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8/20 第4763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推理大解密】既晴/即刻救援
【青春名人堂】林力敏/台灣拉麵隨談
【話題徵文:來自動物的禮物】陳昱文/神氣的觸角
 
 
 
心情札記
 
【推理大解密】既晴/即刻救援
既晴/聯合報

台灣山難史上的奇蹟生還

今年6月6日,屏東縣屏安醫院副院長前往來義鄉棚集山,與友人一同登山,中途迷路失聯。救援行動歷經數次溯溪、山搜未果,於十天後奇蹟地發現尖刀尾溪瀑布平台旁的生還者。這條搜救路線,必須垂降下切到五百公尺的谷溝,沿途布滿崩壁,加上大雨不斷,危險萬狀。最後,生還者由直升機吊掛送醫治療,救援圓滿落幕。

消防署統計,2002年至2019年間,山域意外事故每年平均發生一百五十九件,平均受困兩百九十八人,其中十八人罹難,死亡率為6.32%。此外,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亦曾探討過山難成因,自然因素有落石、蜂螫、雷擊等;人為因素,包括迷途、墜崖、溺水、車禍(入山前後的交通事故)、失溫、內外傷;綜合因素,則有高山症、逾期下山兩項。

由統計資料可知,山區迷途,極易面臨生死交關的絕境。山難的部分成因,也是因迷途後判斷錯誤才導致的。例如,慌忙尋找出路,可能發生墜崖、受傷的事故;時間過長、天候變化,也可能導致體力耗竭、失溫。此案的生還者,失足滑落邊坡後,所攜食物在受困第一天即告罄,之後只能仰賴自身的醫學知識,設法補充水分,並背誦佛經來維持求生的意志力。

接著,來看看兩起台灣山難史上奇蹟生還時間最長的案子。

2008年8月3日,台中一位鱒魚養殖業者巡視東卯溪時,發現溪流對面峭壁處,有一名男子受困倒臥,警消獲報後,以繩索垂降救出、背負渡溪送醫。經了解,男子於7月20日隻身進入鳶嘴山,下山途中迷路,手機不通,只得在山中過夜。次日,沿著溪床向下,一路上喝溪水、吃野果充飢,後來又遭遇颱風引發的溪水暴漲,差點滅頂。受困共計十五日,體重從六十七公斤減到五十公斤。

2019年9月26日,花蓮瑞穗鄉六十八歲的阿美族老翁上山採集草藥,身上只帶了幾顆糖果,入山後迷路。他白天飲露水、吃野草,晚上睡廢棄工寮,走到雙腳腫痛。最後,在搜救隊不得不停止搜索的兩天後,被民眾偶然發現倒在公墓後方的工寮,受困時間同樣長達十五天。

登山是一項高度專業的戶外運動。事實上,國內外均有研究指出,山難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登山者的專業知識不足。在登山前準備不足的情況下,上述的所有事例,都證實擁有醫學、野外求生等專業知識,再加上堅定的求生意志,才有可能發生奇蹟。

此外,發生山難時,救援人員必須深入危地,亦有二次山難的風險。2017年三月,台北市消防局三名消防人員攀登花蓮南二子山,其中一人在尋找水源途中失聯。在山勢嚴峻、連日豪雨的不利狀況下搜救二十一天,造成一人渡溪時溺斃、三人被落石擊傷的悲劇,不得不放棄搜救。其後,失蹤者的遺體於同年七月下旬才尋獲。

登山時務必做好行前準備

因此,登山期間,必須全程提高警覺。普遍而言,山徑都位於兩面山坡交會的稜線上,若發現走在低窪的谷線,即有迷路的可能。此時必須保持冷靜,如果體能允許,可憑記憶折返;若沒有把握,則應該往稜線方向走。稜線的手機訊號通常較為穩定,救難直升機也較易發現受困者的行蹤。

其次,求救時,盡可能說明自身位置,讓救難單位取得正確資訊,並留在原地等待救援,切勿再任意移動。為了增加獲救機會,可在地面上設置導引記號,如反光鋪墊、淺色衣物。同時,必須謹記「生存原則333」——三周未進食、三天不喝水,人是活得下去的,但只要失溫三小時即會死亡——以就手邊資源做最妥善的分配。

現今,山難救援的交通工具以直升機為主,成本極高。2018年9月12日,南投縣消防局為了營救一位攀登中央山脈南三段的葉姓山友,出動直升機、九名警消入山,在14日找到人、紮營待援之際,葉姓山友竟自行脫隊、不告而別,救難者反而受困;18日,葉姓山友二度求援,搜救隊只得再次出動,所幸這次終於將人救下山。這項離譜的救援行動,光是直升機就花了超過兩百二十萬元。

近年來,無人機技術開始導入山難救援工作,以降低出動成本。2018年十月,日本電信公司KDDI開發「無人機山岳救援系統」,與山域地圖公司YMAP、氣象新聞公司Weather news於靜岡縣富士山區,進行通訊整合測試。登山者隨身攜帶發射4G/5G信號的傳輸器,雲端定時更新即時位置,親友也能遠端監看。如請求支援,系統將出動智慧型無人機,根據信號來源、天候,自動決定飛行路徑。抵達後,亦可傳回高解析度的影像,協助救難團隊預判,減少多餘裝備,提高救援機動力。

2019年五月,日本鳥取縣所舉辦的「夏季高山救難訓練」,也導入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與衛星電視業者JSAT合作的通訊系統,讓無人機能使用高度三萬六千公里的衛星信號,克服山區地面訊號不佳的問題。

凡此種種,想必未來都將讓登山活動更安全。不過,還是要再次提醒,登山時,務必做好行前準備。更建議把這篇文章印出來,隨身攜帶。

【青春名人堂】林力敏/台灣拉麵隨談
林力敏/聯合報
拉麵在台灣立足了。尤其在台北,有為有守,有頭有面,有一群搖旗吶喊的粉絲,可謂(拉)麵粉。

我尚算麵粉。國中在九州吃到兩碗半好拉麵從此著迷,從台北僅玫瑰緣別館等寥寥店家的石器時代,行至百麵齊放的現代,雖非四處覓麵大行家,起碼多次麵比三家。

台灣臉書拉麵社團近來票選第一名店是鬼金棒。由於我偏愛豚骨拉麵,且不嗜辣,跟鬼金棒的魚介麻辣湯頭不算合,但歷來也吃過十餘次。最大特色是嗆辣的老闆,座位貼滿鬼照,標語喝斥「本店是滿足口腹之慾的地方/不是坐著聊天滑手機的地方/請專心享用這碗麵」,每碗麵配一根玉米筍似代表鬼棒,喇叭播隆隆戰鼓,替老闆朝客人咚咚咚當頭棒喝:「當好客人!專心吃麵!」

個人印象最深是鷹流本店。完成度極高,麵、湯、叉燒、筍乾、蔥絲俱佳,就是湯頭太濃厚如漿糊。每次我前兩三口皆讚嘆「湯頭好棒」,吃到中段研判這次總算沒問題能從容吃完,隨後地板突然啪一聲打開,我摔進黏漿地獄,處處竄動雞的怨靈,灌滿喉嚨鼻腔,無數油肥雞爪拖我進稠膩深淵:「濃死你啊!噎死你啊!」我跑廁所洗臉兩三趟,狂配冰水,才終於把極致濃湯喝完,力竭歸來,劫後餘生,快死了,幾個月後卻又乖乖報到──再痛快死一次吧。

山頭火天母店離家近,歇業前是愛店,鹽味拉麵甜郁,醬油拉麵是我難得喜歡的醬油湯頭,一入喉似晃進松林古畫,時光緩了雅了。可惜設在百貨美食街的店不如獨立店。店名山頭火常被誤稱火頭山,就像「文華東方」酒店常誤稱「東方文華」,可納入大學指考國文科錯字考題。離家近的還有道樂拉麵,愛蛤蠣豚骨拉麵,山海迸綻,唯品質可更穩。□拉麵的限定款麥迪王乾麵是心頭絕品。

至於我最愛的拉麵,很平凡,是一蘭。這留在最後講,免得話一說,許多麵粉就撕爛文章不看了。一蘭嘛,被批是尋常。有人愛貶低熱門名店以示不凡,「你們是一窩蜂,我才叫有品味」;有人是懷著反連鎖店的信念。不過我懂一部分拉麵行家的想法,他們是往重鹹濃的路子鑽,一蘭較尋常,叉燒也確實薄得像一小張泡水衛生紙。

我是愛一蘭的平衡雋永。一蘭湯頭之絕妙平衡,簡直是尤拉恆等式(e^iπ+1=0)。而雋永,許多拉麵我前幾口驚豔,再來開始味覺鈍化,一蘭則能輕鬆品嘗至最後一滴湯,湯韻清甜,隱隱有安神之效,心思變得清澈,人被洗滌了。吃完其他拉麵常是打了一架,很過癮也很累人;吃完一蘭是泡好溫泉,舒服溫存(吃鷹流則是在疾駛火車的兩節車廂連接處長出十七根舌頭吹狂風做愛,背倚機油稠膩熱烘烘壓縮機馬達,腦漿都糊掉了)。

拉麵的列車轟轟,從日本駛進台灣,現代駛進未來,口腹駛進人心。拉麵本是中式湯麵改良,或許日後也有自成理路論述的台灣拉麵文化,更是真正深耕與生根,立足與立族。

【話題徵文:來自動物的禮物】陳昱文/神氣的觸角
陳昱文/聯合報
「在陽光散下樹梢間/就這樣睡著/昆蟲的殘骸是否也會變為塵土呢」歌詞呢喃著心空了一塊的心情,像斷腳的獨角仙靜靜等待光線變暗。

唯一一次養昆蟲就是獨角仙。家庭旅遊中,就讀大班的我和弟弟蹲在民宿的走廊,好奇地觀察牠黑亮的鎧甲和有力的觸角。思緒飄飛到三角龍的形象:草食、神氣。那是一個充滿豢養慾望的年紀。照顧、支配,乃至親密的交談,都納入了飼養寵物的想像。

母親說可以養牠。我們到鄰近的公園挖了土,買了昆蟲箱。直到牠大口吸吮芒果皮,我才鬆下一口氣,成為一個「負責」的小孩。過幾天,幼稚園的方老師說她們家裡有一隻母獨角仙。我們硬把牠們湊在了一起。當時的我願意放棄以真空包餅乾抽中機器人的好運,換取牠們擁有下一代。

後來我失去了牠。也遺忘了牠的任何小名。就讀的大學工學院附近,有一大片的光臘樹林,約每年五月有許多獨角仙攀著樹木享用大餐。有幾次我蹲下輕輕拾起腳踏車車道上仰躺著的黯淡甲殼,放入一旁的草叢。

像是回憶起某種允諾與責任。

 
 
 
訊息公告
 
 
 
 
工作遇雷人 葉丙成:收爛攤磨練能力
我在職場上遇到的強人們,他們給我的答案通常都是,他們以前也是這樣,遇到不負責任的人。他們一天到晚在處理這些有的沒的問題,結果長久下來,變成他們的能力遠超過其他人,特別是那些廢人。

營養師教你挑雞蛋 擔心膽固醇靠這招
雞蛋,幾乎已經是每天人人必吃的食物之一,且大量應用在許多食品當中,包括麵包、蛋糕、布丁…等等,但市面上的蛋種類多元,你知道怎麼挑好蛋嗎?紅蛋一定比白蛋營養?還有哪些蛋的迷思,讓養師一次傳授給你。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