帶聽眾到長崎藝妓的雅麗門房;馬斯奈寫有伊斯坦堡魔女飛天情話,華格納成名作更是歷久不衰的鬼盜船長。或許你熟悉,陌生也無妨,跟隨音樂,你就能到無法親臨的現場,在夢的邊境開窗。私房珍藏很好,陳年老調也罷,珍惜每個聽音樂的當下,用好奇的耳朵欣賞,你和這個世界都會變得不一樣,就算是〈給愛麗絲〉也能使你忘記憂傷,像垃圾車把胸中塊壘全部清光。」

「好吧,既然如此,我也只好收下你這個游泳聽歌曲目了──等等,我不是要你寫私房療癒歌單嗎?怎麼最後被你誤導到游泳了!」

「都已經聽到脫光光在池子裡曬肥肉了,如果這還不療癒,那我也沒辦法了。」


熊熊火焰消逝後,仍留溫柔燭光
楊久穎/聯合報
就像洗滌著城市燠熱塵埃的午後雷陣雨,靜靜聽完一首撥動心弦的歌,也抖落了一地的喧囂凡俗……

我始終覺得,音樂的存在,絕對是這個宇宙中最最奇妙的事情之一。比星球形成、生命起源都更奇妙。

當我們漸漸從懵懂童年中清醒,開啟了種種感官、啟動了記憶與思考的機制,開始接收著這萬花筒般世界瞬息萬變的同時,總是在第一時間便開始聆聽音樂了。不比語言文字、邏輯理論或影像圖形等等,需要多多少少耗費些許主動的感官專注力,音樂總是自然而然發生在這世界的種種角落,從牙牙學語的時期,我們便總是敞開著耳朵,隨時隨地聽著、感受著、體會著,在音樂中,聽見了許多自己或許未曾親身體驗,卻潛藏在心靈深處的情緒和感情,用旋律和音符挖掘出對這世界的憧憬、想望。

任何一個現存於世間的人,靈魂與生命的歷史,都遠比不上音樂的歷史要來得古老、漫長、曲折、情緒多變而複雜;也沒有任何一種事物像音樂一樣,在短短幾個小節、甚至幾個音符之間,就能夠訴盡喜悅、憤怒、哀愁、激昂等等諸番情緒,而在三言兩語的輕淺吟唱之間,更能涵蓋歷史、文化、種族、性別、社會、未來等等人類窮盡畢生精力想探索的深邃議題。

然而,儘管經常背負著如此龐大(可能也有點沉重)的使命,音樂,終究還是一種讓人能忘卻現實煩憂、拋卻惱人情緒的妙藥靈丹。就像洗滌著城市燠熱塵埃的午後雷陣雨,靜靜聽完一首撥動心弦的歌,也抖落了一地的喧囂凡俗。

聆聽音樂,便是如此一次又一次在生命顯得雜亂無章時,幫助我清理了一些不必要的這些,那些,這個,那個。

回溯生命中最早開始耽溺於聽音樂這件事的時候,其實也是流行音樂產業最黃金的年代;熱門唱片銷售量動輒百萬千萬、巨星仿如神一般的存在,每個中學生都一面認真地翻著英漢字典,一面有懂沒懂地讀著Billboard排行榜上的歌名,好好聽的抒情歌、好動感的派對舞曲、好震撼的重搖滾,儘管有時免不了俗庸淺顯、情感浮濫,但在枯燥死板的公式章條、演算複誦與粉筆汗味之間,還是填補了許多青澀成長歲月中那些孤獨的鴻溝,讓我不致失足跌落那心靈的晦澀死胡同。

而當然,這一切也不完全是幼稚而淺薄的;那個時代的許多歌曲,至今聽來仍是經典,例如Paul Young翻唱英國叛客經典樂團 Joy Division的〈Love Will Tear Us Apart〉,即使對於24歲就自殺身亡的 Ian Curtis (Joy Divison主唱)那冷漠、陰鬱與絕望的世界一無所悉,十三、四歲的我,卻也在那不同於一般流行歌曲的旋律中,開啟了通往另一個散發著誘人旖旎黑暗色彩的大門;還有YA!經典電影《粉紅佳人》(Pretty in Pink)的主題曲,那彷彿會滴下蜜糖、卻又甜中帶酸的〈If You Leave〉,總是讓人忍不住跟著哼唱起來,覺得自己還有很多可以揮霍的年輕歲月。但,理解Orchestral Manoeuvres in the Dark在英國新音樂洪流中的重大貢獻與不可撼動的地位,卻又是好幾年之後的事情了。

回想起來,那樣的聽音樂方式,真是一種如入涅槃的境界。可能是從收音機甚至電視上側錄下來、音質其差無比的歌聲,基隆廟口夜市如路邊攤般的地下室唱片行賣的「細胞」盜版卡帶,透過隨身聽和廉價耳機傳送到耳道,就這樣震動著耳膜上的每一根絨毛,在許多個夜晚,震動著腦海,震動著心,終至如入無人之境的地步。

這樣的心情,也延續到血氣方剛的高中時期。學校離當時仍在陸橋底下的光華商場不遠,入口處烤香腸的氤氳煙霧、洗手間溢出的氣味,穿過之後便是一番新天地,彷彿總是一觸即塌、散發霉味的舊書店,還有那唱片行中一張張看似陌生又充滿無比磁力的「新音樂」、「獨立音樂」卡帶,黑的是水晶,白的是藍儂,再次感覺到世界是無限寬廣,等待我伸頭一探究竟。

而在那沒有網路、一切仰賴少數幾家進口唱片行、幾本進口雜誌和書籍,還有同好之間口耳相傳才能獲悉新音樂資訊的古早年代,用文字書寫音樂,以及透過文字認識音樂,似乎是一種理所當然的補償方式。從高中到大學,少少諸如《搖滾客》的中文音樂刊物,成了重要的精神食糧;幾本瑪蒂雅進口、當時看來極為昂貴的《Indie》搖滾樂參考書,畫滿重點、筆記,細數著自己聽過哪些、好奇哪些、愛上了哪些。當然,厚厚一本《滾石評鑑》,裡面的星星數量也成為流連公館唱片行時不可或缺的消費指南。

在這樣的過程之中,與其說有哪些音樂特別療癒了慘綠少年那些莫以名狀的孤寂與憂傷,倒不如說是這些音樂延伸出來的,關於生命、關於愛情、關於社會、關於自由、關於不公的種種課題,引領了徘徊在失落迷惘邊緣的心靈,讓我開始思考著這個社會的種種。就像Patti Smith的驚世處女專輯《Horses》一般,總是讓人思索著性別、制度、階級、語言等等,許許多多複雜難解的問題;音樂始終以一種堅定的方式,佐證、反映這一切。

而離開學校、離開青年時期以後,這些複雜難解的問題已經不僅止於書本、歌詞、腦海,而是不斷浮現在真實之中,使得世界與人生的樣貌變得愈來愈複雜了;生命進入另一種階段,瑣碎的業績帳目,試算表與簡報,通勤時刻疲憊的台鐵誤點數字,加班後望眼欲穿的空蕩蕩夜間月台,耳裡盡是區間車行進間電光火石的聲響,而此時,音樂,只剩下耳機裡迴盪著的微薄音量。還記得當時有一首歌總是被我反覆播放,就是Tanya Donelly 的〈The Night You Saved My Life〉,如漩渦般深不見底的前奏,女歌手高亢甚至略帶尖銳的嗓音響起,是的,在那些夜晚,是音樂救了我一命。

如今,年輕氣盛的許多情緒,或許早已分給了一種名喚塵俗的東西,因而不再激昂澎湃;以往對音樂的貪婪、覓求、渴望也不復強烈。卡帶早已成為懷舊骨董,大學時存錢買的第一台手提CD音響也早已不知去向,音響換了又換,真空管機、落地喇叭,充滿立體感的發燒音質,卻似乎再也喚不回那些粗糙耳機把音樂直接灌入耳道的悸動。聽音樂,不再是為了激起什麼,有更多的時候,反而是想尋求一種難得的,平靜。

但,話說回來,或許音樂的面貌本該如此──用流動的音符洗滌著思緒,在音調高低中提振萎靡的精神,或許,僅只是在朦朧的人生裡,在心上映照著一點熒熒星光。經常覺得世間種種難題,其實都出自人類的情感矛盾,而音樂,在某些方面,正能解開這矛盾之中,許許多多的結。此時,聆聽一首安靜而美麗的Magnetic Fields〈The Book Of Love〉(當然,Peter Gabriel翻唱的版本或許更廣為人知),便會覺得,音樂,不啻是熊熊火焰,也可以是溫柔的燭光,讓生命中的黑暗,褪散、遠離。


  人文薈萃

詩的安魂曲/曾在路口遇見你─悼高雄氣爆
路寒袖/聯合報
【詩的安魂曲/曾經在路口遇見你──悼高雄氣爆事件】

在安全一點都無法令人安心的路口

二個已然化為聖賢的背影
我們或許曾經見過面
地下長久被多多多管線綁了架
地上瀰漫著多多多官商的謊言
心中燃燒的多多多驚恐與憤怒

那個路口的綠燈被丙烯蒸得紅透
你們的肉身瞬間爆成煙塵
撒在城市最深最長的傷痕裡
化作港都最不願意的新生地

多麼希望這一幕幕是
街頭魔術師的超級表演
當他再次把黑布掀開
你們燦爛的笑容早等在後面
一揚手,一個墊步
就已到了台前
和大家謝幕,道晚安

無奈
你我都像凱子
他們只想旋逃
終究
這是一條離凱旋最遠的路

●本詩與齊東詩舍同步刊出。


  訊息公告
左撇子要不要改?
「我的小孩喜歡用左手拿湯匙吃飯、左手拿筆畫畫,他現在才三歲,要不要趁孩子還沒學寫字之前,趕快把他改過來?」,這是左撇子爸媽常見的困惱,左撇子生活似乎會有很多麻煩,慣用左手到底要不要改?

夏季日本瘋棒球
青春洋溢下的甲子園,總讓人聯想起耀眼陽光與藍天白雲。而優雅夜色裡的職棒球場,也總是滿溢著暢快心情與啤酒氣息。不管是哪一個,仲夏的8月,不妨就來瘋一場棒球吧。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