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商業周刊電子報】掌握最新財經資訊,分析國內、外總體經濟,現今當紅產業剖析,個股研判相關報導。 【Live 互動英語報】內容生動且生活化,讓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成為最好的學習教材,並讓你輕鬆開口說英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19/08/21 第4516期
 
精彩內容
 
今日繽紛 【生活進行式】施昇輝/我將前往的遠方
【話題徵文:攝影時代】童言/最美好的記憶
【青春名人堂】夏夏/臉
 
 
 
今日繽紛
 
【生活進行式】施昇輝/我將前往的遠方
施昇輝/聯合報

這是幸福,也是壓力

那一天,我帶著父親去長庚醫院進行「心臟血流灌注掃描」檢查。因為要上午和下午各做一次,中間還要間隔四個小時,肯定是要花上一整個白天了,所以我帶了一本郭強生的《我將前往的遠方》(2018,天下文化)去看,以便打發等待的無聊時光。

父親在2009年曾經心肌梗塞,所幸搶救得早,急診時立刻在血管裡裝了支架,才保住了性命。之後則按時吃藥、按時回診,也算控制得宜。不過,那陣子每天例行量血壓時,機器上都出現「心律不整」的警訊,在回診時也確診有這個問題,所以醫師安排父親要做這個檢查。

父親這十幾年來所有的看診、檢查,甚至是手術,都是在長庚醫院進行,所以醫院裡的動線對我來說,真的可以說是熟門熟路了。家有長輩,看病難免,而且也不排除會面臨需要急診的狀況,所以固定找一家醫院,是比較方便的,一來當場不會因焦慮而慌亂,二來病歷集中,有利於各科醫生診斷時參考。

父親在長庚醫院總共看三個科別,因為心臟病所以每三個月要看一次心臟內科,因為輕微失智所以也是每三個月要看一次神經內科,另外因為骨頭老化所以每六個月要去骨科打一針骨泥,再加上每個月要幫他去拿慢性病藥物,真是走長庚像在走灶腳一樣。每次在醫院所見,除了病患多半是老年人之外,陪病的不是移工看護,就是跟我年紀相仿的六十歲左右的初老者。從醫院裡的眾生相,就可以印證台灣確實已經步入「高齡化社會」,所以對郭強生那本書裡的一句話「初老的我,與一步步走向終老的父親」特別有感。

「初老的我」至少還在台灣, 可以陪伴、照顧「一步步走向終老的父親」,若是已經移居國外,恐怕就是「一步步走向終老的父親」,與「一步步走向終老的母親」必須相互扶持了。這是我們這一代戰後嬰兒潮普遍面對的問題。我的祖父在我還沒出生時就去世了,祖母則已去世三十九年,所以我們的上一代並沒有辛苦照顧我們更上一代的經驗,如今我們在自己逐漸衰老的同時,仍必須扛起照顧更加衰老的父母的責任。

這是幸福,也是壓力,而且近乎宿命。

處理它,放下它

有一次過年期間,和一位旅居國外的同學碰面。他每年春節都會回國,因為照顧他年邁父母的居家看護要回家鄉過年,而且他是獨子,所以他必須回來短暫頂替居家看護的工作。他說他只能趁出嫁的姊妹回家陪伴父母時,才有空跟我碰面,而且他很珍惜能跟父母一起吃飯的每一次機會,所以跟我說相約喝咖啡就好了。

聊天時,他提到他希望每晚都能跟父親睡在同一個房間,不只是珍惜父子相聚的難得機會,也讓母親可以好好睡覺。他在國外還有事業,沒辦法回到國內長期照顧父母,但他能有這份體貼的心,也算是很孝順了。他有計畫這一、兩年就要退休回台定居,但我很擔心,這會不會已經來不及了?其實他自己的身體也不好,必須每四個小時吃一次藥來延緩病情的惡化,我更擔心他根本沒有體力可以照顧父母了。

如果「初老」的人先一步離世,那麼「一步步走向終老」的人該怎麼辦?我有時候也會擔心發生這件事,但卻又有點慶幸,因為這樣就不必傷心面對父母的往生了。不過,除非是意外,先父母而走,我認為其實是子女最大的罪過。我們必須先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這樣一來才有能力照顧他們,二來我們才不會又變成他們自顧不暇之餘的另一個沉重的負擔。

郭強生還在書中提到,他近幾年重看今村昌平的傑作《楢山節考》,因為長年陪伴失智的父親,才終於看懂了。我第一次看的時候只有二十出頭,顯然也難體會它的深意,所以真該找機會來再看一次。這部電影描述貧窮人家的長輩如果活到七十歲,就會被兒子背上楢山去等死,以節省糧食來養育下一代。在上山的途中,會遇到非常多的險阻與苦難,有人在路上放棄父母,有人則因為受不了苦而選擇輕生。我們在陪伴年老父母的過程,不就像是片中爬上楢山的旅途,受盡身心的折磨考驗,最終希望圓滿父母的一生嗎?

我有一個朋友,長期照顧失智的母親。他提到就算他已盡心盡力,但母親卻常常以最惡毒的話來咒罵他。他當然知道這是因為母親生病了,但每次聽到都還是覺得心灰意冷,甚至有一次開車載著母親,想直接撞向山壁同歸於盡。

我們當然不該在父母逐漸衰老的過程中拋棄他們,但真的常常會感到疲累,因為任誰都是會有情緒的。我們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也會有挫折,但他們的未來是能夠有所期待的,一切努力辛苦應該會等到一個美好的結果,但照顧父母卻不然,他們不會變得更好,只會一直老去,努力不過是延緩一個命定的結局,這樣當然是讓人感到無奈的。

法鼓山聖嚴法師的智慧之言:「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成了照顧年老父母時最大的精神倚靠。最重要就是「放下它」,子女但求盡心,就不會遺憾。常常這樣想,路就走得下去。

摘自有鹿出版《第三人生任逍遙:50之後,比理財更重要的事!》

【話題徵文:攝影時代】童言/最美好的記憶
童言/聯合報
大學畢業至歐洲旅遊,每到一處景點總要拍下倩影,留念回憶。然而我的歐洲友人卻只拍風景,理由是:老看自己很無趣。

爾後於德工作、求學多年,繼而遠嫁挪威生活,漸漸地,我深受歐洲親友影響,出門仍手持相機,卻僅捕捉花草鳥獸、景物佳肴,不再對焦自我。有一陣子,我甚至喪失對攝影的興致,僅想憑腦海記憶留下最美的畫面。洋老公接下了旅行拍照的任務,我自顧自飽覽山水,連照片都懶得瞧一眼。近幾年工作所需,翻閱遠行的照片檔,赫然發現老公拍出的景物,有的不忘附上指頭,抑或切割、模糊,令我扼腕。不過,他暗中拍我的神情自然,偶有幾張兩人的合照,倒是青春一去不復返的美好見證。

自此,我出門再度掌握相機,同時如法炮製偷拍老公,卻鮮少合影。去年十二月與老公回台重遊日月潭,沿著向山步道走往湖邊遙望拉魯島,如織的遊客喀擦喀擦自拍不斷,唯我耐心等人散開,欲獨取景致。未料有位先生對我說:「夫妻要合拍照片,感情才不會散。」儘管當下依然故我,那句話卻在心裡播了種。

五月赴大加那利島遊玩,造訪三毛與荷西的故居後,我開始和老公合影。畢竟攜手行腳天涯實在難得,合照才是彼此出遊最美好的記憶。

【青春名人堂】夏夏/臉
夏夏/聯合報
許多我不擅長的事,其中之一就是笑。

認識多年的人都知道,我生來臭臉,不熟的人總以為我生氣,好意一點的人則會問我是不是不舒服。久了以後,我曉得自己的德性,總是回答,別擔心,我本來就長這樣(又是否這樣聽來更不友善?)。

多少的歲月裡,因為臭臉吃過不少虧。小的時候,親戚到家裡來,姊姊必定是笑盈盈問好。唯獨我走出來,母親便指著我抱歉地說,這小孩不愛笑又不會喊人。我聽了不知做何反應,臉就更臭,嘴閉得更緊。所以親友間素來都說,姊姊比較漂亮,妹妹不大行。

因為缺少練習,笑的表情於我是陌生的。不知如何使用臉部肌肉擺弄出讓人感到善意的模樣,偶爾揚起嘴角的線條也異常緊繃。在不笑的那張臉之下,靜靜看著人們笑著的臉,想了許多,仍然不太明白人們為什麼笑。因之,習慣排斥交際,減少暴露在需要笑容的場合。

讀楊絳《雜憶與雜寫》,她好與人為善,和賣水果的、洗衣服的、來家裡幫忙的都能交心,讓人把牽腸掛肚的事情跟她說,託付予她。我則常對Y說,等老了,我得先走一步。只因我太恐懼於社交,擔心終將孤獨老去,且苦著一張臉會帶給照顧者太多不快。

在外頭,察覺到陌生人想開口和我攀談,或者不熟的人堆著笑容要來聊上幾句,我內心的警報器就會大作,想著要趕快逃跑。Y則個性隨和,看什麼人都好,什麼人看他也都好,是好聊好相處的人,老了想必也能被當成寶。

父親從幼兒到青壯年絕少的幾張照片一逕板著一張臉,看起來又苦又老。本人也是。我不懂得笑,由此繼承。

在月子中心時,護士幾次捧著我剛出生的孩子說,已經會笑了。我回頭就和Y說,應該是神經反射使然,不是真的笑。

誰知孩子天生笑臉,從那時候起就笑口常開、逢人就笑。

推著他出門時,只要見到路人朝他擠眉弄眼,就知道他又在笑了。他的笑,如此專注深情,令人以為和他有幾世的緣分,忍不住逗弄再三。長輩們更是連聲誇讚,有福報云云。

這對我來說是何等陌生吶。自幼與長輩無緣,對此現象甚感疑惑,不知做何反應。

我的世界本是窄之又窄,在僵板板的臉孔上只露出一條小縫,容得下一些些人進入。這孩子卻用無邪的笑臉硬生生撞開大門,讓許多人開始和我親近。

特別是帶孩子上學,校門口氣氛和樂融融,親師的笑臉融在一塊兒,好不親熱。因為我的孩子天天笑著上學,園裡的老師都說,逗他特別有成就感。在這麼一張笑臉旁,我也不好意思配著臭臉,像是慢慢鬆動的城牆,最終只好棄械投降,練習著笑。

笑著打招呼,笑著再見,笑著道謝或說沒關係。漸漸感到,我得到了另一張臉。

 
 
 
訊息公告
 
 
 
 
不再是瑪麗亞 五力崛起翻轉台灣
有一股新勢力正席捲全台!在很多住家、工業區、養護機構、菜市場、校園裡,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人數已突破175萬大關,僅次於六都,甚至比全國第一大縣彰化縣,還多出48萬人。

HBO《核爆家園》加持 車諾比掀觀光潮
在核爐心熔毀事故發生30多年之後,車諾比周圍的隔離區正成為吸引大批遊客的觀光勝地,顯然是拜上月在美英兩國播出、有關此一核爆事件的HBO的迷你電視劇集《核爆家園》大受歡迎所賜。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