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9/07/13 第6393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書評□小說】林韋地/重回半島的在台馬華文學
人文薈萃 【書評□散文】凌性傑/溫柔的理由
【閱讀世界】魏可風/無中生有之道

  今日文選

【書評□小說】林韋地/重回半島的在台馬華文學
林韋地/聯合報
《民國的慢船》書影。(圖/有人提供)

推薦書:黃錦樹《民國的慢船》(有人出版)

小說家黃錦樹在早期《烏暗暝》等成名作之後,2013年以《南洋人民共和國備忘錄》強勢回歸,這本以馬共為題材的短篇小說集,在新馬文壇引起巨大回響,因題材敏感,馬來西亞某連鎖書店甚至在內政部的暗示下不進這本書,形成「沒有查禁的查禁」。《南洋人民共和國備忘錄》後,黃錦樹的小說產能大爆發,接連出版了《猶見扶餘》(我個人覺得他的所有小說集中最好的一本),《魚》,《雨》,獲得馬來西亞花蹤文學獎馬華文學大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金鼎獎文學圖書獎,北京大學王默人周安儀世界華文文學獎,入圍聯合報文學大獎兩次,其小說創作和成就進一步地得到各文學場域的肯定。

在《雨》三年之後,黃錦樹再次推出全新創作短篇小說集《民國的慢船》,由馬來西亞有人出版社出版,自出道以來,黃錦樹所有的小說集和論文集都是在台灣出版,這是第一次黃錦樹在馬來西亞出版自己小說新作,(有人出版社曾出版過黃錦樹的《火與危險事物》和《注譯南方》,但前者是小說舊作精選,後者是雜文集)。書的封面由馬華知名作家/畫家龔萬輝設計,龔萬輝表示作者希望用「枯葉蝶」作為封面設計的意象,或許小說就是一種擬態。

書名《民國的慢船》己經點出這本小說集的主題,誰坐慢船到民國?自然是馬(來西亞)華(人),而這個民國不是大陸49年前的民國,而是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為什麼是慢船到民國而不是慢船到台灣,也反映了那一世代留台馬華生的認同,在那個「兩個中國」的年代,留台馬華生都覺得自己是在留學「中國」,那個時代馬來西亞華校學生的升學出路十分有限,「中(華民)國」給僑生的很多高教的機會和優惠,改變了很多馬華人的人生和處境。

這本小說集描寫了留台馬華人的眾生相,如〈慢船到民國〉中的六個個案,留台馬華人,有些學成後返馬,也有很多就這樣留了下來,在台灣島上過了一輩子,(黃錦樹曾在2014年和張錦忠及李宗舜主編《我們留台那些年》,同樣由有人出版社出版)。無論是留台或者返馬,留台馬華都是處於台灣或馬來西亞社會的邊緣,有些人甚至掩蓋自己馬華或留台的身分。

黃錦樹這本小說集中,實在找不到幾個形象正面的人物,(有趣的是大多是文科出身),被困在歷史的創傷當中的同時,還是得在現實中掙扎求存,如〈論寫作(林君的來信)〉中的林君,是個一輩子欺名盜世的馬華文壇巨擘,抄別人的作品當作自己的作品,只能在台灣檳榔西施小茹的年輕女體身上得到救贖。

「離散」這個題材的處理最終還是和「記憶」息息相關的,當自己移動到另一個國度,自己的下一代對自己的原鄉毫無所知,也不感興趣,而隨著時間過去,家鄉的人也覺得自己早已遠走他方,和這個社會無關,家鄉也隨著歲月改變甚大,面目全非,只有自己對家鄉的記憶和情感一直停留在原點,未曾改變。因此,關於「離散」的寫作,都是對遺忘的抵抗。留學(中華)民國的馬華人,更是這種「離散」狀態的極致,因為他們一方面背負著(從未存在過的)「南洋人民共和國」/馬來西亞華社的記憶,而他們生活了大半輩子的(中華)民國,在台灣的處境,也如同馬共在馬來半島,變成一個不合時宜的歷史幽靈。(現在年輕一代的馬華留台生也多是台灣認同,已沒有黃錦樹那一世代留台馬華人的民國情懷了。)

馬共作為題材/符號在這本小說集中比較少被直接描寫,不像前幾本小說集書寫的是馬共活躍的年代,這本小說集中的馬共被提及時,比較像是在述說馬共的「其後」,如〈雨紛紛〉寫馬共總書記陳平,在老了以後試著潛回到馬來半島返鄉掃墓,歷史現實中的陳平從未回到馬來半島客死異鄉,歷史的改寫和「如果歷史有如果」,一直都是黃錦樹馬共小說中重要的趣味元素。在新馬港,有許多讀者讀黃錦樹小說是因為馬共這個題材,但有趣的是黃錦樹在小說中對馬共多是以嘲諷而非同情的態度,而馬共為何被選為書寫的題材,主要是因為其主要成員為華人而且為華人群眾所支持,和共產主義沒有什麼關係。

因題材的選擇,這本《民國的慢船》的閱讀門檻其實比黃錦樹之前的小說還要高,如果要看得懂小說中作者所布下的所有符號和名詞,至少要非常熟悉馬來西亞華人史和中華民國在台灣史,也要有一定程度的文學素養,(黃錦樹喜歡在小說創作中展現他的文學觀,幾乎可視其小說創作為其學術論述的實踐),能符合這幾個條件的讀者自然是少之又少。在馬來西亞,只有十分之一的華人學生就讀於華文獨立中學,因此絕大多數馬來西亞華人年輕世代都不清楚自己的歷史,馬共更是馬來西亞官方史觀中敏感的禁忌,而在台灣,以「中國」自居的民國時代,感覺已是非常遙遠的事。

題材選擇上的邊緣,使得黃錦樹小說的可讀性,完全訴求於其小說的技藝和文學性。

在台多年的黃錦樹常被問為什麼不寫台灣,而他一直覺得這個問題很蠢,「我的寫作就是台灣經驗」。但透過《民國的慢船》這本小說集,黃錦樹做出了更有力的回應,在台馬華人的故事,就是發生在台灣,以台灣為背景的故事。

《民國的慢船》在馬來西亞出版,半島文壇或許視之為小說家之歸來,但對更多不熟悉黃錦樹的馬來西亞讀者來說,其實它更像是台灣文學的南向。


  人文薈萃

【書評□散文】凌性傑/溫柔的理由
凌性傑/聯合報
《蜂蜜花火》書影。

推薦書:林達陽《蜂蜜花火》(三采出版)

從《虛構的海》、《誤點的紙飛機》、《慢情書》、《恆溫行李》到《蜂蜜花火》,林達陽的詩與散文一直具有溫柔的氣質。林達陽在文學創作裡訴說的腔調,與社群網站上的閒聊、譏評時政大有不同,或許正是因為某些事只想內藏,被妥善包裹著的祕密才顯得如此迷人。

隱約察覺,《蜂蜜花火》的小敘事有著龐大的企圖,希望藉由不同物種的描摹,投影出書寫者的心靈圖像。《蜂蜜花火》的每一篇作品完成度都很高,那是精心錘鍊的結果,在穩定的篇幅架構之下,反覆演練自己的心事,並且找到心事與世界的連結。在這部作品中,林達陽召喚了虎、羊、鹿、蜜蜂、蝴蝶、斑馬、貓頭鷹、啄木鳥、獨角獸……牠們依序前來,整隊排好,並且用牠們的形象建造了一個饒富趣味的世界。

這一系列散文,憑藉著寫詩的意象鍛鍊,堆疊出更華麗也更神祕的存在樂園。詩人的存在意識、對生命的直覺,往往用最不經意的方式呈現出來。於是,溫柔不只是書寫技術,更像是一種魔法,可以直指人心。

有些作家的散文裡,喜歡經營駭人眼目的情節,讓生活成為奇觀。有些作家則習慣從日常瑣事著手,提取靈光閃現之一瞬。有事與無事,都可以成為散文的核心。然而無事的散文難寫,難就難在於如何無中生有,在沒有重要情節的語句裡完成傾訴。《蜂蜜花火》的事件通常出於浮想,通過想像的內容直指存在的感受。如此一來,無事也變得有事了。

《蜂蜜花火》諸多篇章的心情,常在「尋找原因」與「下定決心」之間擺盪,溫柔的、暴烈的相互交織,肯定的、疑惑的對應辯證。書中最有事的一篇,應該就是〈野生文明〉了。那一場沒有打成的群架,不僅成為青春的懸念,更像是成長的內在鬥爭,如林達陽所說,是「野牛群涉渡的聲音」。

以動物們為喻依,林達陽的這一系列書寫,有甜美也有憂傷。書寫筆觸像是水彩畫,有層次地暈染,風雲雨露、草地青青、大海蔚藍、天氣的透明感……處理得極為細膩。敘述腔調則像是美聲男伶,以高級的和聲收服閱讀者的耳朵。我一直認為,標點符號的調度、字詞的選用、句型段落的安排,在在影響文氣與風格。林達陽的散文之所以迷人、具有辨識度,正在於獨特的敘述腔調。他能夠穩定控制字句構成的方式,也常在篇章中製造波瀾起伏。

林達陽以直述句塑造了寫作者「我」肯定的世界,並且把那樣的世界逐步捏塑成型。當問句出現,往往直指該篇文章的核心概念,譬如:「認真投身其中的時候,我們如何能夠不波及愛我信我、願意靠近的旁人呢?」「如果我們改變、長大,我們是不是失去自己了?如果抗拒改變和長大,我們是不是失去了更好的可能?」「那些愛,後來完成了嗎?」

這本《蜂蜜花火》,人與動物相互映照,寫動物的形貌與存在,無非都是出於自我目光投射。林達陽說:「我們已經長大、已經成為現在的我們了,沒有演化成其他更美麗更寂寞的動物,沒能以其他的樣子相見相遇,想來難免覺得有些可惜,只好記錄在這裡。」而人這種動物,我想正是因為這些溫柔的想法才變得美麗的。


【閱讀世界】魏可風/無中生有之道
魏可風/聯合報
《天工,諸神,機械人》書影。(圖/八旗提供)

推薦書:雅筑安˙梅爾著、愷易緯譯《天工,諸神,機械人》(八旗文化出版)

2016、17跨年之際,圍棋網路上一名以MASTER為帳號的棋士,以不公開身分挑戰中日韓台一流高手,六十戰大獲全勝,在所有人震驚之餘,英國GOOGLE團隊宣布這是他們研發出圍棋自我學習的軟體AlphaGo所為。在沒有人類對手之後,英國團隊宣布AlphaGo退役。幾個月之後,同一個團隊又開發了AlphaGo Zero,僅三天的學習時間,就可與AlphaGo對戰,並且在四十天之內超越所有前任版本。

在人工智慧超速的神經網絡學習之後,可以做出絕對明智的判斷,如此將可預期創造人工智慧的人類終將靠邊站。已逝的天文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早已提出警告:科學家應該停止或放緩所有不顧一切追求人工智慧的行為,否則終將導致人類的終結。

古老人類所傳述的神話,其實不能脫離自身的生活經驗與眼見的形象,而神話中的神又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人並且賦予人類神的智慧和致命的缺點。這到底是如何雞生蛋,蛋又生雞的過程?哲學文學與藝術領域不斷對於生命的起點與演化反覆辯論釐清,卻怎麼也無法真正得到印證。

雷利史考特的《銀翼殺手》顯然觸動本書作者許多細微的啟發,從第一章到最後一章,多次提及電影內容。複製生命。創造新奇與驚駭的娛樂效果,這種渴望根本可追溯至古希臘以上的各種戲劇與哲學論述。從青銅機械人塔羅斯,到美麗邪惡的潘朵拉,以及工藝之神赫菲斯托斯工作時身邊靈活可人的黃金少女機械人,作者輔以考古佐證比對歷史環境,發現這些神話想像根本可以印證古希臘羅馬現實生活中工匠超高的技藝,亞歷山卓城中有倒酒準確無誤的女機械人,公共浴池有自動出熱水的機制,仿真的機械小玩意在思想活潑的希臘化時代臻至高峰。

神話文藝創作引領著科技的發明,新發明本身又回饋更多的文化視野與想像,在史料層層揭密中峰迴路轉屢見新奇。乍看以為作者寫的只是希臘神話與遠古時代的科技夢,實際上根本在應和《銀翼殺手》,深入探究無中生有的人工生命,會帶來省力的幸福還是讓人類墮入無邊的恐懼與萬劫不復。

史蒂芬史匹柏2001年拍的電影《AI》,講述一對夫妻因九歲獨生子即將病死,認領一名機械人小男孩,經過家庭的變故,城市毀滅氣候變異,人類絕種,地貌滄海桑田,他早已沒了電力沉入海底。等他被幾千年後的人造人當作活化石撈出充電後,睜開第一眼尋找的竟仍是母親的愛。

人工智慧有可能學習感受人類的複雜情感,矛盾的正負面心理嗎?作者提出一個巨大的問號:「一旦那個時刻來臨,我們會對自己述說何種神話故事?」生物複製呼之欲出的未來,一回頭,我們也許將發現自己是按照神的形象被造出的複製人。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