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拉電子報】分享文學性、藝術性與兒童性兼具的兒童繪本,並希望透過繪本和你一起發現孩子的世界。 【發現-史前館電子報】有考古學家帶你進入時光隧道,讓你更認識臺灣豐富史前文化、原住民文化與自然史。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10/07 第7547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當代散文】劉墉/童年的大院子
【最短篇】蔡仁偉/Youbike
【如果你來永康街4】張輝誠/樹
【慢慢讀,詩】吳耀宗/的

  人文薈萃

【當代散文】劉墉/童年的大院子
劉墉/聯合報
劉墉作〈童年記憶中的大院子〉,紙本設色,94x243cm,2020。(圖/劉墉提供)
前年五月,有一天電視播出「大院子」專題,說日本時代曾經作為海軍招待所的一個庭園建築,前幾年因為失火燒毀,現在由建設公司接手,重修復原而且對外開放。我當時心一驚:電視裡的畫面怎會那麼熟悉?不是我童年總去爬樹的地方嗎?

小時候我住在台北市的雲和街,斜對門是國防部長俞大維官邸,俞家過去就是作為台大教職員宿舍的「大院子」。當年人們已經管那裡叫「大院子」,因為它門口沒有牌子,甚至沒有大門,用七里香和榕樹圍起的樹牆,常有小朋友鑽進鑽出。

我小時候就讀的龍安國小,校門遙對著巷子另一頭的大院子,稱得上是「門對門」,所以放學之後小朋友常一路跑,出這個門,進那個門。大院子比校園好玩,因為它有庭院深深的神祕感,除了中間一個高大的建築,還有以長廊相連的四棟日式房舍,可以說彎來拐去變化多端。加上主建築的廊道很寬,常掛滿洗曬的衣物,有些床單垂到地上,非常適合藏在後面玩躲貓貓。

大院子前面有一口水井,水泥井蓋上有個洞,不知哪裡來的傳言說那不是井,而是防空洞,還有沒投降的日本兵藏在裡面。只要對著小洞大喊兩聲,就會聽到有人講日本話,嚇得小朋友都躲著那口井。

院子四周有很多大樹,除了高高的棕櫚、檳榔和榕樹,最吸引我的是麵包樹,比人臉還大的葉片,落在地上可以當扇子。夏天樹上掛滿綠綠黃黃的麵包果,小的如壘球,大的像躲避球,表面像蛇皮似的一格一格,剝開來黏黏的會黏手。雖然聽說確實像麵包一樣可以烤來吃,但我從沒試過。倒因為它的樹幹很壯、很結實,而且有幾棵是歪的,適合攀爬,坐在樹椏間乘涼聊天,很有「住樹屋」居高臨下的優越感。

可惜那時候初中還有聯考,自從升上六年級,每天補習到夜晚,我就很少去大院子了。後來那裡把樹牆改成磚牆,又加上高高的大門,路過時只能踮腳看兩眼。

直到一九九□年,我應公共電視的邀請返國,編寫《中國文明的精神》腳本,其中有一章關於宗教,必須請教住在大院子裡的台大教授楊惠南,才得到機會舊地重遊。

只記得大院子的建築依舊,但長滿雜草,楊教授帶我穿過長廊到達他家。房間很大、屋頂很高,可惜我在請益之後匆匆離開,沒能把握機會,整個重遊一遍。

但我總惦著大院子,尤其是十年前開始畫童年故居,為求真實,我除了參考早期台北的街道地圖,還一次次到大院子四周觀察。童年故居早就改建了,小朋友嬉水捉魚的「□公圳」也不見了,變成一棟棟樓房。只有大院子緊鄰的「殷海光故居」,圍牆邊露出短短一段小溪,水邊依舊開滿薑花。

有一天我從殷海光故居出來,看見大院子的側門半掩,趕緊抓住機會,溜進去舉起相機,突然聽見有人大喊「你是誰」,然後加一句「最近常常掉東西!」我趕快灰頭土臉地退出來,輕輕把門掩上。

正因此,前年五月當我聽說大院子對外開放,立刻趕過去。果然大門開了,外面有個牌子寫著「大院子」。進門榕樹上掛著好多燈籠,牆上一幅大紅花的海報,原來那裡成為畫廊,正展出旅美名家鄭麗雲的油畫。畫廊賣票,但是如果先到左邊的餐廳消費,則可以憑發票進入展場。左邊,不是有我小時候害怕的那口水井嗎?半世紀不見,還是那個樣子,上面擺了不少蘭花盆栽。水井過去,有個新建的玻璃屋,大片落地玻璃窗對著庭院,初夏的陽光斜斜射入,許多客人正在享用午後茶點。我喝杯咖啡,臨走,看見門邊一個利用天然樹幹挖空作成的木雕。「太棒了!」我讚美,轉身問櫃台人員是誰的作品,他們指指後面,說老闆知道。接著走出一位男士,有著陽光的膚色和親切樸質的笑容,他看我一眼,居然說:「我認識你耶!」原來是我成功中學的校友,耶魯大學流行病學博士劉文良,他接著轉身招手,請出一位正跟朋友喝茶聊天的女士,他在耶魯同窗的夫人郭淑珍。

兩口子很熱情,帶我進畫廊參觀。沒想到記憶中暗暗的大房子,由他們建設公司ROT重修之後,變得寬敞明亮。焚毀的天花板被移走,露出上面高大的屋頂和交錯的橫梁,還散發出檜木的香味。窗子都依照原樣修復,還留有前兩年失火薰黑的痕跡,加上鄭麗雲半抽象的油畫作品,十分「後現代」。

接著他們二位就邀請我在那兒開個畫展,我先一怔,因為已經十年不曾在台灣辦個展,而且婉拒過不少地方的邀請,如果突然在大院子展出,不知對朋友怎麼交代。但我跟著想:別的地方可以不去,大院子怎能不展呢?這是充滿我童年回憶的地方啊!

隔周,我就請了幾位國小的同班同學在大院子的餐廳聚會,雖然好多人早已搬離溫州街,但是連在新竹尖石鄉山上經營果園的都趕了過來。大家一起在院子裡繞來繞去,說記憶中六十年前的樣子,最後決定我開畫展時可以辦個懷舊會,由一群白頭宮女說玄宗。

既然在大院子展覽的意義特殊,我決定以童年作主題,畫故居周遭的景物和小時候接觸的花花草草,連少年時的漫畫和插圖也一起展出。當然還有記憶中的大院子,為求真實,我除了現場寫生,找建築圖和文獻資料參考,還請劉軒用無人機作了空拍錄影。

我再次拜訪楊惠南教授,三十年過去,他還住在那兒,這次由他導遊,才發現他雖然住在大院子的角落,居然還有個小花園和溫室。我也和劉文良伉儷再三聚會,請來他們認識的大院子「舊人」。其中最年輕的是曾擔任「Google」台灣業務總經理的張成秀,她很感性地說,知道大院子修復完成,曾帶著因車禍半昏迷的母親過來,老人居然一進大院子眼睛就睜開了,東張西望,內心必定有著深深的觸動。

大院子從早年就屬於台灣大學,許多知名的學者,像是寫《家變》的王文興、植物學家靳宗洛、歷史學家傅樂成、徐先堯、白色恐怖時期曾入獄的化工系教授徐念文。隔一道牆緊鄰的則有哲學系的殷海光、大書法家臺靜農、被稱為「中國現代考古學之父」的李濟和曾任台大政治系主任的彭明敏。

早年因為日式宿舍不設大門,只有樹牆,這些大學者家的院子都是我穿梭躲貓貓的地方。到今天,我還能記得有一回不知躲在哪家窗下,突然窗子嘩一聲打開,有人重重咳嗽一聲,扔出個菸蒂,正好掉在我頭上。

這些平房早改建成大樓,每次走進溫州街,都感慨童年的景象不再,所幸大院子一切如故,同樣的建築、相似的大樹、熟悉的林蔭,而今只要走進去,就一下子回到兒時。六十多年了!往事並不如煙,當時每個微不足道的情節,而今都成為我筆下溫馨的文字和畫面。

●「劉墉──畫我童年」於大院子(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248巷10號)展至11月30日。10月8日(星期六)下午14:30開幕典禮。


【最短篇】蔡仁偉/Youbike
蔡仁偉/聯合報
為了抄近路,他把Youbike騎上人行道,結果不小心撞倒了她。

「你這人怎麼回事?不知道這裡不可以騎車嗎?」她按著受傷的腳踝生氣地說,他不停道歉,表示不會再犯,並留下聯絡方式,答應會賠償她醫藥費。

他們就是這樣認識的,如今他和她的婚姻已經維持了十年。每當他回憶起這件事,總苦笑著說自己當初要是乖乖騎在大馬路上,也許就沒機會認識現在的太太。

「所以犯一點錯不一定都是壞事,人生總是需要一些驚喜嘛!你說是不是?」

「你不要再為自己的外遇找藉口了。」


【如果你來永康街4】張輝誠/樹
張輝誠 /聯合報
青田官邸(青田街7號)一角老芒果樹。(圖/張輝誠攝影)
樹,是的,來永康街看樹啊。

說來也巧,永康街盛名騰播,名店芒果冰功不可沒,然永康街與芒果卻有奇特之遙遠連結。什麼連結?且聽我細細道來。

我所謂永康街,實則是以永康街為中軸,金華街為橫軸,東起新生南路,西至金山南路,北達信義路,南抵和平東路。

我的母校,師大,橫跨和平東路南北,路北側有師大圖書館,館對面有一希臘柱狀門牆,煞是好看。館側旁就是麗水街,隔街相望著錦安公園,公園南端小巷(金山南路二段203巷)有一整排十來戶日式獨棟老木屋群,乃日本殖民台灣時總督府山林課宿舍群,我讀大學時,泥牆高立,庭院深深,僅見屋簷,頗感神祕,但今日已重修,疏籬錯落,一座座日式獨棟木屋,煥然精神,甚是可愛。

然此處最教人驚喜,是有一棵年近百年的台灣油杉,樹幹挺直,挺拔而上,凌越泥牆和屋頂,揮出十幾隻小手似的招搖。據說,此樹原是山林課員從中央山脈取來家前院栽植,想不到,物換星移,人去世移,樹猶如此,青青綠綠。

從青田街六巷走進七巷,日式木房前院、後院種植的老樹,因鄰近後來漸起五六層公寓,老樹為了爭取日光,逐年長高,竟高至五六層樓比肩,樹幹粗壯、拔高衝樓頂,巷兩旁的老榕、大麵包樹枝椏交錯,密蔭遮天,宛若一巨大綠隧。此處恰好是老屋餐廳「青田七六」所在地,進店也好,流連巷口也罷,只消抬頭望望樹身、仰望樹頂,皆有一股難以言說、綠意盎然的悸動。

老樹在永康街,似頗受敬崇,甚至成為獨特風景。

素樸豪宅KINDOM(麗水街33巷東側街底),全棟清水模風格,水泥牆面鑲製玻璃景窗,很是特別。興建時,角邊有一老「朴樹」,建商特意讓出位置,五花大綁好生保護,大樓落成,去除包覆,又讓朴樹舒展,枝葉漸冒,碩大如昔,籠罩整條路面,建商更樹旁設立標牌,說明前後因由。尊重老樹的作法,讓人感動。

其實更早之前,豪宅青田官邸(青田街7號)就是如此,同樣讓出門首一角,讓雙人合圍的老芒果樹繼續安居,芒果樹幹粗豪邁,枝椏散向五六層樓高,到了夏季,芒果結實纍纍,由綠轉黃,煞是壯觀且美啊!(敦煌畫廊、青田茶館主人,志明學長,屋後也有幾株老芒果樹,同樣壯觀。)──你看,永康街近年以「芒果冰」暴得大名,錦上添花,竟非憑空而降,早有遙遠因緣。

更不用說,永康街右轉37巷,巷內文青咖啡館林立,巷口就是一株神似台灣油杉的直樹,從路邊斜長起來,樹身直直挺過路上方,像一位熱情少年,在路口歡迎著、招搖著、守候著。

像這樣低調又不搶戲的樹,在永康街有好多,永康街23巷某豪宅一角,寒冬夜行時鼻頭忽入一陣濃香,細一嗅察,是梅花,讓人忍不住想起「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又或者永康街13巷,新闢停車場,將車停好,下車覺得樹蔭可愛,抬頭一望,哇,好大樹蔭、偌粗枝幹,細一看,是棵老樟,和幾株老榕,依依守護一旁殘破日式木屋。

倘若你來永康街,偶爾留心一下這些低調沉默的樹,也許會發現永康街與天地的連結與私語。


【慢慢讀,詩】吳耀宗/的
吳耀宗/聯合報
廣場到處找尋失去的

沒有翅膀它一刻也活不下去

意義這東西不放棄追逐亮光與黑暗

它使時間流動起來

或者不那麼暴烈


每天都有集體遊戲

活著的人必須演練共用的詞彙

例如過去,現在和未來

甲說「牽手」,如果心有所動

乙說「牽掛」,如果被離開了

丙說「牽連」,如果捲入政治

丁說「牽牛花」,如果熟悉死神找過的象徵


山風吹過竹林的時候

趺坐的香客怡然自得說:

「我這輩子兩手空空而來,

也將兩手空空而去。」

老和尚撿起月光說:

「我看你連手也帶不走。」


  訊息公告
地震別急著往外衝!家有嬰幼兒防災準備須知
地震發生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保護頭部、頸部避免受傷,應立即採取三口訣「趴下、掩護、穩住」的動作,躲在桌下或是牆角。家中如果有嬰幼兒時可替他們準備專用「緊急避難包」跟大人的避難包放在一起,物品包括防震帽(用較厚布料縫製),或是較厚帽子也可。

海洋民族的智慧 蘭嶼達悟族的文化傳承
蘭嶼是國際知名的潛水熱點,清澈的海水,繽紛的海底生態,還有達悟族充滿智慧的海洋文化。許多傳統的部落文化,背後都富含科學原理與永續思考,值得島上的旅客去了解並深思。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