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11/10 第7581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被遺忘的一本書:《十年詩草》】凌性傑/世界是空的,誰在誰的夢中——記憶中的《十年詩草》
【慢慢讀,詩】吳俞萱/眼睛的開口
【聯副文訊】馬欣主講《一一》、《青梅竹馬》
【有意圖】李進文/想

  人文薈萃

【被遺忘的一本書:《十年詩草》】凌性傑/世界是空的,誰在誰的夢中——記憶中的《十年詩草》
凌性傑/聯合報
詩人凌性傑。(圖/凌性傑提供)

▋安心的告別

二○二二年白露時節,迅速簽約售屋,搬離居停十六年的淡水。八月底九月初,遇見新的一群高二學生,他們出生那一年正好就是我買下這間房子的時間點。看著他們,我揣想屋子若是幻化成人形,會是哪一個青春身影?是精壯結實,還是骨骼清奇?一個人的積習,往往跟居住型態密切相關。吃喝拉撒行走坐臥,諸多習慣的養成,幾乎都是與生活空間相互磨合的故事。

臨別回望,這棟屋子用最安全的語言告訴我,可以繼續往下一個地方前進了。這是一次讓我感到安心的告別,安心的理由無他,因為已經能夠承受了。這個家屋承受過颱風、寒流、地震,承受過我的歡樂與憂傷,其間換過許多的燈管與燈泡,該發亮時候總能適時發亮。除濕機,免治馬桶,變頻冷暖氣機,恆溫熱水器,提供最細緻的守護,讓我得以輕易擁有乾淨舒爽。當年成為屋子主人那一刻,我要求設計師幫忙更改空間規畫,新增幾面厚實的木作書牆。然而積書成癖,日久成災,這是早就可以預料的事。即便有意識地散書、漂書,負擔仍然不小。

離開一個熟悉的地方,變換居所與植物換盆沒什麼差別。把自己拔起再重新種下,稍一不慎就傷筋動骨。屋子售出之前,最麻煩的工程是必須迅速清理藏書。新的住處空間有限,無法容納太多衣物與書籍。衣服回收處理不會覺得可惜,但要把讀過的書送掉賣掉卻頗有糾結。一紙售屋合約為這份糾結劃定界線,期限內完成清空,順帶讓心理纏縛一併鬆脫。於是,勞動之日找來可信賴的學生幫忙裝箱打理,檢視一下書況,能送的就送人,或者整箱寄給幾個有感情連結的圖書館。其餘不知如何處理的,就聯絡舊書店老闆來家裡收書,幾趟估價清運,大約散去兩千多本書。心想,賣掉的實體書如果之後想要重讀,再買一份電子書也很方便。繼續留下的藏書,則分別置放在幾個地方。

散書過程勇氣倍增,很敢下決斷,說不要就不要了。割捨要一鼓作氣,大學二年級以前的日記手札、高中大學時期的情書,全部消滅得乾乾淨淨。那些原以為值得珍惜的回憶,彷彿從此不值一顧。有人問我,不覺得可惜嗎?我只覺得出乎意料的暢快,因為日記書信裡的我完全是一個陌生人了。跟陌生人說再見,只有尷尬,哪會可惜?過度眷戀從前的自己,對已經結束的故事依依難捨,是人生路上的沉重負荷。想要輕盈地往前走,隨身行李越簡單越好。

▋古樸裝幀的《十年詩草》

如果語言是我的居所,告別書信日記,也許就是建造新屋宇的契機。

親自將家屋上鎖,把鑰匙交給買方,像是同時關上了一扇時間的門。跟這個屋子說再見,最後一批隨身攜帶的書,其中有大雁書店版的《十年詩草》、《山水》。

手邊這本《十年詩草》經歷了三十三年光陰,略有斑駁痕跡。一九八九年大雁書店成立,發行人是簡敏媜。這是一家很有文人氣的出版社,不管是經典大系或當代叢書,裝幀走的是古樸素雅路線,用紙相當講究。張錯主編的經典大系,第一批出版品有卞之琳《十年詩草》、馮至《山水》、何其芳《畫夢錄》、辛笛《手掌集》。這套書每一本都註明封面與內頁選用哪款紙張,以及印數多寡。《十年詩草》封面用松華紙,內頁用山茶紙,首印兩千本。當年就讀雄中的我,在高雄火車站前的光統書局購入此書時,並不明白書名題字因緣。要等到上了大學接觸新文學史,才稍稍知道題字的民國才女張充和與卞之琳之間的那段掌故。(是的,就是合肥四姊妹之一的張充和,她的三姊兆和嫁給沈從文。)

高中開始學寫新詩的我,創作意識非常薄弱,純粹享受亂寫的自由,那狀態有點莽撞也有點可愛。大量閱讀詩集像是在攝食,寫作時很容易暴露自己吸收了哪些養分。一九八七年解嚴之後,許多大陸出版品得以在台灣出版,我的攝食種類忽然暴增,閱讀地圖不斷地推擴延伸。獨自摸索的過程發現,除了課本上的朱自清、徐志摩,還有一長串名單等著我去認識。那時偏嗜《十年詩草》,可能只是情感上的親近。對於人事物,喜歡的、不喜歡的,往往騙不了自己。私心喜愛的一切,加總起來或許可以映現自己的本來面目。

▋卞之琳塑造風格的重要里程碑

一九四一年初版的《十年詩草》,收錄卞之琳一九三□至一九三九這十年之間的作品,扉頁上標示「紀念徐志摩」,算是向老師徐志摩的墓上「交卷」。這本詩集出版,距離徐志摩逝世正好十年。雖說是向徐志摩致敬之作,但詩裡的氣質與徐志摩不太像,許多驚嘆、疑問構成的短句,反而近似人間四月天的林徽音。詩、散文比小說容易暴露寫作者的個性與品味,讀詩、散文的時候揣測書寫者曾經看過什麼作品、受到哪些作家影響,為我帶來不少樂趣。讀卞之琳的詩,大概知道他受到中國古典詩詞、新月派詩人、西方現代詩的影響。卞之琳一方面承襲傳統詩詞的悠遠清雅,一方面鎔鑄西方象徵技法與音韻節奏,開創了屬於自己的新格律。十年磨一劍,《十年詩草》的作家年齡刻度是二十歲到二十九歲,這也是卞之琳塑造風格的重要里程碑。

卞之琳年少成名,受到徐志摩、陳夢家賞識,被歸類為新月派詩人。《十年詩草》分卷標記創作年代:音塵集與音塵集外(一九三□∼一九三五)、裝飾集(一九三五∼一九三七)、慰勞信集(一九三八∼一九三九)。一九八九年大雁版的《十年詩草》,增添一篇卞之琳於一九八八年親撰的重印弁言,這篇序文一開頭便說:「時間無情,淘汰詩作,不會有什麼照顧。」「但時間也最有情」,因為不想保留的篇章可以任其自行消失,或可對某些作品進行「藝術加工」。真想知道,有機會檢視、再版半個世紀前的詩稿,詩人心裡還想到了什麼?

▋有一批手抄詩,卞之琳珍藏了一輩子

音塵集、裝飾集有為數甚多的情詩,初讀難以理解,覺得不好詮釋。但那些不好詮釋的部分,往往是最動人的。比如〈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昔日年少的我疑惑,詩中有「你」,你到底是誰,你在誰的夢裡?敘述者我(那個隱藏的我),跟「你」之間究竟有怎樣的聯繫?後來有許多人說(也印證了),這是卞之琳為暗戀對象張充和所寫,這樣解讀似乎更帶有浪漫色彩。

張充和書法功力深厚,曾以毛筆手抄卞之琳多首作品,讓人不禁好奇,她抄寫時到底是怎麼想的?說來傷感,卞之琳一往情深十多年,想做的不只是朋友,張充和卻始終保持朋友一般的友好距離,張充和手抄詩稿遂成為這段故事的見證。張充和在姊夫沈從文家中認識德裔美籍漢學家傅漢思,結婚後隨傅漢思赴美定居。卞之琳則是四十五歲那年才終於娶妻。

有一批手抄詩,卞之琳珍藏了一輩子。物件無情,而寫詩的人太過有情。

二十來歲,苦戀最深的時光,卞之琳留下最迷人的詩篇。音塵集、裝飾集系列作品,四行、八行就足以成篇(形式工整確實是建築美),構句方式極其簡潔,有唐人絕句的韻味,亦有宋詞小令的纖細敏感。內心戲與外在風景交疊,寫景、造景同時也是抒情的手段,這些作品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像觀察繁星的天文家離開了望遠鏡,□熱鬧中出來聽見了自己的足音。□莫非在外層而且脫出了軌道?□伸向黃昏去的路像一段灰心。」——〈歸〉

「我在散步中感謝□襟眼是有用的,□因為是空的,□因為可以簪一朵小花。□□我在簪花中恍然□世界是空的,□因為是有用的,□因為它收容了你的款步。」

──〈無題五〉

▋最極致的抒情,還是要有神祕感

我不太喜歡複雜拖沓的長句,讀起來呼吸不順,氣息很受干擾。把短句寫好,自然而然會有餘味。卞之琳現代版的無題系列,挪借李商隱的命題概念。正因為感情無以名狀,不可告人、無法分享的心事寫成無題詩,遂成為最適切的紀念形式。感情無用,世界是空的,我想再次追問,誰在誰的夢中?曾經那麼愛的人,夢去之後還有蹤跡嗎?

《十年詩草》裡,體例比較特殊的是慰勞信集。這一輯總共有十八首詩,乃是抗戰時期響應文藝界發起的寫慰勞信活動。卞之琳用這種公開信的體例,寫給不同崗位、不同身分的人物,目的是安慰一切勞苦者,試圖在艱困的時局鼓舞人心,其中有一首便是寫給委員長的。這一系列作品反映時代動盪,擴大了關懷,目的性很強,但穿透力卻比不上輕而且短的情詩。我想,最極致的抒情,還是要有一點神祕感。

三十三年來東奔西跑,屢次搬遷,《十年詩草》始終讓我眷戀不忍棄去。

誰能告訴我,世界是空的,誰在誰的夢中?


【慢慢讀,詩】吳俞萱/眼睛的開口
吳俞萱/聯合報
為了把妳看清楚,我開始

用底片相機拍照

在死亡蓋住妳之前,我已經

沒有時間了。我需要慢

慢下來──慢慢測光,慢慢對焦

從一片模糊到逐漸明晰到妳每一吋皮膚上的汗毛

蓋住整個世界


我在妳周圍打轉,看看窗框

看看窗外的變葉木,河堤對岸的

馬偕醫院,看回窗框

沿著牆壁,看妳床邊的氧氣機

便盆椅,攤開的書頁,掀開的

被子。如此漫長地

逼近妳,才得以

去掉我自己


去掉我和妳之間因親密而形成的

輕忽、毛躁、拒絕細看

去掉我的盲目去掉

怯懦。拿起相機練習

看妳


穿過層層掩護

貪婪地看妳躺在床上

胸口起伏

起伏。希望疼痛忘了發作

妳再也見不到的人,再也

去不了的遠方

齊聚妳的夢中,帶妳重逢

那遺忘的年歲有過的幸福


太晚知錯了。

我以為我知道妳在那裡,不用看

也知道妳在想什麼做什麼,以為

妳永遠不老。


我拿起相機,仰賴

專注用力推我,掉進沒有過去

沒有未來沒有評斷

沒有你我的

永恆狀態


兩年前的這一天清晨,死亡

占據了妳的身體

它沒有力氣

蓋上妳的眼皮


妳想用眼角的餘光

多看我們一眼?還是

妳知道此生

我們再也找不到足夠大的容器盛裝悲傷

於是妳撐開自己,像以往一樣

到死了妳還想給我們一個家


當他們正準備把妳覆蓋起來的時候,我

拿起相機,轉身拍了我和妹妹的孩子


他們站在樓梯上,目光剛好

塞進妳眼睛的開口


這是他們看奶奶的最後一眼

而我已經不用再看了

此後我要凝視的,是妳留下

要我繼承的這個世界


【聯副文訊】馬欣主講《一一》、《青梅竹馬》
聯副/聯合報
由紀州庵文學森林與上海商銀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giloo紀實影音協辦之「文學電影院」,第三季將邀請知名影評人馬欣主講楊德昌導演經典影片《一一》和《青梅竹馬》,講座時間分別為11月19日(星期六)、11月26日(星期六)14:00-16:00,地點為紀州庵新館(台北市同安街107號)2樓,免費報名請上紀州庵官網。

(桂樨)


【有意圖】李進文/想
李進文/聯合報
圖/李進文
聽心曲,攪動時光珍珠綠,透露了你,你出色的樣子,冷僻。

秋風真有力,撞凹靜。窗櫺合十,猶疑,知命。


  訊息公告
避免洗腎、預防腎病變 要從「1件事」做起!
以糖尿病為例,罹患腎臟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倍以上,洗腎患者中又以糖尿病患占近半數。黃國晉認為,要預防腎臟病的發生,首要就是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患罹病10年以上,約有1/3患者會產生腎功能衰退的現象。

不進公司行不行?企業疫後留才戰開打
後疫情時代,全球防疫邁向與病毒共存,持續近2年的遠距工作模式也悄悄轉變,有企業宣佈永久維持遠距辦公,也有企業強制員工重返辦公室,引發反彈聲浪,不少企業主則選擇折衷,採取高度彈性的混合工作模式,確保公司利益之餘,更想方設法留住人才。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