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華電子報】讓你深入了解台灣社會,兼具國際觀與本土思維深度報導,為你呈現另一種閱讀台灣的方式。 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5/17 第8120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當代散文】鍾喬/啊!也是,1980
【慢慢讀,詩】楊澤/永康公園漫興4
【山的事】陳姵/急救包紮
2024第21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 倒數第4天!

  人文薈萃

【當代散文】鍾喬/啊!也是,1980
鍾喬/聯合報
圖/阿尼默
1980,初期。酷暑中騰著蒸氣的台北街頭,重慶南路一段車水馬龍,書不飄香,但書局林立,對北漂來求學的青年,是某種必經的風景。一個摩托車騎士,正頂著烈陽在柏油路面找尋歇息的場所,他口袋裡有幾張家教賺來的百元鈔,一股勁地,又朝著那家地下室的英文書店奔去……

機車抵臨騎樓,排氣管的「噗噗」聲漸息,男子跨下車座,屁股熱著,快速朝地下室奔去,剛推開門,就被一股冷氣給先收拾了燥熱的心。隨後,身子也舒活地涼下來,買書的時間到了。那個青年是我,因為在戲劇研究所的課堂上,受教於一葦老師關於作為思想家的戲劇人的種種,特地從求學與租屋的陽明山騎車下山,來取上回訂購的一本相關布萊希特的專書。

書,取到了。但,離去前,要在一本筆記本上留下電話與地址,說是方便聯絡寄書單。後來,書友間傳聞,這老闆是調查局的線民,買英文書涉及左翼思想或文學與社會變革,都是監控的一環。從地下室到夏日午後陽光灑滿的路口,沒幾個梯階,捧著手上的英文「禁書」,飛快地離去,留下的通訊怕已輸入情治單位的檔案裡。又或者,說穿了,調查歸調查,幾本英文書造得了什麼反嗎?恐怕也只是情治系統的例行公事罷了!

總之,這是80記憶當中,機車在馬路奔馳的回溯。那夜,我記得一段至今難忘的詩行,日後,從一本中譯的傳記中,我讀到當年布萊希特的傑作,是這麼寫的:「在生活中,我是個軟弱的人。在鬥爭中,我是個恐懼的人。在劇場中,我是個不得不克服軟弱與恐懼的人。」1980,不妨從這幾行詩出發。因為,從當年到現在,我從不知在劇場裡是否克服了軟弱與恐懼。應該沒有,因為我常感到不安,一種對於缺失與漏洞的不安。

因此,我心中浮現一些畫面;我猜,我是想藉由這些畫面,去追溯我不安的源頭。生活,我和人人一樣都有,是什麼讓軟弱在凝視不安時,得以被平息呢?我問。鬥爭,我沒有實際的經歷;但,在與1950年代地下黨人的苦難遭遇時,是什麼讓恐懼凝視不安時,得以被安置呢?我也問。

於是,關於生活,最常浮現的畫面有一幅。來自侯孝賢在《童年往事》中的最後鏡頭:一家四個孩子,看著阿婆側臥在榻榻米床上,身體壓著潰爛的傷口往生,葬儀社的人抬起頭來,用一雙眼神望著孩子們。扮演導演青少年時期角色的「阿孝」,語不帶情緒地自述著:「我猜他一定在說著:不肖的子孫。」這樣的凝視,與其說在凝視過世的阿婆;倒不如說,過世的阿婆,以她沉默的靈魂,在榻榻米床上凝視著的:「不是孩子們,而是目睹著這件事發生的觀眾──我們。」這令人不安,而我卻妄想著:用我的軟弱去凝視這樣的不安。或許,我的妄想,是讓我精神上脫困的途徑;因這並非我青少年的記憶,因此,沒有現實上的「不安」可言;倒是這長鏡頭的靜止畫面,帶來超乎現實的想像,那種附著並擱淺於泥濘灘岸的慘綠青春,令人不安。

這是電影穿梭於現實與人的內在,在決定性瞬間,生產出來的深刻感動。

我想著影片中阿婆喊著:「阿孝牯」。聲音傳遍每戶人家,在時間中蜿蜒,來到眼前。榕樹下,幾輛破舊的鐵馬,幾些人圍聚著下棋或四色牌,阿婆恰好經過那家路口的雜貨店,讓我想起自己的童年往事:在三義,暮色時分,阿婆也在河壩上喊著、喊著孫子們回家吃晚飯。我很難忘「牯」這稱呼。「牯」,公牛,在客家用語裡轉作頑皮孩子的暱稱。聲音可以傳神到這境地,令人恆久地難忘。

重看客語版的《童年往事》,憶起1980年代中期。在陳映真的小說《山路》中,經久帶著某種抵抗與不安地臨近白色恐怖的壓殺;那麼觸動人心與在時間中波動的文學作品。也是那時間的前後,在聽聞《人間雜誌》即將試刊的夏日,溜進電影院吹冷氣,竟被一部電影《童年往事》感動著,在下雨的午後,冒雨奔馳在朝向南勢角租屋的柏油路上。

生活與鬥爭。電影一方是青少年的叛逆;小說另一方,則是一整個世代在左翼肅清的血痕中,一個獨自扛起血腥記憶與現實的女性,在兀自被時代刻意遺忘的時間中,孤絕地面對自行衰萎下去的生命時,做出的生與死的抉擇。多年來,我總感覺,小說中的主角蔡千惠,並非因父母為贖回在押殺當前「自清」的二哥而感到內疚;她的負罪,讓她決定以「自刑」後的苟存,為共赴革命畫押;並在不斷透過近乎自殘的勞動中,以身體的萎逝換取精神的復活,讓自己在面對生與死的斷面時,生出了近乎宗教式救贖的深刻意涵。

所以,蔡千惠會以「一個人,踩著台車道上的枕木」找到已然撲倒馬場町刑場,並且屍骨或許都已被拋進解剖的「福馬林」池裡的李國坤家中來。也因此,小說中另有一段清明上墳時,埋著的是經由千惠「細心保存二十多年的一包衣物和一雙球鞋。」換言之,是被槍決的國坤先生的衣冠塚。

然而,以少女之身無悔投身到已然犧牲於馬場町的國坤家來,並每日晨起入礦坑勞動的千惠,原本是和國坤的革命夥伴──貞柏,論及婚嫁的。只是貞柏「為了廣泛勞動者真實的幸福,每天賭著生命的危險,所以暫時擱置訂婚之約。」未料,就在多年後從一家報紙的新聞中,得知長年囚禁的貞柏桑被從囚禁的荒陬之島回來了,這開展了伊生命最後的救贖之旅。

現在回想,第一次讀到《山路》的那些時日,身體隨著狂飆的街頭運動,在鎮暴警察、強制驅離的水槍與拒馬和鐵蒺藜間穿梭,心裡卻同時埋藏著冷戰/反共年代禁制的左翼思想。這和《童年往事》裡收尾鏡頭留下的畫面,沒有直接關聯,卻和80後期的《悲情城市》相關緊密。

《山路》,那麼壓殺的大時代;《童年往事》那麼日常的客家記憶;好似都在生命中流淌的音符,不曾止息而波瀾不息。這也讓我想起與侯孝賢的另一部電影:《悲情城市》相遇時,同樣有一個靜止的畫面,像似在惑問著:一個跨越時代的恐懼,如何在凝視不安時,得以被電影的穿越性美學所安置呢?

這時,仍然是電影的最後一個畫面:當失語的文清,在悲傷無語中,拍攝過他快門中的外在世界後,如何決定回來拍攝自己與一家人。按下快門的一瞬間,其實,他既靜止在一張照片的框架裡,卻也同時流淌出電影所鋪陳的現實。因為,他用深邃而不帶任何表現慾望的眼神,凝視著觀眾席上的我們,讓我們流淌在《悲情城市》的現實,也回望在當下的時間中。

電影與小說,回響著我的1980年代。另有,偵蒐的敲門聲,彷彿也在裡裡外外響了起來,作為也是80年代的一項隨筆記憶。1984,少尉退伍;原本大學時期一位歷史系的同學來造訪;我按開對講機的門鈴,讓他上到四樓來;他剛坐下不久,便直白剛考上調查局:「我需要業績,你就多向我說些陳映真的事吧……」直到現在,我都記得他坐在父親留給我作紀念的藤椅上,一張顯得多餘與猥瑣的臉孔。

「你走吧!」我說。他後來又來過一回,我藉口牙疼沒讓他請我去吃海產;那回,他在對講機裡說:「下回到六條通去暢飲吧!我找個有姿色的陪你!」說著,他走了,駕著那台深紅色不是很新穎的進口轎車,轉個彎從巷口消失。再隔約莫兩周的一個午後,有人來按門鈴,我從客廳窗口瞧見是深紅色轎車,便讓對講機的鈴聲一直響著,直到巷口一樓的鄰居都從門廊探出頭來,門鈴不再響。那午後的汽車引擎聲,漸去漸遠,在我耳際時有時無的盤桓了有一段時間……

那一刻,我想著前一年在軍中服役時,打靶的某一次,我等著上線去實彈射擊,輔導長突而走到我身旁來,刻意帶著暖意地先問:「鍾少尉,最近,有遇上蘇慶黎嗎?」我沉默。而後上場打完三槍,下場來。這時,緩步中拉著長長夏日午後暗影的輔導長,又靠近我,語氣刻意嘲諷地冷冷地說:「休假回去,有遇見陳映真,代我向他問好……」

80年代,我第一次完整地知道自己被列入黑名單,是在軍中那次打靶以後。退伍後,一位在軍中和我學習英文的白中尉,帶著某種屆臨解嚴前夜的關切,或說善意的歉疚吧!來家裡拜訪我,他臨走前說的一句話,讓我聯想起夏日裡蒸騰著熱氣的重慶南路那家地下室英文書局,他說:「輔導長交代,好好過濾每一篇你用筆名寫的文章,還有你讀的那些英文書中,很多都有Marxism 的危險字眼……」

啊!也是,1980。


【慢慢讀,詩】楊澤/永康公園漫興4
楊澤/聯合報
a

齊領一地落葉

拾取人生漫漫的

秋天和冬天

還有永遠


準確如細芽尖

如滿山晚蟬

陡地拔高

宣示再度


回歸人間的

春天和夏天

也許是

遠遠不夠的


b

獨坐街區

公園長椅

寒風刺骨

朝大衣圍巾


縫隙猛灌

世上凡夫

癡心妄想

曠日彌久


一夕之間

化作泡影

忽忽烏有化

的重大時辰:


好個一臉

頹唐的老人

原來是我

不是別人!


c

芸芸眾生中

一名幸運兒

大半輩子

渾渾噩噩


懵懞懂懂

混將過去

至少學會了

底下這檔事


必要時

請務必

毫不猶豫

朝藏在每個人


心底的鏡子

還有那鏡中的

自己或幻象

舉槍!射擊!


d

街坊傳聞

有此一說

若干年了

不,其實


至少二十年

那個夏天

颱風沒來

某附中生


長相俊俏

短袖白上衣

藍繡線學號

來自公園旁


青田街上的

富家子

只因失戀

朝自己開槍了!


e

以公園為家

日日夜夜

夜夜日日

好看的富家子


從對面街角

朝我遠遠走來

一度作過

夏卡爾般


同戀人一塊

於天空翱翔的

玫瑰色的夢

此時被目擊


背著救生圈

在他寄生的

公園地流浪

和遊客同領


春天的花朝

秋天的月夕

在眾人信手

委棄的垃圾上


尋覓未喝完的

各色飲料紙杯

視其為餘生

最大滿足!


f

公園既是季節

不忘折返的渡口

也是歲月樂於

再三打撈的港灣


存在於眾人

普遍認知外

那富家子

老早化成


公園一景

二十年後

當他猶疑

從對面街角


朝我走來

青春的靈魂

被抽掉一大塊

步伐益見蹣跚


他抬起頭

不自覺地

望著天空

露齒而笑


冬陽紛紛

自葉梢

自樹冠撒下

將街區晾於光面


【山的事】陳姵/急救包紮
陳姵穎/聯合報
爬山迄今,見過兩次山難。

一次是自馬比杉山返回南湖圈谷途中,遠遠瞧見有人於溪谷搭帳,一行人正困惑該處著實不宜紮營,待走更近些,才知是山友墜谷,無法動彈,前頭健腳隊伍的領隊靈敏聞及微弱哀鳴,下切為其保暖。輕裝又已消耗大量體力的我們幫不上什麼忙,請託隨行的布農協作留下看顧,能做的僅有盡力加緊腳步回山屋通報。

另一次是在周末總人流湧動的五寮尖,自中南部包遊覽車前來的龐大隊伍裡,一銀髮大姊下攀時沒抓牢,在眼前摔落近三樓高,手腕拗折成歪斜角度。

幸之又幸的,兩起山難無人殉山。墜谷山友在無風勢攪擾的隔晨順利由直升機吊掛下山手術;銀髮大姊經隊友固定傷處,一時辰內坐上救護車。

目睹第二次山難的幾周後,我學了基礎急救。

急救包紮的實作,教練叨念我的手勁過於溫柔,笑嘆,妳得粗魯些才能固定得確實。聞言有些慌亂,再更用力的話,傷患會有多痛?儘管現下接受我以三角巾及夾板生疏纏裹的,實是模擬前臂骨裂的同學。關於傷者的記憶恍然閃過腦海,即便相隔遙遠,彼身的痛楚卻像聲波穿透空氣傳導而來,振動心緒。

急救員的第一要務便是沉著,思慮過重如我,再遇緊急時刻,真能學以致用嗎?夜裡,翻著教材備考,包紮的目的除了保護傷處,局部加壓能止血並減緩腫脹,也包含支托傷肢。必要的疼痛,若能有助復元,便是可被接納的吧。或許也雷同鍛鍊肌肉,纖維輕微損傷帶來的不適,歷經修復便能承受來日增多的阻力。直面一切憂懼困惑,受訓的意義大抵如是。


2024第21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 倒數第4天!
聯副/聯合報

穿過時間的光

●來稿請在信封上註明應徵獎項,以掛號郵寄(221)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一段369號4樓聯合報副刊轉「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評委會」收;由私人轉交者不列入評選。即日起收件,至2024年5月20日止。(以郵戳為憑、逾期不受理)

詳情請上: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臉書粉絲團

或洽:chin.hu@udngroup.com

02-8692-5588轉2135(下午)

獎金提升,獻給青春!


  訊息公告
重複小行動開啟大創新
堅持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雖是老生常談,卻是巴菲特奉行一輩子的人生智慧。因為喜歡閱讀,所以每天閱讀5 百頁別人視為枯燥的企業年報、財務報表、財經報紙不至於感到痛苦,反而是快樂的泉源,同時也是他成為首富的關鍵要素。

常用6種職場英文客套話一次看
想麻煩別人協助完成事情,在離開的時候通常會說:「那麼就拜託你了!」但用英文直翻總覺得完全不對味,覺得好難受?這裡就整理了6句讓人覺得非常棘手卻絕對實用的客套話!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