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電影、日劇、韓劇…選擇那麼多,要選哪一部?聽部落客怎麼說─最精選的部落客影劇評論就在【影劇大好評】!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3/19 第7344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文學紀念冊】王文進/浪花淘不盡《未央歌》——鹿橋逝世廿年
【書評•小說】吳曉樂/生命從來不等價
【聯副文訊】2022臺灣文學巡禮

  今日文選

【文學紀念冊】王文進/浪花淘不盡《未央歌》——鹿橋逝世廿年
王文進/聯合報
《未央歌》書影。(圖/臺灣商務提供)
《未央歌》在台灣問世已五十五年。二○○八年亦在大陸以繁體字出版,擁有不知凡幾的書迷。《未央歌》為何會有如此的能量與魅力?若光靠那夢幻中的人物與故事,絕對經不起逾半個世紀歲月的磨洗。台灣文學史一路由「反共文學」「現代主義」「鄉土主義」的爭執到「國族認同」的焦慮,《未央歌》卻始終維持著山嶽般的篤定,任憑四周風嘯雲落,自有慕名喝采者眾。其中一定有「文學藝術原理」的內蘊結構在焉。其實這部六十萬言的巨著,應該像毛宗崗評點《三國演義》逐字逐句,加上篇章結構的詳敲細究,才能知道其引發廣大共鳴的根本原因。換言之:《未央歌》經得起「文學形式」的檢視。

1.章回小說體的大架構

張愛玲《半生緣》開篇約六千字,男女主角世鈞與曼楨的身世背景及命運,就已勾勒成形,而後只是漸次「證驗」。《未央歌》路數不同,走的是傳統章回小說的「藏鋒不露」,是「隱隱青山看不盡」的大架構。全書以十七章六十萬言描寫昆明「西南聯大」僅僅三年左右的故事。

開篇七百字的「緣起」先以散文詩語調,神諭式地宣告每度花開,必然會對應一位為花神垂顧女子的故事。言猶未盡,旋即轉成另一蒼勁筆調長達九千多字的「楔子」。緩緩追溯西南聯大的校地,如何由一位善心「故老耆舊」發願捐地興學而來。此一開卷手法,儼然就是《紅樓夢》「女媧煉石補天」與「絳珠草還淚」的笛韻悠遠。

第一章用遠鏡頭特寫四大主角之一「小童」。小童認真地在廣袤田野中採集標本,將「楔子」中「捐地興學」的意象與小童相互聚焦,並對校園景色作一鳥瞰式的描繪。第二章四大主角及多數次要人物逐一亮相。最顯眼的就是「藺燕梅在校門口一下車就被余孟勤濃眉下的一雙銳眼嚇著。喫了一驚,一腳踏到一個小水漥兒又靈活地讓了過去」。竟如余孟勤眼中所見:「小童,將纔她差點踩到水坑那一閃,是不是比白鴿子展開翅膀還好看?」小童的回答是:「她那樣子就不像會跌倒的,她一定會打球」。大余是哲學家看雕像,小童是陽光少年看青春奔馳。

第五章,全校屏息靜待藺燕梅祈唱〈玫瑰三願〉,是〈未央歌〉的第一波高潮。歌詞的貼切不在話下,讀者應會同時在耳畔響起「黃自」的曲調,婉約中蘊藏著三十年代的激昂,這不得不說是〈玫瑰三願〉融成文學經典意象的歷史遇合。耐人尋味的是:全校師生囑目的大余和藺燕梅雖然先前有「驚鴻一瞥」的遙遙相望,但正式會晤還得延遲到第六章才登場。這是鹿橋沉得住氣的地方,也是寫大書的迂迴不迫。

第八章又一波高潮迭起。藺燕梅和余孟勤奉派採訪當地部落民族的祭典歌舞。歷經熊熊火焰祭典的共舞,深夜返回夏令營山路的星夜攜手,似乎「佳偶天成」的故事,即將成形。

阻斷余孟勤與藺燕梅往「才子佳人」單調故事發展的是范寬湖。藺燕梅那被「錯吻」的椎心之痛,掀起聯大學生群中驚天巨浪的罪人畢竟要由他來承擔。這又是巧意安排的人物。余孟勤不能吻藺燕梅,那會變成通俗言情小說。而范寬湖吻藺燕梅是:他以為自己是可以「喚醒」藺燕梅生命深處愛情的唯一「使者」。藺燕梅被吻時,正在一個沉睡的夢境之中,撲朔迷離的夢中,是藺燕梅和余孟勤若合若離相互追逐的春夢。春夢乍醒,就已天地變色。為何一吻會如此掀起滔天巨浪?鹿橋對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在此登場了。范寬湖吻藺燕梅是在凌晨即將開往昆明的列車廂中,偏偏這時巡車路警撞上,鄙夷地說了一句:「這些學生們」。這群學生開始想到:「罵得好,罵得痛心。老百姓完糧納稅地由政府辦學校讓別人來讀書,他們是有資格罵,是要覺得痛心」。

夢醒了,藺燕梅終於清楚余孟勤不適合她。爾後四章,鹿橋如何收拾這雲南憾事的殘局?後面又是「青山隱隱」看不盡的層巒疊翠。

2. 甜而不膩的「冷冽冰泉」

有些批評者認為〈未央歌〉語調太黏膩,藺燕梅的美太嬌嫩,與時代脫節。其實全書若只靠藺、伍、余、童的故事,絕對撐不起這六十萬字的大架構。凌希慧的安排,是這部小說能「甜而不膩」的「冷冽冰泉」。

凌希慧一出場就氣勢「凌」人。本來一寢室的人正在熱切引頸企盼藺燕梅出現,偏偏門上一響「不等回答進來了一個人,身形瘦瘦的,短短的頭髮,布衣裳。可是一片聰明神氣就從兩個眸子裡射出來」。身影乍現就同時壓住藺燕梅、伍寶笙的丰采,是鹿橋精心埋伏的「奇兵」。

果然在第五章藺燕梅演唱〈玫瑰三願〉之前,為了避免失於過度「甜膩」,先讓凌希慧來一段離家逃婚遠赴緬甸當記者的剛健戲碼。凌希慧的「遒勁」和藺燕梅的「嬌嫩」一章之中前後對照,正是毛宗崗所謂全書之中有篇章,一章之中有對應的筆法。凌希慧的丰采神韻一直貫串全書,第八章余孟勤讚揚她:「若在山谷中跳出一隻豹子,她也會不慌不怯瞄準射擊。」凌希慧合情合理成了海明威式的「戰地記者」。第十章,凌希慧果然穿了軍服回來,卸下戎裝重返校園,而後她就一直以《未央歌》中「俠女」的造型撐起另一種「遒勁」之風。

3. 荷蘭鼠蛋糕與米線大王

鹿橋是既創造了藺燕梅的美,又要小心這種美不能過度「滿溢」。「米線大王」就是另一道「護城河」。第四章一群學子在年初三到藺家作客,燕梅一曲舞罷,歡聚餐後捧出一盒親手做的蛋糕。造型是小童的吉祥物「荷蘭鼠」。老鼠的眼睛是藺燕梅某件上衣的黑鈕釦。眾人見其精緻細巧,捨不得吃。小童說:「送給米線大王。」眾皆歡躍附議。

「米線大王」是校園旁學生常去的一家小館,早與學生打成一片。那年除夕,一群因戰火而被迫顛沛異鄉的學子無處吃年夜飯。余孟勤悄悄和店主說好,大家不知就裡,原只想照例去買餐。卻只見大門深鎖。門聯是余孟勤幫店家寫的對子。上聯:「人鬥南唐金葉子」,下聯:「街飛北宋鬧蛾兒」,係大余摘自清初陳維崧的詞句。眾人看了,覺得頗有過年節的味兒,既然店門未開,可以回去了。赫然大門乍開,米線大王一家及老太太牽著一個小孫女,盛裝等著這群學生。席間溫馨詼諧,藏在後面的是流離學子吃頓年夜飯就欣喜若狂的辛酸。如此數筆,順手留下抗日聖戰的多少悲傷。藺燕梅那纖塵不染的美,透過學子們感恩轉贈的蛋糕,「天上」「人間」也就互相通了氣。

一九九二年,我任職淡江中文系主任,曾邀請雲南社科院副院長何耀華教授來訪,席間問及:「米線大王尚在否?」耀華副院長隨即熱切地說:「要不然,您親自來趟雲南,發表篇論文,藉此一探究竟。」可惜我當時的研究領域是六朝文學,一時騰不出時間寫邊疆民族的論文。一轉眼又是三十年,如今若要親口嘗上那熱騰騰的米線,恐已是千里尋夢矣!

4.「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結尾

如此看不盡的青山隱隱水迢迢,究竟要如何作結?受了傷的藺燕梅絕計不見余孟勤。小童一派天真地約藺燕梅到鐵峰山去釣魚。藺燕梅隱約覺察真正喜歡的是小童,諸多心事在鐵峰山的鳥語花香中欲言又止。未料小童始終心無掛搭,想重新撮合余孟勤與藺燕梅。下得山來,要求藺燕梅「閉上眼睛」。燕梅張眼時赫然余孟勤在前。悲痛的藺燕梅決心離開昆明,遠赴邊境編字典。事過境遷,伍寶笙悄悄幫小童安排到藺燕梅處作田野調查。臨行之際,伍寶笙將去年藺燕梅託付的心事告訴小童。「小童聽了之後,羞得低下頭去,看了自己兩隻腳在撮弄地上的小草。」天地間居然有此「大音稀聲」的文字。小童見了藺燕梅,究竟是兩人羞澀對望?熱淚盈眶?還是蹦跳依舊?鹿橋統統神祕不語。卻用五十九個字,扛起這六十萬言的重量:

他們仰看青天裡,風吹雲捲,四野泉水淙淙。正對面鐵峰山上,去年藺燕梅談滇南好風光的地方,將將飄過一抹白雲,掛在山尖,拖成輕淡的一片霧。

5. 顧獻樑與鹿橋的世紀友誼

一九七五年,鹿橋為了顧獻樑師翩然走訪淡水。當時深受學生愛戴的獻樑師是鹿橋早年同窗好友,在「藝術概論」課堂上走漏消息。我與歷史系李利國及一些建築系的朋友們租了艘渡船,招待獻樑師和鹿橋伉儷環遊淡水河,遠眺觀音山色。

鹿橋最興奮的反倒是小鎮龍山寺的老人茶。頻頻說八仙桌上的茶具「好美,好樸質」一面急將原本置放桌上的相機藏起來,意思是「西洋這東西此刻最上不了檯面」。大家一陣哄笑。

顧老師當時已是望重學界的名師,茶席間讚許起鹿橋,仍是「君才數倍於我」的忘機陶然。據鹿橋回憶當年在耶魯大學時,最積極催促《未央歌》出版的就是獻樑師。獻樑師仙逝已久,鹿橋辭世也已二十年,昔日「山水煙波,古寺茶香」五十年來縈繞不去。而今燈前細讀此熾熱青春之書,當然深藏一份對他們那時代人物氣度神采的懷念與景仰。


【書評•小說】吳曉樂/生命從來不等價
吳曉樂/聯合報
《倖存者,如我們》書影。(圖/聯經提供)

推薦書:Tash Aw/著,彭臨桂/譯《倖存者,如我們》(聯經出版)

《倖存者,如我們》的內容,以阿福向留美社會學博士譚素敏的口述所構成。譚素敏選上阿福作為犯罪案例的田野調查,洽詢過程,譚素敏表示意在「描寫出阿福這個人」,短短一句話為此書錨定基調。即使阿福犯下殺人案,但構成阿福的諸多元素中,犯罪僅占極小一部分。阿福生於馬來西亞的小漁村,父親遷徙至新加坡做工,再無返鄉,遺留下阿福母子相互依持,在封建守舊且經濟破敗的小漁村搖搖晃晃地活著。阿福(與母親)始終不被當成「真正的人」,自然也不會關照「生命」的價值。書中另一要角為阿強,在吉隆坡販售盜版玩意,或為毒販跑腿營生。小小年紀,即已相當熟稔如何在層層剝削中,安插自己的位置,母親為了助阿強脫離幫派影響,舉家遷往小漁村,阿強仍把城市裡學得的立身之道銘印心底。當阿福與阿強日益親近,無可避免地,個人命運必然會被吸引往深不可知的境地,但從阿福的自陳,讀者也將明白,食人社會,阿福不是被阿強連累,就是被冷血的雇主給拆吃入腹。

阿福句句以「我」出發,實為作者的文心獨運,召喚讀者聽見阿福,更聽見他所隸屬的群體,也就是籍籍無名的廣大勞工。阿福的位階由他所共事的對象所決定,更凸顯出馬來西亞的地理政治,印尼,孟加拉,緬甸,尼泊爾,柬埔寨,直至結局引發衝突的羅興亞人,從阿福的反應,我們將心領神會,縱然宣稱生命等價,人人心中的天秤卻自有衡量。

書中險象環生的場景,也包括阿福以「妳」為發語詞,對譚素敏進行的反詰問,句句指畫出「理解的極限」。阿福對譚素敏的觀察,不妨也解為倖存者們對觀看者的「反凝視」,阿福交出生命史,成就譚素敏的研究,但在他詢問譚素敏私事,作為某種「心安理得」的交換時,譚素敏卻屢屢保留。書中有一幕,阿福買了豬腸粉,邀請譚素敏共餐,譚素敏「凝視著盤子,看起來很悲傷」,譚素敏嗣後解釋她不吃碳水化合物,阿福逕自理解為譚素敏奉行著某種宗教儀式。歐大旭藉此暗示「描寫」本身是個帶有距離的動作。讀者進而明白到,我們亦深陷作者的布局,閱讀阿福生命的同時,暴露出自身的位置,為此我們必須凝神體會內心反覆乍現的折衝。

作者歐大旭生於台北,父母為華裔馬來西亞人,他兩歲隨父母返回吉隆坡,中學畢業後前往英國,取得律師資格,而後進入東安力格利亞大學進修創作課程,陸續出版《和諧絲莊》、《沒有地圖的世界》、《五星豪門》。《沒有地圖的世界》收錄有李有成教授的導讀,其中提及「歐大旭以書寫推翻挑戰英國作家所再現的馬來亞」,此一企圖在《倖存者,如我們》亦有著千絲萬縷的交織。


【聯副文訊】2022臺灣文學巡禮
聯副/聯合報
由勇源基金會主辦,聯合文學基金會執行「2022臺灣文學巡禮」,台北場將於3月19日邀請作家鍾文音、向陽,29日邀請敷米漿、林秋芳,於紀州庵和輔大朝□樓午後舉行,免費活動,報名請洽:02-2766-6759轉5101或上聯合文學臉書官網。(桂樨)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