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投資週刊電子報】提供潛力股報導,及分析台股、大盤趨勢、個股漲跌。讓你掌握股市,貼近台股趨勢! 【旅讀or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的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之際,掌握其脈動。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11/29 第7243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追憶似水年華□系列講座五之一】副刊的黃金年代
【慢慢讀,詩】彭傑/夜晚的散步
林佳樺/公敵

  人文薈萃

【追憶似水年華□系列講座五之一】副刊的黃金年代
侯延卿/記錄整理/聯合報
聯合副刊70周年線上論壇【追憶似水年華系列講座】,楊照(左起)、詹宏志、楊佳嫻對談副刊的黃金年代。 記者余承翰/攝影
主講人:詹宏志、楊照

主持人:楊佳嫻

聯副70周年展系列活動中,由冠德玉山教育基金會贊助的「追憶似水年華」線上講座,第一場邀請到詹宏志與楊照主講「副刊的黃金年代」。

主持人楊佳嫻開場即闡明《聯合報》副刊並非只有文學,而是從文學到文化,乃至於社會脈動,皆能掌握關注。無論事業版圖有多大,詹宏志和楊照都是從文學人出發,而他們與聯副開始結緣的年代,正是副刊最有影響力的時代。

爭奇鬥豔,攪動社會

一九五六年出生的詹宏志,小學一年級開始讀聯副,從兒童版的「林叔叔講故事」讀起。偌大的報紙只看一小角未免可惜,所以小詹宏志往上看,看到高陽的歷史小說,已記不清是哪一篇,但是記得配圖是海虹的插畫,有文有圖看起來很迷人,吸引了小詹宏志,即使不是每個字都認得,仍然讀出了興趣。

詹宏志有個從小就像圖書館長的姊姊(長大後果真做了圖書館長),她把家中所有的報紙依照日期疊放,小詹宏志好奇以前的內容,就回頭翻看……可說從民國四十九年至今的聯副,詹宏志都讀過,到現在仍訂閱實體報紙。

詹宏志看《聯合報》長大,沒想到有一天會跑去那裡工作!一九七八年初,他到聯副上班。那個時代,聯副和中時人間副刊競爭激烈,兩個副刊在創新方面爭奇鬥豔,每天都在設法提出各式各樣的計畫來「攪動」這個社會。詹宏志先後在兩個副刊工作過,接觸到□弦與高信疆這兩位非常出色的主編,並且發現,這兩位主編都是工作狂。

副刊諜對諜

詹宏志在聯副工作的時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休春節初一到初三,因為那三天沒有出報紙,其他日子每天從下午一點鐘工作到半夜一點鐘。他說:「那時副刊每天要編兩次!」因為兩大副刊都對另一方要做的事非常敏感。有時第一次發稿先做一份假的版本,到晚上印刷前才改回真的。有時,□弦會跟詹宏志說,明天人間副刊會出一個很厲害的題目,你覺得我們應該怎麼應對?大部分的時候,第二天都證明主編的訊息是對的。當然也有錯誤的時候,但有可能是對方也換了稿子。

後來詹宏志到了中時集團,進入人間副刊不久,金庸要來台灣,主編高信疆指派詹宏志去接機,接到之後把人藏起來。他們幫金庸安排今天去台大參加一個活動,明天跟一個政治人物對談,接下來跟年輕藝術家小說家會面……金庸每天從早忙到晚精疲力盡才被詹宏志送回旅館。一連串行程使所有其他報紙完全無法靠近金庸,而金庸也完全不知道自己被一家報社「綁架」了。

掌握全球動脈

詹宏志分析,從前報紙只有三張,副刊就占了一整版,所以副刊的眼球占比(eyeball share)非常高。副刊幾乎是新聞以外所有內容的集合,可謂站在言論與話題的第一線,所有與歷史、政治、文化有關的議題,副刊都有可能觸及。同時,中國大陸還處於封閉的階段,幾乎沒有與外界聯繫。當時的台灣,聯繫了全世界用中文寫作的人。當時兩大報都是非常賺錢的企業,資源豐富,所以從報社老闆到副刊,對於華人作家、學者極為禮遇。報紙副刊建立了全球性的作家網絡,副刊人的活動力也非常大,幾乎每個國家的學者作家來台,副刊都要接待。

□弦很注意海內外文化領域相關的各種動態和訊息,吸納許多專門寫藝術評論、電影評論、介紹歐美文壇動態的人脈,常常能在第一時間通過各種關係找到很多特別的稿子。例如一九七八年陳若曦的《尹縣長》出版,因為那是最早用小說來寫文革經驗的作品,所以英文版上市造成轟動。□弦比所有人都早拿到漢學家Simon Leys(李克曼)寫的英文版序。英文版的書還沒上市,□弦就先拿到稿子,搶先刊登。

後來詹宏志到了中國時報,當時的主編高信疆對所有的社會議題都很感興趣,想要掌握甚至創造話題。他覺得重要的議題,會鼓動許多人寫文章發表看法。用今天的說法,就是炒作議題。

當時的副刊是動見觀瞻的媒體,那時詹宏志並不知道自己身處副刊的黃金時期,「黃金都是等我們失去的時候才知道它原來有那麼重要。」

社會力爆發的時代

詹宏志是黃金時代的參與者,七○年代末、八○年代初,是一個社會力爆發的時代。台灣從出口替代經濟得到台灣社會的第一桶金;同時嬰兒潮那一代人成家立業,產生許多新的家庭,也產生新的報份需求,造就了當時兩大報的驚人銷量。社會富裕之後,產生大量的消費需求,大量的房地產需求,所以也造就了廣告需求。廣告量增加,又使報業更加富裕。

隨著社會力的爆發,帶來的影響是群眾對每一種議題都感興趣。□弦之前,林海音、平鑫濤、馬各三位主編的時代完全是文學導向,沒有社會壓力要他們對社會上的新議題有所回應。但到了七○年代末,這股趨勢已經擋不住了,副刊無法停留在發表作者投稿的狀態。□弦和高信疆強烈意識到這件事,所以積極應變。例如一九七八年聯副的「第三類接觸」單元,以社會議題為核心,對談者的組成力求出人意表,像是楊牧和胡茵夢,許信良與鳳飛飛。又如新的文化活動、新的劇作、新的畫家,副刊都覺得有義務要探討這些議題。當時的社會狀態,使得副刊編輯突然就站到了整個社會的言論第一線。

楊照與聯副的恩怨

一九七七年,楊照還在念國中,第一次參加《聯合報》小說獎,投了一則短篇小說,起因是《中華日報》用了一篇楊照的小說,因此他信心十足,又寫一篇(現在還留著殘稿)非常存在主義的小說,寫一群人,一個小的戰鬥當中的一個班,總共十幾個人,在一個林子裡面不斷地跟一些看不見的敵人戰鬥,敵人在各種奇怪的情況底下出現,楊照覺得自己寫得很好,卻收到小說獎的退稿,稿子前面還有一行字,寫著:「不要抄襲,要自己創作」。楊照很傷心也很生氣,因為他的稿子是自己寫的,不是抄來的。於是他把草稿的第一頁撕下來,再把正稿有編輯加註的那一頁也撕下來,一起寄到聯副給□弦,請他解釋一下,這稿子抄了誰的哪一篇小說?不過,後來一直沒有收到回信。

楊照比詹宏志小七歲,與黃金時代末期擦身而過,但即使到末期,副刊仍然資源充沛。楊照十八歲上台大歷史系大一,因學姊牽線而為「聯副三十年文學大系」當校對,此系列總共二十八冊,楊照只校對其中三本,每本校對費一萬元,那時一學期的學費也不過兩三千元。

八○年代後期,楊照到美國留學,在自立副刊連載長篇小說《大愛》,那時報禁已解除,連載一篇一千字左右,一個月大概可以拿到三萬元稿費,當時換算成美金有一千多元,房租一個月六百美金,相較之下稿費真的很好用!

報紙大同小異,只有副刊例外

一九八三年,楊照大二,對他而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他的小說第一次在人間副刊連載。當天早上他打開報紙嚇一跳,發現自己的作品被刊登了,而且搭配林崇漢的插畫,讓他既驚喜又激動。更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出門去上學走到公車站牌的途中,經過一個報攤,看到有一個人買了一份《中國時報》,楊照就跟在那人後面,那人也是到公車站牌,等車的時候打開報紙,楊照站在那人後面,親眼目睹他打開報紙先看副刊,而且是看楊照的小說!

楊照說,那個時代的報紙,絕大部分都是大同小異的內容,電視新聞亦然,只有副刊例外。在訊息貧乏的情況之下,大家非常依賴報紙,那時候有很多人看報紙會快速翻過其他版面,甚至翻都不翻一下就直接看副刊,因為副刊才有新的東西,才刺激、才有趣。

文學獎評審紀錄

講到聯副,一定會講到「聯合報小說獎」,聯合報在民國六十五年創辦了小說獎,之後時報跟進辦文學獎。而時報辦了文學獎,「聯合報小說獎」也要升等,成為全面的文學獎。楊照覺得最關鍵的一件事情,就是篇幅如此寶貴,可是「聯合報小說獎」從第一屆開始,就把評審過程全部公開。

這一點不僅對於寫作者非常重要,對於當評審的人也非常重要。台灣所有的文學獎四十多年來的習慣,都沿襲這個傳統。這也是一個重要的資產,全世界很少見,評審必須要有一套自己的說法,而這套說法會被公諸於世。

副刊的功勞

楊佳嫻總結,無論是作家個人的寫作生涯,乃至於讀者所見識到的大規模文化風景,副刊作為一個時代的中心,讓我們看到了整個台灣社會文化的豐富變遷。副刊不僅有苦勞,更有非常大的功勞。


【慢慢讀,詩】彭傑/夜晚的散步
彭傑/聯合報
冬天到了。我們把落葉掃進爐膛

糧食打好後運進地窖,把大紅的燈籠

掛在高高的木架上。那是在三年前

馬德明的母親剛去世不久

我正在寫一部長篇小說。

吃過晚飯後,如果沒有人串門

馬德明沒有去鎮上的鐵廠加班

我們就去村外散步。沿著小路走下去

經過水光晦暗的湖泊,

一直到有樹的地方。那裡沒有什麼人

也沒有什麼燈,我們沿著月光

順勢攀往高處,成為那些

嗚嗚作響的手風琴,

在光禿禿的樹枝上常常響到天亮。


林佳樺/公敵
林佳樺/聯合報
便當盒一掀,掩鼻撇頭、走避、作嘔聲四起,有些同學更以瓦斯毒氣形容我帶來的兩大全民公敵——茄子與香菜(老家叫「芫荽」),說前者口感軟如爛泥,後者有瓦斯氣味。

約莫八、九歲的我不解,這在鄉下外婆家,茄是平民百搭天菜,鹹辣酸麻、肉末蝦皮鹹蛋等佐料皆能合拍,芫荽是神級調味,怎麼來到都市,都被排擠成了異類?同學甚至告誡:這兩種異類很毒。我回家問開藥鋪的外公,得知茄子不適合胃寒與皮膚過敏的人,它的清洗與料理都相當方便;芫荽則能開胃袪寒,羹湯撒點芫荽,脾胃、毛孔與靈魂都能發汗、醒神。

那時我常帶冷便當(不喜蒸飯箱味):常溫飯、蛋與豆腐擇一,蔬菜時而地瓜葉,時而茄子炒透後、淋些油膏蒜末綴點芫荽。我常驚嘆何人發明這道料理,紫上添綠,視覺味覺堪稱絕配;茄子本身無殊氣,要依賴辛香醬油使之入味;香菜稱之為香,是由於混雜了檸檬與酸橙之氣,在老家,頂多有人說嗆,無人鄙視它臭,在我家飯桌上常駐多年的這道菜,一到校反成了施放毒氣的恐怖分子。

那時班上常玩大風吹,同學必來這麼一句:「吹——吃茄子和芫荽的人。」我成了鬼,全場只有我在找空位。

這道菜在我的便當中絕跡了嗎?爸媽忙時,它仍是常出場,有時是便當要角,有時是最搶眼綠葉;而且我的硬骨頭個性和熟爛軟茄不同,大家愈是嘲笑,我低落一陣子後,就愈是要讓大家聞聞。菜是無辜的,好菜豈可被糟蹋?

高年級時重新分班,一天,坐我附近的模範生便當掀開,辣椒炒軟茄、拌上芫荽,灰暗紫茄與我家的亮茄相比,暗了幾階。全班或遠觀或圍近,紛紛豎起大拇指稱:勇敢。

於是,我由恐怖分子翻身。

近年藉由臉書,小學同學再度聯繫,大家由鄉下北上打拚,聊起家鄉味及台北美食老店,不知何人談起年紀漸大,牙齒也走向垂暮,喜歡吃軟茄、「軟飯」,我們回想起陳年舊事,笑稱小時對食物味道認識太褊狹,對人們的包容也不夠寬廣。

有位當年極度厭惡茄子的同學,現在可是料理魚香茄子的高手,人稱傅培梅二世,教導如何調配川菜魚香味中的辣椒、蔥薑蒜、糖鹽醬油等調味。

有人談起小時對芫荽全無好感,五年前去日本數月後,為之改觀。那時日本搶打芫荽商品,推出芫荽味薯片、芫荽醬、甜品、飲料、酒、T恤,芫荽成了年度冠軍食物,便利商店也推出芫茜節,如果此株菜葉進軍演藝圈,便是經紀公司力捧的當紅歌手,強力推銷唱片、寫真、廣告等周邊商品。

群組裡也聊到近日芫荽被推上國際舞台——必勝客推出「香菜皮蛋豬血糕比薩」,讓台灣在地菜站在「披薩變形記」的浪尖。我好奇品嘗,滷香豬血糕、爽口皮蛋,撒上花生粉、香菜,口味很衝擊,具多層次的鹹甜交織感。好友們認為如此對待義大利美食,是嚴重的外交事件,我倒認為口味人各不同,混搭風有時會激盪絕佳或闇黑創意,做菜有時可循古法,有時不必拘泥框架,料理存乎一心,吃得快意即可,只是芫菜太有個性,混搭中,它是絕對不會被埋沒的氣味。

反觀茄子,本身味道寡淡,得依賴醬油、香菜、蔥薑蒜辣椒等來幫襯,幸虧它一煮便爛,味道容易滲入;而且嗜油,給它多少油,全數吸收,光亮紫皮糜軟內心,便可想像它必是油出了一番境界。

我極欣賞這兩者個性截然不同的菜蔬,一個堅持自我,一個軟柔包容,在色彩裡屬高彩度的冷色,入口卻能在我的腹胃流淌熱液。它們讓我了解,人事、口味及喜好如水,是會流動與轉向的。


  訊息公告
強度、廣度、長度 讓企業說好策略故事
策略故事必須從結尾開始建立,先決條件是先建構起承轉合的「合」,這會決定故事的基本風格,甚至影響構成故事的所有要素,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關鍵。以全球最大直流精密馬達的製造商萬寶至為例,其以成本作為競爭優勢,並採取各項相關措施,主要包括這4種。

奶油界的勞斯萊斯!法式經典的「彎月可頌」台灣吃得到
外皮酥脆、內層柔軟的「可頌」,一直是許多民眾熱愛的經典麵包,食材中的「奶油」,更是決定可頌美味的關鍵。本季全台共有36間麵包烘焙店,均使用擁有「奶油界的勞斯萊斯」稱號的「蒙太古 AOP發酵奶油」,推出法式經典造型的「彎月可頌」,讓可頌愛好者可以品嚐法國餐桌上的經典滋味。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