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資e周刊】內容包含最新勞工政策解析、企業管理進修、人事聘用秘方,希望您的疑難雜症能獲得解決之道。 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3/09/27 第7892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文學紀念冊】林懷民/快樂王子——懷念博允
【馬拉松手記】陳幸蕙/青春期永不結束!
【慢慢讀,詩】司童/和我的貓一起回憶
【星期五的月光曲-台積電文學沙龍97現場報導】侯延卿/鳥獸躍然紙上,詩人隱身詩中
幾米/空氣朋友

  人文薈萃

【文學紀念冊】林懷民/快樂王子——懷念博允
林懷民/聯合報
許博允。(阮義忠攝影╱新象文教基金會提供)

他抱著一個箱子,衝上麵店二樓的排練場,興奮,冒汗:「阿民,我找到這個錄音機給你!」

那是一九七三年,我們籌畫多元媒體的「六二藝展」。他和溫隆信寫曲,吳靜吉導戲。我只編過幾個小舞,他沒看過,卻說:「你一定可以。」他推拉扯,要我編舞。知道我需要,看到運作良好的二手盤式錄音帶,就殺價,搶了下來。

我們四處敲門,請人贊助。募款失敗,藝展流產。但是他和溫隆信為藝展譜寫的音樂,成為半年後雲門舞集首演的重要曲目。

雲門草創,他讓我用他的作品編舞:《中國戲曲的冥想》《寒食》《哪吒》《琵琶隨筆》。音樂裡有廣闊的空間,渾厚的大氣,他用現代手法,把中國、亞洲、中東的素材處理得渾然天成。他熱情地為我拆解結構,點出得意的轉折。曼儂耐心教我數拍子,討論聲音後的情感。我開了眼界,學習編舞,也認識音樂。

他高大帥氣,額頭清朗,笑口常開,不拘小節,溫暖待人,像早晨的太陽,沒有人不喜歡他,永遠是人群的中心。

自由與自信是他的天性。他聰明靈活,興趣廣泛,事事信手拈來就過關。一心多用,曲子寫得慢,產量少。他不緊張,明天,或者下禮拜坐下來就能寫完。

有時開會人到齊,不見他人影。在沒有手機的時代,打遍電話,找不到人。事後才曉得他在新公園旁的圍棋社,觀棋忘我。

他活在平行空間。不按牌理是他的正常。說白了就是他創意無限,而且劍及履及,做了再說。極端樂觀。

他是快樂王子。

一九七八年,我們都住北投。他會一大早,越過一條溪,邀我們去他家吃曼儂準備的早飯。有些晚上,大家躺在他們家榻榻米上聽唱片。黑膠放著柴可夫斯基,他喃喃說著爪哇的甘美朗。

他總想把他的所愛與人分享,說著說著,月光很亮的那晚,他說要創辦藝術經紀公司,把最好的音樂家,樂團,帶到台灣:拉維香卡,阿格麗希,羅斯托波維奇……

新象業務繁忙,他和曼儂搬進城裡。看著他們打包,叫來卡車,我明白處理演出活動的辛苦,賣票的艱難,心中慘然,很怕台灣會少了一位可以成為大師的音樂家。

在此之前,張繼高先生主持的遠東音樂社每年三五回引進西方音樂節目,像偶然落在沙漠的甘霖。新象不計成本請來國際一流的藝術家。繼高先生擔心,撰文勸說,古典音樂的欣賞是學而知之,台灣社會還沒準備好,只怕節目供過於求,會像「在水泥地上種花」,事倍功半。

張先生有所不知,他祖父許丙,光復初期是顧正秋的重要贊助者,在大稻埕永樂座長期包下一整排座位,招待親朋好友。沒有貴賓看戲的日子,空著整排位子不好看,便派遣他和家人、乳娘和小孩,去捧顧正秋的場。他是「在戲園子長大的」,不信邪。

觀眾在倫敦愛樂、聖彼得堡愛樂、在傅聰、傅尼葉,日本宮廷雅樂的演出裡落淚,從此耳朵有了新的敏感與要求。舞迷親眼目睹巴瑞辛尼可夫的身手與光采,也從康寧漢和約翰凱吉合作的舞樂見識了後現代舞蹈。

許多人在新象的舞台第一次聽到陳達的彈唱,布農的祈禱小米豐收歌,南北管,客家八音,河南梆子,全面體認到島嶼的音樂環境。

年輕人尋根的年代,新象提供學習——不是溫習——傳統的機會之外,也製作了白先勇的《遊園驚夢》,台灣第一部歌舞劇《棋王》。新象也引進了中央芭蕾舞團,和一系列精心製作的崑曲演出。

他把雲門帶到馬尼拉,介紹美國經紀人,讓舞團有了歷練成長的機緣。他全力促成當代傳奇的《慾望城國》到英國國家劇院演出。

他跟來台演出的藝術家建立深厚的友誼。他遊走國際。數十年來,熱情投入亞洲作曲家聯盟的工作。一九八三年,新象邀請羅斯托波維奇來台,指揮美國國家交響樂團演出。他透過與羅氏的私交,促成衛星同步轉播國父紀念館的演出,在美國四百多家電視台播映。

四十五年來,新象舉辦了一萬多場活動,成為台灣和世界的橋梁,拓展社會視野,為幾代人啟蒙,培養了台灣人進劇場的風氣。它是先鋒,是奠基者,後起的國家級劇場,以及民間經紀公司,站在它培養出來的觀眾的基礎上,建立今天繁花的盛景。

然而,藝術表達可以豪放瀟灑,藝術行政是需要準確策畫,細密執行的殘酷的行業。他有遠大的理想,總想更大更好,他點子多,動作快,旁人常跟不上他的腳步。跑三點半逐漸成為新象的常態。

很多人覺得許丙的孫子不會有問題,卻不知快樂王子在逐夢的過程裡,把祖傳的土地一塊塊賣掉。知情人士為他的熱情,為他對台灣文化的奉獻與影響,伸手支援,讓新象得以度過一次次財務危機。

快樂王子作品漸稀,發表會交不出新作。帶媒體出國看節目,轉機時找不到領隊,最後發現他窩在一個角落,沉醉在棋譜裡。

有時我會想,如果沒有新象,他和曼儂大可攜手暢遊世界,享受他們最愛的音樂和劇場演出。然而,他篤信台灣的文化生活有很大的可塑性,數十年不改初衷,倔強地,豪氣地剝完身上的金葉,賠上自己的健康。病中仍上辦公室,仍念著要請阿格麗希再來台灣。

二□二三年,農曆七月,天使把他帶走了。

中秋夜,他靜靜看著吳清源和約翰凱吉下棋,後來忍不住開始說話,說得意氣風發。兩位前輩笑了,寵溺地看著他。他們非常喜歡他,來自台灣的快樂王子。□


【馬拉松手記】陳幸蕙/青春期永不結束!
陳幸蕙/聯合報
以建設性思維面對生活和寫作,當生命中第二、第三個青春期封印先後被光陰揭開,醇美如釀的新日子裡,我常這樣想──

如果,日曆老了,歲月老了,但心境不老、熱愛生活與這世界的心不老、以創意和美感去經營人生的動力、興致不老、不設限,那是否也是一種值得按讚的年輕呢?

而設若狂想無罪,樂觀有理,那麼,我是否更可大膽冀盼並期許,在我的生命故事裡──

青春期永不結束!

不過,日前新學了一日文漢字「侘寂」,卻不免令我對「青春期永不結束」的思維,為之推敲琢磨再三,自我辯證良久。

「侘」是樸素短暫、「寂」是幽獨老朽之意,這日文漢字暗示的是諸法無常,世間並無恆久、長存之事!

但在所有短暫、殘缺與不完美──例如落花、枯葉、斷枝、缺角的木几、斷柄的陶杯、有裂痕的瓷碗,乃至於向晚之際的白髮皺紋中,仍隱藏著耐人尋味的意涵,不乏美的存在,值得細加欣賞體會,此即所謂的「侘寂美學」。

由「侘寂」一詞,我很自然便聯想起《聖經□舊約》中所羅門王的名言:

「天下萬事都有定期,生有時,死有時;……悲傷有時,歡樂有時;……保存有時,捨棄有時;撕裂有時,縫補有時;愛有時,恨有時;戰爭有時,和平有時。」

若「有時□有時」的規則性乃是一種必然,則就生命進程來看,是否,同樣,「青春有時,侘寂有時」也是一種必然?

那麼「青春期永不結束」的觀點可以成立嗎?

我自問。

深思數日後,終於我告訴自己,此觀點可以成立,且毫不矛盾地可與上述所言「有時□有時」之必然性並存,是因為就個人意識與意志而言,所謂「青春期永不結束」思維所反映的,乃是一種在侘寂歲月中,拒絕暮氣沉沉,卻仍期許自己把生命力表現出來,仍期許自己心靈開放,不為外在所困,更期許自己要對人生樂觀、對未來興奮好奇、對日子感到愉快的一種精神與思維──

青春精神、青春思維。

若青春精神與思維也可以是侘寂歲月中一種理想的歸宿,那麼當此歲月來臨,我除提醒自己,要懂得欣賞落花、斷枝、殘葉、枯山水之美外,也將期許自己──仍要歡歡喜喜盤點每日的幸福、要活潑潑充滿創造明天的熱情,更要幽默風趣地詮釋皺紋是自己笑過的地方、白髮是回到了最純潔乾淨的生命本色……

想起孔子說的:「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更想起星雲大師一槌定音的開示:「沒時間老!」

如此氣場強大、能量滿滿、無懼光陰之思維,豈不正是當下,我,所應快樂師法的準則?

是啊,當侘寂真正歲月來臨,內心那泉湧不凋的青春情懷、精神與意識,將是我送給自己的──

時光禮物!

(陳幸蕙《我的馬拉松故事》近日將由遠景出版)


【慢慢讀,詩】司童/和我的貓一起回憶
司童/聯合報
我們的記憶

是常玉畫中豐饒的盆栽

掛滿了琳瑯滿目的果實與花朵


那是個雨天

我們在窗邊看雨

白露後的蟬鳴已經凋零

一隻白鷺停棲在一杯茶的回甘裡


雨聲嘀嘀噠噠

你的心變得清澈起來

一朵花正在你的骨頭裡張開翅羽

手風琴歡快的音符在月光裡飛翔


你輕輕晃動的尾巴

飽含著對生命的憧憬與熱愛

在某個時候

形成漩渦狀的藍色


我卻被一種柔韌而尖銳的感覺擊中、擊痛

這一刻的回憶是過去心

還是現在心,抑或未來心?

可得與不可得之間

沒有更多的揮霍,只有彼此珍惜


【星期五的月光曲-台積電文學沙龍97現場報導】侯延卿/鳥獸躍然紙上,詩人隱身詩中
侯延卿/聯合報
林德俊。(圖/本報記者林俊良攝影)

2023年8月25日「星期五的月光曲」文學沙龍是三位詩人的組合──由楊宗翰和林德俊對談與朗誦作品,主持人是廖之韻。三人年齡差不多,都是六年級中段班。

楊宗翰十八歲創立「植物園詩社」,是當時大專校園最大的跨校性詩社。他從高中開始寫作,卻遲至今年才推出他的第一本詩集《隱於詩》,因為他覺得一定要把一個願望完成之後,才有辦法走向下一個階段的夢想。二十年前,他的願望是寫一本台灣新詩史。他和孟樊合作《台灣新詩史》,綱要與試寫的篇章都公開了,結果寫到一半,楊宗翰到菲律賓服替代役、又在華文學校當教務主任,回台灣之後,工作、讀書、又工作,直到2021年,孟樊說再拖下去他就要退休了,於是2022年寫詩史這個夢想完成了。楊宗翰坦言,想拖就會拖很久,想快就會很快完成!

林德俊則努力在新詩領域做跨界的事情,遊走各式媒介之間。林德俊企圖把文學從紙本移師到另一個向度,例如他想為環境提出針砭,便返鄉回到霧峰,以具體行動推行文化社造,進而交往了一些照顧人也照顧動物的社區朋友、加入了友善土地的行列。目前他每天在做的事都跟「貓頭鷹人工巢箱」有關,因為霧峰的淺山地區種植許多龍眼樹,過去常傳出果農摔傷事故,所以矮化植株方便採收。不過,人類解決了自己的問題,卻創造了貓頭鷹的問題──貓頭鷹找不到樹洞了。由於貓頭鷹不會自己築巢,只會找現成的樹洞生養小孩,所以復育人員掛設人工巢箱等候牠們來投宿,並裝設針孔攝影研究育雛動態。對文學創作者而言,這樣的生活經驗當然是很棒的素材,林德俊覺得受到召喚,情不自禁寫下相關的故事與詩。他以「小熊老師」之名創作生態教育繪本,以社區的真實故事為基底,然後賦予想像的翅膀,這次首先朗讀繪本《貓頭鷹的孵夢森林》節選段落。林德俊的動物詩簡短且具互動性,朗讀〈貓頭鷹短句〉時,把詩當作謎題有獎徵答,「飛翔的時候/我把世界調成靜音」是指什麼呢?原來是貓頭鷹翅膀有類似吸管的構造,夜間飛行無聲,可提高獵捕成功率。

楊宗翰朗讀的第一篇作品是《隱於詩》的後記,接下來朗讀的詩皆出自這本詩集。〈彩票行──預知大選紀事〉為選舉而寫,彩票指選票,「行」讀音ㄒㄧㄥˊ。此詩表達他對選舉的看法──不信任,可是又不能沒有。他形容自己不是一個會上街抗議、搖旗吶喊的人,總是把對世界的看法藏在詩裡。〈遲劍〉是情詩,楊宗翰再次強調,很多事不能講,所以隱藏在詩裡。接著朗讀〈生活的罅隙──與卡夫卡畫作《蛇女士》對望〉,也是情詩。廖之韻聽完兩首情詩,忍不住問楊宗翰是否有暗戀對象?他連忙否認,再度解釋,詩允許祕密,藏於詩,隱於詩。

林德俊喜歡在每本繪本封底放一首詩,《草莓園偵探社》故事來自苗栗大湖一家獲得綠色保育標章的有機草莓園,園主不用藥也不架網,尊重鳥獸,共享地球。林德俊朗讀此書的封底詩〈夜行家園〉,詩中提到「等一個人」,等誰呢?

不想回答或不知該如何解釋的時候,林德俊提醒大家萬用答覆──佛曰不可說,請容我隱於詩。


幾米/空氣朋友
幾米/聯合報
空氣朋友。(圖/幾米)
空氣朋友


  訊息公告
古代真的有「金榜」 中研院展給你看
每次大型測驗放榜時,考生等著「金榜題名」。但「金榜題名」可不只是形容詞而已,古代真的有「金榜」。明清科舉的最後一關「殿試」、皇帝欽定名次後,將榜單於東長安門外張貼3日。因為榜單是用黃紙書寫,因此稱為「金榜」。中研院歷史語言陳列館此刻正展出清代道光年間的「金榜」,寬104公分、長630公分。

當心夏季傳染病!大人、小孩都不能輕忽
濕熱的夏天蚊蟲多,炎熱的氣候也使食物保存不易,因此夏季是容易發生傳染病的流行季節,像是登革熱、腸病毒,新聞也不時爆發出相關事件,聽得人心惶惶,究竟該如何應對與防範呢?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