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東方與西方的資訊撞擊,【英語島電子報】最適合想在英語裡找到知識、趣味和品味的商管人士。 【上班族e周刊】不但有職場求生法則,更幫你補強不可不知的勞工權益,讓你成為內外兼修的快樂上班族!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3/02/16 第7669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經典專欄復刻:聯副電影院】聞天祥/英雄所見略同——關於伊丹十三的小插曲
聯副/繁花盛開□2023第二十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徵文辦法
【俳句】林水福/山頭火俳句四首

  人文薈萃

【經典專欄復刻:聯副電影院】聞天祥/英雄所見略同——關於伊丹十三的小插曲
聞天祥/聯合報
日本導演伊丹十三。(圖/英屬維京群島商發行工作室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提供)

能演能導能寫能畫的鬼才

2022金馬影展推出了日本導演伊丹十三的回顧專題,完整放映他十部作品。這位演而優則導並且能寫能畫的鬼才,在1997年意外過世。按照警方說法是為了對抗八卦雜誌對其不倫事件報導的抗議而以自殺表達清白,但對此持懷疑態度者亦大有人在,其摯友兼妹婿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還因此寫就《換取的孩子》,把陰影溯及更久之前的青春時代。

伊丹十三導演生涯不過十五年。在離世四分之一個世紀後,他那兼顧娛樂性的藝術手法、揭發社會醜態不假辭色的批判態度,以及用喜劇包裝的理想主義,依然有著打動人心的力量。影展過後,《葬禮》(1984)、《蒲公英》(1985)也上了院線。

《葬禮》確立伊丹作品的風格

《葬禮》是伊丹十三首部編導的長片,描述一對演員夫妻在拍攝廣告時,突然接到妻子的父親心肌梗塞驟逝的消息,處理後事雖然只有幾天,但有些人際關係已經疏遠,有些習俗觀念相互矛盾,繁瑣的儀式要如何被忙碌的現代生活給消化?還要解決各種不速之客及突發狀況,都讓這件原該悲傷沉重的事,變得愈來愈荒謬好笑。

演了二十多年戲的伊丹十三,妻子宮本信子也是名演員,1983年九月宮本喪父,負責主導治喪事宜的女婿伊丹服完喪後,有感而發,隔年一月寫出這個劇本,並於六月開鏡,主要場景就在湯河原的伊丹自家。起初沒人看好,反而是經營甜點老店「一六本鋪」的同鄉玉置泰大膽投資(之後順理成為每部伊丹十三作品的監製),結果不但賣座鼎盛,還一舉囊括日本金像獎最佳影片、導演、劇本等大獎,確立了伊丹作品的風格。

《父後七日》也被《葬禮》影響?

《葬禮》在台上映,眼尖讀到宣傳文字提及:「《葬禮》的誕生不只影響《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也深深影響台灣電影《父後七日》。」前者我不確定,後者卻教我忍不住好奇。

《父後七日》原是劉梓潔獲得 2006 年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的作品。描述父親從病院返家嚥下最後一口氣到出殯這七天的種種,伊丹十三的《葬禮》則只有三天。兩片皆以主角第一人稱(女兒/女婿)來講述籌辦喪葬的過程。敘事結構與觀點上確實具可供聯想之處。但相較於《葬禮》對現實的直視,《父後七日》除了有傳統禮俗與事件現場的幽默衝突(放情色書刊陪葬、靈堂掛合成照片、女兒對「哭爸」這句話的深刻體會,以及職業「孝女」哭再慘也不脫妝的自信),但關鍵時刻總不忘來記通俗劇(melodrama)式的回憶感懷,以肯定血濃於水,笑中帶淚。

為了確認,我寫電郵給劉梓潔詢問電影《父後七日》在構想或拍攝期間有參考過《葬禮》嗎?梓潔說她雖然很喜歡伊丹十三,但在創作《父後七日》之前只看過《蒲公英》;慎重其事,還特地與當時雙掛導演的王育麟確認,他們在討論過程中從沒提到過《葬禮》。

《蒲公英》大玩類型電影與敘事結構的遊戲

類似的「誤會」也在伊丹十三的《蒲公英》發生過,這次「聯想」太多的人是我。這部電影的主線在描述繼承亡夫拉麵店卻經營不善的寡婦,在一個懂吃的卡車司機相助下,展開驚奇不斷的學藝過程。但電影演著演著會不時岔出去講別的事,譬如女主角為了鍛鍊體能而去跑步,休息時間遇到一群西裝筆挺的男士經過,鏡頭突然不睬主角而是跟男人們進到飯店的法國餐廳,上演一場從點餐綻開的階級矛盾;再隨點完餐的侍者出去,見到一群日本淑女正在學吃義大利麵的禮儀,最後卻忍不住狼吞虎嚥;再從擦肩而過的送餐員,帶到客房裡藉食物助興的情色男女;然後才像調皮的孩子貪玩過後還記得回來,重接到主線,故事繼續。這種情況三番兩次,看似岔題但都不離飲食種種,讓影片不只是美食奇觀加練功奇譚,也探討了飲食與階級、情慾、禮俗的關係,更大玩類型電影與敘事結構的遊戲。

片中各種插筆,有則是描述一個打扮貴氣的老太太每到超市快打烊前才登門,趁沒什麼人,看到軟的東西就捏,宛若強迫症;從起士、甜點到水果,無一倖免。超商老闆則像貓捉老鼠似地和她躲迷藏,氣喘吁吁過了好幾關,才終於用蒼蠅拍「打」她個正著。這讓我聯想到陳玉勳的《愛情來了》(1997),黃子佼飾演的怪怪青年油頭垢面跑到西點店對各式麵包動手動腳的舉止。但他更混,不但跟邱秀敏飾演的老闆娘大小聲,還趁人不注意,把嚼過的口香糖塞進麵包裡。我一直以為陳玉勳是受到伊丹十三影響,求證的結果也是「想多了」。他拍這部片時根本還沒看過《蒲公英》,亂捏食物的點子是來自歐巴桑在傳統市場秤斤論兩時總喜歡對商品捏捏敲敲的舉止。

侯導1980年代也不識小津安二郎

這有點像侯孝賢在1980年代剛引起外國影評關注時,談他必言及日本大師小津安二郎(1903-1963)。然而彼時侯導根本不識小津其片,反倒是老看人這麼寫或被人推薦,才找來瞧瞧,只是一看就迷上了。日後不僅教主事的台灣電影文化協會辦了小津安二郎的回顧展,日本在紀念小津百歲冥誕時也不內舉而是邀他執導了《珈琲時光》(2003)。堪稱美事。

論者尋根探源,若想斬釘截鐵,還是需要慎察,否則對作品不公。作者被相提並論,也無需忿忿不平,除非被指為抄襲模仿,不過就是英雄所見略同!


聯副/繁花盛開□2023第二十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徵文辦法
聯副/聯合報
繁花盛開。(圖/聯副)

創作舞台,發掘文壇的明日之星,點燃台灣文學代代薪傳之火。

主辦單位: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聯合報

●獎項及獎額:

1.短篇小說獎(限5000字以內)

首獎一名,獎學金三十萬元

二獎一名,獎學金十五萬元

三獎一名,獎學金六萬元

優勝獎五名,獎學金各一萬元

2.散文獎(2000~3000字)

首獎一名,獎學金十五萬元

二獎一名,獎學金十萬元

三獎一名,獎學金五萬元

優勝獎五名,獎學金各八千元

3.新詩獎(限40行、600字以內)

首獎一名,獎學金十萬元

二獎一名,獎學金五萬元

三獎一名,獎學金二萬元

優勝獎五名,獎學金各六千元

以上得獎者除獎金外,另致贈獎座或獎牌。

4.附設「高中生最愛十大好書」票選及系列活動,由參賽者選出心目中最愛的台灣出版文學類書籍。

●應徵條件:

1.凡具備中華民國國籍,16歲至20歲之高中職(含五專前三年)學生均可參加,唯須以中文寫作。

2.應徵作品必須未在任何一地報刊、雜誌、網站發表,已輯印成書者亦不得再參賽。

●注意事項:

1.每人每項以參賽一篇為限。但可同時應徵不同獎項。

2.作品須打字列印(A4大小),一式五份,文末請註明字數(新詩請另註明行數);字數或行數不合規定者,不列入評選。

3.請另附一紙,每位參賽者須列出三至五本最喜愛的文學類書籍(不限作者國籍、語言,但須在台灣出版),須標明書名、作者、出版社。

4.來稿請在信封上註明應徵獎項,以掛號郵寄(221)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一段369號4樓聯合報副刊轉「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評委會」收;由私人轉交者不列入評選。

5.原稿上請勿填寫個人資料,稿末請以另紙(A4大小)打字書明投稿篇名、真實姓名(發表可用筆名)、出生年月日、就讀學校及年級、聯絡電話、e-mail信箱、戶籍地址並附學生證影本,資料不全者不予受理。得獎者另須提供較詳細之個人資料、照片及得獎感言。

6.應徵作品、資料請自留底稿,一律不退。

●評選規定:

1.初複選作業由聯合報聘請作家擔任;決選由聯合報聘請之決選委員組成評選會全權負責。

2.作品如未達水準,得由評選會決議某一獎項從缺,或變更獎項名稱及獎額。

3.所有入選作品,主辦單位擁有公開發表權以及不限方式、地區、時間之自由利用權。前三獎作品將在聯合報副刊(包括UDN聯合新聞網及聯合知識庫)及聯合報系北美世界日報副刊發表,優勝獎作品刊於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網站及部落格。日後集結成冊發行及其他利用均不另致酬。

4.徵文揭曉後如發現抄襲、代筆或應徵條件不符者,由參賽者負法律責任,並由主辦單位追回獎金及獎座。

5.徵文辦法若有修訂,得另行公告。

●收件、截止、揭曉日期及贈獎:

收件:2023年3月8日開始收件,至2023年5月11日止。(以郵戳為憑、逾期不受理)

揭曉:預計2023年7月中旬得獎名單公布於聯合報副刊。

贈獎:俟各類得獎人名單公布後,另行通知贈獎日期及地點。

詳情請上: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網站

http://www.tsmc-foundation.org

文學大小事部落格

https://medium.com/@fridaynightmoonlight

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臉書粉絲頁

www.facebook.com/teenagerwrite

或洽:chin.hu@udngroup.com

02-8692-5588轉2135(下午)


【俳句】林水福/山頭火俳句四首
山頭火╱俳句 林水福╱譯註/聯合報
1 春天來顧,

行到有水聲處

譯註:刊載於《層雲》昭和九年五月號。

山頭火心儀的俳句詩人井上井月,明治二十年(1887)、時年六十六於信州伊那死在路旁,留下一本全集。山頭火大為欣賞,有意到伊那的井月墓拜謁。

昭和九年初即計畫去掃井月墓,給俳句詩友關口父草等的明信片上已預告。二月十九日寫出發旅行的俳句;然而,途中左手麻痺,二月二十六日緊急回庵,日記裡寫道:「整理身邊事務──是否也寫遺書?」

經過大約一個月的休養,三月二十二日終於離開草庵,這首俳句就是那時寫的,「前言」寫著:「出發旅行」。「行到有水聲處」意思是「走到能走之處」。

2 蒲公英花落紛紛,

慈母之逝憶頻頻

譯註:昭和十五年三月六日之作。

這一天,山頭火日記裡寫道:「今天起得很早,太早了,一切都準備好了,天還沒亮。

「亡母第四十九次忌日……一洵到校途中過來,為母親念經,謝謝!……

「恭謹在佛前燒香誦經,母親啊,請赦免我這不幸者。」

這裡「不幸者」的意思是自己想孝順母親,然幼年喪母是為不幸。

山頭火輾轉漂泊,尋找死亡之所,來到松山。

去年秋天從宇品港到四國之前,借宿廣島市大山澄太家二晚,那時山頭火對澄太說過這樣的話:

「出發到松山的早上,山頭火整理唯一的大黑色包袱巾包袱;突然從裡頭滾出一個用白紙捲起來的東西。他很慎重似地伸出雙手。

「『那是什麼呢?』

「他說:『是母親的牌位。母親被從井裡撈上來時,我緊緊抱住冰冷的屍體。我「想那樣的死法,母親不會成佛。我喜歡巡迴參拜寺也是為了母親。一直放在背箱底雲遊。』

「妻子和我都流淚,說不出話。」

山頭火在「一草庵」把母親的牌位安置在床龕,追善供養從不懈怠。那時刊行的俳句集《草木塔》的扉頁寫著:「謹以此書供奉年輕早逝的母親靈前」。

3 供上烏龍麵、

母親啊、我也進餐

譯註:昭和十三年三月六日於「其中庵」之作。前言寫道:「母親四十七年忌。」

四十六年前山頭火的母親投入自家深井而亡。那時,山頭火九歲,之後過著一輩子思慕母親的人生,甚至選擇托缽乞食的生活方式,也跟母親的自殺有關。

這一天的日記,山頭火寫道:「亡母四十七年忌,悲傷、僅少的供奉。她一定在地下為我哭泣吧!今天我吃了供在佛前的烏龍麵。絕食四天,我步履搖晃,無法獨坐,橫躺讀書思索。」

對於親人、朋友的思念,一般人會隨著時日的消逝逐漸淡薄,甚至消失;然而,山頭火並非如此,例如昭和十二年三月三日的日記:

「亡母忌日。

「沉痛的情緒,瀰漫身心。

「……我們一家人的不幸從母親的自殺開始……

「母親沒有罪,誰都沒有罪,說到不好大家都不好……」

4 推窗一望,春滿窗

譯註:何時之作?不確定。據推斷可能是昭和十三年三月一日?

日記裡寫道:「春風春水一時到。」俳句如何表現呢?這時或許想起他前陣子讀到的千利休的話。山頭火說:「利休談茶湯心得的話裡有這麼一條:『花,像花的樣子』讓人欣喜的話語。活用東西的生命,尊重物德之心,這就是藝術,就是道德,也是宗教。」

最後寫出這句,利用窗的框架制約,增添春光的光輝。


  訊息公告
家庭保單健檢 四點不漏
2023年開始,保險業者提醒民眾,一年之始最應該檢視家庭保單,視新年度的風險變化進行滾動式調整,維持家庭生活穩定。家庭保單檢視時,應秉持四大原則,評估三大風險而進行滾動式調整,首要原則是「檢視家庭成員保障」。

台味燈節點亮家鄉 為地方創「生」
不約而同地,南台灣的兩個小鎮選擇以「光」為引子,台南普濟殿的彩繪燈籠和鹽水月津港的藝術燈飾,在街區內、河道旁亮起,燈會擾動了沉寂已久的街區,帶來了笑語、人聲,一格格繽紛的燈景頻頻洗版臉書和Instagram;十年來,燈會也成了小鎮的生活記憶、文化的印記。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