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投資週刊電子報】提供潛力股報導,及分析台股、大盤趨勢、個股漲跌。讓你掌握股市,貼近台股趨勢! 【嬰兒與母親電子報】提供完整婦幼保健觀念,兼具實用性、權威性、知識性的婦幼專業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10/13 第4797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職場生存之道】邱昊奇/讓角色靠近自己
【珊海經】布朗尼飛魚/化作春泥更護花
【青春名人堂】上田莉棋/不尋常書店
 
 
 
心情札記
 
【職場生存之道】邱昊奇/讓角色靠近自己
邱昊奇/聯合報
「好的演員,演什麼是什麼。」大家都這麼說。

但是,演員沒辦法演什麼就「是」什麼。演員實際能做的,是找到自己與角色之間的關連性,使自己靠近角色的同時,也讓角色靠近自己。所以,每個角色都還是我,但是每個角色也不全然是我,他們是我在現實生活中沒有被實現的可能性。

當我創造出一個角色,在我喜愛他的同時,也憂懼被他創造出來的我。顯然某些角色已經越過了一個人格特質的邊界,而回到現實生活中的我,只能繞道而行。

我想,無論我們是不是演員,這條可能被跨越的邊界,都是吸引人的。

期待能成為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是每個人心中最深刻的願望。當我們開始幻想著不一樣的自己,就代表我們被邊界另一頭的可能性吸引,也只有在邊界的另一頭,生命所要追問的神祕事物才會開展。

當我對自己說「希望能像他那樣交朋友,社交生活精采可期」,或是「希望能像他一樣靜下心來,從閱讀中獲得樂趣」,我們腦中想的其實是「變成他」,以他現在的樣子作為想像的模板。但是無論我們如何努力,世界上沒有人可以真正變成另一個已經存在的人,於是這些希望注定招致失望。

又或者,我可以像演員一樣思考,把對方當成一個「可以被演出的角色」。他的思考及行為模式只是「我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實現的某種可能性」,就如同演員無法真正變成殺人犯,只能演出「如果我是殺人犯,會是這樣或是那樣」,演員試著讓「殺人犯」的行為思考模式來靠近自己,而不是徒勞地認為自己只要努力就能變成一個殺人犯,更糟糕的是,催眠自己就是殺人犯。

再來,為了試探自己能靠近角色的可能性,我們必須嘗試做出某些自己能接受,也在社會可接受範圍內的實際行動,再由這些行動去揣摩這個角色可能歷經的心境波折。例如我聽過一個朋友分享,他飾演的殺人犯是個有正常社交生活與職業的人,一不小心在肢體衝突中致人於死。於是,這名演員就實際安排了一周,把豬肉塊用黑色垃圾袋分裝放在冰箱,再挑一個日子把它們載去山上試著掩埋,記錄這一切行動在心境上的微妙經驗。

實際行動對思考方式的影響力遠比我們所想像的強大許多,跨出一步去做目標角色會做的事,我們馬上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不是說馬上就能變成目標角色,而是可以知道那是什麼感覺,和自己原本所預想的落差有多少。如果今天我就是他那樣的人,會是什麼樣子?如果今天他就是我這樣的人,會是什麼樣子?兩者之間的交集大概會在哪裡?

換個方式想像生活裡的情境,如果我是善於結交朋友的人,那會是什麼樣子?屬於我的版本的社交圈會是什麼樣子?如果我是偏好安靜的人,那就不該期待這裡充滿喧鬧熱情的朋友。我們說「跨出」舒適圈而不說「拋棄」舒適圈,就是因為至少還要有一隻腳勾得到舒適的邊緣,讓已經擅長的東西幫助我們與新的東西融合。

例如我不太會找話題與新朋友建立關係,但是我會跳舞,節奏是我的舒適圈,於是在社交舞的練習中,我有機會認識來自各行各業的新朋友。接著,我實際行動,邀請一起跳舞的新朋友們一起聚餐,儘管不知道聊什麼,但聊聊食物和跳舞,說不定這就是屬於我的版本的「社交生活精采可期」。

與其耗盡心力地使自己成為另一個角色,不如藉由實際行動去探索邊界另一頭的可能性,找到角色與自己之間,可以被演出的支點,讓角色來靠近自己。

演員不見得有辦法演什麼是什麼,但是好的演員在試圖靠近角色的同時,一定同時設法讓角色靠過來像自己。與其讓自己成為角色,不如讓角色成為自己。

●摘自遠流出版《沒有別人,怎麼做自己?》

【珊海經】布朗尼飛魚/化作春泥更護花
布朗尼飛魚/聯合報
珊瑚礁水域的底質可見碎裂的珊瑚骨骼、鸚哥魚咬下珊瑚蟲和骨骼消化磨碎排出的顆粒,以及來自陸地的泥沙,這些底質提供了生物住所,如眾所周知的□虎魚和槍蝦。

研究人員使用枝狀軸孔珊瑚骨骼碎塊為模型,3D列印成140×90×20釐米的長方塊,四塊成品堆疊後以螺絲固定,佐以配重後置放在海底一到十四天,而後分次取出,觀察生物使用的狀況。

他們發現,生物很快就會進駐其中,特別是體型介於0.25到120釐米的,像是節肢動物(如蝦蟹)、多毛類(如沙蠶)、腹足類(如蛹筆螺)、櫛蛇尾(如陽隧足)、刺絲胞動物(如水螅、海葵)等,而在這其中,節肢動物最多。3D列印結構物上的生物多樣程度並不亞於真實棲地所有,雖然物種組成會有別(差異最大的是多毛類),可綜合而言,這些底棲生物仍展示令人驚訝的占領空間能力--有新住所絕不放過。

珊瑚大規模死亡的事件在很多海域發生,而且愈來愈頻繁,那些依附珊瑚而生的物種自然也就會跟著發生變動;若要正面看待這個事件,也許可用「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來比擬碎裂四散沉降海底的珊瑚骨骼。

【青春名人堂】上田莉棋/不尋常書店
上田莉棋/聯合報
疫情帶來了負面的影響,也引爆了不少人的創意。最近有位朋友開了間獨立書店,名字以《一拳超人》為意念,未想到在常被形容為文化沙漠的香港,帶來了「一拳驚醒讀書人」的回響。

書店在深水□舊區中,我在一個暴雨的平日中午過去,人流意外的多。我們都習慣了買新書先在網路或大型連鎖書店比價,常有79到85折的優惠。在這出版社、書店、作家都愈來愈不好做的年代,這家書店店主卻堅持以原價出售書籍,取而代之是讀者可獲得農產贈品,像香港生產的有機菜、水果茶包、手工餅乾、手工麵等。

當折扣轉換成贈品,消費者能同時支持作者和另一位生產者,閱讀外也多享用一項實用的產品,比起那幾十元的折扣不是更有意思嗎?店主還指定部分贈品只送不賣,像有款手工蒜頭醬,是位中度認知障礙的奶奶和孫子一起製作,反而吸引顧客為贈品而買書。我觀察當天的客人都興致勃勃地挑有機菜,買書順便買菜。在本土農業愈來愈缺支援的年代,能鼓勵大家品嘗香港菜,真是很有意思。

另一個打破傳統書店概定印象的是書本分類;像我到書店,總直奔自己有興趣的區域,文史哲、設計、藝術、旅遊等書架區,沒興趣的心靈勵志、商業理財區連眨都不眨一眼。這裡的書架分類參考了建築教授畢恆達的《空間就是想像力》--教授指出書架以書的顏色分類,能增加讀者閱讀的書量。店主以此為靈感,除了以一些小型出版社作為分類外,還有「香港有譯」、「見字呼吸」、「愛書及衣」、「拉美在此」、「絕」、「酒吧話題」、「無政府主義」、「無用之用」等需略作思考的分類。這樣子逛書店時,要發掘和翻閱的書自然多了,也讓自己的閱讀習慣跳出舒適圈。

在「香港有譯」的架上,有也斯的詩歌集、劉以鬯的《酒徒》、陳浩基的《13.67》等作品的外文版,不止英語,部分還有韓、泰、印尼等譯本,讓在香港的移工閱讀,或本地人能送給外國朋友,推廣香港作家的作品。書店的空間在香港市區算大,店主還企畫把書店變成教室,邀請因為參加社會運動而失業,或監禁後獲自由的人士當導師,舉辦徒手健體班;請失明人士在書店提供按摩;或舉行監獄文學閱讀班,了解哈維爾、曼德拉等作品,寫信給囚友;甚至拉丁文化班、嬰兒按摩班、探戈班等,聽起來都很有趣。

結果如何,沒有人知道,但至少在這紛紛擾擾的時代,嘗試挑戰複合式書店,不一定要走文創、百貨公司這條路,也帶來新景象。

 
 
 
訊息公告
 
 
 
 
拜登想贏 需安撫川粉受辱的心
美國民主黨候選人拜登與現任總統川普競選能否勝出,或許正取決於他是否有能耐撫慰眾多川普支持者受辱和追求尊嚴的心,而2016年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就沒做到。

避免保單失效 別忘定期檢視
有幾種情況會影響保單效力,其中最多的情形是,保單停效超過兩年未向保險公司辦理復效,導致保單失效。不過,依保險法第116條規定,保戶只要在六個月內向其停效保單之保險公司,申辦補繳保費即可復效。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